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

作者&投稿:袁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化农业之优良杂交品种2009-06-18 10:33

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所谓杂交育种,一般指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杂交技术因不同作物特点而异,其共同要点为:调节开花期,通过分期播种、调节温度、光照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控制授粉,在母本雌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避免自交和天然异交,然后适期授以纯净新鲜花粉,作好标志并套袋隔离和保护。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属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别名红麻、草麻、八麻子、牛蓖等。原产于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后传播到巴西、泰国、阿根廷、美国等地。我国栽培的蓖麻由印度传入,约1400多年历史。蓖麻籽的最大生产国为印度,其次为中国和巴西。

80年代以前,蓖麻在我国的种植非常普遍,但是由于以往的常规品种产量低、效益低、栽培规模过小又难以销售等原因,蓖麻在很多地区被逐渐淘汰。9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品种的出现,蓖麻产量大幅度提高,亩效益由300元逐步提高到1000元左右。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内,蓖麻杂交种将全面取代以往的常规种,蓖麻产业将朝着良种化、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方面发展。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蓖麻杂交育种研究。1984年首次发现了蓖麻孤雌单株,利用农艺措施诱导育成了一系列蓖麻全雌性自交系。用全雌系作母本相继育成了杂交一代种淄蓖麻1~7号。其中,淄蓖麻1、2、5号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淄蓖麻2、5、6、7号通过全国鉴定。在蓖麻杂交育种方面,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杂交玉米基因表达能使性状最佳,比如产量,抗逆性。但是杂交后代由于基因重组,据个例子比如说显性的产量高基因可能变成隐性了,就失去优良性状了,也有好的基因,但是大多数都不是优良基因了,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优良杂交品种的问世,使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为小康社会和富裕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面设计: 资料查询: 图片搜索:

一是旱涝威胁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日益暴露,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绝非一时之功。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比常年偏多,自然灾害偏重发生,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现在是南方涝、北方旱,全国范围内雷电事故频发。
   二是重大病虫害十分严重。一些地方稻瘟病、玉米螟、蝗灾等偏重发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也对生猪生产等造成威胁。
   三是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玉米、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随后带动猪肉、牛羊肉价格上涨。这一方面是恢复性上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些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我国大豆每年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2/3;棉花进口占国内需求量的1/3;生猪存栏减少,供应偏紧;近期奶牛饲养效益也大幅下降,有可能引发奶产品的波动。
   四是农资价格偏高,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受成本增加和需求增加的影响,当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高位运行。
   五是少数地方出现对农业的组织领导力量偏弱、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因为粮食种植和农业效益偏低,一些地方对农村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换届后,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有所减弱。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
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4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了妇女、儿童及老人。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妇女承担着60%的农活,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户约2亿个,除数量有限的国有农场和极少数农村实行规模经营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规模农业的竞争压力。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土地,到城镇谋生,造成了农村的荒芜和劳动力的短缺。
我国农村,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水土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剧,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耕地、草地、林地、水资源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40%、14%和25%,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增加,下个世纪我国农业资源将迅速接近承载能力的上限。森林积蓄量、河川径流量我国人均为8.17和2424立方米,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它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的肥土层,经济损失100亿元。
二是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三是森林资源锐减。例如,因乱砍滥伐,海南热带雨林面积已由1956年的86.6万公顷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2%。四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针对我国农民素质低下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引导农村教育与市场化接轨;(2)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把农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中国特色的农民文化,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功能对农民的嵌入,强化农民的文化能力,塑造农民的现代性,以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
着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验区和示范区。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科技发展的调整重点有: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创汇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与规范化
为实现土地大面积机械化规模经营,不改变现有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要求对土地等要素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实验并逐步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的租赁、转让、买卖和入股联合等改革措施。现阶段我国应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本着急需、可能、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走有选择性的、有步骤的农业机械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区域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化模式的推广中,切实要加强其调查分析工作,研究其推广的可行性。
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信息化具有按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决策农业、操作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才能有效地将市场———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户联系起,满足农户、龙头企业的信息需求(生产技术信息、投入要素价格信息、产品价格信息、需求信息等),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高速有序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镇人口比例提高1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83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针对第二条途径来说的,即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发挥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区域逐步勾勒出一个城镇化体系。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前面已经谈到,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中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优良的品种,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作制度,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农业现代化路径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全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三农”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战略要求。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从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看,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从稳定经济增长看,农稳天下安,有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增产增效,就有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在农业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农业现代化是应对各种挑战、坚持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最紧迫的就是大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由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基础与机遇决定的。
这些年,我国“三农”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积聚。一方面,农业水土资源偏紧、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现象更为突出,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失衡现象更为突出,“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的资源产业分布难题共同摆上了城市乡村;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地板”效应、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天花板”现象共同挤压,而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力还有待强化提高。
基础与机遇同样难得。今年,我国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继续增产、农民继续较快增收,这为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稳定保障;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实施,使农业生产保重点、保口粮的指向更加明确,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更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对食品消费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客观上为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巨大动力;同时,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供应相对充足,也为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
全面认识并准确把握这种机遇与挑战,对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至关重要。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当前农业发展转方式就是要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拼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支撑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调结构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多寡条件,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
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我国农业发展能取得现在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创新,当前,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挑战,农村改革更要有新作为、新力度,现代农业发展更要有新境界、新气象。
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4日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新时期应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韩长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新常态,首先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
适应新常态,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老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只有内强素质、外迎挑战,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才能突破制约,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农业基础。
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完成好稳定产量、保障供给的首要任务,又要兼顾好提高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既要适应国内发展环境,又要放眼国际竞争态势;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又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目标,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强化政策法治、设施装备、人才服务等支撑保障,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全文未完)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什么
1、金融支持不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研发投入、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融资难问题。2、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1. 技术创新和人才短缺:我国在部分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高端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 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我国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业升级需要时间和政策支持。在这个过程中,...

谈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但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掌握成为一大难题。许多国家在高端芯片、先进制造设备等领域仍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况,这制约了产业体系的自主发展能力。其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产业从业人员转岗、企业转型等社会问题,如何妥善处...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科技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创新缺乏长期资本来源。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经济学概念,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现...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六、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农业品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也逐渐进入到农业领域中。政府应该加大对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数字农业设备和后台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种植、农资配送、农产品采收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七、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

现代农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2、农业劳动力素质待提高。尽管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到非农产业,但目前农业劳动力仍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约1.7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一转移过程对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3、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目前,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导,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覆盖范围不同:农业产业化覆盖范围较小,而农业现代化可以覆盖全部农业,各个地区的农业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各个产业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各种产品的生产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国民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足、认知不清。2、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生产...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水平如何
5. 然而,我国产业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6.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7.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对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 为了提升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
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环境问题严重,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农业资源尤其是水土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长期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资源压力增大,生态恶化问题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减少和水资源短缺污染。这些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严重威胁。

现代农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3、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

丘北县13133804308: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贠韵重酒: 一、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

丘北县13133804308: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
贠韵重酒: 当前,我国存在着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业资源紧约束,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鉴于中国农业的现状,政府必须要把农业提到现代基础产业的高度,用现...

丘北县13133804308: 现代农业带来了什么问题 -
贠韵重酒: 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的速度都在不断加快,相比之下要让耕地保持所需状态的难度也跟着加大,包括农业用水问题也越来越不可忽视.当下在全国的农田灌溉所需要的用水量缺口高达三...

丘北县13133804308: 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农村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
贠韵重酒: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2,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3,农业投入大,效益低,农民增产难增收4,农业投入不足,信贷艰难,保险面狭窄5,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6,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 您好,答题不易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丘北县13133804308: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
贠韵重酒: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

丘北县13133804308: 论述现代农业的特征和它的弊端 -
贠韵重酒:[答案] 基本特征 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 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生产技术科学化. 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推进的 动力源泉,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 用.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是把先进的科...

丘北县13133804308: 推进农业现代化还需完善哪些政策 -
贠韵重酒: 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经营分散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把农业发张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统筹推进“三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

丘北县13133804308: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 -
贠韵重酒: 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

丘北县13133804308: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贠韵重酒: 狭义的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用 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生 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地增加农产品有 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现代化不仅指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现代化, 而且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农业生产者观念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农 业制度与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广义的农业现代化除了狭义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之外,还应涉及许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

丘北县13133804308: 中国的农业要实现现代化,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贠韵重酒: 1、需要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2、降低新圈地运动带来的政治动荡. 3、解决城市化进程的阵痛. 4、打击城市化运动中可能导致各种冲突的腐朽. 5、处理好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变革对未来的影响. 6、国家正在解决.但是结果不得而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