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绝》的解释

作者&投稿:甘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易水送人一绝这首诗的意思~

原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唐·骆宾王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扩展资料:
易水发源于河北易县。其水有三,起自定兴西南人拒马河为中易,今大部已干涸;在定兴与沙河汇合,注入中易者为北易,即今之易水;经徐水县名“瀑河”者为南易,在今雄县南25里,为燕太子丹送荆轲入秦饯别悲歌之处。
荆轲为战国时卫国人,游历燕国,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受命至秦刺秦王,不中被杀。荆轲临行,燕太子丹等几百人在易水送别,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筑声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凉悲壮歌声,表现了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气概。
此诗为作者唐中宗调露元年(679)入幽燕军幕后所作,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侠士的崇敬向往,同时寄寓了个人对命运的忧愤。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已不在,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出自:于易水送人一绝

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易水送人一绝



【诗文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
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

1、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
2、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3、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
4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送别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

《于易水送人一绝》这首诗中“已”“犹”在表达意上有何作用?_百度知 ...
已,表示过去,只能追忆,终究不可得 犹,表示现状,仍然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道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关于六年级毕业离别的古诗句
1、《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别薛华》王勃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

于易水送人一绝译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麻...
大白话如下: 当时(荆轲)就是在这里告别了燕国太子丹 (荆轲)这位勇士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任务) 现在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了 可这条易水河还是那么冰凉(一点都没有改变)

《于易水送人一绝》的练习问题
壮士——荆轲 此地——易水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那孩子仕途不顺流老没事跟上边顶着干 你说那个党领导愿意自己下面人老没事找事 所以他被就当不上大官 接着就生气呗 在易水这地方跟一铁哥们要分开 第一句的主语是荆轲 意思是 荆轲在易水这跟燕国...

于易水送人一绝题目的意思?
在易水送别友人,写了一首自认为很牛逼的诗,嗯,就是这样

我要赠别诗10首,边塞诗10首,怀古诗10首,婉约词10首,豪放词10首,包含20...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倡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关于友人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别离》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2、《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有关送别祝愿的诗句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

阅读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回答问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对荆轲的赞美和自己的激愤 “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昔时”与“今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 - 搜狗百科
利娅嘉瑞:[答案] 【诗文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 -
利娅嘉瑞: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已不在,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题目的意思? -
利娅嘉瑞: 在易水送别友人,写了一首自认为很牛逼的诗,嗯,就是这样

雨湖区18374128271: 骆宾王写的《于易水送人一绝》的赏析 -
利娅嘉瑞: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译文 -
利娅嘉瑞: 大白话如下:当时(荆轲)就是在这里告别了燕国太子丹 (荆轲)这位勇士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任务) 现在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了 可这条易水河还是那么冰凉(一点都没有改变)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概括了什么悲壮的场面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利娅嘉瑞:[答案]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概括了送别是的悲壮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彷徨企求的苦闷的思想感情.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
利娅嘉瑞: 此诗借荆轲剌秦王的历史典故描写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追思.诗眼为最后一句“今日水犹寒”,后两句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叹息英雄不再,时光流逝,社会变迁的思想感情.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 -
利娅嘉瑞: 描写的人物:荆轲,生活朝代:秦朝

雨湖区18374128271: 《于易水送人一绝》和《别薛华》;《留别王维》的意思! -
利娅嘉瑞:[答案]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所写的五言绝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绝》. 易水是地名,本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在这个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