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很多人歌颂败仗比胜仗多的李广?

作者&投稿:终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直流传到今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字记载。以至于时隔千年,我们还能了解到千年之前的人和事。现在考察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时,更多的是参考古典文献以及流传下来的诗词,这两者在考察古代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以至于如今我们看到的一些史实,可能和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李广。



很长时间以来,匈奴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他们频繁的对中原进行骚扰,使得百姓不得安宁。为了平定匈奴,历朝历代都会派出大量的兵力前去与之对抗。而史上曾记载过的几员大将也就那么几个,最有名的莫过于卫青、霍去病和李广。我们都知道,这三个人是汉武帝时期平定匈奴的主力,其中卫青和霍去病更是有猛无敌,多次打胜仗,立下汗马功劳,加官进爵更不用说。

李广拿不出手的战绩

然而相比之下,李广就没有那么多战绩了,李广多次领兵是不假,也确实与匈奴进行过不少大战,可是细数下来,真正大胜的却并不多。然而当时正是只有评战功才能加官进爵的时代,没有战功的李广就是领再多次兵,打再多的仗,也无济于事。



所以说李广难封侯也不难理解,可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这样的李广却频频的受到历朝历代文人武人的提及呢?而与李广相比,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频率就没有那么高了。其实这件事和司马迁有脱不开的关系。

司马迁的无限美化

首先来看看司马迁,他一生中最让人铭记的就是撰写了《史记》,这本《史记》在如今看来也有很大的价值,通过对《史记》的考察,我们可以更详细的了解到千年前的历史。可是尽管如此,《史记》也并不全是记实,有些事实被《史记》记偏了,李广就是被它记偏的一个典型代表。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与司马迁的腐刑有莫大的关系。当初公孙敖诬陷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一气之下将李家灭了族,而司马迁仗义执言,却得了个腐刑的下场。他本身就十分的气愤,因此在之后撰写《史记》时,将李家尤其是李广无限的美化。而现实中李广的缺点在被无限放大的优点面前就不值得一提了。加上后来《史记》也成了历朝历代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所以司马迁对李广美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悲惨境遇引人同情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家的境遇太过于悲惨。 同情弱者一直都是人性的特点,到了李广这儿也毫不例外。李广家可以说三代为将,为汉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自从李广自杀之后,李家家的日子就没好过过。尤其是李敖被诬陷,这更加显得李家境遇悲惨,于是便被世人所同情。而对他们同情力度最大的就是历朝历代歌颂李广的那些诗人。



怀才不遇的同感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但凡赞扬李广的诗词,最起码在作诗时,作者都境遇不太好。而这些诗词大都是表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是古代诗人一个很大的特点。当他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得到皇帝的赏识,为国效力、封官拜爵的时候,就会想起同样有能力而最终没有封侯的李广。也许久而久之,关于李广没有封侯的事情,就成了大家在作诗词之时的一个比喻,用来表示自己有能力却得不到赏识的这种无奈和悲愤。

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不管是文笔功夫十分了得,却上不了庙堂,还是领兵打仗能力十分高超,却没有兵可以让他领,这种人尤其喜欢借助李广来比喻自己。当然了,他们也深知李广的不足,也知道李广多次打仗却没有几场胜仗,甚至连死的时候都显得有些小肚鸡肠。然而这些缺点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因此也会被他们自动忽略。



可是对于卫青和霍去病呢,这两个人不管是因为和皇帝的关系,还是因为战场上的实力,该有的他们都有了。而在济遇不好的诗人看来,没有什么想要借助他们来抒发的。历朝历代大家都有这样的做法,所以就导致我们如今再回头看看众多的诗词,觉得李广的知名度好像要大于卫青和霍去病。其实这并不是李广自己的功劳,而是后代人的加工所造成的。



因为对李广的悲惨境遇都会引人同情,而且也会有怀才不遇的同感。所以把他描述的很优秀。

因为他非常的喜欢李广,所以把他描述的非常优秀。

因为司马迁在记载史记的时候很多都歌颂了李广。


诗歌作文600字
马迁忍辱负重十九年,只是为了那部流传千古的《史记》,他的道路难道是一路都畅通无阻的吗?不,不是,试问哪朝哪代的名人的人生路上没有坎坷呢? 还记得那首“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吗?那是我背的第一首诗。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并不知道那是思乡的诗,也不知道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后来我渐渐地明白了,读的诗越来...

韩信的经典典故,死亡原因!
什么叫略无世出呢?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韩信了,他的功劳也没有人可以跟他媲美了。第二个“第一”,韩信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西汉还有一些其他被杀的功臣,但韩信是第一个。 韩信之死,是西汉第一大案,也是一个名案和疑案,它被看做是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典型,使我们想起那句耳熟...

韩信是怎么死的?
因谋反罪名被杀。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公元前196 年,吕后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急求"挫折是成功的绊脚石"的例子
(论述“恒志”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又一前提条件,从另一侧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我国古代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史马迁,青年时代就立志编写出一部有别于他人的史学著作。为此,他不仅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残章断简,奔波与民间,收集丰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狱惨遭宫刑之后,也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志向...

秦始皇陵里面为什么有水银,且深度达到35米深?
这些水银被灌注在地宫之中,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应该有一片地方,水银里的汞的含量,应该明显增加,而且根据这些水银的分布,应该能绘出大概的国内江流的分布图。秦始皇陵地宫在封土堆的正下方,距离地表有35米深,东西长170米,宽145米,如此大的地方,专家对水银浇灌的用量做了一个估计,大约在...

历史上最悬疑的事件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四大悬疑谜团,至今仍无人可解 第一个是位于北京的一口水井,它当时还吓退了日本军,还被人们称为会抗日的水井,它的名字叫做锁龙井,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里面锁着一条龙。什么龙呢?传闻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收服的蛟龙,当时人们认为,黄河一直发大水就是因为蛟龙作祟,所以大禹制服了...

吾尝厕下大夫之列 什么意思谢谢
在司马迁《报任少卿 书》里说:"向者仆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位在丞相之上,则决不和卜祝并举.《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谈又说:"汝 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在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有这样的描述 司马迁 的父亲做汉代的史官,司马迁书里就称之为“太史公”,而史记里有许多司 马迁...

中国古代性残害
大概只有若干教坊女子有这种缠足作风,所以司 马迁才带上一笔,还不成普遍习俗。帝王家的“命妇”或大家闺秀,是不 缠足的。河北满城出土“金缕玉衣”尸骨,是西汉的墓中人,有男女二具 ,女的一具,足型与男的一具相同,足见西汉的朝廷命妇,并无缠足之风 。   在公元600年左右,...

钱穆:《国史大纲》前言及引论3
马迁为《史记》,亦前耶稣降生100年。其时中国政治社会,正向一合理的方向进行,人生之伦理教育,即其“宗教”,无所仰于渺茫之灵界;而罗马则于贵族与军人之对外侵略与对内奢纵下覆灭。耶教之推行,正因当时欧人无力建造合理之新国家,地上之幸福既渺不可望,乃折而归向上帝。故西洋中古时期之宗教,特承续当时政治组织...

历史上的十大悬案是什么?
2、新奥尔良的带斧子的人(1918—1919)这可能是个白人,他对意大利人开的杂货铺似乎特别仇视。他至少杀害了8个意大利杂货商。他总是在夜晚先撬开门,然后又用斧子将里面睡觉的人砍死。但是这样的谋杀到了1919年的10月就完全停止了——也许因为这个带斧子的人死了——他的谋杀动机究竟是什么无人知道,但...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被称为良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除诚澜琪: 由于史记是从上古时代写起,很多人对其真实性有所怀疑,但经过现在历史学家考证,史记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这很另人佩服. 司马迁笔法出色,令人陶醉.如廉蔺列传、荆岢刺秦,童叟皆知. 司马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比如他不因刘邦创汉而表扬,不因项羽是汉敌而过分批评,甚至写了项羽本纪(只有皇帝才有本纪).这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合浦县17239237940: 刚直不阿 留将正气冲霄汉歌颂的是谁 -
除诚澜琪: 司马迁. 前句是赞扬他刚正不阿的品行和公平客观地对待史实的态度.比如他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 后句写他由于为降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但他为了完成《史记》,毅然忍受屈辱,活了下来.如今,《史记》成为二十四史之首.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 -
除诚澜琪: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中赞扬了司马迁什么精神 -
除诚澜琪: 《史记》不仅是司马迁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光荣.司马迁在绝望时选择了忍耐和坚持,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司马迁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定,这正是身残志坚.司马迁,你是顶天立地的真正男子汗.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的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合浦县17239237940: 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
除诚澜琪: 有两个原因: 一,为了歌颂汉王朝.司马谈在临死时,曾对司马迁说,作为一名史官,别忘了著书歌颂西汉的“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司马迁自己也认为,对汉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将相大臣的功绩,作为史官如果不能记载、宣扬,是“...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哪些创新精神? -
除诚澜琪: 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的优秀作品 -
除诚澜琪: ①他父亲是一名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②后来,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阅读了大量书籍.③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他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他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以及坚 强、忍辱负重的精神.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
除诚澜琪: 1.司马迁深受其父影响,其父为一史官所以司马迁从小接触很多历史方面的资料,欲穷毕生精力写一部史书,可惜鑫源未遂便含笑九泉,司马迁欲完成父愿; 2.司马迁因为假投匈奴的李陵求情被施以宫刑,使其精神上受到侮辱和打击,更使其奋发向上,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除诚澜琪: 司马迁是西汉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最优秀的史学著作,文学水平也极高.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为了歌颂汉王朝.司马谈在临死时,曾对司马迁说,作...

合浦县1723923794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中,“发愤”指( ).司马迁是这样发愤的( ).课文赞扬了司马迁( ). -
除诚澜琪: “发愤”指奋发作为,在这里要有引申的话就是指父亲对他的期望以及自己所受的刑罚使其受的乡里的羞辱,想借此表现自己呗! 司马迁是这样发愤的 行走于江湖之中,广泛的听取各个方面的民间传说,茶楼、驿站打听流传于民间的历史故事 课文赞扬了司马迁 忍辱负重、志向远大等 无非就是些形容人志向与毅力的词 根据实际情况把上面的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