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对联与诗句、急!!

作者&投稿:机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大名著中的对联~

-- 《红楼梦》对联集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 玉在匵中求善价 身后有余忘缩手 世事洞明皆学问 嫩寒锁梦因春冷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即“椟”,一种术匣。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 “智通寺”门联 【注释】①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②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③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佛教谓彻悟。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 【鉴赏】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 【注释】①洞明:了解透彻。②皆:全,都。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注释】①嫩寒:寒气轻微。②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④笼人:将人笼罩住。⑤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经圣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徽宗立,放还,死于途。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无此联。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 【鉴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此阁是否确有,难考。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芙蓉影破归兰桨 宝鼎茶闲烟尚绿 绕堤柳借三篙翠 座上珠玑昭日月 烟霞闲骨骼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 【鉴赏】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括泼,富于诗情画意。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注释】①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②荼闲:茶罢。③烟:指煮茶时所冒出水的水汽。④棋罢:棋局结束。 【鉴赏】这副题联是描绘潇湘馆的。此处较“沁芳亭”又别有洞天。《红楼梦》17回中写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对于这样一个“好个所在”,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注释】①三篙:指水的深度。②一脉:指溪流之形状。 【鉴赏】我国的园林建筑,素来讲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园林内那些亭台楼阁题额题联,还有着点景怡情之妙。故《红楼梦》写到大观园竣工后,特别强调指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红楼梦》中的风景联,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内。在拟制这副对联之前,《红楼梦》第17-18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从曲径通幽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地沿,石桥三港,兽而衔吐。桥上有亭。”沁芳亭对联就概括了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 荣禧堂联 【注释】④珠玑:珍珠。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此处借喻诗文精采。唐杜牧《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②昭日月:昭,显著。昭日月即与日月齐辉。③黼黻: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黼黻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④荣禧堂:康熙富于文采,亦爱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赐”御书匾额楹联,据有关史料记载,曹家曾得康熙手书堂额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成“荣禧堂”,即以此事实为背景。且看黛玉所见“荣禧堂”三字时的前前后后记叙,就道出了这种背景:“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曹雪芹对“荣禧堂”及其联的介绍,就再现了曹家当时的历史背景。 【鉴赏】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内联 【注释】(1)烟霞:代指山水、山林。 (2)骨格:这里解作性情、志趣、格调。 (3)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该语出有所本。据《新唐书·田游岩传》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洞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联语是对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写照,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4)探春房内对联: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挂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鼎等等。”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据宋·张唐英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最。”“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又如: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福鼎县志》(嘉庆版)载: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屋。’‘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楹联。”可见否定唐时有悬联风习是不对的。 【鉴赏】这副对联挂在贾探春闺房之中,且悬于米襄阳《烟雨图》的左右,也可算作装饰性的题画联,它起着点缀探春的闺阁生活和反映探春自命高雅、阔朗的思想志趣的作用,不愧为上乘佳作。上下联的意思是:闲静自得的风骨格调,好似烟云舒卷自如;生活在山水之间,有田野之趣。探春,好一派士大夫的清高之态。这副对联不仅适应探春闺阁环境的需要,反映着探春所具有士大夫的所谓“风雅清高”,还起着照应前文的作用。《红楼梦》第37回有探春言及宝玉曾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枝”之语。宝玉亦称其“高雅”,探春则自称“蕉下客”……这副对联的旨趣和联意乃至文字,都与前文紧密相切。这就彻底摆脱了应景联作的平庸乏味之弊,给人们以联想的回味,颇能耐人咀嚼,
参考资料: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5.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红楼梦》诗词赏析

一、葬 花 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鹧鸪天—黛玉焚稿
望断江南路净尘,潇湘梦醒葬花人。
空怀两世琴书愿,不负三生雨露恩。
音已绝,稿无存,断肠文字共荒坟。
虚凉世态情何在,红烛白帏映月魂。
红楼梦场景之二[金玉良缘]
鹧鸪天—洞房宝玉
置信今朝木石功,畅心欢意也朦胧。
朝思夜想情无限,咫尺天涯恨有终。
锣乐紧,绣球红,但怀娇弱病恹中。
云开月露惊如梦,只问伊人不是侬?
鹧鸪天—洞房宝钗
鼓乐催红暖洞房,霞披凤冠掩凄凉。
九天恩尽殇清泪,一计冤生殒冷香。
诗伴侣,字鸳鸯,痴迷念念北邙乡。
可怜空有才情笔,不写蟾光写桂黄。
红楼梦场景之三[宝玉哭灵]
念奴娇—宝玉哭灵
清帏素烛,祭芳魂缥缈,声声嗟苦!
万缕情丝缠尺素,一炬鲛绡飞舞。
泪债虽还,情缘已误,此恨谁听诉?
断肠顿首,只今人面何处?
犹念初遇当年,江南孤女,两小逢如故。
并读西厢成互慕,一点灵犀知许。
雅社诗魁,瑶琴湘竹,长护孤芳处。
梵钟催悟,魂随梦同去!
红楼梦人物之一
鹧鸪天—尤三姐
孤寡红株傍主栽,姻亲美意重恩来。
蜂疏蝶密双飞袖,酒浅歌浓半露钗。
情寄远,聘藏怀,多情厚义少无猜。
冰心有证青峰血,只剩桃花梦托哀。
1、晴雯歌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4、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5、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6、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7、叹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8、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9、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0、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11、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12、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51744/


四大名著分别是哪一个朝代的书籍?为何称其为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四本中国古典长小说,一开始并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后来民间约定俗成,而四大名著分别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创作大致时间为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四大名著的简介
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四大名著作者及主要人物,还有和主要人物的相关事件
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

四大名著资料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欧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 编辑本段中国四大...

我国的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谁?
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中国四大奇书与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指
明代人曾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和作者是什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

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
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中国《四大名著》主题分别是什么???
中国《四大名著》主题分别是:1、《水浒传》《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

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是哪个朝代,各有哪些主要故事。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广泛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崩溃。反映了在强大封建势力的压制下,朦胧的民主思想顽强挣扎,破土而出。主人公贾宝玉对于仕途禄蠹的否定与对爱情人性,尤其是对于...

弋江区15868036335: 经典:四大名著最经典40副对联 -
窦临清之: 《水浒传》经典对联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三国演义》经典对联 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西游记》经典对联 花向春来美 松临雨过青 《红楼梦》经典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弋江区15868036335: 四大名著中的对联 -
窦临清之: 假作真时真亦假 玉在匵中求善价 身后有余忘缩手 世事洞明皆学问 嫩寒锁梦因春冷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

弋江区15868036335: 四大名著经典对联40幅 -
窦临清之: 《水浒传》经典对联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心胸就是那个壶,人间就是那场醉.唯有胸中广阔悠长,方得人间从容不忙.窗外日光弹指过 席间花影坐前移 时光就这么悄悄溜走,我们却追逐着白云苍狗.断送落花三月雨 摧残杨柳九秋霜 人间变故,心中凄凉,看透了本来这样,才不伤.花开又被风吹落 月皎那堪云雾遮 ......

弋江区15868036335: 关于四大名著的对联 -
窦临清之: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在山蜀,亏卧龙早入水镜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在世间,要悟空更要八戒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羊入虎穴,笑徐庶只能奉孝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虎隐山间,既颜良又非纹(文)丑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龙困海底,恼吕蒙非是陆逊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在楼外,喜宝钗更比袭人

弋江区15868036335: 四大名著人物对联 -
窦临清之: 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4临危不乱,元让勇啖睛 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临危不乱,元让勇啖睛 手忙脚乱,猛德乱开弓. 运筹帷幄,韩信围垓下 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 (孔明系军师、徐庶系谋士.两位均是三国中的重要人物) 人小鬼大,司马勇咂缸. 诡计多端,周瑜打黄盖 忠肝义胆,子龙勇救主

弋江区15868036335: 谁知道有关四大名著的对联
窦临清之: 三国神州藏水浒=西游圣地过红楼(国:古仄)

弋江区15868036335: 四大名著对对联 -
窦临清之: 黛玉葬花 悲 ________玄奘西行 苦吴用智取生辰纲 ____________周郎妙计施苦肉足智多谋 孔明巧借箭 _______________ 英雄本色 公瑾妙布局赵子龙单骑救阿斗 忠勇 ________刘皇叔双手摔皇子 惜才4楼的 你知道什么是廉耻吗?

弋江区15868036335: 四大名著中的对联
窦临清之: 曹雪琴 青衫泪湿红楼梦

弋江区15868036335: 关于四大名著的书法对联 -
窦临清之: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三国演义》第46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第8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红楼梦》第十九回

弋江区15868036335: 关于四大名著中人物的对联 七字
窦临清之: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鲁子敬孔,明礼也 姜伯约周,兴国乎 赤兔奉先,马超之 青龙云长,黄盖也(或 白驹致远,时迁也) 诸葛兄弟,不如仲谋 司马王朝,终由子建 十面埋伏,乃刘备关羽之计 一蹶不振,实孙策庞统斯役 上联:有心灌木,空得三生石畔几多晶莹粉泪; 下联:无才补天,枉负二府宅中半点惨淡余荫. 横批:愧道通灵 山中高士,清高极处悬金锁, 世外仙姝,游仙悲时对泪痕. 上联:八十一难惟难孙行者 下联:七十二变却变弼马翁 横批:悟空悟空 清风十字坡,官喝百姓血,人肉我来卖 匪气二娘子,刀砍污贼首,狼心谁去收 插翅难逃插翅虎 天退不饶天退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