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明明可以强制立福王为太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作者&投稿:郯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呢?~

根据我的记忆,万历皇帝隐藏深宫二十五年以后,再次面见群臣,是梃击案以后。
梃击案是当时明朝一件特别大的事,逼得万历皇帝不得不走出深宫面见群臣。其大体过程如下: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要立郑贵妃所生的皇子朱常洵为太子,群臣和李太后坚持立皇长子朱常洛,因此引发“国本之争”,最后,万历皇帝理屈又势单力薄,只好低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郑贵妃虽然为儿子第一次夺嫡失败,可是她恃宠而骄,并不死心,搞出了“妖书案”,以致群臣对她的野心更加戒备。
多年以后,郑贵妃又暗中策划谋害太子朱常洛。郑贵妃跟自己的弟弟暗谋,让亲信太监将一个乡下人张差引入太子宫,并给张差一根梃棍,唆使张差见人就打,最后张差被太子宫太监制服。史称梃击案。
一开始,这个张差被判为疯癫,支持太子的百官,特别是内阁辅臣们自然不会罢休,让郑贵妃把这件事蒙混过去,他们明察暗审以后,发现最后的矛头指向了郑贵妃的弟弟和手下两个亲信太监。
于是上百件奏疏如雪花一般都涌向大内,万历皇帝,包庇郑贵妃,将这些奏疏一概留中不发。
奏疏留中,就是留在大内,不发还群臣,而正常情况下,明朝皇帝是不能将大臣的奏疏留中的,要批红盖印以后,发还给臣子。
留中的事,以前确实发生过,比如万历皇帝的老爹隆庆皇帝曾经将大臣奏疏留中,遭到内阁首辅高拱的严厉批评。
万历皇帝少年时,国家大事外有张居正,内有冯保和李太后,所以万历皇帝不敢把奏疏留中,也没有这种想法。可是张居正一死,继任的首辅申时行就教给了万历皇帝将奏疏留中的偷懒办法,因此,万历帝养成了这种坏习惯。
万历帝这次把百余件奏疏留中,很明显在包庇郑贵妃,而群臣一点也不给皇帝面子,他们认为如果不严办这件事,会动摇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岂不是让郑贵妃得逞了?甚至群臣怀疑万历皇帝要废了太子朱常洛。
他们一边继续上疏万历帝,一边去游说太子站出来说话。可是呢,太子朱常洛因为自己是宫女所生,本来就不招万历皇帝喜欢,于是,不想惹事,要明哲保身。

万历皇帝看到这么多奏疏,里面证据确凿,也不能不动摇,从而怀疑郑贵妃真的要害太子,但是他又想包庇郑贵妃,因此,万历皇帝就跟太子朱常洛沟通了一下,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给群臣一个交代,又不连累郑贵妃。
万历皇帝在隐藏深宫二十五年以后,第一次召见了群臣,他跟太子一起出现在群臣年前,父子二人装作父慈子孝的模样,告诉群臣,父亲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也不容许别人阴谋废除太子,儿子告诉群臣,我们父子关系好着呢,你们这些大臣别乱猜,都歇了吧。
看到没,父子二人压根就没提郑贵妃的事,就这样,万历皇帝把郑贵妃给保下来了。可是,郑贵妃保下来了,太子也没追究,那个在太子宫打人的张差,和指使他的人,就成了替罪羊。两个直接执行这件事的太监,被偷偷的做掉了。
群臣一看,万历这么护着郑贵妃,太子又不愿意追究,也没办法,之前牵扯这件事的太监被定了罪,弄死了,算是有个表面的结果,大家也就认了。
梃击案大体过程就是这样。就是这件事,群臣攻击到了万历的宠妃,又牵扯太子,群情激愤,万历皇帝才在二十五年后召见的群臣。
万历皇帝自万历十八年不再召见群臣,到万历四十三,整整二十五年没见过文武百官,不是三十年。
万历皇帝这么长时间,躲在深宫里,又是怎么掌握住朝廷的大权的呢?就是靠的奏疏制度!通过奏疏制度,皇帝见不见文武百官,都能一样处理国家大事。
这个奏疏制服,牵扯到朝廷内外两个机构,外就是内阁,内就是司礼监。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处,负责票拟,所谓票拟,就是内阁的辅臣代替皇帝看文武百官的奏疏,看完以后,对于奏疏里大臣们奏报的事,写一个自己的建议,比如,兵部有人上疏说要打努尔哈赤,需要多少兵,多少钱,谁去带兵,内阁首辅就根据这件事写出自己的建议。这叫票拟。
票拟完以后,上交到皇帝那里御览,皇帝同意内阁的票拟,就批红盖章,然后内阁联合六部九卿去执行。皇帝不同意,就把票拟打回内阁,让内阁辅臣重新提建议。所谓批红,就是皇帝用毛笔沾了朱砂碾成的墨汁给票拟批示自己的意见,因为朱砂是红色的,所以叫批红,也叫朱批。
可是呢,明朝的皇帝,是越来越懒,越来越昏,他们自己觉得看不过来这么多奏疏和票拟,就让太监代替自己批红。明太祖朱元璋严禁明朝太监识字,明成祖就不管这一套,反而在皇宫设立内书馆,让翰林院学士进宫教太监识字,太监识字后就可以代替皇帝批红了。
负责批红的太监机构,叫司礼监,是明朝皇宫里最有权势的一个机构,一般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名,提督东厂太监一名,秉笔太监多名。排名第一的秉笔太监常常兼任东厂提督太监。
明朝皇帝有了奏疏制度和司礼监、内阁两个机构,即便不见文武百官,也能处理国家大事,牢牢掌握住国家的大权。因为百官的权力,都来自批红和盖印,没有皇帝的批红和盖印,你的想法和措施,就没有效力,就得不到执行。因此,明朝出了那么多乱政的太监,因为他们有批红和盖印的机会。
实际上,明朝的内阁没有实权,只有张居正时期有实权,倒是六部里的吏部尚书有点实权,因为吏部管朝廷的用人。
吏部尚书如果入了阁,往往就一手遮天,比如隆庆皇帝时期,高拱就是吏部尚书,入了阁以后,不是首辅权势却比当时的首辅还大。吏部尚书可以拉帮结派,指挥自己手底下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言官攻击对手,高拱就是这么把内阁里的对手都赶走,最后自己当上首辅的。
如果你是阁臣,又跟司礼监掌印太监关系特别好,那你将更加一手遮天,甚至握有实权。像张居正,为什么有实权?因为他是内阁首辅,又跟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同盟。
说实在的,如果皇帝不放权给掌印太监,你单单是个首辅,跟掌印太监关系再好也是没什么用的。比如嘉靖帝,他当政时,对太监们限制就比较严格,所以严嵩虽然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仍然没什么实权。
明朝公认的唯一有实权的内阁首辅,只有张居正一个,他也是因缘际会,才有的实权,一是他跟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是同盟,二是李太后对他的支持,三是万历皇帝还没成年。

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处置了冯保,从而独揽大权。万历皇帝通过奏疏制度和司礼监、内阁两个机构,即便二十五年不出皇宫,不朝会文武百官,一样牢牢地掌握住一切大权。
他不见文武百官,可是,天下的事,文武百官都会通过奏疏呈给他处理。他不批红,不盖印,下面的就没法执行,就算有人想执行,你总得有凭证,没凭证,没人听你的啊!这凭证就是皇帝的批红和盖章。
就像梃击案一样,群臣激愤,都想严惩张差和那两个太监,然而,万历皇帝把奏疏留中了,不批复,百官只能干着急,却使不上劲。

福王是万历皇帝第三子,母亲郑贵妃。万历的皇后姓王,但没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万历一时兴起,“宠幸”了一个宫女,便有了长子朱常洛。按当年朱元璋立下 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和“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继承法,身为长子的朱常洛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但一则由于万历对郑贵妃的宠爱,二则由于朱常洛的母亲只是个一般宫女,万历迟迟不肯立朱常洛为太子。

明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主要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土木堡之变,就在大明朝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挫折,活生生把大明迈向盛世的步伐给中断了。第二个就是万历皇帝年间,《明史·神宗本纪》中就提到:“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明实亡于万历”的观点历来都受到很多人的肯定,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足足当了48年的皇帝,而这48年中,他有27年时间都根本没有上朝,甚至有些大臣从当官到离任,都没有见过他一面。


不仅如此,万历年间,明朝还发动过三次战争,分别是抗倭援朝、宁夏之役、播州之役,这三场战争把明朝弄得国库虚空,大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深究起来,为什么万历皇帝会如此怠政呢?这跟他的儿子福王有关。

万历早年,张居正当权,为了中兴明朝,他主持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就在张居正死的那一年,万历皇帝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并册封了郑氏为嫔,从此就埋下了祸患。明朝的大臣们坚持认为朱常洛才是太子,而万历皇帝宠爱郑氏,坚持要立郑氏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两边互不相让,于是万历索性闹起了脾气,再也不上朝了 


那为什么万历皇帝不强制立朱常洵为太子呢,而是要破罐子破摔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万历从小在张居正和李太后严厉地管教下长大,无论是张居正还是李太后都非常强势,史书上记载说:“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李太后经常罚万历皇帝下跪,这种威严和压迫在万历小时候就形成了,因此他虽然是皇帝,但面对李太后,也不得不低头,而李太后是一直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的。


第二就是朝中大臣宁死不肯让步。明朝的文臣集团是个非常奇特的存在,有些人软得要命,投降比谁都快,但也有些是典型的硬骨头,宁折不弯那种,他们觉得跟皇帝对着干,死了也能名垂青史,落一个忠臣的名声。这样一来,万历虽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终究不是完全的孤家寡人,整个朝廷都反对,他也不得不让步。

事实上,万历虽然宠爱郑贵妃,但奈何他在此前已经有了一个女人,也就是太子朱常洛的生母、原李太后的一个宫女王氏。王氏在前,还生了儿子,虽然万历一直不肯封王氏为皇后,但王氏的地位始终都要压过郑贵妃一头,最后也成了皇贵妃,那些朝臣就紧紧团结在皇贵妃和朱常洛的周围,万历拿他们也无可奈何,没办法强制立郑贵妃所生的福王为太子,只能赌气干脆不上朝了。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明神宗朱翊钧“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立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而且抛开内阁等机构直接干了,文官集团又能如何呢?可见,明神宗内心恐怕未见得是铁了心要立朱常洵的!个人认为,明神宗在立储的问题上“纠结”了近二十年,恐怕也未见得真的是在两个儿子之间纠结……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明光宗的出生

明光宗朱常洛的出生充满了偶然性,说白了,他其实就是明神宗ONS的产物。一日,年少气盛的明神宗去给自己的生母李太后请安,无意中看到了朱常洛的生母王氏,结果明神宗“一过性雄激素分泌过剩”、在自己老妈宫中便迫不及待与王氏滚了一把床单,之后……没有之后了!明神宗提起裤子便把王氏忘了个一干二净。

大约十个月之后,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可明神宗早忘了这茬儿了,压根儿不承认自己和王氏那什么过……想要抱孙子的李太后这下急了!索性找来了相关记录,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上于某处幸某某……(此处省略具体细节N字)”面对详尽的记录,明神宗也没法抵赖了,只得认下这个儿子。与此同时,李太后的强势也让明神宗心中颇为不爽!此后,明神宗虽然认下了朱常洛这个儿子并象征性地将王氏封为了恭妃,但打心底里不待见这对母子。其实也好理解,明神宗其实气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的亲妈!可在那个讲究“以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明神宗有再大的火也不能冲着自己亲妈发,可不就只能把气撒在儿子和他妈身上了……

▲李太后画像

拒绝立储

万历十年,明光宗朱常洛出生。请注意,福王朱常洵生于万历十四年。换言之,在朱常洵出生前的这四年里,根本没有他什么事儿!朱常洛出生之后,文官集团、包括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便开始不断给明神宗施压,请明神宗早定国本!实际上,后来所谓的“国本之争”从这个时候便已经开始了。可明神宗就是不同意,找各种理由推搪……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为什么?是因为郑贵妃和朱常洵吗?必须不是!彼时明神宗怎么就那么确定郑贵妃一定能再生出一个儿子来?除非他未卜先知,不是吗?很显然,明神宗有自己的考量。那段不太光彩的ONS历史或许是一个方面,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明神宗本身也是他亲爹明穆宗朱载坖在裕邸时期ONS的产物……这对于帝王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先上车后补票”、给儿子生母一个名分就是了。

▲明穆宗朱载坖画像

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出在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身上。万历十年是明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一年阴历六月,著名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了。不久之后,明神宗便展开了对张居正的政治总清算!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甚至近乎被灭门……在万历十年之前,明神宗虽然名为皇帝,可上面不仅有生母李太后和继嫡母陈太后压着,下面还有张居正和权宦冯保管着!日子过得有多么压抑,可想而知。因为手中没有实权,朝中群臣也几乎没有什么人把明神宗这位“小皇帝”当回事。



因为在当时自己的决策并不能够完全被执行,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朝中的大臣来决定,这样也给了其他人的面子

万历皇帝明明可以强制立福王为太子,不这样做是因为自古以来都是立长子为太子的,当时太子也没有犯错,所以就不能够放弃他。

万历皇帝明明可以强制立福王为太子,他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很自私,同时太后的干预力度极大,他的皇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万历能够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吗?
明朝是一个不缺乏奇葩皇帝的朝代,有的皇帝一生酷爱丹药,有的皇帝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木匠,而有的皇帝更是二十八年不上朝,他便是万历皇帝。很多人会认为他纯粹因为懒惰不想上朝,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不需要上朝,那么我们今天便一起聊一聊,万历皇帝不用上朝的原因。一、贤相执政。在万历很小...

万历这么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朝臣喷向他的口水。万历生性懦弱,他也不想背上滥杀的罪名。这也导致大臣根本不怕万历皇帝。这群大臣,只知道打口水仗,天天在朝堂上叽叽咋咋,争权夺利,最后万历心灰意冷。而且皇帝常常被骂,这种感觉可不好受,也不能都杀了。实在气极了,不过是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生前打死不当皇帝,死后被强制尊为皇帝,古往今来,也只有他了
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在唐睿宗李旦之后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但是,其实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个“皇帝”,“让皇帝”李宪。李宪并没有在位过一日,而是死后唐玄宗追谥的!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在汉族儒家观念中,皇位继承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除一些特殊情况...

明清历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
有全部自己来的 有设内阁 有太监帮忙 批红的 当然也有几十年不上朝 什么都不管的..各个时期都是不一样的

明朝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他是个天才,沉迷修道,已求长生不老,三朝元老杨廷和选的人,应为他哥哥朱厚瞾(zhao)也是个天才,只知道玩,就是机灵小不懂里面那个,玩的天昏地暗,可惜没有儿子,杨廷和就立了朱厚聪为皇帝,在老杨没死之前还是很听话的,后来没人能管住他了,成天修道,不上朝,在位30多年,是明朝做皇帝最久的皇帝,他是个天才,绝...

历朝皇帝大全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

...他身边有个太监总想杀他,这个皇帝明明知道,却隐忍不说,这皇帝是谁...
嬴异人,秦始皇的老爸 那太监是赵高,他是吕不韦的人 吕不韦之前要帮他,主要还是要权,当异人不再听他的话的时候,当然想要除了他了 不过你要说真的历史,估计没人会回答 毕竟历史在多年的流逝中,谁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不是真的

...他身边有个太监总想杀他,这个皇帝明明知道,却隐忍不说,这皇帝是谁...
嬴异人,秦始皇的老爸 那太监是赵高,他是吕不韦的人 吕不韦之前要帮他,主要还是要权,当异人不再听他的话的时候,当然想要除了他了 不过你要说真的历史,估计没人会回答 毕竟历史在多年的流逝中,谁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不是真的

中国历代皇帝详细介绍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皇帝明明可以强制立福王为太子,为什么不这样做 -
肇曹维敏: 明朝时期,虽然皇帝的权力在经过洪武、永乐等雄主的努力后空全集中巩固,但在明朝中后期,以内阁首辅为首的文官势力却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势力遭到极大削弱,文官势力进一步膨胀,发展到后来,已足以和皇权分庭抗礼.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集团推崇的就是立长不立幼的嫡长子继承制,再加上时为太子的朱常洛并无失德之举,文官们自然不支持万历帝废长立幼,而得不到朝堂最大势力的支持,万历帝也就不得不放弃立福王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强行废立,也会引起朝局动荡.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为什么不愿立朱常洛 -
肇曹维敏: 朱常洛的出生是个意外,万历对这位宫女并没有感觉,甚至一度想不认账,但是在他老妈和张居正的压力下,不得不给了个封号.他喜爱郑贵妃,非常想让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当太子,但是却遭到大臣们集体、彻底的反对,这就是著名的“争国本”事件,而君臣几十年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的根源正是朱常洛,所以更增加了万历对其的厌恶~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帝为什么怠政
肇曹维敏: 看万历十五年更加明确一点,基本上明中期开始,皇帝的权力被大大的限制,外臣和清议的力量上升.对于万历皇帝来说后期的内阁并不被他信任,他钟爱郑贵妃和三子福王母子,想立常洵为太子,但是却受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最终在反复拉锯10年后被迫立长子为太子.整个过程中万历与百官的矛盾不断,但是他又不像他的祖父嘉靖那样彻底将外廷踩在脚下,缺乏正面对抗的勇气. 然后产生了类似消极怠工不合作态度来对付朝臣.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历当时染上了鸦片瘾而没有办法上朝,这个说法没有得到确认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直接改立太子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大臣斗几十年?皇帝还没有权立太子吗? -
肇曹维敏: 他喜欢的儿子是福王,不过是庶出,不太好办,虽然明代皇帝可以决定某事,但内阁大臣认为不妥的话有权驳回,明代大臣也喜欢闹,动不动一帮老头就跪在皇帝的房外还一边哭,而且以被皇帝打为荣,史官还会为自己记上一笔,敢于直谏,皇帝还想多活几年不想被气到,所以处理起来很麻烦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皇帝有见过崇祯吗 -
肇曹维敏: 按道理应该见过,毕竟万历皇帝死前,崇祯皇帝已经十岁,但是没有见过也不奇怪. 因为崇祯从他父亲开始并不受皇帝的喜欢,从他父亲和哥哥到他都没有受过系统的皇家教育,万历皇帝只是想立万贵妃的儿子福王成为太子继承皇位.

镇远县18057367731: 1.古代皇帝作为赏赐的封地会不会用完?2.会不会侵蚀别人已有的封?
肇曹维敏: 当然会用完!明万历时期为了给他的儿子福王(就是被大臣极力反对立为太子,后被李自成煮了吃的那位)留下足够的土地财产(可能是作为一种补偿吧),也只能通过加...

镇远县18057367731: 谁能告诉我明末三案是怎么回事?
肇曹维敏: 封建时代的皇帝贵为一朝天子,掌握军国大权,富甲天下,可谓尊贵至极,权力上也达到极致.可是自有那平民百姓“拼得一身剐,也敢把皇帝拉下马”.明朝末年,宦官...

镇远县18057367731: 万历年间,大臣们为什么要让明神宗的儿子福王赶快离开 -
肇曹维敏: 明神宗在许多问题上与大臣们意见不同,他开始消极怠工,借口自己身体不好,不再上朝,也不召见大臣.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明神宗深居内宫,群臣的奏章全不理会. 福王朱常洵的奏章却是例外,能够顺利地传到皇帝的手中,皇帝的回复也快得出奇.所以,大家有事都愿意走福王这一条捷径. 基本上,除了福王朱常洵,别的儿子,包括皇太子的事情,明神宗能拖就拖,一律消极对待.比如五儿子、瑞王朱常浩已经二十五岁了,依然没有结婚.大臣们上疏催促,明神宗不理会,反而让朝廷准备婚礼所需要的银钱.一共索要了十八万两银子,全部藏在宫中.

镇远县18057367731: “福王常询”是那个朝代的?
肇曹维敏: 朱常洵(1586—1641)也称福恭王.是明朝神宗皇帝的第三子,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万历二十九(1601)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崇祯年间,沉湎酒色.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克洛阳后,被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