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史教育

作者&投稿:弓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理学史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伽利略 确立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使物理学成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牛顿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力学体系和严密的数学基础。
爱因斯坦 建立相对论,使物理学研究对象从低速扩展到高速。
普朗克 使物理学研究对象从宏观扩展到微观。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物理概念、定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脉络,提示物理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理应成为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及物理教材本身的因素,物理教师很难把物理学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入胜地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由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物理知识在学生看来是深奥、难懂的,因而学生对学习物理越来越觉得乏味、难学,越来越缺乏热情。这与物理学在科技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相矛盾的。而研究学习物理学史,在教学中必将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历史”真像与学生,让他们一同与人类探索自然的历史,与科学家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艰苦卓越的奋斗足迹,共悲同喜。这将赋予物理知识于生命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实记载描述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历程,而且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物理学史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将物理学史教育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以成为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共识,越来越受到重视。诚然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能进行完整的学史教育,只能从中选区很少部分内容,尽管如此它仍具有都方面的教育功能。但如何才能发挥物理学史教育功能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一、培养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需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物理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在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做了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发现从铍发射出一种强度不大但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他们却错误地认为这一中性射线是g射线。而当时在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的查德威克看到他们的论文后,立即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正确地做出了铍辐射中含有大量的近似等于质子质量的中性物质成分把它称作中子。这个史实中,约居里夫妇由于缺乏创新的意识而功败垂成,相反查德威克受到以前卢瑟福的学术讲演的启发,存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再比如JJ汤姆生的贡献不仅在于巧妙进展的实验设计测出了电子荷质比,更难能可贵的是并不停留于此。而是在这基础上敢于同传统的观念决裂,第一个大胆的确认电子的存在,使他超过了同时代的许多物理学家。而相反,英国的舒斯特十年前就测出的荷质比与汤姆逊的结果基本一致,却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终未开启理想大门。在教学中引入这些例子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二、启发创新思维1、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发现的历程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加入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兴趣和心理上的满足。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就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分析出正确的结果。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应及时肯定一句肯定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启发学生用发散思维,根据已有的信息,寻求多样性的答案。如何回答问题是创新力的直接体现,用新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回答问题才是创造。训练多思路的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方式。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发端于大胆怀疑,从大胆怀疑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许多物理学家做过的成功之路。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题问他为什么能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的问吧了。”能够提出问题包括提出别人料想不到的离奇古怪的问题,表明人在动脑筋,在积极地思维,在进行探索,可能就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如在原子物理教学中,从汤姆生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波尔模型,最后到量子模型,每一次都引导学生发现模型的“毛病”并寻找其原因,提出新的猜想,使之体会到猜想的乐趣。对于学生一些独特的想法,甚至是超出常规的或是错误的想法,教师应和他们一起讨论,对错误的想法也不要一概斥之为瞎想,鼓励而不是打击他们大胆猜想、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向他们讲述一些物理学家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的实例。如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行轨道时,用19种可以想象的轨道计算都不成功,最后证明椭圆轨道是正确的。就因为爱因斯坦的大胆提出“光速不变”的原理,从而开辟了现代物理的新纪元。3、鼓励自己动手。动手是训练直觉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动手是推动创新的强劲因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的选择一些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得出新的结论的例子。如1820年,奥斯特无意中的一次实验,让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再比如1934年费米小组在用中子轰击铀235时,得到了与中子轰击其他重元素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最早出现的重核裂变。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勤于动手才发现了这一系列现象。三、渗透创新方法掌握创新方法是实现创新的基础。著名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讲过:“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即使是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学生创新必须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1、类比方法采取各种技巧,造成丰富的联想,灵活的利用各种类比,使不同的信息互相作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选择的分析一些物理学史中成功的类比实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掌握类比思维的基本内容。例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实验。实验的结果使他只能放弃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而实验的数据得出“除非采取一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微小的核内的系统”。由此,卢瑟福将原子和太阳系进行了大胆的类比:第一、原子核和太阳类比,在各自的系统里都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第二、电子和行星类比,在各自的系统均是质量很小。第三、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引力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类比,均符合平方反比定律。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大胆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一切原子都有一个核,他的半径小于10-12厘米,原子核带正电,电子象行星一样绕核高速旋转着。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类比思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开展自助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类比还能给抽象的事物赋予间接的直观形象,把研究对象具体化,使学生比较容易的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不可缺的思维形式——物理类比思维。2、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法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把伽利略发现规律的整个历史过程介绍给学生。他把试验和数学结合起来,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验证,这样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表示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形成理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物理学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本文只介绍了一部分。由于利用物理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深入探索、实践,使中学物理素质教育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可以更好地领悟物理知识,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了人类的发展等意义,将物理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物理字史的教字是物理教字的一琐重萤内容,本文通过列举一些物理学史上的实例.揭示了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这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形成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介绍物理学概念、定理、定律等发展与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不仅记述了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过程,而且记述了物理学家的活动。著名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科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1]。1989年出版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总报告指出,“大部分科学概念是缓慢形成的,凝聚着许多研究人员的心血。没有历史实例,不论记忆多少一般概念,最多也不过是一些口号。[2]” 科学史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说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欧姆只是一个定律,科里奥利只是一个加速度,开尔文只是一个温度,阿伏伽德罗仅仅是一个数目”。

  国内物理教育界对物理教材中应融入物理学史的做法也给与了充分肯定,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科书的编写要重视科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应对科学过程所凝练和升华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有较为精到的展示,使学习者汲取前辈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滋养,也要以鲜活的资料弘扬其科学精神和献身于科学的意志品质,使学习者受到生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根据《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课本,都不同程度地在内容上增加了很多历史知识,主要呈现在“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等栏目中。

从国内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教育的一项调查可以知道[3]: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尚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有教师认为高考中关于考察物理学史内容的考题几乎没有,他们在教学中就会削弱了对于物理学史教育的重视;有的认为在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有时占用了大量时间,有可能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由于课业负担繁重,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本以外的物理学史资料;教师普通认为加入物理学史素材毫无疑问是有利的,可是怎样加入,在实践中还缺乏将物理学史内容融入物理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中还存在有轻视物理学史作用的倾向,认为物理学史只不过是传授物理知识的载体,或者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附加而已,实际上这种只关注物理知识的教学倾向,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低估、忽视了物理学史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也有教师认为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笔者认为,并不能因其评价问题而放弃物理学史的教学,物理学史对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的、不知不觉中的,正像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的那样“学习有两种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很多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接触, 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搞好物理学史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掌握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一)渗透法:所谓渗透法就是把与物理课程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当地穿插在物理课堂中来逐步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方法。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入物理学家的轶闻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学家研究的过程或片断,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一副图等,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增加物理学对学生的亲和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还可以使他们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体验以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先提出问题“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若能产生,条件是什么?”接着介绍历史上安培、科拉顿、法拉第等科学家相继提出的利用磁生电的方法。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提出几种产生感应电流的猜想:①将导线放在磁场中就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③磁体运动,导体不动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④导体和磁体都不动让穿过闭合电路磁场发生变化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然后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根据事实得出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还可以插入科拉顿在这方面的研究轶事:“科拉顿在法拉第发现之前,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个螺线管与电流计相连接,为了避免实验时磁铁对电流计指针的影响,他将电流计放在另一个房间。实验时,他将磁铁插入或抽出线圈以后,再跑到另一个房间去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变化,结果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了。”再让学生思考科拉顿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什么地方,“科拉顿的方法暴露出他实验设计的不够严密,如果当时他能安排一名助手在另一房间观察电流计,那么他将最先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这一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设计实验必修要科学周密,不能有任何疏忽。”但在课堂渗透时,千万不可为了迎合学生们的需要而讲大量的科学家轶事等等,这样会喧宾夺主,冲淡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不能为了引入史料而引入史料,如果没有必要引入时,就不引入。既要注重与课本结合,注重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同时还要言简意赅。适时、适当、适度地的进行课堂渗透是一种有效的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准历史法: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4]。具体步骤是:1. 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2. 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生活中经验,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这种说法正确吗?”然后让学生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假设),再向学生阐述历史人物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即亚里士多德及同时代的人也都有“物体受力而运动,不受力则停止”的认识。接下来,向学生阐明三百年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再向学生展现伽利略为推翻这一论断而如何质疑、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的?最后慢慢让全班的立场都站到正确的或更具优势的认识上,使学生经历从错误到如何突破、再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再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按照教材展现的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先提出是什么原因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演历史过程,动手和动脑,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他们在万有引力的简洁公式中看到了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二、重视物理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物理教材尽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史内容,但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老师教学的需求,网络、课外读物等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物理学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物理学家奇特而伟大的构思和重大发现,以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等方面的材料展示给学生,或者让学生真搜集整理物理科学发展资料,自主地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也可以定期举办物理学史讲座,讲座不一定要在大的会议室进行,教师可以灵活自主的选择在自习课的时间,在教室里或者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在讲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科教系列片,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的实现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当然如何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便于学生理解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讲座内容,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及认知规律而确定,因为物理学家的思维水平与学生思维水平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学生可能很难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三、提高教师物理学史教育的素养

  教师具有的物理学史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教学中对物理学史的自觉应用程度。物理教育理论指出,为更好地完成物理教育的目的任务,教师不能只掌握物理学本身的概念、规律和理论,物理教师最低限度要掌握物理学知识、物理学史知识、物理方法论知识这三方面的专业知识[5]。将物理学史知识列入物理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中,足见其重要性。教师只有对物理学史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其作出合理取舍,设计出符合中学生思维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方案,这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选入教科学的物理学史知识外,还要补充与物理知识直接相关的物理学史内容。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物理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学说、规律是怎样建立的、怎样形成的?这也是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难点的有效途径。因为历史上物理学家在形成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所产生的种种想法(其中包括很多错误想法),所做出的种种判断(包括一些错误判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遇到过、产生过、做出过。熟知物理学史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将之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困难,排除误解和疑问,加深了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理解。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介绍物理学概念、定理、定律等发展与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不仅记述了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过程,而且记述了物理学家的活动。

  根据《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课本,都不同程度地在内容上增加了很多历史知识,主要呈现在“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等栏目中。

   一、掌握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一)渗透法:所谓渗透法就是把与物理课程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当地穿插在物理课堂中来逐步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方法。

   渗透法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增加物理学对学生的亲和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还可以使他们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体验以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先提出问题“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若能产生,条件是什么?”接着介绍历史上安培、科拉顿、法拉第等科学家相继提出的利用磁生电的方法。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提出几种产生感应电流的猜想:①将导线放在磁场中就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③磁体运动,导体不动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④导体和磁体都不动让穿过闭合电路磁场发生变化能在导线中产生电流。然后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根据事实得出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还可以插入科拉顿在这方面的研究轶事:“科拉顿在法拉第发现之前,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个螺线管与电流计相连接,为了避免实验时磁铁对电流计指针的影响,他将电流计放在另一个房间。实验时,他将磁铁插入或抽出线圈以后,再跑到另一个房间去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变化,结果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了。”再让学生思考科拉顿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什么地方,“科拉顿的方法暴露出他实验设计的不够严密,如果当时他能安排一名助手在另一房间观察电流计,那么他将最先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这一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设计实验必修要科学周密,不能有任何疏忽。”适时、适当、适度地的进行课堂渗透是一种有效的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准历史法: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1. 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

  2. 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生活中经验,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这种说法正确吗?”然后让学生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假设),再向学生阐述历史人物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即亚里士多德及同时代的人也都有“物体受力而运动,不受力则停止”的认识。接下来,向学生阐明三百年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再向学生展现伽利略为推翻这一论断而如何质疑、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的?最后慢慢让全班的立场都站到正确的或更具优势的认识上,使学生经历从错误到如何突破、再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再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按照教材展现的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先提出是什么原因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演历史过程,动手和动脑,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他们在万有引力的简洁公式中看到了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二、重视物理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让学生真搜集整理物理科学发展资料,自主地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

  2. 可以定期举办物理学史讲座,以灵活自主的选择在自习课的时间,在教室里或者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在讲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科教系列片

  三、提高教师物理学史教育的素养

  教师只有对物理学史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其作出合理取舍,设计出符合中学生思维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方案,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物理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学说、规律是怎样建立的、怎样形成的。

  



兴趣吧。
物理学史的教育关乎学生对物理学本身以及大学工科专业的选择方向都颇有启发和意义。
建议可以从生活兴趣下手,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年的这些伟人面前,他们又是怎么去思考和发现,然后一步步走到今天物理学的工业高度。
具体:拿起一个鸡蛋和石头做一个同时下落的实验(伽利略)。或者拿一个苹果下抛(牛顿),拿一个钟摆(惠更斯),拿一个收音机或者手机,在教室关灯点一支蜡烛,工地上的工程机型工具,火箭发射科技实例,有这些最贴近生活的 东西去提出问题,去引出杰出的物理学家,当然老是要有预设的吧物理学史的伟人用一些巧妙的实验连接起来。准备的工作也是靠老师,如果还有条件的话,可以下载一些物理学的APP,现场用手机上的物理游戏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史,总之兴趣贴近生活,走进现实的物理学,大家更喜欢,更有兴趣,这样学习物理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类: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原子核,量子力学


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

怎么学好物理?
二.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台阶产生的原因: 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第...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

高中物理如何才能学好?
一、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比较 对于高一同学,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党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本文以高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一个比较。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

怎样能学好物理
如何学习物理方法如下:一、深入理解能力:学习物理必须做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的应用;能清楚的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形式和数学表达式!能够辨别各种概念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好...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如 何 学 好 物 理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要想学好物理,应当能够做到不仅是能...

高中物理怎么才能开窍 挖掘物理教材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高中物理3-1册19页讨论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时用到了反证法,反证法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逻辑方法。二、结合教材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功课的活动中渗透 预习功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将自己在预习时学到的内容和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的内容...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3 实验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加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样,实验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学习就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的素质至关重要。中学物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会学习,树立科学观点,科学精神以及创新...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物理过程教育和思维方法渗透 物理学习过程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我们的教学要强化过程教育,同时注重思维方法渗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将蕴含物理思维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3.1 从物理感觉过渡到物理知觉 高中物理知识源于人们对...

涉县18144712878: 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史教育 -
栋索丹盛: 兴趣吧.物理学史的教育关乎学生对物理学本身以及大学工科专业的选择方向都颇有启发和意义.建议可以从生活兴趣下手,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年的这些伟人面前,他们又是怎么去思考和发现,然后一步步走到今天物...

涉县18144712878: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物理学史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
栋索丹盛: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加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积极...

涉县18144712878: 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史教育的措施? -
栋索丹盛: 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史教育的主要措施有: 1、在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进行科学方法和物理学史教育. 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在物理实验时,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既是学习知 识的...

涉县18144712878: 如何挖掘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
栋索丹盛: 物理字史的教字是物理教字的一琐重萤内容,本文通过列举一些物理学史上的实例.揭示了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这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形成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涉县18144712878: 如何将物理学史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中 -
栋索丹盛: 我是一名高中生,正在读《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蛮好的.让学生掌握物理史不仅仅是物理一门课的任务,应该扩大范围,可以通过设个专门的杂志社(校园的也行),不然只能通过课外书来了解了.应该从长计议才是王道,但是确实有必要.

涉县18144712878: 如何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栋索丹盛: 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三、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四、培养质疑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五、培养培养团结协作 共同进取的精神.六、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七、激发学好物理的欲望与热情 增强社会实践意识.八、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涉县18144712878: 学习物理学史有什么意义?在教学上该如何上会比较好? -
栋索丹盛: 让你知道每个物理符号和单位的来源和意义.至于课堂上该如何上,我的经历就是,要了解,遇到选修的话,会填就行了.最要紧的是能记住.学物理,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句话,“理解记忆”题目不要做多,但是做过的题目要真正地弄懂.以后做题目才会手到擎来.就这么简单----

涉县18144712878: 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 -
栋索丹盛: 感悟科学方法, 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创新意识,

涉县18144712878: 谈谈你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是如何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 -
栋索丹盛:[答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探索物理奥秘的精神.我个人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传授...

涉县18144712878: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课? -
栋索丹盛: 第一课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我的建议:1、物理小实验,比如电磁方面的,比较神秘,学生会好奇;2、介绍一些物理学史中有趣的小段子,别讲牛顿的苹果这些学生早就知道的,让学生觉得物理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