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生物?

作者&投稿:锁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什么生物?~



蝼蛄(学名:Gryllotalpa),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俗名耕狗、拉拉蛄等,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 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

深海大虱

  巨型深海大虱(giant isopod)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虫)

  拉丁名:bathynomus

  大小:大约12-16英寸(30.5-40.6厘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超过2,000英尺(610米)

  巨型深海大虱属于甲壳纲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虫类动物中最大的成员,而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它的小个子等足类同胞——潮虫。

  这种大个头甲壳动物虽然不是吃素的,但并不是什么凶猛动物,它们终生只是在洋底打扫动物尸体。

 

  由于海洋深处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虱必须适应上边掉下来什么就吃什么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馅饼外,它们还吃和它们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虱个头在40厘米以上,是甲壳动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的外貌看起来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胁时,行为则和潮虫一样,把身体蜷起来变成一个紧紧的球,让背部坚硬的装甲来保护自己。

  相对于人类这样简单的嘴来说,它们的嘴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许多部件,能够协同一致进行刺入、撕开、掏出内脏等动作。对于它们来说,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9摄氏度。而它们产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

  图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学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刚孵化的幼体,这种深海大虱生活在北冰洋周边岛屿和大陆附近,最深栖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体孵化后会把没孵化的卵吃掉,而雌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产卵后一般会死亡,个别能继续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楼上面居然没有一个说对还在不懂装懂的,连鲎都不认识就乱讲这是鲎,我简直无语了!

这个是甲壳纲,等足目的大王具足虫,又名深海巨虱(拉丁名:Bathynomus giganteus,英文名:Giant Deep-sea Isopod)。

大王具足虫(学名:Bathynomus giganteus),或巨型深海大虱[1]、巨型等足虫[2][3],是世界体积最大的节肢动物门等脚目漂水虱科动物。一般认为大王具足虫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
法国动物学家米奈·爱德华(Alphonse Milne-Edwards)是描绘此物种的第一人。[4]他于1879年在墨西哥湾捕获一只大王具足虫的雄性幼崽。[5]这个惊人的消息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和社会大众,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都认可威利·汤姆森(Charles Wyville Thomson)等人的「深海无生命论」的观点。
1891年,首次捕获大王具足虫的雌性幼崽。
因为大王具足虫难以被捕获且其没有很大的市场销路,因此商业捕鱼业对它没有很大兴趣。然而在台湾北部和其他的一些海滨却时常可以在临海餐馆中看到大王具足虫的身影。它们通常是熟过后被对半横向切成薄片以供食客,这样的方式会比较容易将其肉剔出。大王具足虫的肉质比较类似螃蟹和龙虾等动物。此外,在美洲的水族馆里也可以看到一些被诱捕出海的大王具足虫标本。

物理特徵

成年大王具足虫的体长可达19~37厘米。[4]这样的巨大体型在深海动物中都是很难得的,其他的一些等脚类动物都只有1-5厘米。其实人们对此类体型的动物都应该会比较熟悉,如大王具足虫的陆地表亲——潮虫(woodlice)是在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的。两者的身体都是腹—背压扁的,且都有坚硬的鳞片状钙质外骨。这样鳞片在上与头部、在下与尾部都是合为一体的,犹如一个带尾短腹的盾牌。
大王具足虫有着由近4000个平面小眼组合成的复眼。无柄的复眼在头部相互保持远距。此外,大王具足虫还有两对触须(Antenna)。
大王具足虫有七对关节肢(Arthropod leg),第一对关节肢已经进化成颚足,这样可以把食物送到四套颚处。腹部还有五块被称作pleonites的鳞片,每块鳞片都有一对双枝腹足,其作用是为了能够在水中行动。带有呼吸构造的扁平起着腮的作用。
大王具足虫一般都是淡紫颜色的。

生态作用

大王具足虫的正面
大王具足虫是深海环境中重要的食腐动物。自170米深、昏暗的次沿海区域,至2140米深、幽黑的深海区域都可以看到大王具足虫的踪影,而这些深海区域有着极大的压强,且温度可以低至四摄氏度。[6]80%的大王具足虫都生活在365-730米的深度。[7]一般在滋泥或粘土层中独自生活。
大王具足虫食源广泛,他们大多是肉食性的,主要是食用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尸体,如鲸鱼、鱿鱼和其他一些鱼类。此外,他们也会主动猎食一些行动缓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参、海绵、线虫、放射虫等海底动植物。当然大王具足虫有时也会捕食鱼类,比如攻击捕鱼网等。当大洋深处食物匮乏的时候,大王具足虫只有靠天活命,它们可以忍受长期的饥饿。有记录表明,大王具足虫在水族馆中长达八个星期没有进食,但依然可以存活。当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时,大王具足虫可以把自己填饱到最后只能勉强行动的地步。
1990年,东澳大利亚海洋食腐动物探索计划(Scavengers of East Australian Seas expedition / SEAS)开始研究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甲壳纲动物。他们发现,海底越深,动物越少但物种越大。在澳大利亚的深海水域发现的大王具足虫可以与在墨西哥或印度的发现相比拟。
通过化石资料可以知道,早在一亿六千万年以前,也就是盘古大陆还未分裂的时代,具足虫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它并不是在澳、墨、印三个地方独立进化的。具足虫存在了这麽长的时间,人们可能认为它会在不同的区域单独演化。然而,SEAS研究发现大王具足虫在上述三个地方几乎完全一样。对此,Andrew Parker认为这是因为大王具足虫的生存环境极度缺少光线。[8]

繁殖方式

大王具足虫的季节性数量增多主要发生在春天和冬天,这应该是因为夏天的食物短缺所致。成年母体在性活动期会长出一个育幼袋。大王具足虫卵是所有无嵴椎动物中最大的。虫卵都被安全的安置在育幼袋中以度过孵化期。一个正在孵卵的母体如果大量进食,可能会导致身体膨胀从而使得虫卵被挤出育幼袋。
当大王具足虫幼崽从育幼袋中出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是成虫的微型版了。它们不再属于幼虫阶段,除了最后一对胸部附器外,其他都已经充分发育了。

连接:
http://www.emilydamstra.com/portfolio2.php?illid=46

图片: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Bathynomus&um=1&ie=UTF-8&ei=eDaMSsf2EZfq6AP89JmlDw&sa=X&oi=image_result_group&ct=title&resnum=1

鲎 最古老的甲壳动物——鲎(hòu)
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马蹄蟹、鲎鱼、中国鲎、王蟹、六月鲎、爬上灶、
分类: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肢口纲(Merostomata)
剑尾目(Xiphosura )
鲎科(Limulidae)
鲎属(Tachypleus)
鲎的正面照简介:
亦称马蹄蟹。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美国鲎(Limulus polyphemus)鲎起源甚早,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现存3属:两属分布于亚洲沿岸,一属分布于北美沿岸。最熟知的种是唯一的美洲种美国鲎(Limulus polyphemus),体长可达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种:三刺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国鲎)、巨鲎(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于亚洲,从日本到印度,此3个种在形态和习性上均似鲎属(Limulus)。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

形态特征:
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宽阔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侧面有一对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中。最后一对步足基节后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唇瓣。
食物进入磨胃(砂囊)后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主要的排泄器官为一对长形的基节腺,开口于第4对步足的基部。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环状,围绕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于体内大部分区域。头胸部附肢之后有一个横行的板状片(厣),覆盖著书鳃。书鳃有节奏的拍动并激起水流,以进行呼吸。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 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 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暗褐色的鲎,长得像瓢一样。头胸部上顶着一个宽阔的背甲,背凸腹凹,如马蹄形。它有两对眼睛,一对复眼生在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长于背部前端。头胸部的腹面不分节,有六对附肢,一般如钳状,只有第六对像耙子一样,用来挖土;成年雄体的第二对末端是弯钩状的,以便结尾时抱住雌体。鲎有一个很长很锋利的尾剑,是用来防卫的武器。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5/Limulus_polyphemus.jpg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ED%CC%E3%D0%B7&in=16234&cl=2&cm=1&sc=0&lm=-1&pn=29&rn=1&di=1191483732&ln=66&fr=

鲎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学名:Limulidae),又名“马蹄蟹”、“夫妻鱼”,被誉为活化石。现存的鲎种类仅存3属4种。

分布
其中美洲鲎分布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另外三种分布于东亚至东南亚一带。其中东方鲎分布于日本、韩国至中国长江以南沿海。南方鲎 (巨鲎) 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沿岸至印度孟加拉湾。圆尾鲎则分布于东南亚沿海至印度孟加拉湾。

[编辑] 生物学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它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人们曾发现了距今5亿年前的鲎化石,它与早已灭绝的三叶虫是近亲。有人也称它为马蹄蟹,其实它与蟹没有关系,倒是跟蝎、蜘蛛有亲缘。鲎是节肢动物肢口纲剑尾目动物,现存有3属4种,分布在美洲和亚洲部分沿海中。中国长江口以南东、南海沿岸、广西沿海等地有它们的身影。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编辑] 生活史

海滩上的一对鲎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它们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行。鲎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脱16次皮,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人类一直就将鲎当作食物,它们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它们的血液中含铜量过高,所以多食会中毒。鲎的血液可用作医用试剂。血液中的变形细胞(少量,离心得到沉淀白色物)甚至被带上外太空,侦测有机体及保护太空人免于疾病伤害。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http://www.hidahai.cn/2009/0331/282.htm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gbv=2&hl=zh-CN&newwindow=1&q=%E9%A9%AC%E8%B9%84%E8%9F%B9&sa=N&start=0&ndsp=20

鲎(hou去声),是海洋中的一种生物,4亿年前就存在于海洋中,经过这么多年其外形基本没发生变化,现在还有,具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东海和南海也有该种生物分布,但此生物不是鲎,虽然外形有点类似。可以判断出该生物为节肢动物的一种,具体是什么,估计只有专业的生物学家才可能判断出来..


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植物有藻类植...身就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同理,植物、微生物和生物都是物体的集合.因此,我们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定义生物

生物是什么?
生物(英语:Biology,又称生命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又称分泌物)及遗传。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

什么是生物?
生物(又称生命体)是有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地球上已被科学家具体描述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也有人认为实际数字应该在500万种以上。从物质组成来看它们都由原生质组成。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生命...

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种类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分类 原核类:三菌,三体。 三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 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生物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生物是指什么?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

什么是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 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应激性等

生物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生物?
病毒也是生物哈 生物就是有生命迹象的有机体。生物包括了微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通常肉眼可观,很容易理解,微生物界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才能观察到,包括了病毒、细菌、真菌。不过有些真菌却并不微小,比如我们吃的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都是真菌。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长在河边上靠近水面,如小米般粉色颗粒抱成团状,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吗? -
澄莺源首:[答案] 如果是一团团的粉红色的颗粒有可能是福寿螺的卵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昆虫)?一种有点像蜈蚣但比蜈蚣脚长,脚也很多,脚像蜘蛛脚,后面还有2根很长的“须”是不是所谓的芜恙?它爬行的速度很快.不是千足... -
澄莺源首:[答案] 估计你说的是这个东西吧: 古称“草鞋虫”,现代称其为蚰蜒(Thereuopoda)蚰蜒科.体短而扁,灰白色,分15节.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毒颚很大(对人无害),行动敏捷.多生在活房屋内外的阴暗潮湿处,捕食蚊蛾等小动物,有益.我国常见的...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啊? -
澄莺源首: 学名Glaucus atlanticus,中文一般翻译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属腹足纲后鳃目,以水螅、水母等为主食,因此经常伴随水母群出现,不过由于长崎食用水母的缘故,体内可能会沉积大量水母毒素,因此接触它可能会有危险.因为外观美丽,西方人给它取了个比较梦幻的俗称“BLUE DRAGON”,即蓝龙.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到底是什么生物呀? -
澄莺源首: 很像是南极岩礁扇虾,其在我国海域分布广泛.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一种淡水生物?一种淡水生物,身体是圆的,有触角,是
澄莺源首: 这是一条水蛭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体黑色 软体 无壳 中轴有一白色线 有触角 靠蠕动前行 应该有吸盘 生活早潮湿地点 -
澄莺源首:[答案] 应该是蛞蝓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啊在家里角落发现这个生物,有点像蜘蛛,腿很长,打它一
澄莺源首: 俗称高脚蜘蛛、大蜘蛛、旯犽、拉牙、喇牙(或作虫拿虫额).是大型的室内蜘蛛,是家居蟑螂的主要天敌.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 -
澄莺源首: 水母,小心不要靠近 水母(英文名称:Jelly Fish):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赫山区19586485492: 这是什么生物?
澄莺源首: 应该是 孑孓 蚊子的幼虫 不咬人1.蚊子的幼虫.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 分类: 蚊类的幼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 习性: 孑孓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如库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条长呼吸管,管端为呼吸器的开口,呼吸时,身体与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于水面;按蚊(疟蚊)无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开口于身体表面,呼吸时,身体与水面平行. 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

赫山区19586485492: 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物? -
澄莺源首: 龙虱子--“洗眼蛛” 由外国眼科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小动物是眼睛的清洁器具,俗称“眼睛的清道夫”——龙虱子.龙虱子能分泌出一种能缓解眼部疲劳的催化物,提高眼睛免疫力及视神经敏感度,吸收掉多余的辐射,加速辐射能的衰变, 将这种电脑电视辐射线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辅助改善弱视近视等症状.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既简单又方便.揭开眼皮放入龙虱子,眨一眨眼睛,只要几分钟就可清理掉眼睛里的垃圾,就是那样简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