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孟子的文章

作者&投稿:钟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学习。你心中的孟子是怎样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1
  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学习。他的《鱼我所欲也》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

  我赞同《鱼我所欲也》中的“舍生取义”,赞同孟子所说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但是,孟子并没有想到,“取义者”与“舍义求生者”之间还存在着一者,我可以由一个成语来说明:忍辱负重。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我也不否认,一般人是会这样做的。但孟子提到的“贤者能勿丧耳”就让我有些想不过去了。像文天祥这等的民族英雄自然是很符合孟子所讲,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为保留骨气而死的。

  大家对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定不陌生吧?他为什么能有后来的灭吴的决心呢?正是因为他受过吴王的侮辱。他被吴王呼来喝去,被迫服侍吴王。而他怎么想的呢?死吗?不,他没有生出那等想法,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活下去,有朝一日定要洗清所受之辱。于是,他忍辱负重,屈尊服侍吴王。后来,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卧薪尝胆,不忘耻辱,终于灭吴洗去了耻辱。这样看来,勾践并不是个没骨气的人。但他若是不甘被吴虏而拔剑自刎,会有机会灭掉吴国吗?那样做,反而会贻笑大方。

  如果这个史实还不足以证明忍辱负重是明智的,我还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韩信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赒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而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难道我们能说他没有骨气吗?

  可见,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能屈能伸,听说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贫困时也当过乞丐,那他有没有受过嗟来之食呢?换个角度说吧,我们假设孟子还未写下《鱼我所欲也》,有一天他也是穷困潦倒,饥饿难耐。此时,有人“呼尔”而与之饭菜,他会接受吗?若不接受,饿死,那哪里来《鱼我所欲也》这传诵至今的文章?若接受,即生,那又哪里能合《鱼我所欲也》之说?

  有时候,现实与思想还是存在着矛盾的,也可以说,矛盾无所不在。任何事都是有角度的,所在角度不同,想到的也就不同。如果思想确实很好,但角度不够的话,还是说得保守点好,但是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思想。大胆地提出来,即使错了,也会有人帮你改正,你只用虚心纳谏就行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是反对孟子的思想,只是提出我的一些看法罢了。若得罪了他老人家,那么就只有愿他在九泉之下能体谅了!
  篇2:大话孟子
  话说孟子死后,被世人誉为“亚圣”。这下可恼坏了生前不甚得志的孟子。

  于是,他每天到老阎那里去闹,说什么也不肯喝孟婆汤。这也让阎王很为难,这孟子虽然武功没有悟空好,但是,他那张嘴可不容忽视!万一,把儒家思想带到冥界来,那岂不是比孙猴闹地府更严重。那个冤死的宋教仁,不也是这个原因吗?

  经过一番的思想斗争,阎王终于下了决心,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

  于是,孟子如愿以偿:按照事先计划,孟子投胎在一户白领人家。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不用像上辈子那样辛苦了。孟母乃一千金小姐,每日除了打麻将便是吃饭,睡觉。孟父是华夏石油公司总裁。这么好的条件,孟子不禁喜上眉梢。

  由于出鬼门关时,孟子未喝孟婆汤。此世,孟子依旧记着他的“亚圣”思想。刚一岁,孟子便展现出天才的本领。每天都背诵《四书》《五经》。孟父母亦是大喜,请来了哈佛大学哈尔滨佛学院的教授教其功课。未满十岁,孟子便学完大学全部课程,国家惊其才华,在公务员考试中,孟子顺利成为山东省省长。十岁孩童做省长,闻所未闻,世人众说纷纭。

  正当孟子准备推行他那“亚圣”思想,施行仁政之时,麻烦来了。自从当上省长后,每日走后门者不绝于门。起初,孟子将其拒之门外。但孟父却在此时破产,欠了一 *** 债。家中吃喝已成问题,孟子不得不为这个破败的家庭着想,经过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先养家,再仁政!于是,孟子便开始收下那些红包,帮那些人做事,签些档案。

  渐渐的,孟家又再次飞黄腾达。正当孟子再次准备推行仁政时不知是天意,还是人心。作为省长还未一年的他,居然被市民告上法庭,在调查其贪桩枉法之证据,竟发现数目早已逾亿……

  在推上刑场那一刻,孟子恍然大悟:心无主,事难为啊!在地狱,孟子又见到阎王。阎王苦笑道:您那仁政主义怎么成了拜金主义呢?唉,这次你要到十八层地狱啊!我也帮不了你啊,没办法,一念之差啊……

  “啊!”随着孟子被扔进十八层地狱,阎王又露出那诡异的笑!乐道:“什么时代了,你还仁政。当上省长,也不说给我点,我能帮你吗?”

  这时,老阎的手机响了,只听他说:不就一个孟子吗,举手之劳!你把钱直接汇到我账户里吧……
  篇3: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扩展资料: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什么意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原文
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不仅成为千古名句、警世名言,而且成为被古今中外无数史实证明了的真理。 总结: 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在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方可长盛不衰;若安于现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来再琢磨”,就有可能终身忧愁、困顿...

《孟子二则》这首古诗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初中孟子的文章
初中孟子的文章如下:鱼,我所欲也,能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其于生,则凡...

孟子二章的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即鱼与熊掌的选择。他指出,当人们面临选择时,往往会面临两难境地,如同选择熊掌还是鱼一样。然而,孟子强调,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应该更加重视道德原则,而不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在孟子看来,义是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它强调公正、诚信、忠诚等价值观念。而利则是人们...

《孟子》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孟子人物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

孟子一生写了那几篇文章?
孟子出生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出处:出自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译文:孟子说...

孟子有什么著作
孟子的主要著作是《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白河县15767985493: 描写孟子的文章800 - 1000字左右 -
孟适惠尔:[答案]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

白河县15767985493: 孟子的名篇有哪些? -
孟适惠尔: 1、《鱼我所欲也》: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

白河县15767985493: 关于孟子的散文呃……就是散文,比如说赞美孟子的话,优美的语句,体现人物特点等等,只要是散文就行! -
孟适惠尔:[答案]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个性的智者,是平民思想家的代表.他把高高在上的哲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连接起来.在诱惑面前,仅仅克制,还不是孟子的境界.面对不公,没有愤怒,莞尔一笑,还做自己的事,还迮自己的路,这才是孟子!孟子...

白河县15767985493: 孟子的文章 -
孟适惠尔: 《孟子》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孟子的名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白河县15767985493: 写一篇关于孟子的文章.有文学色彩.谁帮我采集点事例.帮我写就更好了,谢谢各位好心人 -
孟适惠尔: 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

白河县15767985493: 有关孟子的一篇文章 -
孟适惠尔: 孟子:王顾左右而言他----[翻译 译文 全文 原文] 王顾左右而言他 【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①,则②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③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白河县15767985493: 《孟子》的文章 -
孟适惠尔: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白河县15767985493: 关于孟子的散文 -
孟适惠尔: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个性的智者,是平民思想家的代表.他把高高在上的哲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连接起来. 在诱惑面前,仅仅克制,还不是孟子的境界.面对不公,没有愤怒,莞尔一笑,还做自己的事,还迮自己的路,这才是孟子!孟子思想不仅诠释、而且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就是两个字:义气. 孟子告诉我们,人本来是善良的,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是,在外界纷繁的物质诱惑下,我们善良的本性会迷失.他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定力,一种强势人格:自强不息、坚守本心、包容化育.

白河县15767985493: 求一高中作文《谈谈孟子》1000字左右 -
孟适惠尔: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

白河县15767985493: 孟子的散文有那些? -
孟适惠尔: 《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