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作者&投稿:仁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关系?孟子老师是?~

汪老师告诉你:孔子和孟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汪老师告诉你:孔子和孟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孟子,孔子孙孔伋弟子,孔伋受业于孔子弟子曾参。所以他们基本不认识!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①,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县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统一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土,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而现在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不为已甚”是当时的一般趋势。根据原则,在某种情形之下,不追击敌人。在某种情形之下,不向主敌射击,不设险以谲诈取胜。既已给敌兵第一下白勺创伤,不乘势作第二次的戳刺。头发斑白的人,不拘为俘虏。这些态度与欧洲中古的骑士精神很相仿佛,虽然这些原则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战时间短促,参战的人数受车数的限制。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的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说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但是这时也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千”,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纪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句话可能反映着当时各国备战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国君草菅民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估量的影响。而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情感,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这关键处有如卢梭之论自由。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 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 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 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华北黄土地 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互通 有无,社会之流动性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 到农具和兵器等等。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 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不认识,没见过面的
只是他们的思想一样的
你看看他们的出生日期吧
不是一个年代的
一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孔子死了孟子还没出生

LZ你好,不知道这是不是你需要的

孟子,有一种说法是子思(孔子孙孔伋)的弟子,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论语》中所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地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悠闲,他还会说饭菜做得不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剪裁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提出“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天性,而孟子则主张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对“礼”十分重视,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主张改弦更张,突破“礼”的约束。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中段。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而战国时候七国准备长期大厮杀。春秋时战争未波及全民,方式如同竞技,没有造成社会全面动荡,而在战国时期,战争已有相当规模,十分残酷,社会全面动荡。两人所处局势不同,也是他们主张不太一样的原因。
我也只是按课本里的简单说一下而已,如果想要知道仔细一点的话,可以去找高三的五册语文课本。

在学术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两人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
在身份上,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子思是孔子弟子曾子的弟子。

世人常说孔孟之道,很明显可以看出先有孔子后有孟子,有种说法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而子思受业于曾子,而曾子好像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它们后面为什么要加“子”?
子字在古代尤其先秦时代,子常做尊称,所以才会在后面加上子字。老子是智慧大师,创立了道家学派,孔子是道德大师,创立了儒家学派。道家与儒家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共同绘制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主要特质和深层结构。自古及今,中国人都在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出老子道家则入...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应该说是徒孙。因为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徒弟,而且他们相同的理念是比较相同的,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孔孟之道”。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师,子思是孟子的老师。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

为什么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称呼后面都要带有一个子字呢?
1.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人被称为“子”,是因为在古代,这个字是对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

“孔孟之道”中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孟子也”,意思是说,自己是孟子的“粉丝”,他想拜孔子从师。可是很可惜,当孟子出生时,孟子早已过世好多年了,因此孟子只能向孟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学习,而子思也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学生,那样说来,孟子算是孟子的师祖。孟子最崇拜的偶像是周公旦,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

为什么孔子.庄子.老子.孟子的名字都有个"子"字?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

孔子和孟子和称什么?同时被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同时被称为孔孟。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

孟子和曾子是什么关系
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学生,虽然被评价“参也鲁”,但终究也是孔子门下的高徒,而且勤勤恳恳,更是被孔子托付了教育其孙子思的重任 子思是孟子的老师,也是一位儒学大师。从这个层面来看,曾子是孟子的师祖。在唐宋以前,曾子和子思子的地位都不高,其著作《曾子》、《子思子》都已经逸失。(虽然很早就...

曾子 孟子 孔子 颜子是什么关系???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颜回),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庄子、韩非子。他们是什么关系?
孔子和孟子分别代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分别被称为“孔圣”和“亚圣”,两个并称“孔孟”,因此儒家学派又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间的传承应是:孔子--曾子--子思--子思门人--孟子。2、庄子和老子属于道家学派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将道家的思想发扬光大。老子乃世界...

为什么孔子.庄子.老子.孟子的名字都有个"子"字?如题
在春秋时代,是对男子的一种尊敬称呼,因为后来这几位都对文化贡献很大,被后世评价很高,所以他们被称为子.(附:孔子——孔丘 庄子——庄周 老子——李耳 孟子——孟轲)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与孟子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答案] 孟子,有一种说法是子思(孔子孙孔伋)的弟子,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答案]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传承者,二者相差100年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答案] 老师和弟子. 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他们是师生关系吗? -
席良盐酸:[答案] 据考证,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大约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元年)辞世.当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将近100年,当时孔门的弟子没有一个还活着. 1、孟子自己说过:“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的意...

嘉陵区18571102654: 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 孟子是以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自居的,几千年来人们也都把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当作一家学派.其实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大相径庭. 其本质区别: 一、 孟子在“天命”的形式中加进了民本主义的内容,“天意”就是民意,民众是天下国...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 孟子,有一种说法是子思(孔子孙孔伋)的弟子,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虽然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 1.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即孔子孙孔伋,加之孔伋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孟子是孔子的曾徒孙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祖 而孟子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所以社会上有孔孟一家这一说.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关系?孟子老师是? -
席良盐酸: 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是曾子,孔子临终前将自己孙子子思托于曾子,而孟子是子思的门人(可以看做弟子);再者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我们常说的四书,也就是《论语》《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席良盐酸: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传承者,二者相差100年左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

嘉陵区18571102654: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是什么?
席良盐酸: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