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语文文言文21篇整理

作者&投稿:蛮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o16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

对的,只要背考试规定的那几首。并不是教材上的全都要背

一、学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奋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好学
15.“圣小儿”祖莹
1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7.张溥与《七录斋》
18.文徵明习字
19.顾炎武手不释卷
20.桓荣苦读得功名
21.董遇论“三余”勤读
22.纪昌学射
23.刘羽冲死读书
二、品性
24.陆元方卖宅
25.唐临不扬仆过
26.刘宽不计较
27.高念东为人
28.蔡磷坚还亡友财
29.卜式为国分忧
30.沈、刘处世不同
31.刘宰相向县尉谢罪
32.顾荣施炙
33.王安石余饼自食
34.郑玄成人之美
35.徐有功不以私害公
36.范仲淹还金授方
37.卓茂让马
38.范元琰不泄盗名
39.王恭身无长物
40.朱晖心诺
41.洪亮吉大器量
42.子罕勿受玉
43.李虞有清德
44.李勉埋金
45.何岳两次还金
46.孙泰克己为人
47.甄彬还金
48.韩琦大度
49.鲁宗道正直
50.钱大昕观弈
51.程氏爱鸟
52.钟弱翁好为人师
53.萧颖士傲物自侮
54.势利鬼吴生
……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黠鼠赋》
轼夜读,有鼠方齿,击床而止之。既而复作。使童子烛之,有囊中空,中嘐嘐之声,出于*中。童子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齿也,何为*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也?”覆而出之,鼠堕地疾走,虽有敏也,亦手足无措。

《狼》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孔孟论学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25)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
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
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
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
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
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
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
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伤仲永 》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黠鼠赋》
轼夜读,有鼠方齿,击床而止之。既而复作。使童子烛之,有囊中空,中嘐嘐之声,出于*中。童子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齿也,何为*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也?”覆而出之,鼠堕地疾走,虽有敏也,亦手足无措。

《狼》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孔孟论学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25)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
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
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
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
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
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
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
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回答者: 天堂の落叶随风 - 试用期 一级 2009-7-16 18:24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黠鼠赋》
轼夜读,有鼠方齿,击床而止之。既而复作。使童子烛之,有囊中空,中嘐嘐之声,出于*中。童子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齿也,何为*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也?”覆而出之,鼠堕地疾走,虽有敏也,亦手足无措。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孔孟论学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25)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
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
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
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
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
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 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
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出处:

本文选自《全唐文》。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全文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已,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已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的“陋室”: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而变得雅洁美好。苔痕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室内映得碧绿。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目不识丁的平庸小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靡丽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冗繁的公文拖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u(第二声)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上(苔痕上阶绿):长到。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⑻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直(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莲,花之君子(16)者也。噫(17)!菊之爱(18),陶后鲜有闻(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牡丹之爱,宜乎(21)众(22)矣!
[编辑本段]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微波。妖:美丽而不庄重。
【8】通:贯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3】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9】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2】众:多。
【23】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当;当然。
[编辑本段]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句句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橘逾淮为枳①
晏子将使②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③辞者也,今方来④,吾欲辱之,何以也⑤?”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⑥?’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⑦,吏二缚一人诣(yì)⑧王,王曰:“缚者曷(hé)⑨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⑩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⑾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⑿?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⒀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⒁,寡人反取病焉⒂。”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晏子将来的消息,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最善于说话搞外交的人,如今他要来楚国,我想羞辱他一番,(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
侍卫、大臣说:“在晏子来的时候,我们请求绑一个人,从你楚王面前经过,这时,你楚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他是齐国人。’你楚王请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他犯了偷窃罪。’”
不久,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就设宴招待晏子。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有两个差人押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被绑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差人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两眼盯着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天生喜欢偷东西吗?”
晏子站起来离开座位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面就叫做橘子树,长到淮河的北岸以后,就叫做枳树。它们只是树的叶子相像,但它们结的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的缘故造成的。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可是到了楚国却都成了偷窃犯,莫非是楚国的风俗习惯使老百姓都变的善于偷盗了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16)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②使:出使
③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④方来:将要来。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⑥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⑦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⑧诣:拜访,谒见。
⑨曷:同“何”。
⑩避席:离开座位。
⑾其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⑿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
⒀得无:莫非。
⒁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⒂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伤仲永 shāngzhòngyǒng(王安石)「中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编辑本段]二、注解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闹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提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大意,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来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乞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智慧是上天给予的。是上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的人,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编辑本段]三、重点句词

一、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于是)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上题写上了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题。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来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来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人,而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提并论了。
7.泯然众人矣!
译: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通达聪慧)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9.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的名声相称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学 ②令(之)作诗 ③之(于)天也 ④(余)还自扬州
二、倒装句:
还自扬州 现代语序:自扬州还(状语后置)
二、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
3.未尝:不曾
4.求:要;拥有
5.异:对……感到奇怪
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题上
10.以……为意:把……作为内容
11.观:欣赏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立就:立刻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渐渐地
17.或:有的人
18.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9.邑人:同县的人,乡里人
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题诗
21.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22.扳:通“攀”,牵,引
23.环谒:四处拜访
24.使:让,此解允许
25.从:随着
26.称:相当
27.闻:听说;知道
28.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29.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31.通悟:通达聪慧
3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33.固:本来。
34.文理:文采和道理。
35.利:认为......有利可图。
36.可:值得。
37.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8.谒:拜访
39.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40.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41.彼其:他
42.贤:胜过、超过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44.自:从
45.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46.尝:曾经
47.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自,自己,为,题上
48.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49.受之天:指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0.异:对……感到诧异
51.于:比(出自“贤于材人远矣”)
52.于:被(出自“受于人者不至也”)
地方不够,你先看一下,如果好,给我答复,我发到你邮箱里


初中语文必备文言文
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7.桃花源记 陶潜(陶渊明)8.杂说(四) 韩愈9.三峡 郦道元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初中文言文有哪课文
6.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共有几篇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是哪些?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1、《论语十则》2、《爱莲说》3、《陋室铭》4、《三峡》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6、《桃花源记》7、八下《马说》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岳阳楼记》11、《小石潭记》12、九上《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15、九下《曹刿...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 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
初中文言文短文两篇翻译注释原文2022 原文: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 林。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

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好心人请进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
1.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6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
1.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 共16篇,可分为四层: (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 ; (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3)考试三选层:...

80后初中学的文言文有哪些
1. 80后中学所学文言文 1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课标篇目2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3 七下 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略读课文 4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课标篇目5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标篇目6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课标篇目7 八上 23 核舟记 魏学洢 略读课文 8 八上 26 三峡 郦道...

初中文言文大全苏教版
2.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全集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延平区13610262872: 求:初中语文文言文21篇整理 -
易容正天: 《陋室铭》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延平区13610262872: 初中生文言文助读21篇是什么 -
易容正天: 一、学 习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奋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好学 15.“圣小儿”祖...

延平区13610262872: 急求!!人教版初一到初二的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 -
易容正天: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延平区13610262872: 初中所有的古诗和文言文 -
易容正天: 文言文:1、《论语》十则2、桃花源记3、陋室铭4、三峡5、记承天寺夜游6、爱莲说7、马说8、送东阳马生序9、小石潭记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15、曹刿论战16、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诗...

延平区13610262872: 人教版初中语文书七年级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篇目、急、麻烦附上作者名包括年级 -
易容正天: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10 《论语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64626566》十则20 *山市 蒲松龄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30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 王安石15 *孙权劝...

延平区13610262872: 初中中考必背 - 初中必背古文有哪些?
易容正天: H版(7-9年级) ■7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卖油翁、两小儿辩日、周亚夫军细柳 ■7年级(下):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 ■8年级(上):少年中国说(...

延平区13610262872: 急求人教版语文8上的所有文言文及古诗 -
易容正天: 21.桃花源记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3.核舟记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26.三峡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8.观潮 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 课外古诗 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古诗17首,文言文10篇

延平区13610262872: 求初中文言文名篇名句整理 -
易容正天: 1、论语 八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增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结束 3、出师表 亲贤臣...迩来二十又一年矣 4、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5、陋室铭 6、岳阳楼记 最后3段 7、醉翁亭记 若夫...四时也,临溪而鱼...太守宴也, 8、爱莲说 予独爱...亵玩焉 9、三峡 10、观沧海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使至塞上 13、行路难 14、春望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结束 16、钱塘江春行 17、泊秦淮 18、无题 相见时难 19、浣溪沙 20、水调歌头 21、江城子.密州出猎22、游山西村 23、破阵子 24、过零丁洋 25、天净沙.秋思 26、己亥杂诗

延平区13610262872: 初中语文文言文 -
易容正天: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白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现,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延平区13610262872: 求初中所有文言文、唐诗、宋词的整理 -
易容正天: 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拉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