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荼”总共出现了几次

作者&投稿:兀有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荼”总共出现了几次~

《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
2500年前,中国出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茶,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议论纷纭之处,实是多如河沙。

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定,我们还得返回其始,从《诗经》之文本研究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产生年代与茶事活动出现时间之比较
关于《诗经》产生的年代这一问题已在文学史研究界得到一致的认同,认为《诗经》的创作时间距今应该有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时候的作品。这也就是说,《诗经》的发轫之作也只能是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十六世纪。那么再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茶”进入世人生活的年代。撇开“神农氏”与茶的故事不说,因为有众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充当论据使用,我们来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可见西周初年时茶已用作贡品,人们视茶为珍贵、稀有之物才会把茶作为贡品。那么在此之前,把茶作为用来祭天、祭神、祭祖的祭品也是合利情理的。随着古代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相信将有更多的可靠的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点。
那么,也就是说,在《诗经》创作之前已经有了茶的身影在中华大地飘荡。

二、《诗经》流传的区域范围与茶文化传播范围之比较
研究者们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诗经》中所反映的生活主要是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流域,这可以从《诗经》的内容分类上看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所占比重很大的“风”又分为十五国风,绝大部分都是黄河流域一带民生的歌谣反映。而“雅”则是周王室都城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文学反映。“颂”就更不必说了,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之词。所以说《诗经》主要歌说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活习俗。
而茶事活动,则产生于南方的巴蜀之地。在当时而言,这一区域,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蛮荒之地”。因而有的学者以此为据,认为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当中不可能有反映南方巴蜀之地茶事生活的诗歌篇章的。而《诗经》当中的“荼”字自然只能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苦菜”一类的植物。
事实上,虽说巴蜀山水是滋养茶树最早的土壤,但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就业已出现了用茶叶做成的菜肴。《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当然,当时传入的茶叶还只是作为菜肴一类的食用之物,而并非是品饮之物。那要等到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之后,黄河流域才受其影响,饮茶之风才开始流行。“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由此可知,并非茶叶产自巴蜀,就说明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就没有茶事活动。

三、《诗经》中有关“荼”字诗句的解读
前已说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经过翻检,找出有“荼”字诗句的诗篇共有七首。下面分别根据《诗》学研究专家之言,按照“风”、“雅”、“颂”的顺序进行解说。
1、《邶风·谷风》,这是弃妇自叙悲怨之情的诗。诗中写被弃情节,出自故夫喜新厌旧,不说故夫相待之薄,却说待新婚之厚,言外隐照。对于治生持家之道,低回呻吟,几不成声。一旦生活好转,反被遗弃,可见故夫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对她是绝情负义的。其中有“荼”字之诗句为: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句的大意是指:被赶出门步子慢,心里有恨气难散。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谁说苦菜味儿苦,比我痛苦荠还甜。新婚快乐迷着你,更比兄弟还缠绵!
此例之“荼”,一般释为“苦菜”。因毛传载:“荼,苦菜也。”汉王逸《九思·伤时》句:“堇荼茂兮扶疏。”清代曹寅《和孙子鱼食荞诗寄二弟》之二:“平生哺餟意,未改茹园荼。”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两者对举而成比较。故又有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茞幽而独芳。”
2、《郑风·出其东门》,这是写一个青年的爱情是专一的,虽说东门游女如云,也不能打动他的心,转移他的目的,他还是深深地爱着那位“缟衣綦巾”装饰朴素的姑娘。其中有“荼”之诗句为: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耳。
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诗句的大意是指:走出东城重门下,游女多如白茅花。虽然多如白茅花,可我都不去牵挂。白衣红巾的那位,愿同游乐恋着她。
此处之“荼”,指茅、芦之类的白芪,用来形容鲜白美好。《国语·吴语》载:“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韦昭注:“荼,茅秀也。”《汉书·礼乐志》:“颜如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荼,野菅白华也。言此奇丽,白如荼也。”
3、《豳风·七月》,这是叙述农民全年劳动的诗。诗中用对比的写法,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农民如何压榨剥削,描绘出农民如何终年劳动过着悲惨的生活。这里反映了蕴藏在农民心里的无限仇恨的情绪。其中有“荼”之诗句为: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诗句的大意是指:六月吃李和葡萄,七月煮豆和葵苗。八月打下树上枣,十月收获田里稻。酿成春酒香又清,老人喝了添精神。七月吃的瓜和菜,八月又把葫芦采。九月拣起麻子来,采些苦菜打些柴,农夫才能把锅开。
此句之“荼”,亦指苦菜。但蓝菊荪先生《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将“采荼新樗”译为:“采苦菜做药,砍臭椿做燃料”,则“荼”(苦菜)应有药用功效。
4、《豳风·鸱鴞》,这是一首禽言诗。通篇借用一只雌鸟哀诉她的苦难遭遇,来咒骂统治阶级使人民遭遇到家破人亡的苦痛。这里把统治阶级比喻成为鸱鴞那样的恶毒,愤恨心情完全表达出来了。这种以鸟喻人的写法,在诗经中是极为突出的。其中有“荼”之诗句为: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诗句的大意是指:我的双手已疲劳,筑巢我还衔茅草。我又把草来储聚,我嘴累得吃不消,可我窠儿没修好。此处之“荼”指茅草的花,采茅草花是为了垫巢。
5、《大雅·绵》,这篇诗追述周民族的兴起始于古公亶父迁于歧山,辛苦经营,始奠定周民族的基础。到了文王,任用贤能,继承古公亶父的丰功伟业,周民族更强大起来了。其中有“荼”之诗句为:
周原**,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诗句的大意是指:沮漆之间平原美,堇荼也有甜滋味。又研究来又策划,于是问卦或灼龟。卦说地好可居停,筑室于此不迟疑。
该诗“堇荼如饴”句中,堇,马瑞辰《通释》据《尔雅》释为堇葵。荼,马瑞辰《通释》:“今北方所谓苣荬菜,一名苦苣者也。”这两种野菜味均苦。而袁梅先生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1982年6月版)则据(《诗经稗疏》,将堇释为“粘土”,认为“荼”“应为‘涂’之讹,泥。”
6、《大雅·桑柔》内容为,周大夫芮伯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并陈述救国之道。其中说到“荼”之诗句为: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诗句的大意是指:这些善良之人,不为梨禄追求钻营。那些不良之人,前瞻后顾,私念重重。不良之人贪婪昏乱,使人遭受痛苦灾难。“荼毒”意为毒害,残害。《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7、《周颂·良耜》,这篇是秋成报祭社稷的乐歌。全篇分四章。首章写播种的事,次章写耘耨的事,三章写收获的事,末章写报祀的事。其中有“荼”之诗句为:
其馕伊黍。其笠伊纠。
其鎛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诗句的大意是指:那饭食是用黍米做成。那斗笠编得纠纠缭缭。那锄头都有尖利之锋。用它把荼、蓼杂草薅净。荼、蓼朽烂,不再复生。黍、稷长得十分茂盛。
该诗之“荼”,指田园杂草。针对“以薅荼蓼”,孔颖达疏:“蓼是秽草,荼亦为秽草。”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凡宿田*草之类,遇籽而屈折,而*稗与荼蓼,非是力所可除者,则*以继之。”



四、《诗经》中“荼”字诗句解说总结
从对《诗经》原始诗歌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七首有“荼”之诗其中“荼”字的解释是各有异同的。我们在此亦可将其分为三种:
1、“荼”字作茅、芦之类的白花解,作田间杂草解,肯定非茶之说。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耳。缟衣茹芦,聊可与娱。”《豳风·鸱鴞》:“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周颂·良耜》:“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很明显,这三首诗中的“荼”字的解说,肯定不能作“茶”的别称。
2、“荼”为引申意,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义。如《大雅·桑柔》: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荼毒”一词虽然现在人人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其源头则是出于“荼”。陈奂《传疏》:“荼:苦菜。因之凡苦曰荼。荼毒即是乱。”姚际恒《诗经通论》:“侄炳曰,荼惟以苦名,无毒。孔氏曰,‘荼,苦叶;毒,螫虫。皆恶物。’本为二物。”故袁梅先生《诗经译注》释“荼毒”时云:“荼:苦菜。此取‘苦’义,谓‘使人受其所加之苦’。毒:毒螫之虫。此取‘毒害’义,谓‘使人受其毒害’。”苦菜味苦,茶亦味苦。此处之“荼”,无论释为两物之一,均可以通。
3、“荼”字既可用“野菜”来加以解说,也可用“茶”字加以说明。
如《邶风·谷风》: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豳风·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荼”总共出现了共9次。

原文及释义:

1、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释义:苦人不觉茶菜苦,就好像荠菜回味甘。

2、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诗·围风·七月》)

释义:采来苦菜又砍柴,农夫生活难温饱。

3、周原瞧膝,堇茶如饴。(《大雅·绵》)

释义:周原肥沃又宽广,堇菜苦菜像饴糖。

4、出其圈阅,有女如茶;虽则如茶,匪我思且。(《郑风·出其东门》)

释义:信步走出城门外,游女熙熙如茅花。虽然游女如茅花,可惜不见意中人。

5、予手拮据,予所捋茶。(《国风·豳风·鸱鹗》

释义:我手操劳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补。

6、其铸斯赵,以薅茶蓼;茶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

释义:手持锄头来翻土,茶蓼杂草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7、民之贪乱,宁为茶毒。《大雅·桑柔》

释义:百姓如今思作乱,宁遭茶毒亦甘心。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中的“荼”字,是指茶吗? 2500年前,中国出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茶,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议论纷纭之处,实是多如河沙。 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定,我们还得返回其始,从《诗经》之文本研究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产生年代与茶事活动出现时间之比较 关于《诗经》产生的年代这一问题已在文学史研究界得到一致的认同,认为《诗经》的创作时间距今应该有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时候的作品。这也就是说,《诗经》的发轫之作也只能是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十六世纪。那么再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茶”进入世人生活的年代。撇开“神农氏”与茶的故事不说,因为有众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充当论据使用,我们来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可见西周初年时茶已用作贡品,人们视茶为珍贵、稀有之物才会把茶作为贡品。那么在此之前,把茶作为用来祭天、祭神、祭祖的祭品也是合利情理的。随着古代文献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相信将有更多的可靠的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点。 那么,也就是说,在《诗经》创作之前已经有了茶的身影在中华大地飘荡。 二、《诗经》流传的区域范围与茶文化传播范围之比较 研究者们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诗经》中所反映的生活主要是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流域,这可以从《诗经》的内容分类上看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所占比重很大的“风”又分为十五国风,绝大部分都是黄河流域一带民生的歌谣反映。而“雅”则是周王室都城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文学反映。“颂”就更不必说了,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之词。所以说《诗经》主要歌说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活习俗。 而茶事活动,则产生于南方的巴蜀之地。在当时而言,这一区域,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蛮荒之地”。因而有的学者以此为据,认为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当中不可能有反映南方巴蜀之地茶事生活的诗歌篇章的。而《诗经》当中的“荼”字自然只能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苦菜”一类的植物。 事实上,虽说巴蜀山水是滋养茶树最早的土壤,但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就业已出现了用茶叶做成的菜肴。《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当然,当时传入的茶叶还只是作为菜肴一类的食用之物,而并非是品饮之物。那要等到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之后,黄河流域才受其影响,饮茶之风才开始流行。“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由此可知,并非茶叶产自巴蜀,就说明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就没有茶事活动。 三、《诗经》中有关“荼”字诗句的解读 前已说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经过翻检,找出有“荼”字诗句的诗篇共有七首。下面分别根据《诗》学研究专家之言,按照“风”、“雅”、“颂”的顺序进行解说。 1、《邶风·谷风》,这是弃妇自叙悲怨之情的诗。诗中写被弃情节,出自故夫喜新厌旧,不说故夫相待之薄,却说待新婚之厚,言外隐照。对于治生持家之道,低回呻吟,几不成声。一旦生活好转,反被遗弃,可见故夫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对她是绝情负义的。其中有“荼”字之诗句为: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句的大意是指:被赶出门步子慢,心里有恨气难散。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谁说苦菜味儿苦,比我痛苦荠还甜。新婚快乐迷着你,更比兄弟还缠绵! 此例之“荼”,一般释为“苦菜”。因毛传载:“荼,苦菜也。”汉王逸《九思·伤时》句:“堇荼茂兮扶疏。”清代曹寅《和孙子鱼食荞诗寄二弟》之二:“平生哺餟意,未改茹园荼。”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两者对举而成比较。故又有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茞幽而独芳。” 2、《郑风·出其东门》,这是写一个青年的爱情是专一的,虽说东门游女如云,也不能打动他的心,转移他的目的,他还是深深地爱着那位“缟衣綦巾”装饰朴素的姑娘。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耳。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诗句的大意是指:走出东城重门下,游女多如白茅花。虽然多如白茅花,可我都不去牵挂。白衣红巾的那位,愿同游乐恋着她。 此处之“荼”,指茅、芦之类的白芪,用来形容鲜白美好。《国语·吴语》载:“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韦昭注:“荼,茅秀也。”《汉书·礼乐志》:“颜如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荼,野菅白华也。言此奇丽,白如荼也。” 3、《豳风·七月》,这是叙述农民全年劳动的诗。诗中用对比的写法,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农民如何压榨剥削,描绘出农民如何终年劳动过着悲惨的生活。这里反映了蕴藏在农民心里的无限仇恨的情绪。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诗句的大意是指:六月吃李和葡萄,七月煮豆和葵苗。八月打下树上枣,十月收获田里稻。酿成春酒香又清,老人喝了添精神。七月吃的瓜和菜,八月又把葫芦采。九月拣起麻子来,采些苦菜打些柴,农夫才能把锅开。此句之“荼”,亦指苦菜。但蓝菊荪先生《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将“采荼新樗”译为:“采苦菜做药,砍臭椿做燃料”,则“荼”(苦菜)应有药用功效。 4、《豳风·鸱鴞》,这是一首禽言诗。通篇借用一只雌鸟哀诉她的苦难遭遇,来咒骂统治阶级使人民遭遇到家破人亡的苦痛。这里把统治阶级比喻成为鸱鴞那样的恶毒,愤恨心情完全表达出来了。这种以鸟喻人的写法,在诗经中是极为突出的。其中有“荼”之诗句为: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诗句的大意是指:我的双手已疲劳,筑巢我还衔茅草。我又把草来储聚,我嘴累得吃不消,可我窠儿没修好。此处之“荼”指茅草的花,采茅草花是为了垫巢。 5、《大雅·绵》,这篇诗追述周民族的兴起始于古公亶父迁于歧山,辛苦经营,始奠定周民族的基础。到了文王,任用贤能,继承古公亶父的丰功伟业,周民族更强大起来了。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诗句的大意是指:沮漆之间平原美,堇荼也有甜滋味。又研究来又策划,于是问卦或灼龟。卦说地好可居停,筑室于此不迟疑。 该诗“堇荼如饴”句中,堇,马瑞辰《通释》据《尔雅》释为堇葵。荼,马瑞辰《通释》:“今北方所谓苣荬菜,一名苦苣者也。”这两种野菜味均苦。而袁梅先生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1982年6月版)则据(《诗经稗疏》,将堇释为“粘土”,认为“荼”“应为‘涂’之讹,泥。” 6、《大雅·桑柔》内容为,周大夫芮伯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并陈述救国之道。其中说到“荼”之诗句为: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诗句的大意是指:这些善良之人,不为梨禄追求钻营。那些不良之人,前瞻后顾,私念重重。不良之人贪婪昏乱,使人遭受痛苦灾难。“荼毒”意为毒害,残害。《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7、《周颂·良耜》,这篇是秋成报祭社稷的乐歌。全篇分四章。首章写播种的事,次章写耘耨的事,三章写收获的事,末章写报祀的事。其中有“荼”之诗句为: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诗句的大意是指:那饭食是用黍米做成。那斗笠编得纠纠缭缭。那锄头都有尖利之锋。用它把荼、蓼杂草薅净。荼、蓼朽烂,不再复生。黍、稷长得十分茂盛。 该诗之“荼”,指田园杂草。针对“以薅荼蓼”,孔颖达疏:“蓼是秽草,荼亦为秽草。”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凡宿田*草之类,遇籽而屈折,而*稗与荼蓼,非是力所可除者,则*以继之。” 四、《诗经》中“荼”字诗句解说总结从对《诗经》原始诗歌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七首有“荼”之诗其中“荼”字的解释是各有异同的。我们在此亦可将其分为三种: 1、“荼”字作茅、芦之类的白花解,作田间杂草解,肯定非茶之说。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耳。缟衣茹芦,聊可与娱。”《豳风·鸱鴞》:“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周颂·良耜》:“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很明显,这三首诗中的“荼”字的解说,肯定不能作“茶”的别称。 2、“荼”为引申意,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义。如《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荼毒”一词虽然现在人人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其源头则是出于“荼”。陈奂《传疏》:“荼:苦菜。因之凡苦曰荼。荼毒即是乱。”姚际恒《诗经通论》:“侄炳曰,荼惟以苦名,无毒。孔氏曰,‘荼,苦叶;毒,螫虫。皆恶物。’本为二物。”故袁梅先生《诗经译注》释“荼毒”时云:“荼:苦菜。此取‘苦’义,谓‘使人受其所加之苦’。毒:毒螫之虫。此取‘毒害’义,谓‘使人受其毒害’。”苦菜味苦,茶亦味苦。此处之“荼”,无论释为两物之一,均可以通。 3、“荼”字既可用“野菜”来加以解说,也可用“茶”字加以说明。如《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3、《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2.我国第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国第一...
《诗经》《梦溪笔谈》—沈括 《史记》《国语》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

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离骚》b.《诗经》c.《九歌》d.《天 ...
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民的情感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诗歌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四言诗也有杂言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这本著作当中收集了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余年间的诗歌,这些被收录的诗歌也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丰富多面的社会面貌,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介绍
1、《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是从西周到春秋中期大概五百年的作品,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类。2、《风》又名《国风》,分为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全面地展示了...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出战复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中国第一部诗歌集是? -
出战复方: 第一部诗歌集是春秋时代的,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诗经》是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出战复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
出战复方: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 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 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出战复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五百余年间.经春秋后期孔子审订、整理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被后世儒家尊为经典之一. 《诗经》原为乐歌,可配乐歌唱.按照不同乐曲分为风、雅、颂. “风”即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和地方的乐曲,大部分是民歌. “雅”者,正也.周人认为的“正声”,就是周王朝直接管辖区的雅乐.雅分大、小雅.二雅小部分为民歌,大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作品. “颂”为庙堂颂歌,是贵族祭神祭祖、歌功颂德的乐曲.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出战复方: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孔子所编,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篇,另存篇名,疑是后人所加).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儒家经典,始有《诗经》之名,并沿用至今.《诗经》是经过不断地搜集、整理和编订而成的.其作品当时是用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3部分.《诗经》语言准确生动,动词和形容词运用精当巧妙,用重叠的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在音律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

墨竹工卡县13153879402: 我国的第一本诗歌集是什么? -
出战复方: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