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待儿童"涂鸦",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作者&投稿:管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善待儿童"涂鸦",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孩子画画,被大人们称为涂鸦.孩子在涂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带有创新意识的“力作”,而这些“力作”,往往不被成人看好,常常是简单的一句“没道理”就把孩子的画作否定了.其实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事实上,只要有人想到的东西终有人做到,这已经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常识,今天的异想天开或许就是明天的发明创造,可见想象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幼儿比成人敢想,他们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定势,他们的想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 “儿童画”则是幼儿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即绘画是发展幼儿想象的一种有效手段.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其想象力,发展其想象潜能,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顺其自然
  幼儿绘画从涂鸦阶段进入图式阶段(在小学阶段时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这是种客观规律,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的许多成人恰恰忽视了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涂鸦.涂鸦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视为一种简单笨拙、毫无意义的活动而加以忽视.他们总希望孩子能画出一些“像样”的画.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对孩子的艺术才能失却了信心,甚至责难孩子,导致幼儿绘画兴趣的丧失.
  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由于教育者拿成人画的标准要求幼儿画,扼杀了幼儿画中的自然、质朴和稚拙.不少教师认为幼儿的作品一定要经过指导、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则就“不完整、形不成作品”.我们也常会在一些幼儿园里看到“幼儿绘画作品展”之类的东西,在为之感到欣然、惊叹的同时,也在想:这些成人化的绘画作品是否代表着全体幼儿的绘画水平?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是否应是小学美术课的“预科”?为什么看不到“涂鸦作品展”?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导致幼儿对绘画失去信心,随之失去兴趣.
  实际上,涂鸦刺激着幼儿的眼睛和心灵,并从这种活动的结果中获得想象.涂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婴儿咿咿呀呀发出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声音时父母会欣喜若狂而倍加关注,而涂鸦却会被成人视为无益之物而加以否定.事实上,涂鸦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萌芽,其地位决不在咿咿呀呀学语之下.幼儿正是在这种简单重复的行为中练习视知觉、制作以及情感的协调,为跨入艺术大门作好最充分的准备.
  涂鸦中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重复.幼儿不断重复某一种式样,短期内甚至看不到任何进展和变化,但将之放在艺术心理发展中的长河中,就能发现其微妙的演进.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浓缩着一段心理发展的进程.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随着幼儿智力一天天发育成长,相应的他的行为也会具有很大的重复性,重复行为对幼儿智力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智力迅速成长的外部表现.
  因此,不能超越幼儿绘画发展的任何阶段,我们要鼓励幼儿乱涂,乱画,让所有的幼儿都主动参与到绘画中来.
  二、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孩子会这样说,代表了他没有自信,没有将心中所想画出来的信心.为什么会呢?从我的观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讲得很好,却落笔很难,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绘画技能,缺少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因素.于是我就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由“沙滩上的脚印”让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画沙子,什么叫“点”.由“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让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地绘在了“河” 里.通过“颜色造房子”引导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老师,我不会”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少出现.
  三、想象的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老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状的技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但老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可以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在绘画活动中,我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我向小朋友提问:“你看见阳光有些什么颜色?”小朋友一下子活跃起来,“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是太阳的光芒.”“夏天你想要一个什么样太阳?”“冬天你想一个什么样太阳?”随即老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老师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所以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多提问、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画出了一只正面的小兔子,老师就可以鼓励启发幼儿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幼儿园怎么画?或者老师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看看幼儿怎么表现它?等等.不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会给我们新的启迪.
  四、想象的互动
  我尝试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大量的时间来讲述.改变以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讲得多,幼儿讲得少的情况,常常利用午餐后的一段空余时间,把当天要画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幼儿受生活经历、年龄的限制,一个人所能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让幼儿在自己的讲述过程中去完善画面,又在同伴的讲述中得到启发.把个人的想象空间融入到大家的想象空间中,这样不仅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幼儿在作画时的目的性.例如:命题画《乌龟妈妈真高兴》.我让幼儿想一下乌龟是怎样玩耍的?它们在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还没有动笔前就先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草地上,小乌龟在和妈妈做游戏,有的挤在妈妈的身边、有的在翻跟斗、有的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站起来抱住了妈妈的脖子……通过讨论幼儿在真正动笔作画时就不会显得不知所措了. 幼儿的画受到绘画基础、自身经验和心理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画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看,不一定能理解.其实最能理解幼儿美术作品的是幼儿自己,我们不妨多听听孩子们的解释.有一次一个幼儿在画长颈鹿的时候,把长颈鹿身上的花纹画到了外面,整张纸上都是圆点.这个幼儿解释说外面的那些圆点不是花纹而是雨点,一下子原本看起来似乎是幼儿画错了的画变得充满了童趣.通过孩子们的解释,不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幼儿讲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他自己进一步理解自己作品的好机会.
  五、想象的源泉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因而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各种各样的树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并请幼儿记录其外形,小朋友的记录纸上的树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黄中带绿,有的黄中带红,有的狭长、有的心形……正在我感叹时,只见几个小朋友把掉在地上的树叶捡了起来,没有捡到的小朋友在想方设法去找树叶,就象捡一个什么宝贝一样,有的小朋友与同伴相互比较着,有的小朋友当扇子扇,有的小朋友甚至把它放入了平台上的一潭积水中,当小船或刮着玩.幼儿对美的东西常常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小朋友对小树叶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小朋友绘画的效果丰富又多彩.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想象的源泉是客观现实,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六、跳跃的光点
  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创造.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象是阳光的斑点,只要稍不留神,他们就可能一闪而过.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跳动光点”.成人怎样看待幼儿的这些创造,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看法.幼儿的画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并不怎么样,但幼儿自己却很满意.消极地评论幼儿画的“不像”,对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 有一个幼儿画了一幅画,画面上只有许多没有规律的波浪线和许多螺旋状的小圆.该幼儿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太阳》,因为阳光就像小河水一样的流,而阳光中有许多火团所以阳光才是温暖的.幼儿以他独特的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 但是幼儿创造性并不一定非要是那些新的叫人吃惊的东西,有时一些及其平凡而细致地改革也是创造的表现.一节课上,我让孩子们画柳树.有一个幼儿将柳树的叶子画成对称的圆形,他说是一只只蝴蝶飞在了上面.又有一次我问一个正在涂色的幼儿:“为什么小朋友们的小鸭子是黄色的而你的是橙色的呢?”他说:“都涂成一样的就不好看了.”这说明每一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愿望,这些细致的改变正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往往还有许多的“错误”.象绿色的太阳、红色的鸭子……其实这正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孩子作画并不拘泥于正式的形状和色彩,也没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画.并且还会为这些“错误”找一大堆的 “理由”.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对幼儿的作品妄加评论了.应在告诉幼儿真实生活中的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只要幼儿自己觉得满意就该给与肯定,更没有必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这样做既不尊重幼儿的创作,同时也压抑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望.其实,只要是幼儿满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七、绚丽的色彩
  幼儿每一次的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情感体验.孩子们不但是用笔用颜料在画画,他们更是用自己的情感、心灵在交流、在感受.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的友爱,学习容忍、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等. 看!孩子们在画“妈妈的花衣服”时,多认真,一点也不亚于真的给妈妈做衣服.“快乐的六一”画着画着,孩子们脸上就会流露出微笑,就象又回到了“六一”那快乐的一天. “缝缝补补”“胖宝宝”“结茧啦!”都是孩子们仔细观察、细心照料蚕宝宝后的作品. 我们应重视幼儿每一次美术活动的作品的完整性.在美术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一些其他的原因,总有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来不及将自己的作品完成.这时我就尽量利用一些空余时间让孩子把作品完成.让幼儿了解做事要有头有尾,既然开始了就要完成,培养幼儿做事有责任心、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幼儿作画时由于桌上有纸、蜡笔,有时还有其他材料 ,难免有些挤.有的幼儿就会出现争吵的现象,我就编了一首《大家画画真开心》的儿歌让幼儿知道要相互谦让,学会共同相处.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难免的,个别幼儿有时会有骄傲、瞧不起人的表现、甚至出现恶作剧,在他人的作品上乱涂.我就引导他们在评画活动中开展找优点活动,让他们去发现别人作品中好的地方,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作品.
  八、想象的火花
  画题设计至关重要,在画题设计时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思维特点,选择一些小朋友比较熟悉、喜爱的事物,并留出丰富想象余地,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能诱发幼儿想象因子的画题进行教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要能引起小朋友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引起幼儿丰富的联想.或高兴,如《过生日》《大家一起玩呼啦圈》;或悲伤,如《伤心的小蚂蚁》,《哭泣的女子》;或恐惧,如《大怪物》《可怕的梦》.其二,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应贴近幼儿生活,能反映儿童心中的世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画这种“反映”是一种再创造,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如画题《美丽的花》,有的小朋友在画后介绍道: “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花家庭,花妈妈把每朵小花都打扮的很漂亮,然后请花爸爸听小花们唱歌,看小花们手拉手跳舞……” 其三,儿童想象画画题既要有对“形”的联想,又要能使幼儿产生丰富的“情节”联想.如《巨人的手》、《古怪的帽子》、《树叶脸谱》,在画题《假如蚂蚁比人大》中,我这样引导小朋友:“一天小明做了一个梦,梦见蚂蚁像人那么大,而自己却变得像蚂蚁那样小,自己被蚂蚁抓到后放在瓶子里,蚂蚁正想灌水,小明吓得从梦中惊醒.小朋友,假如小明的梦变成现实,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其四,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应能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小朋友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幼儿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里的“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幻想.幻想类画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事物的主观想象,反映幼儿美好的童心及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如在画题《外星球上的动物》时,我这样引导:“外星球上的动物该是怎样的呢?它们与地球上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一定长得很特别、很古怪、很有趣吧?”.像这类画题还有《梦见大恐龙》、《我登上了月球》、《未来的服装》、《未来的太空城》……
  九、想象的翅膀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的,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我不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老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老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同时幼儿的绘画作品也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我还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具体的做法就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让幼儿在美术创造上表现得大胆而有活力.幼儿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的人脸可以涂成黑色,用人物五官的倒置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成人不应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创造,不能用对或错来评价孩子的想法.而应在教学中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乐于动脑,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幼儿在画面上大胆表现自我,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表现出来,理解、容纳孩子心目中的想象世界,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肯定、鼓励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了解到: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孩提时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来“没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师的非议,可是实践证明,这对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是大有益处的.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启蒙阶段,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但是,幼儿接受知识、技能教育必须适度,要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幼儿学习知识技能是由幼儿的认知水平决定的,而不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决定的。每个幼儿都有创造性,关键是教师如何引
导?对待幼儿的美术,我们应持一种开放、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应从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新型教育观出发,使学习知识技能成为探索如何表现美、创造美和保持对
美术活动的稳定兴趣的动力,启发幼儿创造性的学习。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创造性地学习,并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用诸如“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大胆地去画”、“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等
空洞的鼓励去应付,什么叫“不一样”?笔者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
要把 “不一样”具体、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等,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加登纳曾说过:“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赋予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
段。”他们的美术创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已有的技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如一些意愿画、儿童创作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即创造性地学习美术
的知识技能,创造自己的图式,这种创造是属于处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全体幼儿的,唯独如此,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人格的
尊重。

  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是创造性美术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围绕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技能进行的,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设置递进的阶梯,帮助幼儿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经验。喵喵儿歌故事大全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对于幼儿来说:幼儿知识
技能水平与其生理、心理特点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小班幼儿作画时,往往用眼睛看一看所要画的物体,只得到一个笼统的印象就会终止观察,然后就凭借这最粗略的
印象进行再现。这样所描绘出的形象,只能是最简单而粗略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形象。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我们尽可能地选取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事
物,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圆形、方形的类似物作为绘画的题材。到了中班,我们可以教他们初步按着各部分大小的最明显的相互关系画画。大班幼儿在绘画中,可以
描绘为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如:“我的家”、“我们的幼儿园”、“美丽的公园”等。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提醒幼儿注意比较物体的相对大小,帮助他们较
为正确地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幼儿每前进一步,即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作为教师,应善于分析、了解幼儿产生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幼儿
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当幼儿发现这些问题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找到答案时,他们就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有更大的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

  孩子画画,被大人们称为涂鸦。孩子在涂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带有创新意识的“力作”,而这些“力作”,往往不被成人看好,常常是简单的一句“没道理”就把孩子的画作否定了。其实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事实上,只要有人想到的东西终有人做到,这已经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常识,今天的异想天开或许就是明天的发明创造,可见想象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幼儿比成人敢想,他们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定势,他们的想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 “儿童画”则是幼儿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即绘画是发展幼儿想象的一种有效手段。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其想象力,发展其想象潜能,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顺其自然
  幼儿绘画从涂鸦阶段进入图式阶段(在小学阶段时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这是种客观规律,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的许多成人恰恰忽视了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涂鸦。涂鸦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视为一种简单笨拙、毫无意义的活动而加以忽视。他们总希望孩子能画出一些“像样”的画。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对孩子的艺术才能失却了信心,甚至责难孩子,导致幼儿绘画兴趣的丧失。
  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由于教育者拿成人画的标准要求幼儿画,扼杀了幼儿画中的自然、质朴和稚拙。不少教师认为幼儿的作品一定要经过指导、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则就“不完整、形不成作品”。我们也常会在一些幼儿园里看到“幼儿绘画作品展”之类的东西,在为之感到欣然、惊叹的同时,也在想:这些成人化的绘画作品是否代表着全体幼儿的绘画水平?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是否应是小学美术课的“预科”?为什么看不到“涂鸦作品展”?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导致幼儿对绘画失去信心,随之失去兴趣。
  实际上,涂鸦刺激着幼儿的眼睛和心灵,并从这种活动的结果中获得想象。涂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婴儿咿咿呀呀发出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声音时父母会欣喜若狂而倍加关注,而涂鸦却会被成人视为无益之物而加以否定。事实上,涂鸦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萌芽,其地位决不在咿咿呀呀学语之下。幼儿正是在这种简单重复的行为中练习视知觉、制作以及情感的协调,为跨入艺术大门作好最充分的准备。
  涂鸦中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重复。幼儿不断重复某一种式样,短期内甚至看不到任何进展和变化,但将之放在艺术心理发展中的长河中,就能发现其微妙的演进。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浓缩着一段心理发展的进程。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随着幼儿智力一天天发育成长,相应的他的行为也会具有很大的重复性,重复行为对幼儿智力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智力迅速成长的外部表现。
  因此,不能超越幼儿绘画发展的任何阶段,我们要鼓励幼儿乱涂,乱画,让所有的幼儿都主动参与到绘画中来。
  二、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孩子会这样说,代表了他没有自信,没有将心中所想画出来的信心。为什么会呢?从我的观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讲得很好,却落笔很难,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绘画技能,缺少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因素。于是我就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由“沙滩上的脚印”让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画沙子,什么叫“点”。由“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让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地绘在了“河” 里。通过“颜色造房子”引导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老师,我不会”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少出现。
  三、想象的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老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状的技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但老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可以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创造。在绘画活动中,我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我向小朋友提问:“你看见阳光有些什么颜色?”小朋友一下子活跃起来,“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是太阳的光芒。”“夏天你想要一个什么样太阳?”“冬天你想一个什么样太阳?”随即老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老师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所以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多提问、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画出了一只正面的小兔子,老师就可以鼓励启发幼儿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幼儿园怎么画?或者老师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看看幼儿怎么表现它?等等。不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会给我们新的启迪。
  四、想象的互动
  我尝试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大量的时间来讲述。改变以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讲得多,幼儿讲得少的情况,常常利用午餐后的一段空余时间,把当天要画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幼儿受生活经历、年龄的限制,一个人所能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让幼儿在自己的讲述过程中去完善画面,又在同伴的讲述中得到启发。把个人的想象空间融入到大家的想象空间中,这样不仅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幼儿在作画时的目的性。例如:命题画《乌龟妈妈真高兴》。我让幼儿想一下乌龟是怎样玩耍的?它们在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还没有动笔前就先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草地上,小乌龟在和妈妈做游戏,有的挤在妈妈的身边、有的在翻跟斗、有的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站起来抱住了妈妈的脖子……通过讨论幼儿在真正动笔作画时就不会显得不知所措了。 幼儿的画受到绘画基础、自身经验和心理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画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看,不一定能理解。其实最能理解幼儿美术作品的是幼儿自己,我们不妨多听听孩子们的解释。有一次一个幼儿在画长颈鹿的时候,把长颈鹿身上的花纹画到了外面,整张纸上都是圆点。这个幼儿解释说外面的那些圆点不是花纹而是雨点,一下子原本看起来似乎是幼儿画错了的画变得充满了童趣。通过孩子们的解释,不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幼儿讲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他自己进一步理解自己作品的好机会。
  五、想象的源泉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因而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各种各样的树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并请幼儿记录其外形,小朋友的记录纸上的树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黄中带绿,有的黄中带红,有的狭长、有的心形……正在我感叹时,只见几个小朋友把掉在地上的树叶捡了起来,没有捡到的小朋友在想方设法去找树叶,就象捡一个什么宝贝一样,有的小朋友与同伴相互比较着,有的小朋友当扇子扇,有的小朋友甚至把它放入了平台上的一潭积水中,当小船或刮着玩。幼儿对美的东西常常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小朋友对小树叶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小朋友绘画的效果丰富又多彩。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想象的源泉是客观现实,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六、跳跃的光点
  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创造。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象是阳光的斑点,只要稍不留神,他们就可能一闪而过。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跳动光点”。成人怎样看待幼儿的这些创造,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看法。幼儿的画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并不怎么样,但幼儿自己却很满意。消极地评论幼儿画的“不像”,对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 有一个幼儿画了一幅画,画面上只有许多没有规律的波浪线和许多螺旋状的小圆。该幼儿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太阳》,因为阳光就像小河水一样的流,而阳光中有许多火团所以阳光才是温暖的。幼儿以他独特的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 但是幼儿创造性并不一定非要是那些新的叫人吃惊的东西,有时一些及其平凡而细致地改革也是创造的表现。一节课上,我让孩子们画柳树。有一个幼儿将柳树的叶子画成对称的圆形,他说是一只只蝴蝶飞在了上面。又有一次我问一个正在涂色的幼儿:“为什么小朋友们的小鸭子是黄色的而你的是橙色的呢?”他说:“都涂成一样的就不好看了。”这说明每一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愿望,这些细致的改变正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往往还有许多的“错误”。象绿色的太阳、红色的鸭子……其实这正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孩子作画并不拘泥于正式的形状和色彩,也没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画。并且还会为这些“错误”找一大堆的 “理由”。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对幼儿的作品妄加评论了。应在告诉幼儿真实生活中的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只要幼儿自己觉得满意就该给与肯定,更没有必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这样做既不尊重幼儿的创作,同时也压抑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望。其实,只要是幼儿满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七、绚丽的色彩
  幼儿每一次的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情感体验。孩子们不但是用笔用颜料在画画,他们更是用自己的情感、心灵在交流、在感受。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的友爱,学习容忍、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等。 看!孩子们在画“妈妈的花衣服”时,多认真,一点也不亚于真的给妈妈做衣服。“快乐的六一”画着画着,孩子们脸上就会流露出微笑,就象又回到了“六一”那快乐的一天。 “缝缝补补”“胖宝宝”“结茧啦!”都是孩子们仔细观察、细心照料蚕宝宝后的作品。 我们应重视幼儿每一次美术活动的作品的完整性。在美术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一些其他的原因,总有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来不及将自己的作品完成。这时我就尽量利用一些空余时间让孩子把作品完成。让幼儿了解做事要有头有尾,既然开始了就要完成,培养幼儿做事有责任心、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幼儿作画时由于桌上有纸、蜡笔,有时还有其他材料 ,难免有些挤。有的幼儿就会出现争吵的现象,我就编了一首《大家画画真开心》的儿歌让幼儿知道要相互谦让,学会共同相处。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难免的,个别幼儿有时会有骄傲、瞧不起人的表现、甚至出现恶作剧,在他人的作品上乱涂。我就引导他们在评画活动中开展找优点活动,让他们去发现别人作品中好的地方,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作品。
  八、想象的火花
  画题设计至关重要,在画题设计时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思维特点,选择一些小朋友比较熟悉、喜爱的事物,并留出丰富想象余地,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能诱发幼儿想象因子的画题进行教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要能引起小朋友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引起幼儿丰富的联想。或高兴,如《过生日》《大家一起玩呼啦圈》;或悲伤,如《伤心的小蚂蚁》,《哭泣的女子》;或恐惧,如《大怪物》《可怕的梦》。其二,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应贴近幼儿生活,能反映儿童心中的世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画这种“反映”是一种再创造,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如画题《美丽的花》,有的小朋友在画后介绍道: “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花家庭,花妈妈把每朵小花都打扮的很漂亮,然后请花爸爸听小花们唱歌,看小花们手拉手跳舞……” 其三,儿童想象画画题既要有对“形”的联想,又要能使幼儿产生丰富的“情节”联想。如《巨人的手》、《古怪的帽子》、《树叶脸谱》,在画题《假如蚂蚁比人大》中,我这样引导小朋友:“一天小明做了一个梦,梦见蚂蚁像人那么大,而自己却变得像蚂蚁那样小,自己被蚂蚁抓到后放在瓶子里,蚂蚁正想灌水,小明吓得从梦中惊醒。小朋友,假如小明的梦变成现实,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其四,老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应能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小朋友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幼儿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里的“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幻想。幻想类画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事物的主观想象,反映幼儿美好的童心及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如在画题《外星球上的动物》时,我这样引导:“外星球上的动物该是怎样的呢?它们与地球上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一定长得很特别、很古怪、很有趣吧?”。像这类画题还有《梦见大恐龙》、《我登上了月球》、《未来的服装》、《未来的太空城》……
  九、想象的翅膀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的,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我不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老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老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同时幼儿的绘画作品也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我还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具体的做法就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让幼儿在美术创造上表现得大胆而有活力。幼儿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的人脸可以涂成黑色,用人物五官的倒置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成人不应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创造,不能用对或错来评价孩子的想法。而应在教学中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乐于动脑,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幼儿在画面上大胆表现自我,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表现出来,理解、容纳孩子心目中的想象世界,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肯定、鼓励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了解到: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孩提时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来“没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师的非议,可是实践证明,这对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是大有益处的。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善待智障儿童,展现真实人性
在一个学习迟缓儿童学校的募款餐会上,在场的所有人永远忘不了其中一个学生的父亲所说的话。在推祟学校和教职员的付出和贡献后,这个家长问了一个问题:“照理说在无外力干扰下,大自然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我的儿子,西恩,他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学习,他无法像别的孩子一样理解事物。

演讲稿 善待幼儿就是善待自己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纠正认知上的偏差,高度认识心理虐待的严重后果。2、教师要加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切记教...

为什么要打孩子,打孩子好吗?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而...

如何让孩子感恩父母
2.巧用节日,让孩子把握感恩时机 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儿童节是宝宝的节日,爸爸妈妈都给了宝宝礼物。马上就要到父亲节了,你是不是也应该送爸爸礼物,让爸爸高兴高兴呢?”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父亲节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

升入大班家长对孩子的寄语
自尊自爱,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环境整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上完厕所要冲洗,不随地吐痰,按顺序排队,如果你还不知道哪种国货是比较能用的至少要提醒你的父母不购买某国家的产品。(孩子,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国家,如果我写明了,就贴不上去了。现实有时是无奈的,越是这样越要更加爱我们的国家)12、孩子,多看...

小学毕业家长给孩子的寄语200字
一、孩子,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妈妈围着你转、爸爸围着你转、爷爷奶奶围着你 转、姥姥姥爷围着你转,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围着你转。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总有一天你 会发现,你不再受关注,不再是焦点,甚至被忽视,被歧视。孩子,这都是正常的呀, 你准备好了吗? 二、孩子,考分不是生活的全部。

怎么样写幸福的小孩读后感
对待孩子何尝不如此?对待孩子,要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任性、无理取闹,他只是用任性和无理取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我们应该善待并处理好孩子的这种情绪。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

公益广告《真诚沟通-康复教师与听障儿童》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4、在这里,香火不再延续……5、你的香烟,我的石油,注定我们不能相爱——吸烟者禁入 6、 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7、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禁烟)8、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9、点燃你的烟,污染了空气,害了人性命,良心在哪里...

打工人最心酸的一句话,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何处来?
是呀,打工人最心酸的一句话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何出来?史铁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为了爱,甘愿受苦。 无论是父母之于子女,还是子女之于父母都在这四个字: 爱与成全 。为了爱,我们甘愿辛苦地活着;辛苦地活着只为成全。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暖,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了父母尊严和荣耀...

“梅姨案”被拐儿童将生母拉黑,丢失的亲情该如何找回?
对于杨家鑫的养父母,作为亲生母亲的夏先菊不打算再去追究他们的责任了,毕竟这些年他们是善待杨家鑫的。她梦里经常出现被拐儿童被伤害的场景都没有出现在杨家鑫的身上,这点让她颇感欣慰和释怀。她也期待孩子长大一些后,能对自己的态度有所转变。认亲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的儿子也表示:“两边都是我...

卢湾区13668568466: 该如何对待宝宝的涂鸦?
鲜胞恒康: 对待宝宝的涂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宝宝涂鸦好处多.涂鸦,客观上对宝宝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

卢湾区13668568466: 如何对待孩子的涂鸦呢?
鲜胞恒康: 男孩爱画车、坦克、高楼,女孩则爱画花草树木、小草;有的孩子落笔大胆,有的则非常细腻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作品涂鸦是孩子的另一种童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

卢湾区13668568466: 如何对待宝宝胡乱涂鸦的坏习惯 -
鲜胞恒康: 见到孩子捣乱要立刻进行禁止,哪怕孩子还小不懂的道理,也要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一种破坏行为,一个动作进行多次实施后,就会从宝宝的脑海里出现意识,潜意识里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引导宝宝在一些有趣的媒介...

卢湾区13668568466: 如何对待孩子涂鸦呢?
鲜胞恒康: 从涂鸦的水平,可以推测出他的心智发展水平,并据此施以相应的教育

卢湾区13668568466: 怎样对待孩子的涂鸦
鲜胞恒康: 那就多给他创找条件,比如;给他充足材料,纸张、画笔、色笔等,给时间,给表扬肯定等.

卢湾区13668568466: 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孩子喜欢涂鸦?
鲜胞恒康: 涂鸦是儿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父母应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涂鸦,享受其带给孩子的快乐

卢湾区13668568466: 孩子喜欢“涂鸦” 父母怎么引导 -
鲜胞恒康: 你好,孩子在发展大一定年龄段时候,比如3-6岁,是一个特别喜欢涂鸦的年龄段,可以送到专门的机构, 但是在家里,也可以给孩子指定的区域涂鸦,比如现在有很多专业涂鸦的贴纸,很大,可以铺在家里的地板上,也可以贴在墙上,更可以给孩子买专门的画板,相信孩子就不会乱画了.

卢湾区13668568466: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创新意识?
鲜胞恒康: 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卢湾区13668568466: 宝宝涂鸦的活动父母应该怎么样看待呢?
鲜胞恒康: 面对宝宝的涂鸦活动,不管他涂 得如何,父母都不要过早地教给宝宝 绘画的规则,想象力比绘画技巧重要 得多.

卢湾区13668568466: 家里有孩子老是在墙上乱涂乱画,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
鲜胞恒康: 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到处乱画是一种必然.——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早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室里,让孩子用水彩笔在白纸随意画,孩子们好像不知道该画什么,而带到外面的水泥地上,给他们一个小小的粉笔头,他们在地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