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到李隆基登基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作者&投稿:展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介绍唐朝武则天死后到唐玄宗即位这几年的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年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自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玄宗晚年忧郁寡欢,去世后,葬于泰陵。
  唐帝之最

  玄宗一生创造了唐朝皇帝中的几个“之最”。

  第一,在位时间最长。玄宗的帝王生涯,从先天元年(712)算起,到天宝十五载(756)共计45年,所谓“四纪为天子”(古代十二年为一纪)。

  第二,年寿在男性皇帝中最长(武则天82岁)。玄宗享年78岁,比开国之君唐高祖的70岁还长。

  第三,最先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改“天长节”),此事自古以来没有先例。玄宗称“自我作古”,全国放假三天,朝野庆寿同欢。

  第四,最后一次成功东封泰山。东封泰山就是封禅,这是功高德厚的帝王向上苍告有大成举行的盛典。泰山封禅几乎是每一个帝王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太宗时没有条件,但也从没有打消过这一念头。高宗时举行了这一盛典并把年号改为“乾封”。玄宗在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完成了这一心愿。此后的唐朝皇帝,再无人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第五,他最先营造了兴庆宫,并把兴庆宫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称为“南内”。玄宗在长安旧日的藩邸隆庆坊(兴庆坊)修建宫室,取代西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成为唐朝新的政治中枢,改变了往日长安宫城的布局,对唐朝中央中枢政治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兴庆宫平面图第六,子女数量最多。玄宗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在唐朝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在两京(长安和洛阳)和华清宫修建的十王宅、百孙院,不仅有效控制了儿子们政治上的经营,也足以说明他子嗣的兴旺。

  玄宗御书《颂》

  第七,有一位最得宠爱的绝世佳人——杨贵妃。玄宗与杨贵妃的婚姻关系和爱情故事成为当时和后世文人歌咏描绘的最好题材之一,白居易的《长恨歌》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八,最先改变了皇太子居住在东宫的制度。至迟自东汉以来,东宫就是皇太子的代名词,玄宗东封泰山以后,不再让太子居住在东宫,而是移居于皇帝起居所在的“别院”,改变了数百年来沿袭的旧制,这对皇位继承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宗时,也曾在皇帝寝宫之侧设一殿室供太子居住而不令其还东宫,但这一做法遭到了大臣的强烈反对。)

  第九,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动乱——安史之乱。这场由地方军将发动的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前后延续了8年之久,被称为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玄宗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城出逃四川,成为最先逃离京师避乱的皇帝。

  第十,创造了唐朝最辉煌的盛世——开元盛世。这是玄宗最值得称道的历史贡献,是他君临四海的无尚事功,也最为后世津津乐道。

  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大唐帝国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天下臣民也度过了一段最为安逸的好时光。这一时期的大唐帝国,国势强盛,百姓富庶,大诗人杜甫那首最为人们所称引的《忆昔》诗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历史真实。开元盛世之中,小邑万家、仓廪丰实、男耕女织的太平景象,在唐人的文献当中也有很多的记录。杜张萱《明皇合乐图》

  佑《通典》卷七《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条记开元东封之后的盛况说:“米斗至十三文,青(治所在今山东青州)、齐(治所在今山东历城)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治所在今河南商丘)、汴(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襄(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北至太原(今属山西)、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天宝元年(742),国家户数在852万,人口约4891万,长安成为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大都会。

  玄宗登基后,选贤任能,积极寻求抚民安邦、稳定发展之道,大张旗鼓地开展政治、经济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和家族关系内部,也同时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一过程,充分展示出玄宗身上铁血无情和温情慈爱的交织,显露出他果敢杀戮、大胆决断的不凡手段。

  废王皇后,不立武氏大唐帝国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玄宗的宫掖之中涌出一股不和谐的暗流——武惠妃的逐渐得宠,对王皇后的中宫地位产生了威胁,往日宫中的相安无事再难维持下去了。

  王皇后是玄宗任临淄王时的原配夫人,玄宗诛韦后、灭太平,她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其父王仁皎与同胞兄长王守一都是这几次政治冒险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王皇后婉淑贤顺,宫中上下衷心拥戴。但玄宗自从喜欢上武惠妃,对她是百般爱宠,武惠妃恃宠,就想取代王皇后。王皇后见武惠妃野心勃勃,很看不顺眼,就对玄宗发牢骚。言多不免有失,就越来越引起了玄宗的反感。好在王皇后日常对手下有恩,宫中没有人愿意打她的小报告,玄宗也无计可施,任凭武惠妃软语硬磨,他也没有强行废立。

  不久,为了改变现状,王皇后之兄王守一竟然劝皇后行厌胜之术,寄希望从旁门左道谋求生路。这一法术自汉魏以来较为流行,但宫中均明令禁止,唐律中更将“造畜蛊毒、厌魅”定为十恶罪之“不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不久就被武惠妃觉察并告发,玄宗闻知,大为震怒。如果说在与姜皎密议之时他对废后尚有些犹豫的话,事到如今,玄宗是铁了心了。玄宗亲自审问,王皇后百口难辩。开元十二年(724)七月,王皇后被废为庶人,王守一被赐死。十月,废后郁郁而终。开元十四年(726),太子瑛的生母赵丽妃又突然死去。宫闱之中,不断泛起的阵阵涟漪,显然都与中宫之位有关。

  此时,武惠妃在宫中已是炙手可热。姣丽可人的容貌与流光溢彩的风情成了她固媚邀宠的法宝,对于此时的武惠妃来说,入主中宫,位俪宸极,已是志在必得。然而,玄宗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确的意愿。惠妃为玄宗特设的三妃之一,宫中已是宠贵至极,不过与皇后之尊还有相当的距离。内官虽贵,较之皇后也是地远天隔,不可同日而语。武惠妃于宫中虽位处尊贵,仍苦心孤诣地要入主中宫,奥妙就在于此。

  姚崇像但由于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子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玄宗不愿冒险激起朝中对武周政治的痛苦回忆,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也根本没有必要在立武一事上与朝中臣僚闹翻脸,因为他现在的局面完全不同于当年高宗立后之时。因此,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武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这只是给予她的一种政治待遇与生活礼遇。武惠妃一直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死前,都没有获得皇后的名分,“贞顺皇后”的美谥,是在她死后追赠的。

  自从玄宗废王皇后以后,皇后之位形同虚设。此后只有肃宗立张氏、昭宗立何氏为皇后,前者是在安史之乱中,后者是在唐末混乱之世,可作别论。其他像玄宗宠爱的杨玉环,仍只是加以贵妃之号,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后来像德宗皇后王氏是在她死的当天册立的,宪宗懿安皇后郭氏等也都是死后加册。皇后要到死后加谥,正是从玄宗时确立的。所以,玄宗对于控制内宫势力是有很大功劳的,一些史书上以溺于内宠、嬖幸杨贵妃为由而对他大加诋毁,恐怕有些言过其实。

  罢张九龄,用李林甫玄宗在位45年间,宰相有34人。开元贤相以姚崇、宋璟为代表,张说、宇文融、张嘉贞、苏颋、裴光庭、韩休、萧嵩、裴耀卿和张九龄等风格各异,均为一时名相。开元十四年(726)中书令张说因遭宇文融等人弹劾而罢相,张九龄张九龄像

  在开元二十一年(733)被委任为宰相。张九龄以文学立身,玄宗把他作为张说的后继者,对其才识、文辞非常欣赏,称誉他为“文场之元帅”。张九龄用心政事,忠直无私,具备相当的政治才能。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张九龄断狱,明察秋毫,处置公允,连囚犯都心服口服,时人谓之“张公口案”。

  在张九龄出任中书令时,李林甫则以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列于宰相之位。李林甫是宗室旁支,其曾祖父是高祖李渊的堂弟,这种出身使他在入仕以后得以方便地交结后宫,与武惠妃拉上关系。由于开元天宝之际国家政治、经济及边疆军事事务繁多,张九龄等文学之士已难以应付裕如,在处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张九龄对玄宗的用人、理政思路越来越难以配合,慢慢地,玄宗丧失了对他的信任。相形之下,李林甫却能准确把握玄宗的思路,又能较完整地加以贯彻,从而逐渐加重了在玄宗心中的份量,让玄宗越加感到此人可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底的王元琰贪赃案成为玄宗调整朝廷宰相人选的导火线。“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在张九龄被罢知政事之后,顺利地担任了中书令,玄宗在国家的内政、外交、边疆政策与经营策略等方面都逐渐倚赖他来处理。天宝三载(744),玄宗曾对亲信高力士讲:“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何如?”

  三庶之祸,太子废立开元三年(715)正月,既非嫡出、又非长子的玄宗次子李嗣谦(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改名为李瑛),因母亲赵丽妃“有才貌,善歌舞”得宠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来,由于赵丽妃失宠、武惠妃得宠,李瑛的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玄宗的第十八子,即武惠妃所生的寿王瑁越来越得到器重。武惠妃得宠以后,也开始为寿王瑁的政治地位经营,她在宫中气势凌人,使太子瑛备感郁闷。与太子瑛际遇相同的还有鄂王瑶、光王琚,他们的母亲都是往日对玄宗温柔体贴而备受恩宠的后宫佳丽,现今也均因武惠妃的光彩照人而难得宠幸。相同的际遇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相互间的话语言谈也自然多了起来。鄂王瑶与光王琚在十王宅的诸王之中关系最为亲密,二人与太子瑛常居于宫内,言语之间,不免对武惠妃充满怨恨,自然也会涉及到玄宗皇帝。结果,他们的怨望之语被别有用心者添油加醋报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便向玄宗告状,说太子暗中结党,拉拢亲信,加害她们母子,还指斥至尊。一番挑拨,声情并茂,玄宗听罢,龙颜大怒,立即召集宰相,打算把几个儿子废掉。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以“太子天下本”为由坚决反对,此事一时被搁置。张九龄被罢免之后,武惠妃与其党羽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了紧张的谋划。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周子谅事件刚刚过后,武惠妃就策划导演了一场夺宫之变。这一场骗局,既骗了太子,又蒙了皇帝。

  武惠妃为了坐实太子瑛谋反,派人欺骗太子说:“宫中有贼,请介以入。”也就是要他武装入宫。同时得到消息的还有鄂王瑶与光王琚。太子瑛等只能答应下来。武惠妃得知太子应承之后,就直接找到玄宗报告说:“太子与二王谋反,已全副武装准备入宫了。”玄宗闻知,十分警觉,立即派宦官亲往侦察,回来的人报告说,惠妃所言属实。这样一来,玄宗就无法坐视不管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武惠妃召太子与二王入宫一事表示怀疑。他认为,太子瑛等人与武惠妃之间矛盾激化,相互之间猜忌已久,太子瑛听从她的召唤答应立即全副武装入宫的事不太合乎常理。)但玄宗仍然是找来宰相商议,谋划解决方案。宰相李林甫仍然老调重弹:“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应该参与。”李林甫此番讲话,不再是退朝后找人转达给皇上,而是以首席宰相身份直接向皇帝奏禀。把太子废立说成是皇帝的“家事”,是耍滑头的一种惯用手法,这实际上是坚决拥护皇帝行使最终的裁决权,给皇帝决断以无条件的支持。在宰相的这一态度下,玄宗终于下定决心,将太子瑛与鄂王瑶、光王琚废为庶人。

  废太子瑛等三人为庶人的制书是在宫中由宦官奉命宣布的,玄宗似乎要表示此事确乎是他的家事,所以不必到朝廷上去宣布。不久,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人又被赐死于京师之城东驿。一日之中三位皇子被送上茫茫黄泉路,使朝野上下大为震惊。这在史书上被称为“三庶之祸”。

  开元二十五年的大半年中,玄宗并没有对太子人选轻率地做出决定。十二月武惠妃死后,他仍然没有轻易地下定决心,内心仍在诸皇子间反复权衡着。

  继承人不能最终确定,使玄宗大伤脑筋,寝食不安,茶饭无味。这一切被他的心腹宦官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高力士久历政治风云,极富政治经验,且深谙玄宗心思。借伴驾之机,他瞅准机会对皇上近来寝食不安表示了自己的关心。玄宗无意在自己的亲信内侍面前掩饰内心的焦虑,况且也需要从身边的人身上得到一些信息,听他来问,也就敞开心扉。玄宗反问道:“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知我的心意!”高力士也不回避,直入正题:“得非以郎君未定邪?”玄宗点头承认。高力士又道:“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一副十分关心的神情,且称玄宗为“大家”,称皇太子为“郎君”,乃是宫中家奴对皇帝和皇太子的称呼。这番话不显山不露水,却很清楚地表达了高力士对事态的冷静分析和态度。“推长而立”,正是玄宗多日来想得最多的一个环节,现在从高力士口中讲出,自然大大地符合他的心思,于是下定决心,于开元二十六年(738)选定了皇三子忠王玙。这就是后来的肃宗李亨。

  赐号太真,皇帝新宠自从确定了新的继承人后,玄宗就不再为皇位的正常延续问题寝食不安,内心的精神负担一下子卸去,心情也大有好转。不久以后,倾国倾城的杨玉环被他发现,演绎出一幕令后世艳称的爱情悲喜剧。玄宗不顾一切,使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先入道观,号“太真”,继而又纳为贵妃,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妃子,玄宗另外给儿子寿王纳娶了韦氏之女为妃。杨玉环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自从选在君王之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不久,杨贵妃在宫内的礼遇就明刻《古杂剧》之《秋夜梧桐雨》插图。击鼓者玄宗,舞者杨贵妃

  与当年的武惠妃相等,虽然仍然是皇贵妃的名号,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不过,玄宗仍不曾给她荣册皇后的名号。由此说来,玄宗在杨贵妃新承恩泽之时,既可以“春寒赐浴华清池”,又可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但对于女色的宠幸仍然不曾到紊乱政治秩序的程度,他只是在生活上、情感上纵情地放荡,却不曾拿政治开玩笑。白居易《长恨歌》里所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是实情,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却是未必。

  玄宗在确立李亨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又找到一位可人的姿色冠代的妃子相伴,内心的放松与舒适是不言而喻的。开元时期(713~741)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与调整,似乎也使玄宗感到莫大的满足。国势的富强,海内升平的景象,令他开始陶醉于煌煌帝业的巨大成就感之中。强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则使玄宗对自己的生命同样充满了自信,因此,他一旦步出了一日废弃三子的阴暗低谷,就再一次显现出盛唐天子的自得与自信。

  华清池旧影(1904年)

  也许正是此刻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使玄宗有些不知收敛。他纵情享乐,随意赏赐,视金钱如粪土,大量的民脂民膏、国库收入被浪费。为了适应他每年冬天前往临潼骊山温泉宫的需要,天宝三载(744)十二月,特地从新丰、万年两县分出一个会昌县(位于今陕西临潼),以利于安置百司衙署及王公大臣的府邸。天宝六载(747),温泉宫经过扩建被命名为华清宫。他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常常在那里驻扎一个冬季才还宫。每逢偕杨贵妃来此沐浴温汤,王公大臣都会随行,华清宫侧,修起了类似长安城中的十王宅、百孙院,会昌县内更是府邸相连。前往骊山的路上,仪仗整肃,旗帜鲜明。据说,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因有才貌,均承恩泽。像虢国夫人平明骑马入宫门,淡扫娥眉朝至尊,煞是惊艳。她们每扈从到华清宫,更是各为一队,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花枝招展,远远望去,如同盛开的百花一样艳丽。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由于玄宗的放纵与奢靡,上层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享乐、豪侈的风尚。就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来说,她们的府邸富丽堂皇,比拟宫掖,车马随从之打扮光鲜,在京邑内成为一景。每构建一处厅堂,就要花费上千万贯,若见有规格制度超过自己的,就马上拆掉重建。由此而言,在开元天宝盛世之下,仅仅从社会消费的状况来考虑,就已能洞悉社会中隐含着的巨大危机,但这一点,玄宗根本没有察觉到。禄山发迹

  安禄山是胡人出身,自小生活在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母亲阿史德,是突厥中的巫婆,相传她向战神轧荦山祈祷,神应而得子。因为母亲后来嫁给胡将军安延偃,安家在开元(713)初归顺了唐朝,才取名为安禄山。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很安分的商人。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这是在玄宗时期一个守边大将最为迅速的发迹之路。安禄山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发迹呢?

  玄宗朝在东北边疆的心腹大患是奚、契丹“两蕃”,由于大唐帝国在西北实行进攻的态势,在东北实行防守,如何有效抵御“两蕃”的肆扰是玄宗对范阳、平卢节度使寄予的无限期望。安禄山为了赢得玄宗的信赖,不惜多次设宴诱骗契丹,酒中加了麻醉用的莨菪子,预掘一坑,待契丹头人昏醉之际将其杀死,首级送往京师献捷,尸体埋到坑中。他的“杰出功绩”被玄宗视为可以保障北方边疆安全的“万里长城”。再有就是贿赂朝廷官员,攀附宰相,在众人的推美赞誉中营造个人发迹的环境。另外就是利用进京城朝见皇帝的机会,极力赢得皇帝的欢心。

  清人绘安禄山(后)与杨国忠(前)像安禄山进京觐见皇帝,装出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很肉麻地对玄宗说:“臣生蕃戎,得到陛下的宠荣,没有什么才能可以报答圣恩,愿以死报效陛下。”玄宗听了,很是喜欢。

  安禄山个子很高,貌白体肥,体重曾经达到350斤,不能自己穿衣服,乘马需要专门测试马的负重。玄宗见他这个样子,就好奇地问:“你腹中何物之有,怎么会这么大呢?”安禄山答:“没有什么,只有对陛下的一颗赤心!”一句话,赢得了玄宗的欢心,对于臣下尤其是这样一个胡将向他表达赤胆忠心,玄宗是很满足的。

  明刻《元曲选》插图: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每当有人向他提及安禄山的不是,玄宗就不高兴。即使他信任的宰相杨国忠和皇太子劝他不要对安禄山如此宠信,玄宗也不放在心上。那些提醒他安禄山会造反的人,玄宗甚至就将他们送到安禄山那里处理。到了后来,安禄山已经起兵叛乱,玄宗还坚持把认为安禄山会反的人押往范阳。

  李隆基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隆基出生: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

  属相:鸡卒年:上元三年(762)

  享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陵寝:泰陵

  父亲:睿宗李旦母亲: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皇后:王皇后,后废子女:30子,29女

  继位人:儿子肃宗李亨

  最得意:开创开元盛世

  最失意:迁居太极宫

  最不幸:逃离长安躲避战乱

  最痛心:缢杀杨贵妃而不能救

  最擅长:音律、书法、骑射、历象之学

废王皇后,不立武氏大唐帝国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玄宗的宫掖之中涌出一股不和谐的暗流——武惠妃的逐渐得宠,对王皇后的中宫地位产生了威胁,往日宫中的相安无事再难维持下去了。

王皇后是玄宗任临淄王时的原配夫人,玄宗诛韦后、灭太平,她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其父王仁皎与同胞兄长王守一都是这几次政治冒险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王皇后婉淑贤顺,宫中上下衷心拥戴。但玄宗自从喜欢上武惠妃,对她是百般爱宠,武惠妃恃宠,就想取代王皇后。王皇后见武惠妃野心勃勃,很看不顺眼,就对玄宗发牢骚。言多不免有失,就越来越引起了玄宗的反感。好在王皇后日常对手下有恩,宫中没有人愿意打她的小报告,玄宗也无计可施,任凭武惠妃软语硬磨,他也没有强行废立。

不久,为了改变现状,王皇后之兄王守一竟然劝皇后行厌胜之术,寄希望从旁门左道谋求生路。这一法术自汉魏以来较为流行,但宫中均明令禁止,唐律中更将“造畜蛊毒、厌魅”定为十恶罪之“不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不久就被武惠妃觉察并告发,玄宗闻知,大为震怒。如果说在与姜皎密议之时他对废后尚有些犹豫的话,事到如今,玄宗是铁了心了。玄宗亲自审问,王皇后百口难辩。开元十二年(724)七月,王皇后被废为庶人,王守一被赐死。十月,废后郁郁而终。开元十四年(726),太子瑛的生母赵丽妃又突然死去。宫闱之中,不断泛起的阵阵涟漪,显然都与中宫之位有关。

此时,武惠妃在宫中已是炙手可热。姣丽可人的容貌与流光溢彩的风情成了她固媚邀宠的法宝,对于此时的武惠妃来说,入主中宫,位俪宸极,已是志在必得。然而,玄宗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确的意愿。惠妃为玄宗特设的三妃之一,宫中已是宠贵至极,不过与皇后之尊还有相当的距离。内官虽贵,较之皇后也是地远天隔,不可同日而语。武惠妃于宫中虽位处尊贵,仍苦心孤诣地要入主中宫,奥妙就在于此。

姚崇像但由于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子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玄宗不愿冒险激起朝中对武周政治的痛苦回忆,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也根本没有必要在立武一事上与朝中臣僚闹翻脸,因为他现在的局面完全不同于当年高宗立后之时。因此,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武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这只是给予她的一种政治待遇与生活礼遇。武惠妃一直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死前,都没有获得皇后的名分,“贞顺皇后”的美谥,是在她死后追赠的。

自从玄宗废王皇后以后,皇后之位形同虚设。此后只有肃宗立张氏、昭宗立何氏为皇后,前者是在安史之乱中,后者是在唐末混乱之世,可作别论。其他像玄宗宠爱的杨玉环,仍只是加以贵妃之号,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后来像德宗皇后王氏是在她死的当天册立的,宪宗懿安皇后郭氏等也都是死后加册。皇后要到死后加谥,正是从玄宗时确立的。所以,玄宗对于控制内宫势力是有很大功劳的,一些史书上以溺于内宠、嬖幸杨贵妃为由而对他大加诋毁,恐怕有些言过其实。

罢张九龄,用李林甫玄宗在位45年间,宰相有34人。开元贤相以姚崇、宋璟为代表,张说、宇文融、张嘉贞、苏颋、裴光庭、韩休、萧嵩、裴耀卿和张九龄等风格各异,均为一时名相。开元十四年(726)中书令张说因遭宇文融等人弹劾而罢相,张九龄张九龄像

在开元二十一年(733)被委任为宰相。张九龄以文学立身,玄宗把他作为张说的后继者,对其才识、文辞非常欣赏,称誉他为“文场之元帅”。张九龄用心政事,忠直无私,具备相当的政治才能。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张九龄断狱,明察秋毫,处置公允,连囚犯都心服口服,时人谓之“张公口案”。

在张九龄出任中书令时,李林甫则以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列于宰相之位。李林甫是宗室旁支,其曾祖父是高祖李渊的堂弟,这种出身使他在入仕以后得以方便地交结后宫,与武惠妃拉上关系。由于开元天宝之际国家政治、经济及边疆军事事务繁多,张九龄等文学之士已难以应付裕如,在处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张九龄对玄宗的用人、理政思路越来越难以配合,慢慢地,玄宗丧失了对他的信任。相形之下,李林甫却能准确把握玄宗的思路,又能较完整地加以贯彻,从而逐渐加重了在玄宗心中的份量,让玄宗越加感到此人可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底的王元琰贪赃案成为玄宗调整朝廷宰相人选的导火线。“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在张九龄被罢知政事之后,顺利地担任了中书令,玄宗在国家的内政、外交、边疆政策与经营策略等方面都逐渐倚赖他来处理。天宝三载(744),玄宗曾对亲信高力士讲:“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何如?”

三庶之祸,太子废立开元三年(715)正月,既非嫡出、又非长子的玄宗次子李嗣谦(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改名为李瑛),因母亲赵丽妃“有才貌,善歌舞”得宠被册立为皇太子。后来,由于赵丽妃失宠、武惠妃得宠,李瑛的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玄宗的第十八子,即武惠妃所生的寿王瑁越来越得到器重。武惠妃得宠以后,也开始为寿王瑁的政治地位经营,她在宫中气势凌人,使太子瑛备感郁闷。与太子瑛际遇相同的还有鄂王瑶、光王琚,他们的母亲都是往日对玄宗温柔体贴而备受恩宠的后宫佳丽,现今也均因武惠妃的光彩照人而难得宠幸。相同的际遇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相互间的话语言谈也自然多了起来。鄂王瑶与光王琚在十王宅的诸王之中关系最为亲密,二人与太子瑛常居于宫内,言语之间,不免对武惠妃充满怨恨,自然也会涉及到玄宗皇帝。结果,他们的怨望之语被别有用心者添油加醋报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便向玄宗告状,说太子暗中结党,拉拢亲信,加害她们母子,还指斥至尊。一番挑拨,声情并茂,玄宗听罢,龙颜大怒,立即召集宰相,打算把几个儿子废掉。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以“太子天下本”为由坚决反对,此事一时被搁置。张九龄被罢免之后,武惠妃与其党羽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了紧张的谋划。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周子谅事件刚刚过后,武惠妃就策划导演了一场夺宫之变。这一场骗局,既骗了太子,又蒙了皇帝。

武惠妃为了坐实太子瑛谋反,派人欺骗太子说:“宫中有贼,请介以入。”也就是要他武装入宫。同时得到消息的还有鄂王瑶与光王琚。太子瑛等只能答应下来。武惠妃得知太子应承之后,就直接找到玄宗报告说:“太子与二王谋反,已全副武装准备入宫了。”玄宗闻知,十分警觉,立即派宦官亲往侦察,回来的人报告说,惠妃所言属实。这样一来,玄宗就无法坐视不管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武惠妃召太子与二王入宫一事表示怀疑。他认为,太子瑛等人与武惠妃之间矛盾激化,相互之间猜忌已久,太子瑛听从她的召唤答应立即全副武装入宫的事不太合乎常理。)但玄宗仍然是找来宰相商议,谋划解决方案。宰相李林甫仍然老调重弹:“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应该参与。”李林甫此番讲话,不再是退朝后找人转达给皇上,而是以首席宰相身份直接向皇帝奏禀。把太子废立说成是皇帝的“家事”,是耍滑头的一种惯用手法,这实际上是坚决拥护皇帝行使最终的裁决权,给皇帝决断以无条件的支持。在宰相的这一态度下,玄宗终于下定决心,将太子瑛与鄂王瑶、光王琚废为庶人。

武则天称帝到李隆基登基中间发生了神龙政变、中宗即位、中宗遭受毒杀、殇帝即位、唐隆政变、睿宗李旦复位、睿宗禅位给李隆基。

1、武皇登基

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紫微城正南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神龙政变,唐中宗李显即位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社稷、宗庙等恢复永淳以前旧制,神都洛阳改回东都,李旦被立为相王。

3、唐中宗毒杀身亡,唐殇帝即位

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

4、唐隆政变,睿宗李旦复位,睿宗禅位给李隆基

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扩展资料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的病情加重,而这时在身边常陪侍她的是男宠张易之兄弟俩。就是宰相们和太子也很难见到武则天。宰相们害怕武则天一旦病逝,张易之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和京城的将军,领兵五百前去请太子、即原来的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害怕得要命,不敢去,最后是属下将他抱到了马鞍上。 政变因为谋划得好,又有军队支持,取得了全胜。张易之兄弟被杀,然后,张柬之对武则天说张易之兄弟要谋反,已经被诛杀,请求她让位给中宗李显。年迈的武则天只好同意了。她让出了皇宫,自己搬到皇城西南的上阳宫养病。李显再次即位后,给母亲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日,中宗正式恢复了大唐的国号,武则天建立达十五年的"周"王朝到此结束。旗的颜色也从大红色改回到唐朝原来的黄色。将长安重新定为首都,洛阳去掉了"神都"的名号,还是陪都。

在韦皇后的安排下,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堂兄韦温是礼部尚书,其他的人也有的做了将军。为了巩固地位,韦皇后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武三思最后成了控制政权的实际上的天子原来领导政变的宰相们见此情景,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昏庸的中宗不但不听从,反而将事情告诉了武三思,最后,张柬之等人死于武三思之手。没有了作对的宰相,武三思便一手把持了朝政。武三思为了确保中宗和韦皇后的信任,和他们极为信任的秘书上官婉儿勾搭在了一起,促使后宫淫乱之风再起。后来,上官婉儿得到同意,在外边修建了自己的私宅,和大臣们上朝一样,早上去侍奉皇后,晚上回自己府上。这个恶例开了以后,在当时竟成了一种风气。中宗对武三思毫不介意,和韦皇后一同听政回到后宫后,便看着武三思和韦皇后在床上下棋,自己在一边观看,没有了君臣之礼,中宗的可怜地位可见一斑。 中宗时期,公主们像得到解放一样,活动和权势都超过了皇子们,这也是武则天示范作用的结果。她们利用中宗的信任,纷纷卖官鬻爵,竟相建造豪华宅第,还像男子拥有众多妻妾一样,广纳男宠淫乱。混乱的政局使太子李重俊猛然醒悟过来,公元707年,在右羽林将军的支持下,领兵政变,将武三思等人杀死,又进攻后宫,想杀掉韦皇后。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弄着中宗逃到了玄武们的门楼上,中宗采纳了婉儿的主意,下诏重赏杀掉太子的人。结果,太子被倒戈的将士们杀死。公元710年的六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指使人将毒药放进中宗喜欢吃的馅饼里,结果中宗中毒而死。然后,将中宗最小的儿子,只有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暂时送上皇位。韦皇后和原来的武则天一样摄政,掌握大权,准备以后取而代之。李隆基先下了手,率领羽林军上万骑包围后宫,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将韦氏一派基本除掉。李旦又一次登上皇位,但由于夹在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没有实权,所以这次仅仅两年就厌烦了,主动让位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他将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总的一句话,杀了不少儿女,成就了国家的繁荣,晚年落寞衰败~~~!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67岁时,在洛阳则天楼,宣布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并降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从此“武周”取代了“李唐”。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唐为周呢?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她参政到辅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政治目的。其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为显姓氏,掌根本。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武则天也以周氏后裔自居。唐显庆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为周国公。所以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周显示根本之意。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迹。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而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对此颇不亦为然,她向来坚持应承周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已82岁,这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带兵直袭武则天所居之迎仙宫,斩杀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中宗李显复位后,恢复了李氏的宗庙、社稷,武氏的宗庙事实上已被废弃,“大周”已经宣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认为继续保留帝号是有害无益的。去帝号称皇后显得与李氏亲近,留帝号,则会增加李氏子孙对武氏的敌意,因此她取消帝号,并以皇后的身份“附庙”、“归陵”。
武则天改唐为周又复周为唐,这正是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明智之处,从公元655年她被立为皇后以来,在政坛上活跃了约半个世纪,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很善于审时度势。以卓越的政治斗争艺术,在武周与李唐之间建立必要适度的关系,从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创造了奇迹,她的杰出的政治家形象,也未因改朝换代而受到大的损害。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如果武则天提前布局传位给太平公主做第二代女皇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即便是李旦逊位,李隆基登上皇位 ,开元之初,她依旧为大唐朝廷的实际掌控人。李旦对她言听计从,不放实权。姚崇、宋璟为防意外,建议将其于东都洛阳安置。李旦大怒:我唯一皇妹,岂容你们鼠辈置喙!太平公主更是雷霆大发,直斥当时已为皇帝的李隆基。李隆基痛哭流涕,将责任推到姚崇宋璟的身上:是他们两个...

李隆基当初为什么要发动唐龙政变 真实原因是什么
就很清晰并且详细的向读者展示了唐代的历史。通过对《唐代原来是这样》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知道到唐代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以及政治情况。除了“唐隆政变”之外,有关武则天为何称帝,太平公主为何没有称帝甚至是杨玉环究竟是怎样从李隆基的儿媳变成宠妃等大唐事件都可以从书中得到答案。

唐睿宗李旦的五个儿子,为何有两个是皇帝封号?
关键时刻,李成器一而再,再而三,表示要把太子之位让给三弟李隆基。太平公主想扶持李成器,李成器自己不想成器,李隆基轻轻松松就登上太子宝座。太平公主的实力非常强,她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又想立李旦的二儿子李成业为太子。李成器是嫡长子,李成业是庶子当中的老大,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哥俩都比...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为何杀了帮其父子夺得江山的太平公主?
简介:李旦,武则天和李治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活到最后的一个儿子。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帮助下,第二次登基称帝,史称唐睿宗。太平公主,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大女儿安定公主据说被武则天掐死了,太平公主知道真相以后应该瑟瑟发抖吧。因为跟李隆基争夺权力,最终被赐死。李隆基,李旦的儿子,著名的唐...

有关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的资料
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2、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

武则天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个朝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皇帝,他对她们都是如何...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可就是这位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的女皇。当朝皇帝有: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第一任丈夫,一代雄才伟略的英主;...

李世民是唐太宗,李隆基是唐玄宗,武则天是???
先后顺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后周国号) 前2个儿子皇帝被废 后周末期 武则天卒 (中宗登基 复唐国号 膝下无子 传位于其弟李旦)而李隆基是李旦的第3子 也就是武则天是李隆基的奶奶(什么安史之乱 杨贵妃等著名事件也在唐玄宗时期) ...

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顺序?
唐朝一共有21个皇帝。唐朝皇帝顺序表

李成器作为嫡长子明明能登上皇位,为何甘心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呢?
我们也可以想象到,7岁的李隆基,对于父亲、大哥的依赖以及其他三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据说,李旦擅长音律,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他们父子6人经常合奏,用以度过漫长的黑暗时光。大哥李成器擅长长笛、老三李隆基擅长腰鼓、其余三兄弟各有所长。在李隆基称帝之后,他们兄弟亦经常聚在一起,合奏声乐,用以追忆...

唐朝有多少个皇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

铁山区13387568264: 我想知道从武则天上台到李隆基登基的这段历史
潘蓓浦惠: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

铁山区13387568264: 从武则天到唐玄宗所发生的重要事情 -
潘蓓浦惠: 她的第一个女儿夭折了

铁山区13387568264: 历史大事年表(从隋朝到元朝) -
潘蓓浦惠: 隋(581年到618)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

铁山区13387568264: 唐朝经历了多少年? -
潘蓓浦惠: 一、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共历289年. 唐朝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8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二、按登基顺序如下: 1.高祖神...

铁山区13387568264: 历史上唐高宗到唐玄宗之间有哪些皇帝?并且武则天与这些皇帝有什么关系包括唐太宗! -
潘蓓浦惠: 历史上,唐太祖李渊建立唐朝. 太祖之后,李世民用玄武门兵变.登基为帝,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太宗之子李治,登基之后,也就是唐高宗.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掉了两名儿子,即唐中宗和唐睿宗之后登基,改国号为周,武则天之后的皇帝,就是唐玄宗了. 所以,他们的先后顺序,就是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唐玄宗. 至于武则天和他们的关系.武则天是太宗的才人,高宗的皇后,中宗和睿宗的母亲.唐玄宗的祖母.

铁山区13387568264: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继承谁的帝位(法统)?
潘蓓浦惠: 李隆基到底是谁的儿子呢?你肯定会说是唐睿宗李旦.但其实不然,李旦只是李隆基血缘上的父亲,而李隆基宗法上的父亲,却是李旦的大哥李弘.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铁山区13387568264: 武则天之后隔了几个皇帝再由李隆基继位 -
潘蓓浦惠:您好,武则天死后,李显当上皇帝最后李显暴死,韦皇后等人想当女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除去这股势力,推选李旦为皇帝最后李旦为太上皇,李隆基当上了皇帝所以一共有两个

铁山区13387568264: 从唐高宗李治到唐明皇李隆基,这期间有哪些皇帝?只要登基的都算,每个人的简介,分别是如何登基的? -
潘蓓浦惠: 从唐高宗到玄宗,中间出现了四个皇帝,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女皇武瞾和仅当了一个月皇帝的唐殇帝李重茂(...

铁山区13387568264: 唐玄宗是哪年登基的啊? -
潘蓓浦惠: 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