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带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作者&投稿:家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就是纬度 纬度越低 就是离赤道越近 动植物不同 反之 纬度越高 越冷 下面给你参考纬度的分布
纬度自然带的存在早已为研究者们所承认,但关于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划分原则和数量,尚无统一的意见。这里所引用的地球陆地自然带,反映了大多数学者所划分的地带,每一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是植被类型,因而这也反映在这个自然带的名称及其特征的描述上。

(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

食草动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鹿、犀牛、羚羊、狮、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自然带特征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3)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5)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温带草原带。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陆地上高纬度地区各自然带主要特征

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冰原带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4)非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之间由于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中热量条件是最基本的。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又叠加上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3.54)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

自然带(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综合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地域分异。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带状的分布,这叫做自然带。各自然带有规律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陆地上的自然带
世界陆地,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很简略的分法。如果再进一步划分,自然带可以分得更多更细些。例如,温带森林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带:(一)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度到70度之间);(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北纬35度到50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度到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四)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地球表面的各个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例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地面上如果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扰,自然带在平地上的分布应当是相当规则的。这种假设的“理想大陆”自然带,具有两种水平分布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按照水平分布规律分布的自然带,叫大陆水平自然带,它是同山地垂直自然带相对来说的。

收起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说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义.比如杨树、柳树是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则是植被.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具体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却相同.由于大陆自然带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化,每一自然带的典型特征在植被类型上具有较鲜明的表现,因此陆地自然带又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故答案为:典型植被.

标志就是纬度 纬度越低 就是离赤道越近 动植物不同 反之 纬度越高 越冷 下面给你参考纬度的分布
纬度自然带的存在早已为研究者们所承认,但关于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划分原则和数量,尚无统一的意见。这里所引用的地球陆地自然带,反映了大多数学者所划分的地带,每一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是植被类型,因而这也反映在这个自然带的名称及其特征的描述上。

(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

食草动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鹿、犀牛、羚羊、狮、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自然带特征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3)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5)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温带草原带。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陆地上高纬度地区各自然带主要特征

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冰原带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4)非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之间由于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中热量条件是最基本的。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又叠加上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3.54)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

自然带(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综合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地域分异。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带状的分布,这叫做自然带。各自然带有规律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陆地上的自然带
世界陆地,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很简略的分法。如果再进一步划分,自然带可以分得更多更细些。例如,温带森林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带:(一)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度到70度之间);(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北纬35度到50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度到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四)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地球表面的各个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例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地面上如果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扰,自然带在平地上的分布应当是相当规则的。这种假设的“理想大陆”自然带,具有两种水平分布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按照水平分布规律分布的自然带,叫大陆水平自然带,它是同山地垂直自然带相对来说的。

收起


寒带苔原的主要景观是什么
该带植物具有大型花序和色彩鲜艳的大型花朵。每年六、七月,苔原上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灿烂夺目,宛如美丽的天然花园。在岩石裸地上掘洞穴居的高山鼠兔,是高山苔原带唯一的兽类。白腰雨燕,飞翔迅速,有如闪电,同领岩鹨定居在悬崖峭壁上,耐严寒,迎风雪,是高山苔原景观带中最常见的鸟类。按着苔原植物...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2)从沿海到...

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
C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带。(2)图中各自然带东西方向更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然带东西更替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在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水分差异显著,所以表现最为明显。(3)从北京到广州,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从赤道向两极...

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特点
2007-10-21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249 2010-03-06 关于地理的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情况 62 2013-02-18 陆地自然带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有明确地界限吗? 1 更多关于陆地自然带的知识 > 正在求助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苦等4分钟: 为什么:qiu中国远当代史汗青ren物 回答 苦等11分钟: 保...

...小题1:上左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A.从赤道向两极更_百度...
小题1:A小题2:B 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小题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部地区。非洲自然带从赤道向两边呈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小题2:图示p位于热带草原地区,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是过度放牧,围绕饮水井而形成。

乞力马扎罗山景观的什么变化非常明显?
垂直变化最明显。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山麓地带降水较少,分布着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斑马、长颈说悠闲漫步。南部为迎风波、在海拔1000米左右,为热带雨林带。随着高度上升,气温...

鄱阳湖景观所处的自然带为
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 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 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举例 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赤道附近坦桑尼亚境内) 1000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带; 1000—20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②③④出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反映的是...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纬度越来越低,热量越来越多,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2)根据气候类型...

我国自然带的分布
中国自然带大致分东部季风区森林区,西北内陆区草原沙漠区,青藏高原高原植被区。森林区分:1.寒温带针叶林区,包括黑龙江省最北部和内蒙古最东北部。2.中温带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区,包括黑龙江大部、吉林全部、辽宁北部。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包括辽宁中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色奇异表现在哪里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

肇源县19420984870: 陆地自然景观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
茆话普米: 植被

肇源县19420984870: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是 -
茆话普米: 标志是植物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肇源县19420984870: 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
茆话普米:[答案]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说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义. 比如杨树、柳树是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则是植被.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具体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却相同. 根据典型植被就可判断出...

肇源县19420984870: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是______. -
茆话普米:[答案]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说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义.比如杨树、柳树是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则是植被.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具体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却相同....

肇源县19420984870: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A降水B土壤C植物D动物 -
茆话普米: C植物 热带 雨林植物 亚温 雨林 阔叶 温带 阔叶林 亚寒 针叶 寒 苔

肇源县19420984870: 世界陆地自然带最明显标志是()A.气候B.土壤C.动物D.植 -
茆话普米: 世界陆地自然带最明显标志是植物,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故选:D.

肇源县19420984870: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茆话普米: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典型植被.植被的说法比植物更概括一些,但更具普遍意义.比如杨树、柳树是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则是植被.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具体的植物可能不同,但典型的植被却相同.根据典型植被就可判断出当地的气候类型,而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植物的名称.

肇源县19420984870: - _______是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
茆话普米:[答案] 答案:植物

肇源县19420984870: 陆地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
茆话普米: 植物,因为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含养成分、地形都可以通过植物的来反应.(气候:包括降雨,降雨多植物茂盛,反之结果相反.注:地形影响气候.土壤含氧成分也一样.)望采纳.

肇源县19420984870: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被)赤道上的雪峰是( ) -
茆话普米: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被) 赤道上的雪峰是( 乞力马扎罗山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