帝王故事: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作者&投稿:帅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文人写的史书,对他是货誉有加的,邓元锡的《皇明书》、朱国桢的《皇明大事记》、张岱的《石匮书》,莫不如此。众口一词称颂的无非是三点。一是此人颇有才气。年少时就有“异才奇气”,读书过目就可背诵。十六岁成为县学诸生,英迈过人,每有难事,他“巡绕数行,辄得奇计”。二是此人很有行政才干。巡按江西时,平反冤狱,革除弊政,百姓称为“神明”。三十三岁巡抚河南、山西两省,“问民所疾苦,加意湔剔”。三是此人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入朝担任兵部右侍郎时,有人提醒官场潜规则,必须上下左右“打点”,即使不送金银,也应送一些土特产,美其名曰“充交际”。于谦笑着举起两袖说:“吾惟有清风而已。”他被处死抄家,“清贫萧然”,只有书籍,以及皇帝赏赐的玺书、袍铠、冠带之类。

  这样一位清正廉明而且功勋卓著的高级官僚,何以会有杀头抄家的结局呢?原因是复杂的。如果要一言以蔽之,在皇帝易位、政权更迭之际,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即使像于谦这样能够力挽狂澜的干才,面对复杂的政治斗争,也难免顾此失彼。

  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在居庸关西北的土木堡遭到蒙古军队的突击,全军覆没,扈驾的几百名官员战死,皇帝朱祁镇当了俘虏,王振则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砸死。

  皇帝被敌军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大臣们向代理朝政的郕王朱祁钰提议,应当对“倾危社稷,构陷皇帝”的王振的党羽与家属,严加惩处,以安人心。话音刚落,愤怒的官员一拥而上,把王振的党羽马顺活活打死,接着又把另外两个党羽毛某、王某打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也被抓来,跪于廷前。一时间朝班大乱。缺乏政治经验的郕王朱祁钰不知所措,溜之大吉。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当机立断,一把抓住朱祁钰的袍袖,向他耳语几句,请他当场表态。朱祁钰按照于谦的交代,对文武百官说,马顺等罪该处死,随即下令,把王山押往西市凌迟处死,王振家属无论老少全部斩首,家产充公。一场*终于平息。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说:今日之事,即使有一百个王直,也办不好啊!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接受群臣的建议,命郕王即帝位。郕王惊慌失措,躲进了自己的王府。于谦前往劝说,臣等实在是担忧国家,并非为私人考虑。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钰受命登基,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两件事使得朱祁钰对于谦顿生敬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当时京城人心汹汹,副都御史徐有贞主张“南迁”,实际上是放弃北京逃跑。于谦坚决反对,声泪俱下地对皇帝说: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社稷宫阙百官万姓所在,一动大事尽去。敢言南迁者,斩!他也反对关闭九门困守的消极态度,主张积极出击,挫败敌军的狂锋,说:“不能战,何以守?”他亲临前线,誓师六军:如今事机在此一举,一不奋勇则祸患立至,虽生不如死。

  挽狂澜于既倒,干谦厥功至伟,朱祁钰对他更加倚重。他兢兢业业忠心报国,经常在办公室过夜,很少回家。操劳过度,痰疾发作。皇帝朱祁钰不仅派遣太监轮番前往探视,而且自己亲自上万岁山砍伐竹子,提取竹沥,送给于谦服用。《明史·于谦传》对于这一细节,有这样的感叹:“宠谦太过!”这话的含义意味深长,皇帝的过分宠信必然会引来其他官僚的妒忌,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正如、《皇明书》所说:皇上推诚委任,于谦亦自信不疑,于是忌者侧目,言官们说他“柄用过重”,“目为跋扈”。《石匮书》也说他:“衿傲自用,遇勋庸国戚若婴稚,视士类无当。”这对于于谦而言,并不是好事。

  何况朱祁钰登上皇帝宝座后,贪位心理作祟,一方面把回归的英宗朱祁镇幽禁于南宫;另一方面废掉英宗长子朱见深的皇储名位,改封为沂王;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储。内阁六部大臣迫于皇帝压力,起草文件,声称:陛下使国家中兴,皇储理应归于圣子。于谦惊愕无语,考虑到皇帝对自己的恩宠,违心地在文件上签了名。不久,朱祁钰的独子——皇储朱见济夭折,储位虚悬,不少正直官员主张恢复沂王朱见深的皇储名位,遭到皇帝的否决。于谦再一次陷入困境,既不便表示赞成,也不便表示反对,只能保持沉默。英宗复辟以后,这就成了政敌攻击他的一条罪状。于谦已经预感杀身之祸随时可能降临,引镜自照,叹息道:此一腔热血不知竟抛洒于何地?
一手策划英宗复辟的石亨、徐有贞,得到再度登上皇位的朱祁镇的宠信,公报私仇,诬陷于谦和内阁大学士王文“意欲迎襄王世子”为皇储。三法司官员屈服于石、徐之流的*威,以“谋逆”罪判处于、王二人极刑(凌迟)。对于这样的诬陷,王文愤怒之极,眼若喷火,据理抗辩。于谦在一旁冷笑道:这是石亨、徐有贞的意思,辩也无用,不论事情有无,彼等一定要置我辈于死地。

  这样的判决,连英宗也于心不忍,说了一句良心话:“于谦实有功。”徐有贞声色俱厉地回答:“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意思是说,假如不处死于谦,那么把景泰皇帝赶下台,把你重新捧上皇帝宝座,就名不正言不顺。朱祁镇只得妥协,把于、王二人由极刑改为斩首。史书说:“(于谦)死之日,天日如骤变,阴霾四塞,天下并冤之。”反映了当时的民心所向。都督同知陈逵感念于谦的忠义,为之收殓遗骨。次年,于谦的女婿朱骥把他的遗骨归葬杭州。宪宗即位后,纠正父皇的错误,为于谦平反昭雪,恢复原官,派员祭祀。孝宗即位后,追赠太傅头衔,赐予谥号“肃愍”(神宗时改谥号为“忠肃”),建旌功祠。虽然晚了一点,毕竟是非自有公论。


明英宗明知于谦无罪,为何还要将其处死,至死不肯平反呢?
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既然明英宗知道于谦是冤枉的,却为何至死不肯为他平反昭雪呢?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于谦之死和明朝的皇位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于谦不经意间卷入明英宗、景泰帝之间,成为皇权的牺牲品。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面对危局,于谦拥戴朱祁钰即位,即景泰帝。

于谦生平简介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

于谦必死的理由是什么,明英宗不仅是为“夺门”正名
夺门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为了给夺门正名,明英宗必须牺牲于谦,哪怕他知道于谦是忠于明朝的忠臣。于谦死的很冤,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一切都无法避免。实际上,明英宗杀于谦,除了替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起到一个杀一儆百的效果。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下于谦必死的原因,...

朱祁镇重新上位后于谦被杀 于谦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于谦等人坚决反对,反对敌人。然而还是最终孙太后和郕王(明英宗朱启真唯一的弟弟朱祁钰)及时出手相助才避免了危急关头迁都。在此之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于谦打破了皇室规则,将个人感情提升到制度和文化层面。所以这就为让明英宗不费吹灰之力就恢复了过来埋下了伏笔,于谦的死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感。杀于谦...

有哪些名人廉洁的故事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3、司马光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

明朝忠臣于谦被抄家之后发现了什么?太后听闻茶饭不思
重新执掌大权的明英宗自然把自己受的苦怪罪在于谦身上,可是于谦如今是朝廷功臣,不能轻易杀之。不过明英宗认为这一次的复辟,必须有人承担责任,不然就是师出无名。终于于谦因为子虚乌有的谋反罪名遭到杀害,而史书记载也认为于谦之死实在冤枉。特别是于谦处死之后,家产尽抄。不过当锦衣卫来到于谦家中时,...

明英宗明知于谦死得冤,为何到死都不替他翻案?
于谦死的那么冤,明英宗却不为他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于谦为何而死 公元1457年的北京城,这一天北京城哭声一片,因为就在这一天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于谦被杀,而于谦身前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又在当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而...

明代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

“土木之变”的于谦是大功臣,英宗复辟后,他因何被权奸诬陷而处死呢...
土木之变于谦是大功臣英宗复辟后。她被诬陷而处死。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于谦功高震主啊!而且他有了这么高的功劳,以后。应该选择激流勇退。他继续在这个位置上那殷总毁了肯定不高兴啊。如果余钱还在不说明英宗无能啊!所以全程无限,只是个借口,真正要他命的就是英宗啊!

于谦是明朝的大功臣,明英宗为何要杀死于谦?
于谦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明朝的大功臣,要是没有他,明朝或许早就被瓦剌入侵了。可明英宗复位之后,不但不论功行赏,反而以“谋逆”的罪名处死于谦,于谦一死,明英宗就落得个“枉杀功臣”的罪名,即使他做再多好事,都会遭人诟病。既然如此,他为何还要杀死于谦呢?原因有三:明英宗 第一、拥立朱...

四川省13485721722: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什么意思? -
藏严开普: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意思是善于谋划国家大事,而不善于谋划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也可以理解为善于为国家着想,而不善于为自己谋私利.这是一种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忠诚、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的说法.“工于谋国”指的是那些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人,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国家的利益而工作,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拙于谋身”则是指在一些人中,他们可能缺乏技能、经验或者抱有懒惰心态,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中表现不佳,无法赚取足够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因此,“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句话提醒人们,在注重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发展,只有平衡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13485721722: 10个历史经典故事 -
藏严开普: 前秦:伍子胥过昭关,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南门立木,触龙说服赵太后.秦汉: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白马盟.三国两晋:诸葛亮七擒孟获,刘禅乐不思蜀,祖狄北伐.呵呵,你说只要十个就只说到这啦!

四川省13485721722: 太宗怀鹞翻译 -
藏严开普: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个皇帝,他和谏臣魏征的良好君臣关系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也是史学家啧啧称叹的贤君良臣的典范.“太宗怀鹞”, 见于唐人刘悚的《隋唐嘉话》.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

四川省13485721722: 小故事体现历史大人物的精神品质 -
藏严开普: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

四川省13485721722: 于谦是那朝人?
藏严开普: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

四川省13485721722: 关于贤臣良将的故事. -
藏严开普: 稷[jì]与契,都是上古的名人,是尧舜时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大臣.稷播种百谷,教民稼穑,为农耕之始祖,后人尊他为农神或谷神; 契负责教化和礼仪,使人们知“五伦”,明礼仪,做到“九族既睦”.二人辅佐尧舜,助禹治水,恪尽职守,深...

四川省13485721722: 宋神宗为什么要废除张居正的改革?不好意思,打错字了,明神宗,明神宗~ -
藏严开普:[答案] 明神宗为什么要废除张居正的改革? 张居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是因为他在万历初年置生死于度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他业绩炳然,他的名字也可以说是当时“改革”的代名词.对此,...

四川省13485721722: 古代二十四孝短文及译文 -
藏严开普: 下面即是二十四孝短文及译文.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 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

四川省13485721722: 高中成语积累及解释造句 -
藏严开普: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呼号的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