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

作者&投稿:采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3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3分)(2)①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分)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分)③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④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3分) 试题分析:(1)概括图表信息,要根据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信息加以概括。图表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的变化,指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小注信息,找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激励性措施。(2)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要紧扣材料内容,找到材料中的关键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角度具体阐述城镇化的意义。学生的思路要开阔,不可拘泥于一点作答。

(1)①材料一说明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低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3分)材料二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滞后(2分)。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越大。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农民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在城镇稳定居住生活,将会享受到城镇市民待遇,有利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和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有更多的人口将会享受到城镇的文明,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每点2分,共计6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滞后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③事物运动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每点3分,共9分)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使劳动者的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同步,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④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健全税收、社会保障等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增加劳动者的收入。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证居民的实际收入倍增。(每点2分,答对5点即可得10分) 试题分析:(1)本题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出相应的经济信息。学生在分析材料一时既要看到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存在的较大差距;学生在分析材料二时既要看到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也不能忽视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滞后的现状。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积极推进城镇化的经济意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其次,需要学生明确解答本题就是要解决城镇化对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本题要求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的措施。从本题设问上看,解答本题学生应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说明。题中材料“中央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滞后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材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要重视发挥意识的作用;题中材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要尊重客观规律。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的途径。无论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还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都离不开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学生可从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政策、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家的宏观调控等角度展开说明。

(1)(8分)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说明我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2+2+2分)
(2)(10分)
①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5分)
②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增长。(5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
(2分)(3)从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努力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3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在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材料二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今年距该事件发生40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每年流失表土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我国挤占挪用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
i. 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4分)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根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 ...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了;2、凤阳小岗村的纪念馆标志着中国农民的第二次解放,是生产关系的第二次变革;3、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成就与失误有哪些?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中国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在原子弹理论、结构设计,以及各种零部件、组件、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

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一出自1972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同美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联系所学知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尼克松访华有关。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源自两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
(1)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文化大革命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2)①人民群众是创造国家“美好前景”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主体,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利于激发...

雨山区18820736642: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注: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 -
赞查瑞波:[答案] (1)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分)②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远不及全球平均水平.我国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2分...

雨山区18820736642: 新中国60年经济成就 -
赞查瑞波: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

雨山区18820736642: 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2014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年... -
赞查瑞波:[答案] (1)①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②城镇投资率在不断增加;③还说明GDP、城镇化、投资是相互促进的.(2...

雨山区18820736642: 材料一:GDP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对比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
赞查瑞波: (1)图表信息:2001~2009年我国的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快的增长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增幅.(2)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雨山区1882073664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
赞查瑞波:[答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雨山区18820736642: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意义有哪些 -
赞查瑞波: (1)变化:2010年至2012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逐渐上升.2010年、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但2012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速度.(3分) 经济意义:我国GDP增长速度下降,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生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有利于让广大人民共享我国经济发展成果.(6分)

雨山区18820736642: 下图是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
赞查瑞波: (1)①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增长态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经济发展域城镇化率密切相关、相互促进;(2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分) ②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1分)有利于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分)有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1分)有利于同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1分)

雨山区18820736642: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满目苍夷、百废待兴,到如今世界瞩目、走向复兴.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仍然稳居世界第二.从全球贸易看,中国一跃成为... -
赞查瑞波:[答案] (1)分别分析三则材料的实质,以此组织答案.材料一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材料二说明张掖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材料三说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2)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

雨山区1882073664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大约500字 -
赞查瑞波:[答案]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