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投稿:晋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baike.baidu.com/view/326969.htm#2
参考一下?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以下几点(个人意见)
1、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思想武器
2、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分解为若干实际目标,并且通过实事求是的方法逐一实现
3、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能脱离时代的特色,否则就变成空想啦~~~~~~~~~~~~~~~~~~

很长慢慢看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那些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系统且完整。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用论述题的方式作答...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运动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首先,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人们的思想和...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的做法,旨在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切实利益,体现了 ***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正确方针,以及 *** 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正确做法。(PS: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第十一课唯物史观和第十二课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是对个人的,从 *** 角度的,一般...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唯物论角度来实践:1.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2.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要...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

跪求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迷信的根源的论文...
迷信。对“迷信”,我的理解是对一种理论、现象等相信得入了迷,着了魔,偏听偏信,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的意思。我们宣传说唯物主义是法宝,用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真的吗?如果我们完全彻底地相信它,那是不是也可以算是“迷信”呢?对待唯物主义我们也是要讲讲“唯物主义”的呢。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体制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沂水的变化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现状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之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的角度简要谈谈杰出人物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请你...
杰出的人物和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互相影响的吧!杰出的人物也是从普通的个人走过来的,所以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对当今改革的看法。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阶层正在迅速分化。首先,农民阶级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分化,其经济地位、职业结构和社会分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是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出现了新的组合变化:1、一是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体质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从哲学中历史唯物史观角度看,有以下几点知识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两大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的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文化...

请论述伦理、道德与法律三者的关系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局部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

大安市17664656733: 用唯物论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孟钢田七: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来看,要搞好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应该坚持. 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大安市1766465673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
孟钢田七:[答案] 科学发展观与《博弈圣经》的哲学陈述 《博弈圣经》以人为本作为文化的开端,按照文化的次序和文化的进程来理解文化,... 由此,从普通语文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各种上下对应的关系,而国正论语文学则把世界的万物区分为...

大安市17664656733: 用唯物论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从国情出发? -
孟钢田七: 因为人生存是需要物质的,我们并没有进化到精神修养的阶段,所以物质还是很重要的,只有物质国情出发,该善人民话生活,才能进一步发展

大安市17664656733: 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
孟钢田七: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支分析和解决社会 现实问题.

大安市1766465673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 -
孟钢田七:[选项]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大安市1766465673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
孟钢田七:[答案] 答案:解析: 答: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②物质决定意识,就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