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星期制度,工作人员是怎么安排休息的呢?有没有其他什么类似的制度?

作者&投稿:羿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没有星期制度,工作人员是怎么安排休息的呢~

中国古代 实行的是旬休制 就是 每10天 有一天的休息 这个休息也不叫休息 叫休沐 就是要沐浴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也有一种跟星期类似的表示日期的方式。在距今3 700年前的商朝,把一个月分为4周,大月中有两周是7天,两周是8天;小月中有三周是7天,一周是8天。到了汉武帝时期,做了更改,分“平周”和“闰周”。“平周”7天,“闰周”8天。平周前6天为工作日,第七天为休息日;闰周前6天为工作日,后2天为休息日(依次称为星期日、闰星期日)。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做了变动:置闰不再以月份为框架,每3400个星期中设1301个“闰周”,闰日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变动,闰日放在星期几之后就叫闰星期几。在“闰周”中,若闰日是“闰星期日”则为休息日,否则为工作日。

在古代中国也有节假日,不同朝代和时期休假制度有区别。
【汉朝的休假制度】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政府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四天就休息—天。政府的本意是,工作了四天也的确够辛苦的,那么第五天就放假让他们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吧。

这个制度,在西汉两百年的时间里得到很好地贯彻。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地实施。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说道:“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相比于西汉时期的规定,这时的“休沐”不但可以洗澡休息等,还可以网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隋唐的休假制度】
  “休沐”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这样,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而且,相对于今天的请假,唐代请假要难得多。当时政府对于“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
  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通常情况下,唐代以后,大多数政府官员们习惯于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里办公,傍晚才下班回家。对于京城内的官员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们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后才到自己的官署办公。

  而地方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面办公、后面居家。
  因此,可以说,放假与不放假也都是一回事。但相对低级的官员,如幕僚,因为地位卑微,是没有官邸的,甚至得离家别子住在官署里或租屋而住。因此,节假日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宋、元的休假制度】
“旬休”制度在宋、元两代相以沿袭。宋朝时期,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当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伦理盛行的封建社会,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除了上面的法定节假日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二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和之前的各个朝代相比,元代在节假日制度上显得迥然不同。
  法定节假日更是少得可怜——元代规定全年只有十六天节庆假日。
  为什么元代的假日这么少,或许与其游牧民族的出身有关吧!

【明清的休假制度】
  或许是受了元朝的影响,到了明清两代,政府官员就没有汉唐宋时期宽松的休假制度了。“旬休”制逐渐削减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具体的是月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节日可放假十八天,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

  不过政府的这一措施遭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帝王将相,考虑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声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但是政府的这个规定是有条件的——长假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地到其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更是不能停止。

  清朝后期,休息制度开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人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在千年的休假制度里,除了法定节假日,政府也对“临时请假”
  制度作了规定。举个例子,如果官员因为有急事而无法及时回官署办公,晋代就规定:“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到了后晋时期,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政府还会单给路程假。

  这种“急假”在今天看来颇具人性化,当个人要执行对家庭的责任时,政府的法令有相应的假期规定。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假期分别为五天、三天、一天;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可以说,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这可能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因素有关——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农事活动的闲忙和节气变化来适时安排自己的休息闲暇。而政府官员不能像农民那样随意规定自己何时休息——但又不能不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休假制度诞生了。

没星期还不会数数了啊?百度休沐或者旬休。公家假期还是有的。甚至有探亲假,服丧假之类的内容。不过各个历史时期有区别罢了。而且,周末双休才几年啊。。。至于不吃公粮的农民之类,休假这事就没有了。而且地方官员住官邸的话,前面办公后院住家,不晓得多自在。


古代的人干活的时候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之分吗
中国古代到是没有周六周日休息的习惯.但有类似于星期的七耀,算是原始的星期制度吧,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星占.古时候,人们把太阳、月亮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当作七座天神,叫做七曜,认为它们轮流主宰地上的一天,例如第一天由月亮神主宰,便叫做"月亮日",第七天由太阳神主宰便叫做"太阳日",...

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是怎样的?古人有时间观念吗?
共和国后改全国为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使得跨越五个时区的中国使用同一个标准的时间,这在全世界时区制度上,还没有跨越这么大的时区制度。星期制度现在我们使用的休假制度就是采用的星期制度,七天一个周期,每到周五大家就坐不住啦,放假的喜悦冲淡了上班或上学的心情。然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采用星期制度作为休假制度,...

古代的星期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星期制最早是由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后来才开始传入古希腊、古罗马等地。由于古罗马信仰神灵,认为七天一周。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并在321年正式实施,从此之后,星期制就被传到了世界各地,现在似乎都成为了全世界的通用的作息制度。在我国古代,其实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这种说法,那时候,老百姓基本上遵循的...

古代有没有星期(一个星期7天)?
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七天的英文名称是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Babylon)。公元前7至6世纪,...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星期制?
星期制度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二、在中国古代,类似于星期制度的休息规律在汉代就已经存在。根据历史记载,汉代政府规定官员每五天休息一次,这一制度被称为“休沐”。《史记·郑当时列传》中提到郑当时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太子舍人,他“每五日洗沐”,这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每五天休息的做法。

古代有双休日吗?
中国古代除了平日正常的休息日外,还有其他节假日。唐代中秋节放假三天,清明四天;明朝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好比是今天的黄金周。我国古代还有事假和探亲假制度,为鼓励臣下尽心国事,晋代规定有“急假”,让各级官员处理紧急家事,一年以六十天为限,不得超过;后晋时,对家居外地的官吏给予“...

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谁将7天规定为一周?
在中国古代,商朝时期已有类似星期的日期表示方式。当时对农历进行了修订,将一个月分为四周,方便计算。这种周期被称为“星期”,其名称与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相吻合。汉武帝时期,这种周期被用作制定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依据,每天也都有了特定的名称。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星期制度有所变动,闰日的设置有...

一周休三天,这愿望何时会实现,中国古代的作息制度你
在中国,双休日制度其实并没有实行很长时间,至今也就二十余年。但在古代,农民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并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他们通常在农忙时辛勤劳作,而在冬天等闲暇时期稍微轻松一些。至于公职人员,他们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公职人员每五天休息一次。到了唐朝,这个规定改为每十天...

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古代在在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有没有假期?
要说清明节,得先说古代中国的休假制度。 在古代中国,是没有“星期天”概念的,但休息日一直存在。而且,中国古人享受休假的历史还比较早,至迟在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休假制度。不同的是,古代只能休息1天,而且叫法也不一样,现在叫休假、放假,古时称为“休沐”或“洗沐”。 古人为何把休假称为休沐?一个“...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星期制?
一、中国于明清时期开始采用星期制度。当时是在大量引进西方天文学的情况下,为教会活动所需要。辛亥革命后,由于引用公历,星期制度便成为通用制度了。星期制在中国的发展是西方传教活动的产物,特别是1840年后,中国不断沦为西方列强文化输入的重要场所,星期制度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类似...

铜山县14735914216: 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 -
枝冰重组: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 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

铜山县14735914216: 中国古代有没有一星期? -
枝冰重组: 在古代中国没有礼拜概念,只有问候概念.所谓问候的候是一个时间概念,在古代中国,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节.一节就是一个月.所以一年有二十四个气节.

铜山县14735914216: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将一周分为7天? -
枝冰重组: 中国古代没有七天一个星期的说法,bai但也有工作几天要休息的制度.王勃《滕王阁序du》中说:十旬休暇,是说官员工作九天,休息zhi一天.汉代确立的“五日一休沐”,则五天中就有一天休息.虽然如此,中dao国古人还是发现了和“七”有关的神奇数字.如“鸡孵鸡,二十一,鸡专孵鸭,二十八”,女人的月经周期是二十八天,怀孕要二属百八十天,狗怀孕要六十三天等,都是七的倍数

铜山县14735914216: 古代的人干活的时候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之分吗 -
枝冰重组: 中国古代到是没有周六周日休息的习惯.但有类似于星期的七耀,算是原始的星期制度吧,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星占.古时候,人们把太阳、月亮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当作七座天神,叫做七曜,认为它们轮流主宰地上的一天,例如第一天由月亮神主宰,便叫做"月亮日",第七天由太阳神主宰便叫做"太阳日",这样每隔七天为一周,就是一个星期.在现代日语中,还保留着这种古代神话的痕迹: 星期一——月曜日 星期二——火曜日 星期三——水曜日 星期四——木曜日 星期五——金曜日 星期六——土曜日 星期日——日曜日

铜山县14735914216: 中国古代私塾每个周有休息日吗 -
枝冰重组: 有休息日,但不是按周算的.古代的日历是黄历,上面没有星期.古代的休息日,称为休沐日,一般是十五和月底,这一天公务员休息,学校也放假.此外,私塾的先生可决定哪天休息,一般会选择:初五、十五、二十五.为什么选“五”的多,同样是古代的习惯,这一天市集开的多,去庙里上香的多.

铜山县14735914216: 古代中国有星期这一说法吗? -
枝冰重组: 古代中国确有星期这一说法.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但古代中国的七曜不是作为时间单位的,只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 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很多文明古国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皆有发现、使用. 星期用在现在意义上的标述时间的概念,是起源于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宗教活动中.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铜山县14735914216: 古代有没有星期 -
枝冰重组: 星期在中国古代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后来借用作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故称星期.星期,又叫周或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也是现在制定工作日、休息...

铜山县14735914216: 星期制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出现的,古代没有星期制是怎么划分时间的? -
枝冰重组: 古代有大周天、小周天,是依星象运动而定 小周天即一天,大周天即一星期 不过我国古代人民普遍天文知识极少,没什么人用这种历法 只见于《梦溪笔谈》等天文科学著作中.

铜山县14735914216: 中国古代有没有“星期”的说法 -
枝冰重组: 唐代开始有,以七曜表示,名为曜日,即日月+五行,至今日本延用

铜山县14735914216: 古代人有周末的概念么 -
枝冰重组: 汉代规定,朝中官员每五天返家沐休,称为“五日休”,有点类似今天的五天工作制.到了唐代改为旬休,官员工作十天可以休息一天. 中国古代除了平日正常的休息日外,还有其他节假日.唐代中秋节放假三天,清明四天;明朝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好比是今天的黄金周. 我国古代还有事假和探亲假制度,为鼓励臣下尽心国事,晋代规定有“急假”,让各级官员处理紧急家事,一年以六十天为限,不得超过.后晋时,对家居外地的官吏给予“探亲假”;到了清代,朝廷对有功人员还赐以“赏假”.今天看来,这些措施都是比较人性化的规定. 由于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主,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上班这个概念,所以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工作和休息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