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句。关于<长亭送别>

作者&投稿:徐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
  鉴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前几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叶由青变红,故着一“染”字,泪染霜林,文辞既美,意象又耐人寻味。着一晓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转红,似乎只经过短短的一夜时间。

  董西厢中这两句作“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张生的唱词,而《长亭送别》中的莺莺的唱词青出于蓝,也更加婉妙。
  梳理剧情:
  《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中国诗词曲的抒情艺术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了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为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
  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不同,由于中国文化中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诸如张养浩在《朝天子》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直抒胸臆的句子的出现确实为数不多,而饱含着深情厚意而有继承了中国“委婉”风格熏陶的诗人、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藏而不露”的方式内敛地表达着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方式不少,最常见的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类方式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而在其它作品中,此类借景抒情的句子也是不胜枚举。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抒诗人悲怆寥落之情。“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融入词人对如画江山不变而历史则“悲恨相继”的感叹。此类抒情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讲解也很多,此处不再獒述。
  另一种常用抒情方式是借古典抒情。典故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并且经过多次使用被不断加深含义的语言结构。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大家熟知的常用典故抒情的词人首推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抒国事凋敝的悲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壮志难酬之愤。“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 壑也风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借殷浩与司徒空之事书写追求丘壑之趣的表面下蕴含的岁月蹉跎不得用的忿怨。借典故抒情的使用和鉴赏都需要广博的阅读背景,才能深刻到体验诗人、词人欲讲而未明讲的无尽情意。
  此外,化用前人诗句融入自己的意境之中,也能通过前人创设出来的“意”增强作品的“蕴”,《长亭》中,王实甫熟练的驾驭民间语言并吸取了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化前人的“意”为己用,如【耍孩儿】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即化用极出名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自己愁恨之极;【端正好】“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借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突出忧愁苦恨的沉重。而在其他诗人笔下,化用也并不少见。著名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即化用唐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在,玉人何处叫吹萧”。抒繁华不再,冷清萧条之凄怅。还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句,化用杜牧《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传达河山易主,世事沧桑之感叹。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传情外,在表现手法上,古典诗词也有着独特而微妙的传情效果。
  其一便是诗词中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古诗词中运用修辞也是常见的。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因拟人的成功运用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因夸张生动形象而流传,马致远《汉宫秋》中“灞桥伤别”选段【梅花酒】:“……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近椒房,月昏黄,夜生凉,泣寒,绿纱窗,不思量……”,这之中顶真的运用,也使这一唱段回肠荡气,令人扼腕痛惜昭君与元帝的别离。
  另外,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此种手法在李白的《越中览古》中也有表现:“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今昔对比,突出历史兴亡之感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常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另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这种手法运用的典例。
  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另外,千古名句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典的诗词曲作品,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仅窥见“豹之一斑”,希望能对大家解读古典诗词有所补益。
  今人鉴赏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荚。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荚I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重复)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长亭古道,斜阳日暮,芳草碧天,折柳把盏,孤帆远影,骊歌声声,这情景牵动了多少人的殷殷情思!“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深衷密意,语短情遥。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姿的元代戏剧时,我们不能不为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一曲哀婉悱恻、情意幽眇的骊歌深深打动。

崔莺莺与张珙两情相悦,却横遭老夫人干涉。无奈之下,张珙不得不在成婚的次日别妻远行,上朝取应。于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离愁别绪顿生,怨情恨意立见!我们知道,世间最微妙且最难传达的就是这“情”字,乃因其无影无形,无色无味,只可意会,而王实甫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这抽象之“情”写得凄美动魄、艳丽缠绵。

一.以景显情。清人徐釚说:“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不言愁而愁自见。”(《词苑丛谈》)王实甫是深谙此道的,他依托景物这一载体将主人公的离愁渲染到了极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枫林红叶,雁阵壮阔,这该是一幅大好秋景图。但在莺莺眼中,却是那样的凄惨、萧瑟、荒凉,一句“总是离人泪”的煞尾顿使秋色秋意翻转过去,所有景物都笼罩在伤感的泪花之中。在她的眼中,碧天再高,也感压抑;菊叶再多,可惜“芳草无情”;枫叶再红,却是离人的泪血!“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她要用来做拴征马的缰绳,疏落的树林,要让它来定格时间。“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离筵之上,心中愁苦,景因情迁,境因情变,所见之景也便萧条、肃杀,秋景与离情两相叠合,悲苦之意愈发浓烈。临分手,“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直感到青山阻隔、暮霭遮蔽、古道无人语,秋风听马嘶。可见,作家以景显情,哀怨之情附着于景,让情变得真切、具体、形象。真可谓无一物不可传情,“字字当行,言言本色”。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上乘之作,往往情景交融,一片浑成,不能强分。”

二.以形衬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才听见一声“去也”,金钏就松了;才望见长亭,身体就瘦了;由夜及昼,不长时间,腰围便小了。“形”的消损,不仅使主人公“熬熬煎煎”的痛楚之情益加彰显,更使言情摆脱了空洞与虚幻,加深了读者对情感的认识、领悟。同样是在离筵上,张生内心悲苦,自不待言,但因有丈母娘和长老在场,情感不便直露,作家借莺莺之眼来写张生:“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形”的痴呆,乃心中不悦;有泪不敢流,却以整衣掩饰。这一传神细节,让读者透过外“形”,窥知其内里,真是神来之笔。

三.以典托情。作家连用四个典故,状写离愁别绪,取得了绝好的艺术效果。“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爱人在前,别离在即,却不能“举案齐眉”,只能妄自嗟叹,几成望夫石。这里以传说中盼夫归来的妇女最终化为石头之典,形象地表达出不愿爱人遽去的痛苦心情。“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拾遗记》中的薛灵芸被选入宫,离别父母,所流之泪凝如血;琵琶女的演奏,使得白居易触景伤怀,泪湿青衫,都是尝透了分离之痛所致。作家借这两个典故说明主人公的伤心痛楚臻至极点,无以忍耐,而且这种伤痛比乐天更甚。“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中的“未饮心如醉”,虽是一字之别,却极见匠心,使感情的传递更见精神,语稍异而意更丰。

此外,作家还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写离愁,再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怨恨之泪能使黄河溢涨,将华山三峰压低;烦恼之意有了重量,竟然连车儿也载不动,可见此怨此恨何等之大何等之重。抽象之情具象化,这“情”便有了形体感和质量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自己所诉之“情”真正能感动别人,有时的确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里,堪称写情圣手的王实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送别》
古道和夕阳: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人,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青山和夕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烟霭: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砧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玉京秋》周密

最后附加一首小生自写的《别离赋》
倾杯·别离赋

悠悠《送别》,长亭古道,勾勒天地惆怅。
乍暖还寒,暮春雨巷,潇湘晚歌唱。
谁言人生少知己,笑楚客迷惘。
离歌嘹亮,纵天涯、声声仍向衷肠。

足惜此情绸缪,万水千山,不断空遐想。
忆红楼旧事,还为昔容笑,思绪飘荡。
音容仍在,笑貌还语,寂寞空埋觞。
仰天笑,低语吟,斯人何往?

[编辑本段]崔颢其人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编辑本段]一、《黄鹤楼》诗成就了崔颢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川,平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历历:分明的样子。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乡关:故乡。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编辑本段]二、“有文无行”说崔颢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仅有“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后来我终于从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说法: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发展、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唯择美者,不应视作恶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又不爱美呢?“俄又弃之”呢?可称为其恶迹昭彰之体现,虽有多人为其辩解,可结合前后文,非美不娶,娶而弃之,乐此不疲,实乃始乱终弃之衣冠禽兽也!但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这首献诗是怎样写的吧!《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试举一例《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再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结合他一生的恶行,对其文笔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编辑本段]三、闺房诗未必都浮艳

崔颢的诗,按流传下来的42首诗的内容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描写妇女的诗为一类、边塞诗和山水诗为一类、赠言记事等诗为一类。描写妇女的诗流传下来的有15首,这大概就是他“有文无行、名陷轻薄”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他的这些诗未必都“浮艳”,就拿前面提到的崔颢给李邕的那首献诗《王家少妇》来说,最后一句“度日不成妆”就恰好说明这些妇女虽然锦衣玉食、斗草戏乐,却也饱含怨忧和无奈,连妆都懒得化了。特别是他的《相逢行》中“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句,明眼人一看便知崔颢影射的是杨贵妃及其从兄杨国忠。在贵妃得宠、杨氏窃柄弄权、位极人臣、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崔颢敢于指出来,并写出“人生今日得骄贵,谁道卢姬身细微”(见《卢姬篇》)“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见《长安道》)等针砭时弊、讽刺杨氏的诗篇,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我们不囿于古人的说教,全面地看待崔颢,应该说崔颢写妇女的诗篇,大多数内容还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他写反映下层妇女生活的诗虽然不多,但他的《川上女》描写船家女的生活:“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还是写出了船女的思想感情,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令人感到非常亲切。
[编辑本段]四、崔颢终未归隐汴州
崔颢,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关于他离开河南老家,赴长安科考,得中进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内注,“唐司勋员外郎崔颢开元十年进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明正德十年刻《崔颢诗集》则注“开元十二年姚重晟下进士”。不论哪个说法正确,崔颢中进士时也不过是18岁~20岁。(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的说法,他认为20岁左右中进士已很年轻,18岁左右未免小了一些,所以闻先生说崔颢的生年可上推至公元700年左右。这就是本文开头将崔颢生年704年打上?的原因。)这也就是说崔颢最迟是20岁离开故乡汴州去长安赶考的,然后他在外地漫游20年,再到京都西安居官。而在故乡开封,除青少年时期外,时间是很短的。在他所遗的诗篇中,只有一篇是写他回乡的,《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诗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即今江苏淮安县。故由淮安回开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说。)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长亭古道,斜阳日暮,芳草碧天,折柳把盏,孤帆远影,骊歌声声,这情景牵动了多少人的殷殷情思!“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深衷密意,语短情遥。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姿的元代戏剧时,我们不能不为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一曲哀婉悱恻、情意幽眇的骊歌深深打动。

崔莺莺与张珙两情相悦,却横遭老夫人干涉。无奈之下,张珙不得不在成婚的次日别妻远行,上朝取应。于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离愁别绪顿生,怨情恨意立见!我们知道,世间最微妙且最难传达的就是这“情”字,乃因其无影无形,无色无味,只可意会,而王实甫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这抽象之“情”写得凄美动魄、艳丽缠绵。

一.以景显情。清人徐釚说:“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不言愁而愁自见。”(《词苑丛谈》)王实甫是深谙此道的,他依托景物这一载体将主人公的离愁渲染到了极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枫林红叶,雁阵壮阔,这该是一幅大好秋景图。但在莺莺眼中,却是那样的凄惨、萧瑟、荒凉,一句“总是离人泪”的煞尾顿使秋色秋意翻转过去,所有景物都笼罩在伤感的泪花之中。在她的眼中,碧天再高,也感压抑;菊叶再多,可惜“芳草无情”;枫叶再红,却是离人的泪血!“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她要用来做拴征马的缰绳,疏落的树林,要让它来定格时间。“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离筵之上,心中愁苦,景因情迁,境因情变,所见之景也便萧条、肃杀,秋景与离情两相叠合,悲苦之意愈发浓烈。临分手,“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直感到青山阻隔、暮霭遮蔽、古道无人语,秋风听马嘶。可见,作家以景显情,哀怨之情附着于景,让情变得真切、具体、形象。真可谓无一物不可传情,“字字当行,言言本色”。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上乘之作,往往情景交融,一片浑成,不能强分。”

二.以形衬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才听见一声“去也”,金钏就松了;才望见长亭,身体就瘦了;由夜及昼,不长时间,腰围便小了。“形”的消损,不仅使主人公“熬熬煎煎”的痛楚之情益加彰显,更使言情摆脱了空洞与虚幻,加深了读者对情感的认识、领悟。同样是在离筵上,张生内心悲苦,自不待言,但因有丈母娘和长老在场,情感不便直露,作家借莺莺之眼来写张生:“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形”的痴呆,乃心中不悦;有泪不敢流,却以整衣掩饰。这一传神细节,让读者透过外“形”,窥知其内里,真是神来之笔。

三.以典托情。作家连用四个典故,状写离愁别绪,取得了绝好的艺术效果。“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爱人在前,别离在即,却不能“举案齐眉”,只能妄自嗟叹,几成望夫石。这里以传说中盼夫归来的妇女最终化为石头之典,形象地表达出不愿爱人遽去的痛苦心情。“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拾遗记》中的薛灵芸被选入宫,离别父母,所流之泪凝如血;琵琶女的演奏,使得白居易触景伤怀,泪湿青衫,都是尝透了分离之痛所致。作家借这两个典故说明主人公的伤心痛楚臻至极点,无以忍耐,而且这种伤痛比乐天更甚。“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中的“未饮心如醉”,虽是一字之别,却极见匠心,使感情的传递更见精神,语稍异而意更丰。

此外,作家还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写离愁,再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怨恨之泪能使黄河溢涨,将华山三峰压低;烦恼之意有了重量,竟然连车儿也载不动,可见此怨此恨何等之大何等之重。抽象之情具象化,这“情”便有了形体感和质量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自己所诉之“情”真正能感动别人,有时的确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里,堪称写情圣手的王实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青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夕阳: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宋 吴文英 浣溪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商隐
烟霭:。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出自宋词:《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作者晁补之


关于青春快乐的古诗句
7.关于青春期的诗句 1. 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 —— 约肖特豪斯 2. 青春,一旦和它紧紧地握手,就能获得开拓新途径的动力,拥有创造性人生的灵性。 —— 金马 3. 相信青春是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是一种谬误。最快乐的人是想着最有趣味的思想的人,因而我们是愈老愈快乐。 —— 威廉·里昂·菲尔坡 4. 撇...

关于描述喜欢的诗句
关于描述喜欢的诗句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成大文化17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形容喜欢的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

关于劳动的古诗
关于劳动的诗词如下:1、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3、蚕妇【北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4、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

关于好时节的诗句有哪些?
1、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代 释道宁 《偈六十九首》2、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代 释梵思 《颂古九首》3、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代 释慧开 《颂古四十八首》4、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代 释了一 《颂古二十首》5、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宋代 释绍昙 《颂古五十五首》6、且喜人间好...

关于恋爱的古诗句
四处述说着一个关于枫叶的故事 一个枫叶之恋的情节 在捡枫叶的那段日子,注定孤独 注定在苦海里流来又滑去 没有人知道缘由 当事者知道幸福在绿过之后 一定会有一个安乐的结果 BABY是否还有一个枫叶的情节 我们一起在孤单与黑暗里摸索 肯定会找到彼此温暖的手心 只要没有狂乱的絮念 爱诗句之爱 --- 如果我们...

关于国情的诗句
3.关于爱国情的古诗 《白马篇》【三国】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病起书怀》【宋】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示儿》【宋】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过零丁洋》【元】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关于山的诗句古诗完整版
关于山的诗句古诗如下: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

关于颜色诗句有哪些
1.关于颜色的诗句有什么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扩展资料: 1.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作者:杜牧 (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关于古代诗人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古代诗人的诗句有哪些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刚阳文化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2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古代诗人的名句有哪些 李白的千古名句:1、风吹柳花满店香,...

关于中国的古诗句
[宋] 乐雷发 《谒李梅亭》82、国家多闲暇[明] 王问 《宴徐将军园林作》83、花密频过相国家[明] 揭轨 《白沙送别》84、近来南国家[宋] 吕祖谦 《王通直挽章》85、不惜一去惜国家[宋] 杭学士人 《古诗》86、国家文治今百年[明] 高启 《送贡士会试京师》 已折叠1条高启的查询结果87、国家育威灵[明]...

光山县18868736687: 找诗句.关于<长亭送别> -
丛葛联邦: 青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夕阳: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宋 吴文英 浣溪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商隐 烟霭:.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出自宋词:《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作者晁补之

光山县18868736687: 长亭相送的诗词 -
丛葛联邦: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江亭赠别》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衰柳风难定,寒涛雪不分.猿声离楚峡,帆影入湘云.独泛扁舟夜,山钟可卧闻.《送杜季习四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摇落难堪更语离,晓风吹月上征衣.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送人》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流光须强学,当宁正崇文.

光山县18868736687: 长亭送别高中要求背诵部分
丛葛联邦: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需要背诵的部分是: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思是:碧蓝的天空,菊花开满了大地,西风猛烈地吹,北方的大雁向南飞.清晨,是谁将这枫叶染得似醉酒一般火红?那是离人的眼泪.《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光山县18868736687: “长亭”作为离别的典型意象具有浓重的伤感氛围,你知道哪些“长亭”诗词? -
丛葛联邦: 《菩萨蛮》、《雨霖铃》等.李白的《菩萨蛮》中有一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是一首非常能体现离别伤感氛围的诗词.宁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光山县18868736687: 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所有化用的诗句 -
丛葛联邦: “碧云天,黄花地.”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阁泪汪汪不敢垂”出自宋人,《鹧鸪天》词中句“尊前只恐伤朗意,阁泪汪汪不敢垂”等

光山县18868736687: 长亭送别 常考名句 -
丛葛联邦: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 无名誓不归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光山县18868736687: 放寒假,与好朋友分别,你想到哪些诗句 -
丛葛联邦: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光山县18868736687: 古诗中与《长亭送别》感情相近的诗句 -
丛葛联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高适

光山县18868736687: 长亭送别崔莺莺的愁诗句 -
丛葛联邦: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光山县18868736687: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
丛葛联邦: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