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陋室铭和八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作者&投稿:琦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下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八年级(下)

1、《与朱元思书》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
②江水清澈: 江水湍急:
③化静为动(山势高峻):
④大自然美妙的交响曲:
⑤从 侧面表现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生:
2、《五柳先生传》
①表明先生最主要的性格:
②“好读书”的方法: 态度:
③安贫乐道:
④赞语:
3、《马说》
①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②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
③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④直接原因:
⑤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
⑥主旨是:
⑦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乐以忘忧”:
5、《小石潭记》
①小石潭记环境美丽怡人:
②写游鱼:
③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
①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③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④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⑤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⑥写游鱼花卉:
⑦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⑨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⑩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⑾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
⑿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⒀“进亦忧”“退亦忧”分别指:
7、《醉 翁 亭 记》
①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②人们常用《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来比喻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比喻别有用心。
③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④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⑤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⑥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⑦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⑧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⑨描写“众宾欢”的成语:
⑩直接写醉 翁 亭 的六字: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②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③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9、《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10、《过零丁洋》
①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②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③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④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①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②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③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
④"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⑤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2、《山坡羊•潼关怀古》
①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② 言战争灾难:
③主旨句是
13、《饮酒》
①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②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③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④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⑤描写山中佳景:
14、《行路难》
①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②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③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含“行拂乱其所为”)的诗句是
④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15、《茅屋这秋风所破歌》
①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
②表现杜甫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③含“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句子: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①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②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③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⑤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7、《己亥杂诗》
①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②龚自珍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③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义相反的句子: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知心朋友声息相通(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②高适在送别友人时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而王维在《渭城曲》则用“ , ”表达了相反的感情。
19、《登幽州台歌》空前绝后:
20、《送元二使安西》真挚的惜别之情:
2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①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②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③评价前人文章:
④“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词,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春雨春草特色:
24、《无题》①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②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
25、《相见欢》用巧妙地比喻写"愁”:
26、《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27、《清贫乐 村居》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28、《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精练100题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4、《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 ”。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6、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17、《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2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八年级】
2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
2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23、《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25、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 。”
26、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27、《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8、《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29、《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0、《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31、《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2、《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3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3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
3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37、《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 ”。
38、《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3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40、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4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42、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别宴情景却独具异域风情 , 。
4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 , 。
44、《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 , 。
45、《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 。
4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 , 。
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 。
48、《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49、《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50、《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
51、《水调歌头》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52、《水调歌头》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 , 。
5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 , 。
5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 。
56、《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 。
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 , 。
58、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 , 。(《无题》)
5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60、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61、《相见欢》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 , , , 。
62、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63、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64、《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 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 。
65、《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 。
66、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句: , 。 , 。
67、《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 , 。
68、《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69、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
7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71、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72、《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 , 。
73、《马说》一文中描写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 , , 。
【九年级】
7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7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1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76、《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7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78、《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直叙壮志。
79、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80、《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 , 。
8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82、《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
84、《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 , 。
85、《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 。
8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 , 。
87、《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88、《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8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90、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这两句就是佐证。
91、“一切景语借情语”。“ , 。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92、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9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国恒亡。
94、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 , 。95、《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 , , 。
96、《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生, ,义, ;二者不可得兼, 。
97、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未能远谋。
98、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望其旗靡。
99、《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00、《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七年级】
1、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5、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6、_客路青山外_,_行舟绿水前_。
7、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8、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9、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10、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11、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12、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13、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4、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15、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16、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17、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18、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19、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20、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八年级】
21、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22、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23、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24、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25、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26、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27、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28、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29、 “ 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30、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31、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2、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33、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34、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35、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36、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37、 “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38、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39、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40、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41、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42、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43、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44、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45、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46、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48、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49、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50、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51、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52、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53、峰峦如聚 , 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
54、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55、兴 , 百姓苦 ; 亡 , 百姓苦 。
56、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57、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58、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59、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60、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61、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62、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63、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64、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 。
65、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 。
66、而或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 。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67、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
68、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69、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70、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71、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7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73、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九年级】
74、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75、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76、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77、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78、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79、长烟落日孤城闭 。
80、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81、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82、吏禄三百石 , 岁晏有余粮 。
83、妇姑荷箪食 , 童稚携壶浆 。
84、足蒸暑气 , 背灼炎天光 。
85、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86、亲小人 , 远贤臣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87、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88、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89、 “ 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 ”。
90、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91、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9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9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4、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95、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必以情 。
96、亦我所欲也 , 亦我所欲也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97、肉食者鄙 ,
98、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99、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100、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编写: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何国飞 210024
(E-mail:hgff71@sina.com)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  , 。
2、《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根本原因的句子:  ,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qí)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
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通“只”,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以,凭借,因为。称,著称。千里:日行千里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跟前。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难道,表反问语气。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解

(1)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
(2)灵:灵异,有灵气。
(3)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由于。
(5)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6)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7)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8)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0)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乱耳:扰乱,使……烦乱。
(12)案牍:公文,文书。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qí)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通“只”,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以,凭借,因为。称,著称。千里:日行千里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跟前。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难道,表反问语气。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兴宁市15773157867: 马说 陋室铭和八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
慕敬益脑: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

兴宁市15773157867: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词古文 -
慕敬益脑: 《马说》 《闻雁》 《池鹤》 《迎燕》 《陋室铭》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渔家傲》 《天净沙》 《活板》 《核舟记》 《山市》 《口技》 《送东阳马生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题红叶》 《山中》 《城东早春》 《夜雨寄北》 《论诗》

兴宁市15773157867: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古诗和古文,要原文,题目在下面,但有的诗题目一样所以不确定,麻烦一下 -
慕敬益脑: 1.马说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兴宁市15773157867: 《马说》和《陋室铭》比较阅读 -
慕敬益脑: 3、写作手法:《马说》:托物寓意《陋室铭》:托物言志4、作者的情感或追求:(抓关键词)《马说》: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鞭挞.《陋室铭》:表达诗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豁达胸襟....

兴宁市15773157867: 马说的原文 -
慕敬益脑: (原文如下:)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兴宁市15773157867: 苏教版初中语文书中(七八九年纪)要求背诵的古诗有哪些? -
慕敬益脑: 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郦道元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沈括 七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

兴宁市15773157867: 苏教版语文中考必备古诗文是哪些? -
慕敬益脑: 1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08篇目保留 2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08篇目保留 3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08篇目保留 4 七下 20 口技 林嗣环 08篇目保留 5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08篇目保留 6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08篇目保留 7 八上 22 ...

兴宁市15773157867: 寻找苏教版初一到初三所有古文,古诗 -
慕敬益脑: 古文:初一上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梦溪笔谈》二则,《论语》八则(?); 初一下 赵普,两小儿辨日,黄鹤楼,于园,黔之驴;初二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初二下 马说,陋室铭...

兴宁市15773157867: 七八年级上下册要背诵的古诗文 -
慕敬益脑: 七年级上册:《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次北固山下》《赤壁》 《浣溪沙》《幼时记趣》,《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三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秋词》,《梦溪笔谈二则》——以虫制虫,梵天寺木塔 ...

兴宁市15773157867: 谁知道苏教版和语文版的文言文的篇目? -
慕敬益脑: 苏教版初中语文网 [苏教版语文网] www.sjbyww.com/ 【七年级上册】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 幼时记趣 3、《梦溪笔谈》(《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4、 三峡 5、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 1、赵普 2、 短文两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