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起源?

作者&投稿:浑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

http://baike.baidu.com/view/2724.html?wtp=tt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土家族大姓主要有田、向、覃、彭、冉、李、杨、刘、王、陈、赵、黄等。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此外,有古羌人之后说;有古濮人为主体,融合巴人、汉人说;有湘西土著、古代巴人、江西汉人融合说;还有人认为土家人是古代乌蛮的一支、土著、古代巴人融合而形成。

  土家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为巴人后裔;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根据复旦大学对土家族父系基因抽查结果显示,土家族父系血统以阿尔泰血统为最,约占28%(大致为匈奴和鲜卑等民族);其次为百越25%;作为土家语言文化主体来源的藏日缅反而在三大来源中位居第三,占21%(羌氐);除此之外还有汉14%、苗瑶7%以及印欧5%(应当为五胡中的羯族和月氏人)。通过史籍记载(土家族于唐朝后期才正式出现于史籍中)、语言学研究(土家语中的阿尔泰元素)、此次的父系基因结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诗记载,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与武陵山区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为主导,掺杂阿尔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后期基本成型。尽管如此,土家族仍然是藏缅民族,藏缅文化才是毕基文化的核心,与和族、缅甸族(缅族)、藏族、彝族、曼尼普尔族、克伦族、若开族、景颇族(克钦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珞巴族、纳西族、羌族、拉祜族、普米族、基诺族、门巴族等均为兄弟民族,较早来到东亚的藏日缅民族一员,从而否定了以上各假说。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族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来源于唐中叶的乌蛮。
  泰灭巴以后,生活在武陵境内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繁衍生息。其首领依靠其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维持内部关系。西汉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权。以后“零阳蛮”、“漤中蛮”、“巫蛮”和“澧中蛮”都起兵反抗压榨。三国时,蜀汉与孙吴长期争夺夔、峡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成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要对象。蜀吴的长期争夺,使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安生。这以后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迅速发展,经常处于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松弛,战争频任,社会动荡。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任命归顺的地方首领以州县官职,治理其地,并准其世代承袭,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土家族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支援红军长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土家族

tujia zu
Tuji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8028133人。

民族概况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史籍中称谓较多。秦汉时,以其崇拜白虎被称为“廪君种”,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称为“板楣蛮”,或以其人呼“赋”为“赛”而称为“责人”;属巴郡南郡蛮”和“武陵蛮”的一种。次后,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溪蛮”,“楼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阳蛮”等。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而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人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族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来源于唐中叶的乌蛮。

泰灭巴以后,生活在武陵境内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繁衍生息。其首领依靠其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维持内部关系。西汉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权。以后“零阳蛮”、“漤中蛮”、“巫蛮”和“澧中蛮”都起兵反抗压榨。三国时,蜀汉与孙吴长期争夺夔、峡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成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要对象。蜀吴的长期争夺,使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安生。这以后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迅速发展,经常处于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松弛,战争频任,社会动荡。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任命归顺的地方首领以州县官职,治理其地,并准其世代承袭,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土家族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支援红军长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社会经济

土家族是较早从事农耕的民族。土家族由于自己的生产技术低,生产工具落后、产量低,于是他们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土家族的生产力水平,加速社会经济的进步。唐、宋间,由于实行羁縻州县制度,社会比较稳定,土汉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仍处于不习牛耕的刀耕火种阶段,而兼事渔猎。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领主,除奴役土民外,还不时驱使“土兵”至邻近汉区掳掠人口、财物。元至清康熙年间,建立土司制度。土司的统治客观上曾使土家族的活动地域更加稳定,民族特点得以保持。但这时地主经济开始出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封建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土司时“蛮不出境,汉不入洞”的禁令被打破,大批汉族农民和商人迁入,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但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商品和鸦片于咸丰末年大量销往土家族地区,土布、土靛、蜡染等传统工艺产品逐渐失去销路,受到沉重打击。帝国主义者廉价大量收购桐油、茶叶、木材、药材等土特产品,刺激了桐、茶种植业和榨油、木竹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商业和集市贸易日渐兴旺。各业行会组织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土家族地区兵灾频繁,农村经济陷于破产,商业停滞,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

解放后,党和国家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把土家人定为单一民族。并于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1983、1984年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黔江、彭水五个自治县。土家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武陵山地区的土家族人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正在向脱贫致富之路迈进。

文化艺术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和独有的风俗习惯。《张古老制天地》、《梅山打虎》、《洪水登天》等民间故事,流传至今。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长篇叙事诗《绵鸡》最为著名。民族民间音乐品种繁多。声乐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器乐有打击乐、吹奏乐等。音乐界把打击乐“打溜子”誉为“土家族的交响乐”,通常用四件乐器演奏,强烈的节奏、快速的旋律、变幻的音响,令人倾倒。“打溜子”也是“标题音乐”,曲牌有《八哥洗澡》、《喜鹊闹梅》、《火车进山》、《马过桥》、《牛擦痒》等固定名目,传统曲牌多达200多套。土家族的戏剧有茅古斯、阴花歌、傩戏、南戏、酉戏等多种。土家族的傩戏,可以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贵州铜仁土家族地区,是我国保存傩戏最完整、演出傩戏最多的一个傩文化圈,国内外专家都十分关注。传统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古朴刚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西朗卡铺”(土家铺盖)是土家姑娘精织的特有手工艺品,织工精巧,色彩绚丽,有100多种图案,这和摆手舞一起被称作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土家族人民勤恳耕山,善于渔猎,并在冬春季节“赶杖”(围猎)。主食包谷、稻米,土家族地区最普及的风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腊肉和唐馓。在服饰方面,女装为短衣大袖,右衽开襟,滚镶2~3层花边,原着8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头缠2~3米长的青丝帕。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能见到土家族传统服饰。在住宅建筑方面,土家山乡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这是一种干栏式结构,楼下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作姑娘们的闺房,是织布、绣花、绩麻、做鞋之所。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山区地势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既通风,又防潮;既安全,又卫生。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过姑家女儿必嫁舅家(称为还“骨种”)的交错从表优先婚姻。还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纳弟媳的收继婚。男女原多对歌相爱结婚。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逐步受到财产的限制和父母的约束,直至建国前,盛行封建买卖婚姻。建国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多了起来,但在农村父母包办婚姻依然存在。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巫师)念经,道士开路。后来受汉族的影响,实行土葬。

在节庆方面,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编)

国家民委网站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一带,主要来源于西夏党项族;土家族分布在湖南、云南、重庆、湖北等地来源于与汉族、藏族等民族同源古羌族。

古巴国人遗民、古庸国人遗民、古楚荆湘地区的遗民是土家族的早最的雏形,这些国家灭亡后,子民还是在这个区域生活。由于湘西、鄂西、巴东是离中原最近的山区,中原汉族一遇战乱就迁徙,一部份南迁,另一部份就进入了这一山区生活。
土家人是古国遗民,不会像苗人那样拒绝容纳汉人,所以土家族与外来的汉人大量的混血融合,早期是融合中原、燕赵、关中逃难过来的北方汉人,元明清时融合安徽、江西移民过来的南方汉人,并且融合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居住在与苗族相邻地方的土家人又会有点苗化。
土家族语言是古巴国土话,土家人因为很早就和汉族融合,所以大部份土家人在汉代就说起了汉语,明清时说起了西南官话,也有极个别的土家人生话在极度闭塞的深山苗区,不与外界汉人联系,也不与汉族融合,甚至都不与汉化后的土家人通婚,所以还是保留了古巴国语言。
土家族在融合时保留了当地的巴楚文化基因,又有一点苗人的风格,山区闭塞贫瘠。因常起战事,所以勇武好战,生活风气也有些粗鄙,民俗即独特又多元,常被山外的汉人误称“土蛮”。由于土家人的服饰与客家人十分相似(除了头饰),所以苗族也一直认为土家族是汉人。
我父母都是土家族,父亲的祖上是清朝时江西吉安移民过来的汉人,母亲的祖上是明朝时安徽合肥过来戍边的汉人军户,家里都有族谱可查。汉族英雄冉闵的后人现在也是土家族。几乎所有的土家族人都有汉姓,只要家里有族谱的都可以查到汉人祖先,所以土家族几乎999.99%是纯汉人。 
说土家人是一支具有巴楚苗风的汉族山民支系也是没错的,DNA的分子学的检测和人类学家,历史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


谁知道家族的起源?
“家族”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其含义和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最初,“家”和“族”是两个独立的词汇,分别指代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家(jiā):最初指的是居住在一起的亲属群体,即一个家庭的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包括住所、家庭成员以及家庭财产等更广泛的...

家族的起源
家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语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我国古代,把始祖庙叫做“祖”,始祖之后历代先人的庙叫做“宗祠”。我国历朝历代以及至今之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享有建立、奉祀历代宗庙的特权,被称为“宗...

袁氏家族是怎么起源的?
1、袁姓的历史: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11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

家族的起源
一、姓氏起源 1.黄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

公孙家族的起源
一、源于春秋时期各国诸侯的后裔,以爵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无论头衔如何,都喜欢被称为公。按照周朝的制度,君主一般由长子继位,长子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儿子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称为公孙。他们的后代很多都以公孙为姓,所以公孙不是同姓后代。据公元《广韵》年,“古有官印后,皆自称公孙,故多...

冷氏家族来源
冷氏家族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出自姬姓 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二、以...

什么是家族?
家族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这两种职能把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不可分割的团体。①家族对内职能:家族负有维持共同生计的使命,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家族经济职能,用以提供一个家族物质生产与消费的保证,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生儿育女,配偶成家;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洽,管理、制约、...

各种姓氏家族的起源是什么?
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 成。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那么,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也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

信氏家族起源是什么?
战国时期,魏昭王之子无忌(毕万第二十世孙),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人称信陵君。曾用侯生计,窃符救赵,又率五国君败秦于幽谷关,威震天下。其后代有一支以其封号之信字为姓,即信氏。信姓始祖为信陵魏无忌。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 姓氏篇》。其姓源自信陵君魏无忌之后。信姓...

大理自氏家族由来
大理自氏家族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著名家族。该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据说当时有一位姓自的勇士在南方猛兽的逼迫下受到牵连,弃宅逃窜至大理古城。在此定居后,他开始传承家族文化并逐渐成为当地的领袖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自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他们...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族来历 -
邢诚赛美: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土族原于马背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据考证,土族是土谷浑的后裔,它从四世纪初在青海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青海土谷浑王国就是他们所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割据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并对青海高原灿烂的远古文化,对促进东西方交通的沟通、经济文化的发展交往曾有过重大贡献. 中国土族集中分布在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黄南州的同仁县和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在甘肃省也有一定的分布.目前有着二十来万人口,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土族人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土人”、“土昆”、“土户家”.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族源有哪几种说法 -
邢诚赛美: 土家族是居住在湘鄂渝黔边的一个古老民族,自称“毕兹卡”.对于这个民族的族源,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的看法,如巴人后裔说、土著先民说、乌蛮说、江西迁来说等等.在这些观点中,巴人后裔说、土著先民说理由更充分一些,特别是巴人后...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的祖先是? -
邢诚赛美: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历史简介? -
邢诚赛美: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因何而得名?想了解一下少数民族.
邢诚赛美: 你好! 历史由来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的历史族源,学术界有几种观点 -
邢诚赛美: 其来土家族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巴人后裔;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根据最新的基因调查结果...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与土族有什么不同?来源于什么民族? -
邢诚赛美: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一带,主要来源于西夏党项族;土家族分布在湖南、云南、重庆、湖北等地来源于与汉族、藏族等民族同源古羌族.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族和土家族的区别 -
邢诚赛美: 土族自称“蒙古尔”、“蒙古尔勒”、“察汗蒙古”(意即“蒙古人”的意思).土族的来源众说不一,现主要采取吐谷浑说.就是以吐谷浑人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周围汉、蒙、藏等民族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主要...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的发源地是那?
邢诚赛美: 湖南一带.

岳阳楼区19279362346: 土家族 就是土族吗
邢诚赛美: 据资料记载,土族自称“蒙古尔”、“蒙古尔勒”、“察汗蒙古”(意即“蒙古人”的意思).土族的来源众说不一,现主要采取吐谷浑说.就是以吐谷浑人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周围汉、蒙、藏等民族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