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体 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

作者&投稿:沙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主体 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要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健康个性的培养。要能够将以往单调的学校生活转化为轻松和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一、构建和谐氛围,营造主体发展环境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特殊环境。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还可以离开讲台,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职专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1、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利用声、色、画、动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下放评定权给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进一步加强。三、提倡成功教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地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创造成功机会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四、培养思考能力,养成学生学习习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⑴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⑵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 创新思维 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⑶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⑴课堂驾驭能力 ⑵实践操作能力 ⑶ 语言表达能力 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

主体 [subject],与客体(nonego)相对应的存在。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

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难理解,所说“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性。就是说,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的,这和人们的共识是一致的:人是能学习的,人没有不学习的,人是想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尤其如此。
主体性的对立面是被动性。缺乏主体性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简单接受,认可,屈从,甚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没有主见,没有勇气,不敢想,随遇而安。而有主体性的人就完全不同。这种人,在客体面前,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力量。他不盲从,不犹豫、不依赖别人,敢想敢做,充满生气、自觉、自信,是一个能动、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根源是什么?
综观中外教育发展史,人们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归属上表现为关注社会价值还是关注个人价值;二是在内涵方面表现为关注知识价值、智力价值、情感价值或整体素质价值。教学价值观偏差,是指由于学校教育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一味强调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的价值,一味强调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个人主体性与独立人格的培养,造成学生主体性的自然缺失。“中国的教育学并没有把培育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作为根本目的。”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主体性缺失,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上。众所周知,教育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统帅、制约、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计划的根据。既然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知识,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因而课堂上教师自然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帮助的训练。尽管学生学得很苦,但他们头脑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显然,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的当今,教学现实恰恰反映了马里坦所批评的背离了教育真理的两个方面。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观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受教育者的许多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了,表现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

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对我国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有哪些启示?
(一)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蕴含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有助于传统班级教学的矛盾解决。
(1)在教学功能方面。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班级教学重知识传授,重技能培养忽视非认知品质发展的片面格局.
(2)在教学动力方面。教学动力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质量。,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通过改变传统班级教学的个人型、竞争型目标结构,设置合作性的小组目标和实施小组奖励的措施来改变传统班级教学中单一的“输——赢”关系,扭转了传统的重竞争轻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充分开发生生互动,利用集体动力原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生成强大的教学动力,并采用常模参照评价和个体提高分的措施,维持和增强教学动力,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传统班级教学动力匮乏现象的解决,提供了精采的思路
(3)在教学情境方面.,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强调教学交往与社会交往结构的一致性,重视多边的人际交往作用强调合作、竞争与个体化行为的兼容并蓄,并突出合作行为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最终成为社会所需和有益社会的人。
(二)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现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1)学生自主程度的提高。
(2)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的充分开展.教学交往就是指在课童教学这一社会体系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
(3)集体教学是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基础,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4)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三)深入研究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深入领会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实质,在把握它的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以其一般教学模式为根本,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和学科特点对其具体方式加以适当的改造。
(2)培养教师的大合作观,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网络,形成集体优势,进行协同教学。
(3)训练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小组合作技术。
(4)利用课堂相互作用理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保证互动的充分展开,防止“走过场”。
(5)要加强对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课堂控制技术的探索。
(6)明确个体责任,防止“搭乘便车”和抄袭现象。
(7)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也是如此,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建议你看一看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材,就很明白了。

加个好友我需要你,如果你是个教授的话我更需要你的帮助,。 我想知道什么是小宇宙。世界有几个爆发出来了。爆发出来的问题是人活着到底有合意义


东宝区17521172263: 如何理解教学生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
蒯败可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习的内容与讲课的进度,主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东宝区17521172263: 主体意识是什么? -
蒯败可利: 主体意识 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

东宝区17521172263: 劳驾,什么是“主体”,如何理解主体性? -
蒯败可利: 引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主体(英subject)哲学术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逻辑意义上使用该词,认为它是命题的主语,与谓词相对,指由谓语描述的主语,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主语所表示的即存在于世界中的实体.认为第一实体...

东宝区17521172263: 幼儿教师应如何尊重和发挥约儿的主体性? -
蒯败可利: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教...

东宝区17521172263: 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主体性的统一 -
蒯败可利: 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创作的,避免陷入“学生主体”极端化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三个主体性,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力量源泉. 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是指语文教师有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独立感受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东宝区17521172263: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哲学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什么意思? -
蒯败可利:[答案] 首先回顾一下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自古至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

东宝区17521172263: 中小学西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观有哪些变革?中小学西课程改革理念下教
蒯败可利: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地位来看,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过...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是发展人的最本...

东宝区17521172263: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蒯败可利: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他与其他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成熟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能动性上.

东宝区17521172263: 如何理解教学生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
蒯败可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习的内容与讲课的进度,主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