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从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作者又是谁呢?~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 人苏轼的著名诗名《题西林壁》

作者是苏轼,古诗名称是《题西林壁》

原诗: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成就影响: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出自《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2.西林:即庐山西林寺。3.缘:因为。4.此山:这座山,指庐山。5.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6.各不同:不相同。7.题:书写;题写。8.登:攀登。9.侧:从侧面看。10.识:看清楚。11.面目:指庐山的景色。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作者是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啊!出自《题西林壁》。这个是小学课文,若不知道真的很不应该啊。。。


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是谁的诗句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侧全诗是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侧”是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如下。《题西林壁》宋代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横看成岭侧(cè)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1、诗词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2、这两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怎样翻译?
1、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2、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含义: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下一句是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的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原文如下:《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全诗意思:横着看是山岭,从侧面看则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色各不相同。“横”“侧”“远”“近”“高”“低”,说明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的观察欣赏,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苏轼 〔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庐山面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景说理,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诗词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这两句诗词述...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是谁? -
令虞瑞白:[答案] 苏轼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是谁 -
令虞瑞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名《题西林壁》.其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意思是说,庐山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实际的意思是指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看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欣赏庐山全景,只是你在其中.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哪朝诗人是谁,诗名是什么.后两句是什么. -
令虞瑞白: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哪一首古诗的?是谁创作的?那一个朝代? -
令虞瑞白:[答案]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铜川市14735584469: 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作者描写的是哪座山?您能帮我画出来山的形态吗? -
令虞瑞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一诗.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中的道理是: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请采纳~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唐朝还是宋朝的诗,其作者是谁 -
令虞瑞白: 宋朝苏轼.《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寓意为相同的事物,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者是 -
令虞瑞白: 苏轼,就是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出自(),作者是()代诗人.诗意() -
令虞瑞白: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

铜川市1473558446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是( )他是( )朝人 -
令虞瑞白: 作者是( 苏轼)他是(宋朝 )人北宋

铜川市14735584469: 题西林壁 苏轼 北宋 七言绝句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令虞瑞白:[答案] 没错.是七言绝句.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直译 从正面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