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初期比较怎长了多少倍?

作者&投稿:丘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人文学科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全景分析预测

--------------------------------------------------------------------------------

经过25年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21世纪初期的中国发展,更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即在加入WTO的新世纪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怎样的环境、机遇、挑战和可能前景?这是所有的人——无论是国内国外、 *** 企业、理论还是实践等,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将中国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划分为传统的十大领域,并进行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剖析。

一、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较长期的高速增长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9-2002年,我国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4%,见图1,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两倍等,展现出世界经济“一枝独秀”的明显特征和勃勃生机。这使得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稳步、持续和显著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即将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改革为市场经济,以市场化的价格来调整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与国外进行市场化的交流与合作等。

在农村,重点是进行土地承包制的改革,同时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在城市,首先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后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全方位的探索和推进,如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等。这使得我国两方面的生产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发挥。即一是显性生产资源,如土地和厂房等;二是更为重要和核心的隐性生产资源,即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内外因素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我国经济25年来的空前繁荣。即内因是我国生产资源效率的更高发挥;外因是我国与国外的大量交流、经济的巨大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后发优势等。

25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80年代上半期,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80年代下半期,重点是解决工业品短缺问题;90年代上半期,重点是解决原材料、基础设施等的“瓶颈”问题;90年代下半期,重点是解决经济结构的矛盾和优化问题;21世纪的前几年,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加入WTO的国际接轨问题等。

回顾25年的历程,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四个显著的历史性起点或标志:一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是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是1992年初的小平南巡讲话;四是2001年底的正式加入WTO等。

由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如20-30年,我国与世界经济格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因此,我国经济仍将持续过去25年的较高速增长。例如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0等。虽然两个时期微观的影响因素或结构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如前期的体制性释放动力可能更强、后期的市场性规范活力可能更充沛等,但是综合的比较,两者的增长潜力可能不会有本质的太大差异。这一观点目前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专家所普遍的接受或认同。例如见表1。大多数专家之所以预测后期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可能更多的是出于稳健的心理、以及对其能否达到前期的9%缺乏足够的信心等。

美联储预测,未来10年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3%;世界银行预测,2001-2010年,美国GDP增长率年均为2.7%、欧盟为2.4%、日本为2%等。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仍将进一步的缩小。

当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将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任务。例如:1、国有经济要深化改革。2002年底,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资产总量是4.27万亿、占我国工业总资产的50%、占用约65%的工业贷款,却只创造了35%的工业产值等。2、农村市场要启动。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5%,但乡村消费品市场却只占全国消费品市场的25%;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收入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循环,这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无疑是具有历史阶段的关键性意义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并需要我们更加审慎和认真的对待。例如:1、社会风险。收入差距拉大、下岗人员增加、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可能会孕育着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2、经济风险。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累积、并且仍在继续增加的不良贷款,可能会对整体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造成一定的危害等。

二、物价走势将呈现较长期的低速徘徊

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两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但其背景是商品供不应求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与90年代以来的商品供过于求现象可能有着更大的相似性和继承性。见图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物价走势——通货膨胀,可明显的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6年的高通货膨胀时期;二是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时期。

1992年小平的南巡讲话,是我国全面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已经持续两年低迷、而且中央 *** 也缺乏对地方 *** 和企业的灵敏的调控手段和机制等,因此在大利好的激励下,我国经济迅即出现一轮过热的建设 *** 。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直线攀升。

1993年6月,《 *** 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发布,简称“十六条”,全面、大力度的治理经济建设的过热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三条是:紧缩信贷、开仓放粮和压缩项目等。

经过3年多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都进入了中长期的合理区间。

9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过热,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例如整个“八五”时期,我国投资每年平均增长36.5%,远高于“六五”时期的19.5%和“七五”时期的16.5%。林毅夫教授测算,这使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了两倍甚至更多。

据原内贸部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997年上半年,在全国605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2.2%、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27.8%、没有一种商品供不应求。这可以看成是我国经济由供不应求——供给制约型经济、全面转向供过于求——需求制约型经济的历史性的开始或起点。同时,它也是迄今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通货紧缩阴影之中的、最重要的宏观环境之一。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在“软着陆”之后,迅即感受到了需求不足的巨大压力。

1998年,宏观调控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新组合;同时,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其贷款的能力。1998-2002年,中央 *** 共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并带动了3.2万亿的社会总投资规模。

通过种种扩大需求的努力,1998-2002年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也仅在轻微的通胀和紧缩之间徘徊。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以下四方面因素可能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即:1、需求不足:包括改革使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增加,缺少中意的消费对象,以及投资需求不能有效实现等。2、供给过剩:包括生产的简单重复竞争,假冒伪劣泛滥等;并且资金供给的缺乏有效约束,可能助长了这种倾向。3、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增长、以及其效率的持续提高,可能对价格有着较大的向下压力。4、国际接轨:包括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市场化的改革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等。

近年来,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中国输出通缩”的较多议论。这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对中国的生产能力及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的一种过度的舆论反应。

三、劳动就业将始终面临较大的压力

由于人口的持续、迅速增长,因此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和就业人数也在同步的迅速增加。例如1979年我国城乡就业总人数为4.10亿人,到2002年就迅速增加到7.37亿人。见图3(其中1989-1990年就业总人数有统计口径的调整)。

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也在迅速增加——90年代后半期基本维持在3.1%左右、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上升到3.6%和4.0%,2003年的政策目标是控制在4.5%以内等。

从总体上看,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就业问题仍将是一个突出和严峻的问题。因为从供给上看,它包括800万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0多万的下岗职工、1.5亿的农村富裕劳动力、以及每年1000万的新增劳动力等;从需求上看,按经济增长速度8%、就业弹性系数为0.15计算,每年能够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也即我国劳动力的供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未来的就业压力将更加沉重。这也是部分学者,呼吁我国应当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的核心原因所在。

图3:我国就业总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在就业总人数稳步增加的同时,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和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两大特点是:

1、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即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79年的69.8%下降到2002年的50.0%,平均每年下降0.86个百分点;同期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由12.6%上升到28.6%,平均每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80年代有着较显著的攀升,1997年达到23.7%相对高峰,近两年有所回落。见图4。

从目前的趋势和国际比较上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将持续下降,同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仍将持续上升。例如,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8.6%、产值比重为33.7%,而发达国家同期的指标分别为60-75%和70-80%;差距和潜力都是巨大和明显的。

图4:1979年以来,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的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2、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即城镇国有及集体单位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在大幅度下降,从1980年的99.2%下降到2002年的33.4%,平均每年下降2.99个百分点;同时,城镇个体及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以及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占乡村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在经历了80年代、以及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后,近几年仍然保持了明显的攀升势头。见图5。

图5:1980年以来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其中在城镇总就业人数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城镇国有及集体单位就业人数的绝对数,都在迅速下降。如1991-1996年,城镇国有及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在1.4亿以上的高峰,其后持续下降,到2002年下降到0.83亿。其中的核心原因,仍是在于体制的转轨或释放。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和盘整后,我国个体和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比重,仍将会有持续和较大幅度的增长,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

目前我国就业的严峻问题,已经引起了 *** 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从理论上看,部分失业的存在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能是非常必要的。包括:1、经济结构此消彼长的蓄水需要。2、劳动力有更充裕的时间更新和提高自己。3、促使在职劳动力更加努力和有效的工作,这也是某种程度的鲶鱼效应等。

从客观上看,严峻的就业问题对于我国劳动力转变或提高市场观念,可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其前提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四、外资外贸在入世下将有更大的接轨性发展

从1983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上看:199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对外借款,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2001和2002年两年,我国对外借款的数额为零,因为同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的规模,并仍然在以每年35%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见图6。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上看,1983年以来有两个重要的时点:一是1992-1994年三年,接连上了三个百亿美元的台阶。1993年以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就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二是2002年,达到52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增长;二是“911”以及安然、世通事件,使人们对部分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可能有着更现实的忧虑。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上看:80年代,可能更多的是偏向高级宾馆饭店等;90年代上半期,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90年代下半期以来,无论是政策还是外商,可能都更关注在技术领域的突破等。

图6:1983年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上看,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例如:一批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上市;政策积极鼓励外商,参与对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股权并购和资产重组、以及参股入股基金券商等。后者如《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以及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安基金公司的获准成立等。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到2002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万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80亿美元;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的人数近23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10%;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其中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甚至高达80%等。

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不够;二是“高国民待遇”与“低国民待遇”的并存矛盾等。例如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还有着较多的行业准入限制等。

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十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中分析,未来我国利用外资的局面将出现四大变化:重点从引进国外资金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门人才转变;领域从加工工业为主向服务领域大力推进;方式在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同时,向多方式引资拓展; *** 管理将从行政性审批为主,向依法规范、引导、监督转变等。这四方面的总结十分精辟透彻。当然,同时我们还可以加上:利用外资的总量仍将有较长时期、较大幅度增长的未来预测等。

1979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增长,即从当年293.3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增长21.2倍、年均增长14.2%。见图7。

图7:1979年以来我国外贸的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在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运行特征:一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如2002年前三甲——广东、江苏、上海的进出口额分别为2254、745和728亿美元,合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0.0%。二是进出口的产业或技术结构在不断优化。如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1995年为29.5%、2000年为41.4%、2002年进一步上升到48.2%等。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越来越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核心性的地位。如2002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的出口额为20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62.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等。

25年来我国外贸体制的逐步改革,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突破外贸代理制、也即外贸经营权的限制,赋予地方和企业更多的外贸经营权。例如1999年1月、2000年1月以及2001年7月的三次改革,最终取消了对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审批制度,改为登记和核准制度,从而使得民营经济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外贸领域。

到2002年底,我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

回顾25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最值得一提的可能是1988年王建的“国际大循环”理论。同时它也因为被政策的高度采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而影响轰动和深远。

据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4.7%,成为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五、企业投资将逐步走向主体的市场化平等

回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投资历史,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可能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即:

一是民营投资的显著增长。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国有的投资,集体的投资很少,私营及外商的投资就几乎没有。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集体、私营及外商的投资稳步增长。例如据统计,1980-2002年,我国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3%,高出国有投资6个百分点等。如果考虑到投资的有效及持续性,那么民间投资在经济中的作用,无疑就应当进行长期的和更高倍数的估量。

二是1992-1994年,以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迅速跃上新的台阶,见图8,同时投资观念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或转变,虽然同期海南等的房地产炒作,也给我国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图8:1981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三是1998年以来,为了抗击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连续五年平均每年发行1320亿元的国债,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全社会投资的增加,以保持社会总需求的适度增长、避免或缓解转轨时期的较大就业压力等。这时期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从每年不到3万亿元、到迅速突破4万亿元,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当然,由于 *** 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引起学术界的长期争议。

四是2000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目前已经安排总投资6000亿元。其中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一批水电枢纽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试点等生态建设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等。这将极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的投资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地区架构等。

当然同时,开发区的建设、创建二板的争议、国内企业的国外投资等等,也都是国内投资界所极为瞩目的问题。

从创建我国规范的市场化投资体系上看,目前两方面的问题可能具有较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即:

一是经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行业准入制度。目前较常用的数量实证是对东莞市的调查结果。即在东莞市的80个行业中,全部对国有企业开放,而对外资企业开放的只有62个、对民营企业开放的只有42个;这种情况在一些低风险高收益的服务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或严重。

二是经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资源获取能力。例如钢材、能源、土地、上市、贷款等的额度或指标等。据统计,1997-2002年全国金融机构向民间投资者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到10%等。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自身有效的投资和积累,来实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据统计,目前在37个工业大行业中,民营经济的增加值所占份额超过50%的有:有色金属、纺织、家具、化工原料等16个行业。显示出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和生机。

因此,重新有效配置我国现有的生产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这仍然是具有较大的制度空间或潜力。同时,我国目前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以及储蓄总额等,为我国投资的继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或背景。

当然,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也极大的改变着我国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例如,1998年国家决定实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到2002年底,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达到7000亿元,个人购房比重高达95%左右等。这是支持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持续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居民消费在总量增长中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见图9。

图9: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即从总量上看,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4.5%的较高增长速度,同期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均增长率甚至达到28.3%的更高增长的水平。

回顾25年来我国消费特征的衍化过程,我们可以粗略的将它划分为四个阶段:80年代上半期,是农产品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80年代下半期,是普通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逐步、普遍的进入家庭;整个90年代,是生活质量全面和总体的提高,如大屏幕彩电、高档电冰箱、多功能洗衣机等家电开始了升级换代等;进入21世纪,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开始群体出现、并引领时代潮流,同时电子通讯、计算机、旅游等也逐步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热点。

从国际通用的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上看,我国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25年来也是在稳步下降。例如,1980年农村和城镇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1.8%和56.9%,到2002年就下降到46.2%和37.7%,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等。

然而在总体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存在着一系列较大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率或消费倾向偏低。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基本接近80%,而我国一直在60%左右徘徊。其中的原因:一是体制改革,使人们对医疗、教育、住房等的预期支出增加。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使更多支出沉淀或滞后。1995年以来,我国有关机构和学者,基本都测算或认为,我国的吉尼系数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收入分配警戒线。三是消费信贷的体系或习惯还没有形成。如美国的消费信贷是企业信贷的两倍,而我国目前仅为10%等。这是近几年我国需求不振、增长乏力、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2、城镇和农村的差距仍然在继续拉大。虽然从1979-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的水平,但是农村收入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六五”时期,其后——除1995-1997年三年,农村收入的增长基本就是明显低于城镇收入的增长。见图10。这导致城镇与农村收入差距近18年来的持续拉大;以及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与现代化主流的城市经济,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上,都远远不能协调或吻合等。

图10:1979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3、地区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和明显。1979-2002年,东部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为58%,中部为28%,而西部仅为14%。即使在实行西部大开发后,2002年东、中、西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是分别增长11%、10%和9%,差距明显并且仍在继续扩大。

虽然为了解决消费总量和结构的问题,政策在持续做着规范市场体系的诸多努力。如今年全面启动的农村税费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等等,但是,在充分肯定25年成就非凡的同时,我们可能也应当清醒的看到,其中所蕴含着的、诸多的经济乃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七、财政金融努力塑造市场化的运行体制

90年代以前,我国财政收入、以及相应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这是因为同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核心的。1994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分税制体制改革,初步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和预算约束,以及同时由于宏观经济的多年高速增长、“盈而自溢”,因此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从1996年以来持续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见图11。

图11: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的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以下的成就:1、经济方面: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2、思想方面:改革开放给...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是多少?
中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约为30%-40%。国有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改革,允许更多的私有企业和外资进入市场,但国有经济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如能源、交通、金融和国防等。这些大型国...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3倍,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也从2.2%上升至14.8%,实现了从进口商品稀缺到贸易投资双赢的转变。二、人民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改革开放使中国...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先进技术,中国能够向全球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以及国内企业不断追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的努力。2.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方面显示了中国...

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五、对外开放格局扩大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走向世界,也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便利化进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合作力度,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提升...

中国改革的成就有哪些?
1、经济成就: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2、教育成就:教育发展取得长足...

泰国与中国哪个发达
泰国与中国相比,中国更为发达。一、经济发达程度 中国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相较之下,泰国的经济规模虽然也在增长,但与中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二、科技与创新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取得发展与成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概括?_百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2、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哪个国家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日本。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在此之前,日本长期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崛起,逐渐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88万亿美元,而日本则为5.48万亿美元,中国首次在总量上...

雁江区19399975026: 08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645亿人民币,到2008年初步核算为30.067万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30年我国GDP增长了近83倍.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下楼主,单纯以GDP来算经济总量不是很科学,不过为了给你有个比较直观的认知,在此就用GDP来说明了.

雁江区19399975026: 现如今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大约增长了10倍以上吧.

雁江区19399975026: 到2007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增长了多少倍
亢兰穗悦: 经济总量与比1978年增长18.1倍,年均增长10.7% 外汇储备达1.8万亿美元世界第一 吸收外资达203亿美元 高速公路已有5.36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2位 互联网上网者3.1亿人 位居世界第2位 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 2008年1月6日中国交通部李盛霖部长说: 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三百五十七点三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五点三六万 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人,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总量与比1978年增长18.1倍,年均增长10.7%

雁江区19399975026: 1:现在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多少倍?2:外汇储备超过多少美元3:吸收外资超过多少美元4:高速公路已有多少公里 位居第几位5:互联网上网者多少人 位居第几位 -
亢兰穗悦: 10倍

雁江区19399975026: 2005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中国GDP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1倍

雁江区19399975026: 到去年年底,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外汇储备超过多少美元?吸收外资超过多少美元? -
亢兰穗悦: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为3000多亿人民币,去年达到400000亿人民币,有130多倍,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上有7-9倍的样子 外汇储备目前是3.2万亿美元,

雁江区19399975026: 我国2005年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41.5倍2005GDP:149610亿美元1978GDP:3600亿美元 本人(sc周中)也正忙于查这答案 现已有成果愿同享 QQ:418941545

雁江区19399975026: 政治问题哦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倍外汇储备()
亢兰穗悦: 1;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比较翻了一翻.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比较翻了二翻,2005年6月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1980...

雁江区19399975026: 2006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外汇1万亿美元 吸收2925.59美元 高速4.3 第2 上网1.32 第2

雁江区19399975026: 2005年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增长了几倍? -
亢兰穗悦: 11外汇储备超过8536亿美元;吸收外资超过603亿美元;高速公路有40000公里 居世界第2位;互联网者1.2亿人 居世界第2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