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养奸"的出处和典故

作者&投稿:刁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艺术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姑息养奸”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是说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

“姑息养奸”的典故是《曾子易箦》,是说曾子是一个视守礼法甚于生命的人,他没有做过大夫,无意中用了大夫专用的席子。假如他死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那就是“非礼”了,哪怕是处于弥留之际,也依然命令儿子给他更换席子,刚换完,他就无憾而终了。

“姑息”的本义中,姑,是妇女的意思;息,是小儿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妇女和小儿。战国尸佼《尸子》:“(纣)弃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谋”,是说纣王无道,他不听黎(黑发男子)老(老年男子)的忠告,却听妇女和小孩出的主意。

在这里“姑息之谋”与“黎老之言”对举,后来商朝传到纣这个人后亡国,显然“姑息之谋”是没有远见的主意。那“姑息”是指没有高见远见的人,无原则地宽容则是“没有高见远见的人的作为”。

所以当表述“无原则地宽容”这个意思时,人们就直接用“姑息”代替表述了。在“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这句话的后面,《礼记正义》 中直接注“姑息”为“苟容取安”。“苟容取安”也就是“随随便便地进行宽容来换取暂时的安定”。

“没有远见”对可以酿成灾祸的重大问题不果断处理,必然会引来后患,因此又有“姑息养奸”一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养奸”就是“滋生邪恶”,许多可以杜绝的弊端或毛病在无原则的宽容之下就可以演变成邪恶。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也比喻放过敌人后给自己造成损坏。

读音:yǎng hǔ yí huàn。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翻译:楚国的军队军粮已经吃光了,这是上天要灭亡楚国的时候,不如趁这个机会来取替它。现在逃跑而不追击,这就是所说的“养老虎是给自己留下祸患”啊。

引用: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例句:纵容他去欺侮小孩无异于养虎遗患;对敌人仁慈,就等于养虎遗患,最后遭殃的必定是自己。

反义词

斩草除根:意思是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读音:zhǎn cǎo chú gēn。

引证: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翻译: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例句:敌人到处搜捕这个革命烈士的遗孤,妄图斩草除根;对身上所有的坏习惯我们应斩草除根。



成语典故: 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成语出处: 《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姑息养奸
典出《春秋·礼记·檀弓上第三》:“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柯劭忞·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隆科多传》:“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春秋末,曾参卧病在床,病笃。任乐正之子春坐于床下,其子曾元、曾申坐于足旁,童仆持烛坐于壁角。童曰:“床上之竹席华丽且美好,乃大夫之竹席否?”子春曰:“住口!”参闻之色惊,长吁一声。童复曰:“床上之竹席华丽且美好,乃大夫之竹席否?”参曰:“然。乃大夫季孙氏所赐也,我沉疴在身,未能更之。”便命其子曰:“元,扶我起而更之。”元曰:“父君沉疾,不便更之,望可至翌晨始行之也。”参曰:“尔之爱我不如童也。君子以德行贞洁而爱人,小人以宽容迁就而爱人。吾夫复何求哉?吾欲死于此合乎“周礼”而已矣。”众人遂扶之而更席,复置席上,尚未就妥,便已病殁。
姑息:有二义,其一为过於宽容迁就。其二为苟且偷安。“姑息养奸”。乃指过於宽容与迁就,从而助长恶人大作恶事,常用此语。

姑息养奸
gū xī yǎng jiān

〖解释〗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出处〗《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出处〗《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多的不说 《左传》鲁隐公名字姑息


求带Gǔ 音(就是与"古"同音)的所有成语
顾此失彼,顾盼生辉,沽名钓誉,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孤注一掷,姑息养奸,鼓舞人心,古道热肠,古色古香,蛊惑人心,骨肉相残,骨瘦如柴,股掌之中,故弄玄虚,顾名思义,顾全大局,顾影自怜,固若金汤,固执己见 --- 咕咕噜噜 咕咕哝哝 姑射神人 姑妄听之 姑妄言之 姑息养奸 孤傲不群 孤标...

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个典故是怎么回事?
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郑庄公,名叫寤生,是由于寤生出生时脚先出来造成难产,郑母姜夫人在梦中生下寤生,姜夫人为此受到惊吓,所以很不喜欢寤生,只疼爱次子叔段。叔段仗着母亲的宠爱,恃宠而骄。他还与母亲密谋准备袭击郑国都城,企图夺权废掉庄公。虽然庄公早已知晓弟弟的密谋,还是按兵不动。庄公二十二年...

文字狱的事件
又向各督抚提出警告,倘若姑息养奸;苟且了事,不实心查办者,均按对准泰的处置办理。皇帝督促之下,各省督抚全力缉查、不敢怠慢。九到十二月之间,各省先后查出伪稿有加注批语的情况:浙江郭县知县、巡检、千总曾传阅伪稿;甘肃也查出抄传伪稿的人犯若干名,更有甚者在西南的土司境内的土官家也有传抄的。一时间各省...

历史上的"东林悲风"是怎么回事?
作为当权的群体力量,他们没有赶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案,又对阉党的丧失警惕,提出了一个“笼络群奄”的错误政策,姑息养奸,试图劝告魏忠贤不要干政,这显然是没有用处的。面对着日益强大的阉党,他们不用武力做后盾,在阉党步步进逼的时候,一味息事宁人,妥协退让。所以很快丧失了在朝中的优势地位,被阉党轻而...

请大家说一说小农意识竟有哪些表现?
我认为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一、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翻译
一、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只是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

如何对付偷奸耍滑的人?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清除出你们的队伍的.他就跟南郭先生一样.如果你想尽快让他被清除出局的话可以在以后的某个事情的操作过程成功之后,如果他继续这样的话你就在领导面前故意出他的难题.但你的装着很无辜.比如说他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的.你就问你是怎么做这件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什么事情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

含“息”的成语
姑息养奸 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风平波息 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喘息之间 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川流不息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跪求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c组)的答案
4. 为非作歹者永远不会得逞;迷信神灵,姑息养奸,必然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恶势力猖狂一时,猖狂不了一世;正义、进步的力量必然战胜邪恶、腐朽势力;要做疾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5. 班彪 曹成 《汉书》 纪传体 补史之才 投笔从戎 6.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辛弃疾 苏洵 苏辙7. ⑴大概...

壤塘县13578065052: "的""地""得"的用法分别 -
巩萍珊瑚: 三词都是结构助词,但不可以通用!“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他的女人!(界定中心语“女人”的属性,是他的,不是别人的)“地”用在副词与动词之间.例如:他高兴地走开了.(说明动作伴随的状态,他离开的时候是高兴...

壤塘县13578065052: Excel 2003主界面窗口中编辑栏上的"fx"按钮用来向单元格插入什么 -
巩萍珊瑚: 你说的是“fx”按钮吧?那个是用来插入“函数”的,应该选D

壤塘县13578065052: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出处由来? -
巩萍珊瑚: 语出《战国策·赵策》:“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知伯宠之,及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曰:'嗟呼!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后来,他变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认为不出自己,但几次刺赵襄子,都被赵襄子发...

壤塘县13578065052: "习"的古文翻译
巩萍珊瑚: 学. 但是在不同的古文句子中,有特指的含义,得上下文相结合.

壤塘县13578065052: 请懂天主教的高人介绍有关"圣灰礼仪"的有关知识.谢谢 -
巩萍珊瑚: 圣灰礼仪日是四旬期的开始. 在身上或在头上洒灰,根据圣经及教会的训导,象征忏悔者作补赎与忧愁,也象征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参阅约三十:19;四十二:6;友九:1;耶二十五:34;达九:3;玛十一:21;路十:13) .教会早期公开...

壤塘县13578065052: 日语形容词中怎样区分"は"和"が"的用法 -
巩萍珊瑚: 简单地交流一下.“は”是提示助词,在很多场合也可以用“が”的,因为被提示的词往往也是主语.不同的是,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主语是对方熟悉或者是众所周知的东西(事物),可以用“は”,如果估计对方不熟悉,或者不是众所周知...

壤塘县13578065052: 表示"赞扬、喜爱"情感的词语:
巩萍珊瑚: 1.聪明伶俐 冰雪聪明 风度翩翩 2.嫉恶如仇 下流无耻 卑鄙无耻

壤塘县13578065052: "鲛人流珠"的传说 -
巩萍珊瑚: 鲛人,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

壤塘县13578065052: 什么时候用\"的\",什么时候用\"地\"? -
巩萍珊瑚: “的”用于形容词后,还有人称代词或姓名后面,“地”后面跟动词

壤塘县1357806505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句话是谁说的,意思是什么? -
巩萍珊瑚: 是孔子.《庄子》达生篇有一个《痀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翁在用竹竿非常熟练地黏蝉,孔子问他如何成如此技术,他回答孔子,他捉蝉时不管天地万物,只知道黏蝉的翅膀,除蝉翼之外,一切不知不管.孔子听后,对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如果用心专一,技巧就能熟练而达到神妙的状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