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原文解读

作者&投稿:扈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巧言令色鲜矣仁的释义解析~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有人说,朱熹不通政事,以为华夏大地人人平等,才把巧和令解释为美好,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是对朱熹的误解,没有好好读朱熹原文。朱熹说得很清楚,学者要以“巧言令色”为戒——他要提醒的对象,是那些求圣人之学的人。很多求学者以为,仁,就是对谁说话都客客气气,让听的人开心,存好心。朱熹说,不对,这不是仁。至于本来就不想求圣人之学,说一套做一套,领导面前表现得极端,领导做什么就和领导一个模样,领导一走,立马改头换面,这样的人,不用孔子、朱子来解释,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人是“不仁”的。所以,孔子和朱子之所以要读者警惕“巧言令色”,不是来批判社会中那些本来就无德,奉承拍马的人的,而是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2)鲜:少的意思。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出自于孔子《论语·学而》。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雪公讲义】
【考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今举四端。以其为言与色,可为取法者。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曲礼曰:俨若思,安定辞。
○又曰:礼不妄悦人,不辞费。
【按】此四端皆言色之诚中形外,于人信而不欺。仁者人也,故不害仁,自无巧言令色之弊。再此章提出鲜仁之人,正与前章崇仁互映,或编者类聚有意。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解读如下:

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其他解读:

  • 反思:孔子时代讲礼,从“礼仪”的“仪”便是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同时使的他人愉悦。用语言来使得他们欢喜和产生其他情绪是一种自我表达,孔子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学说,怎么会这样子来驳斥自己?所以明显有误!

  • 正解:致力于巧妙的言语,钻研说话的技巧,会让人看起来变成他了所想要变成的样子,然后止步不前。而短期的来说,语言技巧是很有用的,所以众人掉进了这样的一个陷阱,这就是为什么仁德变得稀少!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反思:孔子时代,人杰君子皆言修身,当弟子的怎么会用如此愚蠢的问题来问老师?语言迟钝明显不是正解。当时的情景:司马牛想要得到仁的真谛,于是问老师,什么品德是"仁",孔子告诉他,我说不出,但是仁者说话一定是很谨慎的(与自己的说法相印证).司马牛一听就激动了,原来说话谨慎就可以了啊,仁真的太浅显了,所以他很骄傲的问老师,只要做到说话谨慎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么?孔子一听,就明白弟子的浮躁,于是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说话谨慎做起来很难,难道说话不应该再谨慎一些么?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自《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语出《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出自论语·学而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论语.学而》鲜矣仁上句是什么?
原文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

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 刚毅木讷近仁的意思
“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原文 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1、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2、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读解】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

巧言令色鲜矣仁上一句是什么 巧言令色鲜矣仁有上一句吗
“巧言令色,鲜矣仁”没有上一句,该句出自于《论语·学而篇》第三篇,原文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本篇就这一句话。原文解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其他解读:致力于巧妙的言语,钻研说话的技巧,会让人看起来变成他了所想要变成的样子,...

谁知道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创作背景?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读解】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出处...
1、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2、出处:《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3、译文:孔子说:“性格刚毅说话木讷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而那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全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哪部书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译文:使他的言辞与脸色变美好,在表面上作掩饰,以此来取悦人们。)...

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巧言令色 《学而》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牟定县196152542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比饼立思: 出自《论语·学而》,意为: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解释】 巧言令色: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令者,使也;色者,心中欢喜而流露于面也;合起来,就是使人欢喜.这一句话直解,就...

牟定县19615254210: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什么意思? -
比饼立思:[答案]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读解】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

牟定县19615254210: 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
比饼立思:[答案] 巧言令色 《学而》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牟定县19615254210: 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
比饼立思:[答案]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OutsiderL夕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

牟定县196152542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 -
比饼立思:[答案] 孔子说.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牟定县19615254210: 巧言令色鲜仁矣 什么意思 -
比饼立思: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花言...

牟定县19615254210: 寻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精确解释 -
比饼立思:[答案] 简单来说:孔子说:“满口好话、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是'仁'的啊!”按照《论语集注》,其中的“巧”为喜好之义,“令”为擅长之义,“鲜”为少、稀少之义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孔子说:'说话办事喜欢讲究语言艺术,...

牟定县19615254210: 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是什么?谢 -
比饼立思:[答案] 花言巧语的人少有仁慈之心

牟定县19615254210: "巧言令色,鲜仁矣"如何理解?
比饼立思: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牟定县19615254210: 论语中“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 -
比饼立思: 利用花言巧语而使人欢喜,这不属于仁的行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