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人写了《苏幕遮》阿?

作者&投稿:柯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苏幕遮》一首~

  苏幕遮》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天龙八部》目录的五个词牌
  一、少年游
  (乃段誉初出江湖时的奇异游历,以“少年游”词牌为中心思想)
  青衫磊落险峰行 玉璧月华明 马疾香幽 崖高人远 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 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 剑气碧烟横

  二、苏幕遮
  (此以英雄人物萧峰的荣辱成败为主题,题题入木三分)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子
  三、破阵子
  (此篇仍以萧峰为主角,写他受江湖人唾弃后的情深意重与英豪之气)
  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 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 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四、洞仙歌
  (此篇以世间恩怨情仇为中心,说人生荣辱恶愁到死虚尽散)
  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天昏地暗 斗转星移 风骤紧 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 情长计短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 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
  五、水龙吟
  (这一片最具英豪霸王之气概,畅快淋漓,写段誉情痴于王语嫣有果,段正淳妻妾以死永相随,虚竹梦中情缘实现,慕容复帝王霸业终成土,萧峰以死为江山等的豪情壮志)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 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 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 良缘安在 枯井底 暗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 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 怎生消得 杨枝玉露
  敝屣荣华 浮云生死 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剪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地球上有多少人?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吴藻
曲阑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花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句。

吴藻出嫁时已经二十二岁了,按当时的习惯已算是晚动婚姻了,娘家和婆家都是一
方富商,婚事自然办得红红火火,迎亲是十六人抬的大花轿,装饰得溢彩流金,鞭炮声、
锣鼓锁呐声响彻云霄,送亲的嫁妆排出了好几里地,场面煞是可观。
可新娘吴藻并不欣喜,不象一般的新娘子那样羞怯怯、娇滴滴,满怀着兴奋和憧憬;
她神情淡淡,心境也淡淡,似乎已把未来的生活猜透,一切都将是平平淡淡。
旁人看来,吴藻实在是个泡在蜜糖里生活的人了。父亲是富甲一方的丝绸商,把唯
一的宝贝女儿看得比眼珠还重,从小在父母浓厚的宠爱中长大,锦衣王食,无忧无虑;
虽说婚事是拖晚了点,可终究嫁的是个朱门大户,家财万贯,事事不愁,对新进门的媳
妇百般珍视,吴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她偏偏觉得遗憾。并不是心中另有他人,也
不是父母强迫而成的婚姻,要说原因,只能怪吴藻一颗比天还高的心。
吴家住在仁和县城东的枫桥旁,与大词人厉鹗的旧居比邻。也许是出于对邻家名士
的景仰,吴藻的父亲虽是个地道的商人,却对书香风雅之事特别感兴趣。爱女吴藻自小
就显得颖慧异常,吴父对她十分看重,重金聘请了名师教她读书习字、作诗填词、弹琴
谱曲、绘图作画。吴藻果然没让父亲失望,方到及笄之年,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尤其是
在填词上别有造诣。在这种优越的家境里,吴藻的童年和少年不但甘甜如怡,而且充满
着情趣。月下抚琴,雪中赏梅,与花儿谈心,同燕子低语,那情景从她写的一阂“如梦
令”中便可看出一斑:

燕子未随春去,飞入绣帘深处,
软语多时,莫是要和依住?
延停,延停,含笑回他:“不许!”

燕回燕去,无忧无虑的小姑娘渐渐长大了,人大心也大,吴藻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小
天地开始有几分不满了。从书中她了解到,很多文人才士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吟诗填词,
不但可以相互唱和,还可以相互指点品评。风清月明,薄酒香茗,三五好友,诗词互答,
她对那种生活十分向往;可是仁和这个小县城里,根本没有闺友组织的文会,一个大姑
娘抛头露面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而她的家庭及亲友中又绝无能陪她谈诗论词的人,她
只能一个人独吟独赏她的才情,于是诗词中也不免染上了愁怅。那阂“苏幕遮”中就流
露了这样的情绪: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
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转眼到了婚嫁的年龄,吴藻不只是才高情浓,家庭优越,还长得风姿绰约,容貌清
秀,实在应该是“千家羡,百家求”的闺中宠儿。事实上到吴家来求亲的人也确实踏破
门坎,因为吴家是富商,人忙谈婚嫁的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求亲的也多是纨绔子弟,吴
藻嫌他们胸无点墨,一一摇头拒绝了。仁和县城里才子本就有限,有的家境清贫,有的
埋头苦读,谁也没想到吴氏商贾之家还藏着个锦锈才情的大姑娘,就是想到了也会有不
敢高攀之虑,如此一来,才貌双全的吴藻竟然芳龄虚度,婚事磋舵,一直拖到了二十二
岁。
“女儿大了不中留”,吴家父母开始着急了,他们软磨硬劝,终于使吴藻勉强答应
了同城丝绸商黄家的求婚。其实,对这门婚事吴藻一点兴趣也没有,可自己已苦苦等了
这么多年,心中的白马王子无由降临,也许自己生就是商家妇的命,任凭怎样的心高,
也摆脱不了命运的限定,只好认命了吧,她的心已有些淡漠。
黄家是世代的丝绸商,富实足以与吴藻的娘家相媲美,可是却从未出过读书的种子。
吴藻的丈夫从少年开始经商,除了看帐本外,就不再摸别的书本;但对妻子的才情他特
别羡慕,对她百般宠爱,还特意为她布置了一个整洁宽敞的书房,让她独自在家中经营
出些书香气息来。
初见丈夫支持自己读书作文,吴藻还暗暗惊喜,以为丈夫也是个知解风雅的人,自
己错识了他。于是当丈夫忙完商务回家后,她喜盈盈的拿出自己的新诗新词读给丈夫听,
丈夫倚在床头,频频称好,待吴藻读完再看丈夫时,他己坐着睡着了。原来只是附庸风
雅,到底是个庸俗汉!吴藻的心又重新掉进了冰窟,一腔风情无人解,冰冷的泪珠无声
地从她眼中泌出。
丈夫虽然不懂她的诗词,对她的生活却关怀得无微不至,衣食住行,全不需吴藻操
心,她天天关在自己的书房中,一心一意编织她的闲愁。除了偶尔操琴舒泄外,她的愁
大都系在了词句中,琴无知音空自弹,词还留在纸上,今人不看后人看。看她的一阕
“祝英台近”词,便可窥见她婚后的心情:

曲栏低,深院锁,人晚倦梳裹;恨海茫茫,己觉此身堕那堪多事青灯,黄昏才到,
又添上影儿一个。最无那,纵然着意怜卿,卿不解怜我,怎又书窗依依伴行坐?算来驱
去应难,避时尚易,索掩却,绣伟推卧。

因恨丈夫的粗俗,她无意取媚讨欢,甚至懒于梳妆。丈夫整天忙于商务,深夜回家
也多半累得只能睡觉,没有心思对她轻怜蜜爱,怎不让感情细腻的她伤心难过。但要说
丈夫不爱护她可有些冤枉,只能说他不懂得怎样才能安慰得了她那颗孤高寂寞的心。
见妻子被闲愁折磨得日渐憔淬,丈夫十分心疼,自己没有时间陪,便劝她多交些朋
友,也好换换心境。吴藻确实觉得无聊,便接受了丈夫的建议,开始结交一些红粉闺友。
吴藻交友当然是选那些懂诗解词的,挑来选去,这种女子县城里只有那么几个,而且这
些人虽然粗通诗词,可在才情卓绝的吴藻面前,常常只有仰慕,赞叹的资格,很难有什
么唱和。
吴藻仍然不满足,但通过这些闺友,她慢慢结识了一些真正的文人才士,他们一般
是这些闺友的兄弟和丈夫。吴藻的词作传到文人才士手中,他们不由得击节称叹,一些
性情比较开放的人开始邀吴藻去参加一些文人们的诗文酒会,征得丈夫同意后,吴藻欣
然前往。
生活在那些情趣高雅,大吟诗词的文人中间,吴藻宛如鱼儿得水,顿时变得活跃、
开朗起来。吴藻的诗词在当地文人中间引起极大的轰动,他们称她是“当朝的柳永”,
词句似是信手拈来,却蕴含着深长的情意。吴藻与这些儒中长袍的书生一同登酒楼,上
画航,举杯畅饮,高声唱和,丝毫没有拘束。他们常常月夜泛舟湖波上,深更不归;春
日远游郊外,带醉而回。吴藻的这些行径实在是越出了妇人的常规,可是她丈夫并不干
涉,只要妻子高兴,他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因为他有他的理由:吴藻是个不同于一般
女人的女人,当然不能用常规来约束她。既然丈夫纵容,吴藻愈加无所顾忌了。与一群
须眉男子同行同止,虽是潇洒,但毕竟有不便之处,在一阀“金缕曲”中,她竟埋怨起
自己的女儿身来:

生木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
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人间不少莺花海,
尽饶他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识得
天之真道理,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复何怪!

虽然掬起银河小,要想把女儿身洗成须眉汉,也是虚设妄想;但是脱下女儿装,扮
成男儿模样倒是不难啊!吴藻灵机一动,来了主张,从此出门参加文友聚会时,她就换
上儒巾长袍,配上她高挑的个头,俨然一个翩翩美少年。有了这样的打扮,她的行动方
便多了,不但出入酒楼茶馆,甚至还随大家到妓院,寻欢作乐。因为经常到“风月楼”
喝花酒,那里一个姓林的歌妓竟对她情有独钟了,反正是书生公子打扮,吴藻也干脆逢
场作戏,与林姑娘眉目传情,轻言蜜语,恰恰一副情人模样。林姑娘表示要以身相许,
她还装模作样地答应下来,一本正经地赠了一阀“洞仙歌”以明心意:

珊珊琐骨,似碧城仙侣,一笑相逢淡忘语。镇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想见
个依幽绪。兰针低照影,赌酒评诗,便唱江南断肠句。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
玉人心许。正漠漠烟波五湖春,待买个红船,载卿同去。

在林姑娘那里,吴藻似乎找到了一种柔情和浪漫,聊以慰藉自己干渴的心田,竟还
幻想着“买个红船”,效当年范疆载西施,一同归隐烟波浩渺中。有人说吴藻简直是心
理变态,几乎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同性恋”;但说透了,吴藻并不是痴恋一个实实在
在的林姑娘,她只是找个幻影寄托自己的深情,为的是填补她婚姻的感情空缺。若是移
情于其他男子,势必招至世人的非议,和她自己的伦理准则也相悻逆;索性找个幻影,
别人顶多是一笑置之,她也勉强能望梅止渴。
但幻影毕竟是幻影,吴藻的内心深处终究还是寂寞愁怅的,白天在“风月楼”中装
情卖痴,漫漫长夜,守着的仍是凄凉,于是有了这样的一阕“行香子”: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诅敲。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正小庭空,双扉掩,
一灯挑。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食睡也无聊。凄凉境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铃
声苦,雁声高。

生活在堆金砌银,锦衣玉食的环境里,丈夫对她又是百般爱慕和纵容,吴藻的内心
深处却日日绕愁萦恨,这种滋味有谁能相信?然而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吴藻怨自己
的命苦,苦就苦在自己的才高,苦就苦在自己的心高。锦衣玉食填不满她的心,她渴望
着她没能得到的那份浪漫之情。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真人雅士,诗词
唱和,琴瑟相谐,月夜泛舟,花下品茗,这才是她理想中的夫妻生活,而命运偏偏给她
安排了一个专心务实的俗丈夫。
日子便在她吟诗作词,寻愁觅愁和放浪形骸中度过,她不爱丈夫,也没有为他生下
一男半女,她的心高高浮在生活之上。十年过去了,她仍然是她,丈夫却因一场病,骤
然离开了人世。丈夫死时,她并没有多大的悲痛,有的也只是一种怜悯和伤感,她向来
不以为丈夫在她的生活里有什么必要性。
没有丈夫的日子,她依然象从前一样生活,可渐渐地,她发现孤单和无助更紧迫地
向她袭来,把她压得喘不过气。丈夫在世时,寂寞是无形的,只是隐隐约约在她心头徘
徊;丈夫走了,寂寞则实实在在地围住庄她的前后左右。没有了丈夫关切的问寒问暖
(过去她认为那是婆婆妈妈的啰嗦)没有了丈夫归来的脚步声(过去她认为那是多么烦
人)没有了丈夫沉睡时粗重的鼻鼾声(过去她认为那是十足的粗俗)……一切过去以为
多余的东西,她现在却发现竟还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感觉,失去之后,才发现它们的可贵。
她的词中出现了丈夫的身影,比如这阕“南乡子”:

门外水粼粼,春色三分已二分;旧雨不来同听雨,黄昏,剪烛西窗少个人。小病自
温存,薄暮飞来一朵云;若问湖山消领未,琴样樽,不上兰舟只待君。

这种情绪放在过去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偏偏成了她铭心刻骨的一种愁,这种愁教
她成熟,教她认清了生活的真谛:在自己身边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爱,最值得珍惜的。
可一切她都已错过,虽然她还只有三十二岁,但她觉得已走到了生命的深秋,接下
来,一切都应该归于平静,归于那种青灯古佛的境界。欲哭已无泪,强笑不成颜,她索
性独身移居到人迹稀疏的南湖僻静处,守着一大片雪白的梅花,慢慢翻着古书,过着这
样的生活: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欲哭不成还强笑,讳然
无奈学忘情,误人在自说聪明。

这是她在此时写的一阕“烷溪沙”,在宁静空灵的环境中,她的心也越来越平静,
就象她屋前的那一树梅花,静开无声,洁白无华,只有一缕清香暗自吐露,无期无盼,
无牵无挂。
在南湖幽居中,她将自己的词作一一整理出来,编成了两本集子,一是花帘词,
收集的是三十岁以前的词作;一是香南雪北词,在道光二十四年刊成,汇入了她三
十岁以后的作品。因了这两本词集的刊行,吴藻的词名远振大江南北,而她自己仍静静
地守着南湖,不再让心高飞。

苏幕遮 [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 宋]周邦彦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苏幕遮】

词牌名。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鬓云松令》、《云雾敛》。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高昌语称所戴油帽为"苏莫遮"(见《宋史·高昌传》采宋王明清《挥麈录》)。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一云:"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此曲北周时传入中原,至唐中宗时尤为盛行。据《新唐书·宋务光传》引吕泰上中宗疏:"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可证。又,清徐釚《词苑丛谈》云:"苏幕遮,高昌女子所戴油帽,西域妇女帽也。"近人岑仲勉《唐代戏乐之波斯语》则谓《苏幕遮》为波斯人供奉苏摩神之曲(见《东方杂志》四十卷十七号),若是,此调似创自波斯,经龟兹传入,由西域乐曲演化成词调。可备一说。据《唐会要》卷三三,唐时《苏幕遮》有三曲,分属沙陀调(正宫)、水调(歇指调)、金风调,天宝十三载改曲名,沙陀调者改名《宇宙清》,金风调者改名《感皇恩》(与《教坊记》所载《感皇恩》无涉),水调者不改。此调唐时有七言声诗体,张说《燕公集》卷一○载《苏幕遮》五首,皆七言四句三平韵,有和声。诗有句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碧眼紫髯须",《全唐诗》于题下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又有长短句体,见敦煌曲传辞,有"聪明儿"等二首及《大唐五台曲子》大曲一套六首,注"寄在《苏幕遮》",此八首体格与宋时所传《苏幕遮》悉同。宋周邦彦《清真集》入般涉调(黄钟羽)。《词律》卷九列周邦彦一体。《词谱》卷一四列范仲俺"碧云天"一体,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同,各七句四仄韵。首两句作三字对起。宋元人俱依此填。

【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
追旅思,[2]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
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
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
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
翠色和烟老。

北宋-梅尧臣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
梦入芙蓉浦。

北宋-周邦彦

这个工程太浩大了……

范仲淹 梅尧臣 周邦彦


学《苏武传》写作文
2. 读苏武传后感800字作文 ——读《苏武传》有感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追求,十九年的坚守! 十九年,天之苍苍,地之茫茫,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呢?苏武却以十九年之久的岁月抒写着一卷民族不屈的丹青.“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的也就是苏武这样的人吧. 度扬沙,过北疆,驼 *** 声歌胡疆...

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哪些
1、苏迈 苏迈(1059年—1119年),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2、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

苏轼与苏东坡是不是同一个人
苏轼号东坡,人称苏东坡,是同一个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

全中国姓苏的有多少人
形成了南两广和北豫晋的二块苏姓集中分布区。苏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江苏东南、上海、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西北、四川绵阳地区、甘肃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1.2人以上。广东珠江三角洲每平方公里的苏姓人口达到3人以上。苏姓分布...

《苏东坡突围》 作者 余秋雨 求原文。
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记者小姐几乎没有停顿就接口道:“您是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我说对,心里立即为苏东坡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出处:出自现代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苏小小墓》原文|赏析
但他却以善写“鬼”著称,被人们视为“鬼才”、“鬼仙”。这是因为他写的“鬼”,既有“鬼”的恍惚迷离、飘忽不定,又具有人的真、善、美的特征,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富有真情实感。《苏小小墓》 就是他所写“鬼”诗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全诗共十四句,可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

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那些?
汉顺帝时任冀州刺史。后来,苏章调任并州刺史,摧折豪强,触怒了当权者,因而被免官,乃隐居乡里。当时东汉政治日渐腐朽,民生凋敝,有人向朝廷举荐苏章,认为他是定国安邦之贤才,朝廷也愿再任用他,苏章终以年大推辞。苏章家居赵郡,其后代至苏则为魏东平宰相,家族繁衍,形成赵郡苏氏。5、苏良嗣 苏良嗣...

苏轼一生写了多少首诗?
苏轼一生写了二千七百多首诗。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

中国人有多少个姓氏
回答:中国姓氏无奇不有, 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於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 》,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 单字姓氏:3730个 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 四字姓氏:...

【悬赏200】求别人写苏东坡的诗词
只找到这些,希望能帮到你!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写过苏幕遮的有几个人 -
叔底牛黄: 《苏幕遮》是个词牌名 很多人都写过 比如晏殊 周邦彦 苏轼等等.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周邦彦的<苏幕遮> 写作背景 -
叔底牛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原文: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苏幕遮谁写的? -
叔底牛黄: 苏幕遮的话是一个词牌名,比较有名的几首有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苏幕遮是谁写的 -
叔底牛黄: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作者: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苏幕遮》这一词牌名的来历? -
叔底牛黄: 苏幕遮,又称乞寒节,每年农历七月举行.是为了祈祷当年冬天严寒,可降更多的雪,来年便水源充沛.苏幕遮在唐代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等等,都有描述.到宋时,苏幕遮成了词牌名,最有名的苏幕遮词就是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了.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怎样理解王国维对周邦彦苏幕遮的评论 -
叔底牛黄: 注解:①《青玉案》当为《苏幕遮》,王国维误记.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苏幕遮,指西域高昌国女子所戴油帽.唐时坊邑中人盛行戎服胡戏,即名之曰“苏幕遮”,唐教坊作此戏,即以为名.张说曾作诗描写表演“苏幕遮”时的盛况...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范仲淹 苏幕遮的写作背景 -
叔底牛黄: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苏幕遮谁写的 再带个阅读答案 急!!! -
叔底牛黄: 这是词牌名啊 你的说是具体的那首词才能知道作者啊 比较有名的是这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苏幕遮范仲淹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
叔底牛黄: 1、特点 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2、原文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松桃苗族自治县19336396615: 有哪位大虾帮忙找下范仲淹写的《苏幕遮》 -
叔底牛黄: 网上搜索了一下,好多呀!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