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得(见得,信得)末那及阿赖耶识?

作者&投稿:永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阿赖耶识(梵a^laya-vijn~a^na、藏kun-gshi rnam-par-s/es-pa)】
瑜伽行派所说的根本心。音译又作阿梨耶识或阿黎耶识,意译为藏识、宅识等。向来的小乘部派佛教只建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瑜伽行派却认为在此六识的深处,有不断地生死轮回、经常都有持续活动的根本性的心,并称之为阿赖耶识。而最先提到此阿赖耶识的是《解深密经》。

关于a^laya一词,原指贮藏物品的仓库或藏;详细地说,有(1)潜藏、(2)贮藏、(3)执着三意。依照此三意,阿赖耶识有如下三种特质∶

(1)潜藏于身体中的阿赖耶识∶此识被认为潜藏于身体中,是以生理方式维持身体的根源性的心。它存在于身体的每个部位;不管睡觉或觉醒,都在心的深处持续活动。

(2)贮藏所有种子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名为一切种子识;被认为是种子(受表层性的身、口、意三业的影响而成)所停留的场所。过去的业变成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受薰习。盖被种植的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成长发展,其后遇缘而成为新的业并发芽,接着此业又会再种植新的种子。由于表层性的心(现行识)与深层性的心(阿赖耶识)的相互因果且有机性的关系而持续存在的情形,被称为阿赖耶识缘起说。而瑜伽行派又从‘一切均由阿赖耶识所作’的立场,主张唯识说。阿赖耶识,不仅一方面产生眼识乃至末那识七识,同时也产生身体与自然界(器世间),并持续任持之。

(3)作为执着对象的阿赖耶识∶瑜伽行派在阿赖耶识之外同时又建立了一深层性的心,即称为‘末那识’的自我执着心。而此深层性的自我执着心的对象又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绝不是常一主宰性的我(阿特曼)。然而从阿赖耶识产生的末那识,却将生出自己的阿赖耶识,误解其为我、自我、常一主宰的我,而加以执着。

阿赖耶识(藏识)其后又被分为能藏、所藏、执藏三方面来研究。‘能藏’是指收藏种子,‘所藏’是指收藏诸法所薰习的种子,‘执藏’是就被末那识执着而言。阿赖耶识的异名,除一切种子识之外,又有异熟识、阿陀那识、无垢识等,而无垢识(阿末罗识)是指没有污染、无垢清净的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中去除所有污染的种子,使阿赖耶识转化成极其清净、没有污染的大圆镜智,这是瑜伽行派的究终目的。

◎附∶霍韬晦〈唯识五义〉(摘录)
阿赖耶识的梵文是alayavijn~a^na,亦译阿黎耶识、无没识、藏识、宅识。阿赖耶(a^laya)原意是执着(由字头a连结表示‘执着’意义的语根□li^演变而成),或指所执的对象。原始经典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即难悟入缘起之理’(CCMajjhima-nika^ya,I,P. 一六七),又说‘如来说非阿赖耶法,众生恭敬摄耳,住求解心’(An%guttara-nika^ya,Ⅱ,P. 一三一,无著《摄大乘论》即引此义以建立所知依),则阿赖耶之本义可以想见。但原始经典中,有时又以阿赖耶为栖息之处、住处、贮藏处、家宅,这可能是从执着之义引申而来,因为住处可代表思想的归宿。

其次,识的意义是指主体(按∶心意识都是主体观念)。原始佛教虽主无我,但不能不在经验的层面说明主体的活动,亦不能不交代生命的来源。由分解前者,于是产生认知能力的六识;由说明后者,于是产生十二因缘的识支。这些都可以说是主体观念的表明,不过这两个‘识’字的用法,原始佛教未予综合整理而已。部派佛教以后,对主体观念作深一步研究,发觉在生命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主体,否则无以交代记忆的保持问题、业果的承担问题,自我的责任问题;换言之,在道德的公平原则之下,必须设定自我的延续,作业者与果报者的统一,这也就是‘业’的观念的要求。然而,由于佛教说无我,使这种统一有相当的困难。为了解消业与无我的观念的冲突,同时总要建立起主体观念以解答各方面的问题,于是部派佛教提出了种种设想,例如说一切有部提出‘命根’观念,但‘命根’只能说明生物性的自我,由出生而至于死,而不能及于人格、认知的活动。犊子部进一步提出‘非即非离蕴我’,亦称为‘胜义补特伽罗’,认为这样的一个补特伽罗(pudgala,人我),既不同于五蕴,亦不离开五蕴,但必须假定它的存在,才能解释轮回。化地部则索性以‘穷生死蕴’说明,肯定有这样的一个轮回主体,遍历轮回而不变。另一方面,亦有一些学派从心识的观念下手,认为在经验心识(表面心)之下,尚有一种微细心识活动,这就是分别论者的细心说、上座部的有分识(bhavan%ga ,‘分’是因义,即生命轮回三界之因)说,及大众部的根本识说。同时连带到知识的累积、记忆的保持、业力的传递等问题,于是又有无表色、无表业、不失坏(aviprana^s/a)、随眠、种子等观念产生以作中介。总之,部派佛教为了说明轮回,不能不在无我的观念下成立一个特殊的主体观念及连结前因后果的媒介概念,以解决轮回主体及业力相续的问题。

唯识学派兴起,这两个问题得到统一处理。唯识学派首先提出阿赖耶识的观念作为轮回主体,又用种子学说来交代业力相续,但阿赖耶识与种子并非为不同的存在,而是一整体。阿赖耶识是总名,它的内容就是种子,舍种子外,阿赖耶识并无内容,所以阿赖耶识别名种子识,它摄持一切种子。种子一方面是未来诸法生起的根据,一方面又是过去经验活动薰生的结果,无论来者、去者都以阿赖耶识为集散过转之地。所以阿赖耶识的重要功能是贮存,以使过去的经验活动(业)不散失;唯识宗将之定名为阿赖耶,正是取其作库藏之义。《解深密经》则提出阿陀那识(a^daa^n~a^vijnava)的名称来解释阿赖耶,因为阿陀那(a^da^na)的意思是执持,它能执持种子及有根身(个体生命)。这就进一步点出阿赖耶识不但是一个过转之地,而且是一个主体。所以在后世发展出阿赖耶识的三个意义中∶能藏、所藏、执藏,以执藏义为主(《成唯识论》解执藏为‘有情执为自内我’,《述记》更注明此是第七识之对象。如此解执藏,已离第八识的作用言。疑有误。余二义见下)。

以上,可以说是沿轮回问题、行为问题、因果问题、生命现象问题所建立起来的阿赖耶识的主体观念,基本上是形上学及伦理学的进路。但是,阿赖耶识的提出尚有另一条思路,这就是主客的关系问题。从认知立场考察,唯识宗发现不能有离认知主体而独立外在的境,一切存在作为对象看,都是主体所提供,于是产生识转化说,把一切存在都理解为识中种子所现行的表相,只有表相才是真实的存在(vi-jn~aptimatnata^,唯表),这就把部派佛教中的实在论观点去除,然后再在这一前提下,解释表相的来源,把表相收归阿赖耶识。换言之,唯识宗是经过知识论的考察,然后提出它的唯心宇宙论。这也就是《摄大乘论》所说的‘所知依’的意义。

根据唯识的宇宙论,阿赖耶识之所以能作为一切法生起的根据,是因为它摄持一切种子,待缘展现,这也就是阿赖耶识的因相(此即能藏义)。然而阿赖耶识面对前生的活动,它是一个承受者,扣紧此义,阿赖耶识亦有果相(此即所藏义)。因相名种子识,果相名异熟识,都是同一结构,只是对象不同(克就其自身言,即是阿赖耶识之自相)。若再进一步分解,则阿赖耶识的因相包括两类种子,负责生起两类现象∶一是个体生命(执受表相,即有根身),二是‘客观’世界(处表相,即器世界)。简言之,也就是我、法。但是,若将我、法视为果报形式,受前生的业所决定,则这两部份合起来便是总报,因为这两部份都是从阿赖耶识转出。阿赖耶识是异熟识,它所摄持的在现世起现行的种子受前生的业牵引,即就这种酬报关系言便是异熟。以总报为依,前六识再起认知、感受活动,便产生前六识的表相,这就是别报,亦名异熟生(即从异熟识生起);总报则名为真异熟。合总、别两报即为异熟果。这种总别关系,也就是《唯识三十颂》中所说的异熟转化和表境转化,加上思量转化,便把一切主体活动和对象世界的存在都统括其中,而成为赖耶缘起说。

最后是有关阿赖耶识的转舍问题。论理阿赖耶识既是一切法的所依,无始时来受烦恼污染,便是一有漏性的存在,应至烦恼灭尽才能舍染得净,成为无漏的第八识(智),生起无漏的佛境界。但是,世亲认为修行者到第七地,烦恼障断,众生不再执阿赖耶识为自我,此时便可以把阿赖耶识的名目舍弃,于是他把阿赖耶识的转舍定在第七地,即阿罗汉位。

〔参考资料〕 《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印顺《唯识学探源》;《如来藏思想》(《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8});《唯识思想论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5}、{26});宇井伯寿《佛教泛论》、《印度哲学史》、《瑜伽论研究》;平川彰《大乘佛教の教理只教团》;金子大荣《佛教概论》;胜吕信静《唯识学派的缘起思想》;Yamakami So^gen《Systemsof Buddhistic Thought》。

==========================================
【末那识】
唯识宗所说八识中的第七识。梵文作man-as,译作‘意’。窥基《瑜伽论略纂》卷十三详作讫利瑟吒末那,当译作‘污染意’。旧译家译为‘阿陀那识’;新译家译为‘末那识’,而以阿陀那为第八执持识。此识在诸识的顺序上,排在第七位,故一般称之为第七识。关于此识,学者所说不一,但均以之为妄识,视为众生迷妄的本源。

(一)地论家所说∶地论家以第八识为清净无垢的真识,视为与真如同一。然必有动此真识,开展生灭万象的动力,此实即第七阿陀那识,也就是所谓生灭妄缘的不觉心,即根本无明。慧远《起信论义疏》卷上云(大正44·185c)∶‘不觉心起者是第七识,而有其念者是染心。通而言之,皆是妄识;别而言之,不觉是其根本无明,染心是其业识,以后乃至相续识。’

又,《大乘义章》卷三(末)将阿陀那译为‘无解’,以为体是无明痴暗之心,随义傍翻而列无明识、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妄识、执识八名。其下又分八识为事识、妄识、真识三种。而以阿陀那为其中的妄识,并解释‘妄’义云(大正44·526b)∶
‘此识会实入虚,推事无事,唯心妄见,故说为妄。又此妄心,亲迷真起,迷真取妄,故名为妄。’又说第八为‘心’,第七为‘意’,前六由此‘意’生,故为意识。

(二)唯识家所说∶唯识家分八识为三能变,而以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并致力解说。其旨趣见于《成唯识论》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末)、《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四(末)、《成唯识论演秘》卷四(本)等。兹略述其意如次∶

(1)就名义而言∶‘末那’是梵语,此处翻作‘意’,恒审思虑之义。论曰(大正31·19b)∶‘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意即第七识的特质在于恒审思虑。第八识虽恒时相续,但任运无分别,故非审思虑;第六识广亘三世,缘一切事理。但有间断,故非恒思虑。前五识任运无分别,且有间断,故无恒审思虑之义。然以恒审思虑之言,余识悉得除去,令之独显末那识之特质。

(2)就译语而言∶六、七两识同称意识,但《成唯识论》加以区别,其文云(大正31·19b)∶‘此名何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

此谓第七识以自性思虑,故‘意’即‘识’。第六识依第七识而现了别之用,故为依意之识,两者间当有差别。

(3)就此识之所依而言∶《成唯识论》谓心、心所所依总有三种,分别是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第七识亦必有此三种。

(4)就所缘而言∶印度有四师之异说。首先,难陀以为第七识缘第八之自体分为我,缘其相应心所为我所。火辨以为缘第八之见分为我,缘相分为我所。安慧以为缘第八之现行为我,缘种子为我所。最后,护法以为缘第八之见分为我。《成唯识论》以护法之说为一家之正义,非难前三师之说。文曰(大正31·22a)∶
‘前说皆不应理,色等种子非识蕴故,论说种子是实有故,假应如无非因缘故。又此识俱萨迦耶见,任运一类恒相续生,何容别执有我我所。无一心中有断常等二境,别执俱转义故,亦不应说二执前后,此无始来一味转故。’

执第七、第八之见分为我,是内缘相续、极微细之执,而认执主宰之本体,故总以之为妄分别之根本。

(5)论第七识之相应∶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烦恼;遍行中的作意、触、受、想、思;别境之慧;与大随惑中的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论云(大正31、23b)∶‘然此意俱心所十八,谓前九法、八随烦恼,并别境慧。’

(6)论第七识属三性中何者?因位第七是有覆无记性所摄,于果位转第七得平等性智,若就此言,是唯善性。

(7)明其起灭∶于三乘无学果、灭尽定与出世无漏道不起,其中有永灭与暂伏之别。论曰(大正31·23c)∶‘阿罗汉者总显三乘无学果位,此位染意种及现行俱永断灭,故说无有。学位灭定、出世道中,俱暂伏灭。’

(8)若解第七分位之行相,有三位差别∶{1}与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之位,{2}与法我见相应之位,③与平等性智相应之位。《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24b)∶
‘初通一切异生相续、二乘有学、七地以前一类菩萨有漏心位,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次通一切异生、声闻、独觉相续,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后通一切如来相续,菩萨见道及修道中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异熟识等起平等性智。’

此外,唯识家认为在八识之中,末那识有三种位次,称为‘末那三位’。《成唯识论》卷五云(大正31·24b)∶‘此意差别略有三种,(一)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二)法我见相应、(三)平等性智相应。’

(1)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之位∶补特伽罗是梵语,译为数取趣,实则应译为人或生。相对于第二的法我见,而通称为人我见。人我见相应之位,系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执之位,指一切凡夫、二乘有学菩萨七地以前的有漏心之位。

(2)法我见相应之位∶缘第八异熟识而起法我执之位,指一切凡夫、一切二乘、菩萨不起法空智果之位。

(3)平等性智相应之位∶是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后,又于修道位中现起法空智果之位,为一切佛果。

以上三位中,前二位是有漏,第三位是无漏。

◎附∶侯外庐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第三章第三节(摘录)

第六识在意识活动中已形成为一个自我中心,术语叫做‘分别我执’(即‘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之意)。不过,这个自我中心还不是持续的,因为他本身以外境为对象而具有间断性。但唯识论者正是依此安排了‘分别我执’的必备条件,窥基说∶‘间断粗猛,故有此执,余识浅细及相续故,不能横计起邪分别,邪分别者,必有间断及粗猛故。’(《述记》卷四)然而真正的自我中心的建立,乃在于第七末那识,它是我执的最后根源,主体即依此而建立,第六识的我执亦依此而起。

第七识属于另一种范畴,它和前六识不同,并不以外境为对象,而是以内在的第八阿赖耶识为它的‘境’。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这种坚执是强烈而生动的,它不随外境的迁流而有间断,因为它所坚执的第八识是永恒的。今取有关文句略加检证∶‘俱生我执,……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成唯识论》卷一)‘此第七识本质,即以第八为境,由似一常,似实我相,故缘第八。’(《述记》卷四)‘第七唯托第八为相,举其本质言,起自心相。’(《述记》卷四)

如果说,第六识是与外境相联系而构成一个随外境的迁流而时断时起的自我中心,那末,第七识乃是一个内在的、深藏的、无间的自我中心;在这方面,它与第六识及第八识既有共同之处,复有差异,如下文所说∶‘其第六识,体虽是识,而非是意(第七识),非恒审故。’(《述记》卷二十五)‘以相续思量故,此但名意,第六缘境,转易间断,故加识名。’(《述记》卷二十五)‘谓第七识恒审思量,此说恒言,简(简别之意)第六识,意识(第六识)虽审思而非是恒,有间断故。次审思言,复简第八,第八虽恒,非审思故。恒审思量,双简五识,彼非恒起、非审思故。’(《述记》卷十二)‘此我外缘,行相粗猛(指第六识),非第七起,由第七故第六起,此举由七生增明为论,非实显之。彼是第六识中我执,体有间断,遍三性心间杂生故。’(《述记》卷三十)

这个作为自我中心的最后根源的第七识,其特性便是连续与深远,如《述记》说∶‘第七深而不断’(《述记》卷四),‘行相深及相续’(《述记》卷四)。

〔参考资料〕 《入楞伽经》卷八〈刹那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卷六十三;《转识论》;《唯识三十颂释》;《显扬圣教论》卷一;《显识论》;《解深密经疏》卷三;《唯识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5});宇井伯寿《瑜伽论研究》;《印度哲学研究》第五册。

楼主您好!
见性者,又叫“眼见佛性”。时时刻刻都能眼见众生和自己的佛性,也能见到众生的佛性显现在无情物上。最起码是破重关的十住位菩萨。禅宗诸祖中,极少有破重关者。这种证量的菩萨,所得功德不可思议。
楼主明确说明:“我说的见性只是见到了我的本性”,意谓禅宗开悟明心的“破本参”,尚未及眼见佛性的“破重关”。
明心的含义及所得功德,请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6319775.html
真如与佛性的区别所在,请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047839.html
另:未悟言悟,是妄语业中之最重者,果报难思;学人当求证于般若诸经,自量所证,以免此罪,若是不知而妄说,当如法忏悔。

1,末那识可理解为阿赖耶识之习气种子。
阿赖耶识(第八识)之中含藏一切法的种子,末那识是八识心王中的第七识,是与阿赖耶识不同的心体。因此,末那识不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而是阿赖耶识出生的一个心体。乃至前七识都不是种子。但是,前七识的出生,都有因为阿赖耶识流注前七识的种子而导致。

2,阿赖耶识可理解为末那识与如来藏之和合体。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有经为证:《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末那识或者八识心王的每一个心体,各具功德,不能合二为一。所以,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不可能合为一个心体。菩萨论中说:“一心通八识”,是说八识心王都是和合运作的状态,不会是某一个心体单独运作。

3,如来藏可理解为去除习气种子之阿赖耶识。
“如来藏中藏如来”。这个如来藏,就是佛法第一义谛,就是禅宗开悟明心所明之心。就是永不生灭的真心。这个真心,还有诸多名称:心、如、佛、真如、如来、涅盘、唯心、唯识、如来藏、非心心、无念心、无住心、本来面目、诸法实相、涅盘本际、一真法界........
真心本体,一切有情无差别。但是,其中种子的污染性却有差别。完全修除污染性,即是佛地。这时的真心,不叫阿赖耶识,叫做“无垢识”。小乘阿罗汉,大乘八地以上菩萨,已经不叫阿赖耶识,叫做“庵摩罗识”或是“异熟识”。

另:末那识随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流转运作。这些习气都是含藏在阿赖耶识之中。初地以上菩萨开始一分一分修除阿赖耶识中种子的污染性,则诸根随之由染转净。
末那识即是六根中的“意根”,除无余涅盘断灭外,一切时中不灭;末那识不能自证自知,凡夫及二乘人皆不能知末那识在何处?如何运作。末那识与“我执”相应。若是修除意根的污染性(自净其意)。让净念善念熏染末那识,则净念善念变为习气。比如念佛法门,长久修习,能令念佛之净念善念成为习气,从而排挤无始劫以来所积贪嗔痴等习气。

关于执着的问题,请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3365345.html
关于凡夫位修行与末那识有关的地方,请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138257.html

末学未悟凡夫,因得善知识摄受,于佛法知见略有所知。所说难免言不及义乃至有误,请善知识指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大德 法安!

首先"我是佛子"师兄已经举证的很清楚了,后学在举证大乘密严经,

大乘密严经:「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此经已经明说,若能证实了知现观本来清净的阿赖耶识,才能转依此心之无漏清净性,方能渐次迈向究竟佛地。

而今佛经以举示非常明白,但是末法时期仍有许多人不知不解不证真心阿赖耶识,因此起而诽谤,就如同 ;""moneyin - 总兵 十级"" 同修一番,因为不信受佛语,而诽谤菩萨藏(菩萨藏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不知此恶业极为猛力故。

楞伽经卷一佛云: 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二者於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之说。

今moneyin - 总兵 十级诽谤菩萨藏之根本--阿赖耶识,如此妄言即舍一切善根,末学复制如下,以免证据漏失:

""自在法界,法法自在,不需要由阿赖耶生万法,即便是净的阿赖耶——更不会妄为主宰。即便娑婆世界,自然规律的共存也是神奇莫名的,所谓根本规律也只能是在发现各种规律之后的人为总结,并且随着发现更多而做新的总结,比如场论、又弦论、又什么什么论。实际上,任何规律不以其他规律为转移。 ""

观moneyin - 总兵 十级所言,其实是自然外道,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自然规律而运行,不需有阿赖耶识含藏万法以及出生万法,如是一切众生便成断灭空,何以故?

一者: 若无阿赖耶识含藏无量种子,便不可能有吾人每一世出生於三界六道中,而当吾人尚处於受精卵时,便无有阿赖耶识(阿含又称入胎识)执持受精卵使之成长,如何能长成胎儿出胎,乃至成人乎?

二者: 除此之外,若无阿赖耶识收藏业种,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技能,都即将白费,因为今天学了,明天必然忘失,若说我们的意识能记忆,但是每晚睡著无梦以后,意识断灭,又如何记忆呢?

三者: 若无阿赖耶识收藏种子,那一切众生所造做善恶业,也必定落入断灭空,既然如此,moneyin同修,你为何不干脆杀人放火,恣情所为呢,既然落入断灭空、豁达空,又不承认佛所说的真识阿赖耶识,那你又何必继续学佛呢? 但是后学可以很确定跟你说,舍报时,便之生前一切用功都用不上,汝之阿赖耶识将会依著你的诽谤佛法大恶业种,而受生於三恶道中;

诸位佛子当知,对於闻所未闻之法,切勿诽谤,特别又是引据佛经之经文,若是真信佛之佛子,心中起移情倒是无妨,但千万别诽谤!!!

维摩诘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阿赖耶识如来藏的功德体性不可思议,阿赖耶识的了知性,也不是汝moneyin 诽谤阿赖耶识不能出生万法,认为一切法自然而然,而不需要由阿赖耶识出生万法,如此便是诽谤菩萨藏之根本--阿赖耶识 之人所能知道的不可思议功德,然而后学却可以说,当汝moneyin - 总兵 十级诽谤阿赖耶识的时候,汝之阿赖耶识也是分明显现其真如法性,并且出生汝之十八界功能,而汝却诽谤与己朝朝还共起的法身阿赖耶,真是佛说之的可怜敏者!!

今楼主开题遇亲证阿赖耶识真识,应当广修六度万行,以及发起菩萨大悲种性,生生世世护持佛法之大悲愿,以及建立正知见,对於虚妄的五阴能如实了知,对於阿赖耶识的基本功能体性能如实了知,对於五阴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也能如实了知,如此建立正知见,於因缘成熟时,便能一念相应慧而悟入了!

愿 亲证赖耶人无我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经中一开始明说第八识就是如来藏,其体性自性清净,与前七识妄心不同,因此这边就可以看出第八识才是真识而非妄识,但是经文也说到第八识与无明、前七识共俱,也就是它含藏了无明种子与前七识,而我们凡夫位的前七识当然是与染污相应,因此第八识可以说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这不是末学首创,接著举胜鬘经来佐证:

胜鬘狮子吼大方便一乘方广经自性清净章第十三:<佛言: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

此经已明说,这个自性清净心被烦恼所染污,这跟楞伽经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自性清净,同时也含藏无明种子与染污的七识心是相同的道理,为了防止有人说胜鬘经的自性清净心不是如来藏,末学在引据以下经文证明:

胜鬘狮子吼大方便一乘方广经自性清净章第十三:<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

因此师兄看到这段经文后,应该信受佛语,相信第八识(先前楞伽经已说明第八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自性清净心,只是有客尘烦恼与上烦恼所染污,因此就是染污的真识,而不是染污的妄识!

第二个问题,第八识是否能出生万法(即造物)?

举证经文来说明是最快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

这地藏菩萨已说明了第八识如来藏出生六根,试问,我们一开始的不就是六根吗,而第八识如来藏正是出生的源头,因此说他是造物主一点也不过分!
而我们每一期的生死轮回,最初不就是六根吗,那生死轮回的主宰也可以说是如来藏(不过它本身并不作主,完全看七识心所造的善恶净染业而决定)。
然后在举示一则经文,证明若证得阿赖耶识,才是真正佛法中的圣人!

密严经:<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薰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於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

经中说明一切善恶因果皆依阿赖耶识心体方得现起(自识现众境界),而最后佛也开示,若证得阿赖耶识心而能转依不退者,名为圣人!

《殊胜金刚经》:“阿赖耶转为本体法身。”
《灭尽四大续》:“阿赖耶净乃法界。”

所以,不需要证得、见得、信得,因为称之为阿赖耶,是一个表达方式问题,就象凡人上酒店不点菜的人吃菜不知道菜名,大师也可能把菜吃净光了也不从来不问菜名,但小二哥没吃菜也知道菜名,见过烧菜而且还见过烧菜的厨子,那是他的专业。

干净的阿赖耶是阿赖耶,污染严重的阿赖耶也是阿赖耶,是同一个菜而不是两个同名的不同菜,只不过是因为店家的进货渠道不同,一个是绿色食品农场买的。

所以要证据的话,其实是问怎样净的问题。与上述酒店同理,证明自己阿赖耶的干净最好的证明就是解决阿赖耶的来源问题。往生净土,然后才可得干净的阿赖耶,那里是绿色农场。不涅盘不知圆觉义,如何证得菩提?

假身灭是涅盘,假心灭更是涅盘,此为不离生死而证涅磐。燃指是妄执肉身的有无,实际假身未灭、肉身已失,他再也无法从其指见得阿赖耶净,当然还有机会从其臂见得、从万物见得,若臂也失去、乃至身也失去,他只能做鬼见得、投胎见得。所以证得没有捷径,只有涅盘。如果只想学佛理,不必亲证,听大师的话,做大师的Mike。

自在法界,法法自在,不需要由阿赖耶生万法,即便是净的阿赖耶——更不会妄为主宰。即便娑婆世界,自然规律的共存也是神奇莫名的,所谓根本规律也只能是在发现各种规律之后的人为总结,并且随着发现更多而做新的总结,比如场论、又弦论、又什么什么论。实际上,任何规律不以其他规律为转移。

八十九、参问:

『末那执赖耶见分为我』看大家讨论了很多篇幅,可是大家的基本逻辑思维还未够扎实,所以大家都是白自浪费了很多观看的时间,却带不到任何帮助给大家。先说,末那执赖耶,末那能执的功能就是见分的作用,这样当末那的那个能缘能执的见分作用向赖耶攀缘时,而被攀缘的赖耶同时又是一个能缘能见的作用,这样好像会发生互相攀缘的结果,但事实是如何的呢?当一个能见去见一个所见时,那个所见不论能不能见,那时对能见来说,所见只会是一个所见。

说个简单的比喻吧!当你的眼睛看见另一双眼睛时,你只能够看见另一双眼睛的外相,不能够看见另一双眼睛的看见作用的,所以另一双眼睛对你这双眼睛来说,另一双眼睛只能是你的眼睛中的所见,不会是你眼睛中的能见,因你无法看见另一双眼睛的能见作用。
基于这个逻辑,末那的能执能见作用,是不可能见到赖耶的能见作用的,只可能看见赖耶的相分,所以若说,末那执赖耶见分为我这话是无法成立的。但为何唯识要这位置偷偷作出改动呢?这是因为唯识要建立起他们的架构,他们需要为大圆镜智预流一个合理的自我作用,不然当赖耶转成镜智的时候,镜智就不能无缘无故的生起一个能知能见的作用,这是唯识宗无计可施下,暗地里用偷换概念的方法来自圆其说一番。
我想我这样说,大家又会用什么根本智,后得智的论说来反驳我,但希望大家在反驳我之前,细心想想那句话的逻辑性有多少吧!

师答:

无具名大德:

1.圣人的赖耶无执性

『末那执赖耶见分为我』该怎么解释?先把心识及其功能做一个交代,才能来说明整个心识的互相关系。赖耶有三藏---能藏、所藏、执藏,能藏、所藏是无覆无记性,但执着却使我们执取一切法为真,故会随业流转。赖耶除此功能及特性外,还有一空性真如体,能鉴照一切超时空的功能,也因自性清净,始有大圆镜智,此智就是见分的功能。赖耶见分也可说是证自证分的真实法相,着重在功能性上而言。赖耶见分可见外相及自种子,当然能见之见分,会产生相分;此相分为世间凡夫所执,不管是色界、无色界天神亦然,此等众生终归因妄执性而迷失菩提自性,这是赖耶执藏不去的毛病。赖耶自性清净或见境不黏者当能住涅盘而得解脱,这是圣人境界,前者是佛,后者是声闻、独觉、八地菩萨之境界。本段在说明赖耶无明时的轮回根本因,与凡夫所具有的末那妄执性还没涉及,若有涉及也是共同造业而成沉迷,因末那识在人死时,它不随赖耶而去。

2.末那间接所缘是赖耶之见分

现在来谈修行中末那(第七意识)妄执赖耶(第八意识)一切法尘为我及我所之现象。『末那执赖耶见分为我』,赖耶能见内外因缘而生相分,此相分为自性不清净者所执,照样再熏习成更深种子,此是见之过?还是见后产生相分之过?当然是见之过,这样才会一直妄执以为是「我」之见,故说赖耶也自认为是我之见。圣人因赖耶已无见之功(已能克制不用),故无相分可现,也就能不去感知众生业缘,而不得众生同生根基,故能抽身而出众生轮回之流。禅宗行者不去黏一切因缘,不去感知众生业缘,也就不会去无聊到去预言一些别人事端果报,这是真得解脱之行者,因赖耶妄执性已去,故能不执一切见分之功能。但若长此以往,则会堕入空亡,灭佛性之见分后,超能力的功能将遗失,也就起不了圆镜智。

3.凡夫地末那识的妄执性迷失

再来谈末那妄执赖耶见分所现相分为我,这是更沉沦的迷失。如前述,若赖耶妄执性不灭,则末那识会依我及我所而妄执赖耶所见而现之相分为我,此是间接地缘赖耶见性,直接地缘赖耶的相分,未有实证工夫者或世间凡夫(包括色界、无色界世间凡夫),皆以七识所感知的赖耶法尘为真(三、四禅者称七识住),且实执有一个我,故有我见及所见,这些当还处于色、受、想阴魔境中。学佛法若未去末那识根本妄执者,还是以执取赖耶见分之功能及所现相分者为真,无知行者会误认为这是真如自我运作功能的本来样子。此时此相分更为凡夫或世间上界(色界、无色界)凡夫所执取,而妄分别所见所闻是真。此处我所讲的是超世间的因缘感知,不要以凡眼来论此严肃的修证。

4.基于这个逻辑,末那的能执能见作用,是不可能见到赖耶的能见作用的,只可能看见赖耶的相分,所以若说,末那执赖耶见分为我这话是无法成立的。您的论说(或是您朋友的论说?)是依您们的程度及体验而说,就像上述所论的第三点,以您们这样的论述是没错,错就错在于您的境界就只这样,我尊重您们的论说。但请注意第一、二点较高层次的论述。我要说的已如上述,也随缘与您们大伙戏论一番,其实戏论是没有意义的。建议您们好好修行突破色身,再能断第六、七意识所执,然后直接趋入八识心田,把赖耶见分转成无所见,或见而不黏,这样才有一点解脱的道理在。

以上为copy自互联网;个人见解为末那识为一棵树,阿赖耶识为森林,末那识因见阿赖耶识而知我相、非我相,但阿赖耶识不驻于树海,而为一个整体,脱于树的概念;证得末那识依于阿赖耶识的相分,但最终需脱于阿赖耶识的相分。

证得:又作现证。为证悟体得之意。即由修道而证悟真理,并体达果位、智慧、解脱及功德等。
阿赖耶识: 佛教(唯识论)八识中之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以下各识都由它生出。唯识论认为,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对待万物待缘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故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无始”(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本能状态。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而证得真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染、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
阿弥陀佛,善愿合十!


经典佛语的语录
5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0、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1、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62、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4、邪...

佛语人生经典语录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4、...

最经典的十句佛语语录,道尽人生哲理
一百、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一百〇一、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一百〇二、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一百〇三、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一百〇四、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

禅语看透人心的句子
37、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8、没有人是不可替代,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你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39、我们与成功之间并不遥远,许多非凡的成就只不过是简单坚持的结果...

充满人生哲理的佛语经典语录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1、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2、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

越剧新狸猫换太子 全剧本
刘妃:哪里信得。郭槐,翻开看看。 郭槐:娘娘高见! 寇珠:娘娘——娘娘,你在这里呀。奴婢特来复旨。 刘妃:事情可曾办妥? 寇珠:已经办妥。将那李…… 刘妃:嗯?李什么? 寇珠:将娘娘不喜欢吃的李子倒掉了。 刘妃:倒在哪里? 寇珠:御河之中。 刘妃:当真? 寇珠:当真。 刘妃:有何为证? 寇珠:空盒为证。 刘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3)
随他天大冤枉加来,付之不理;脱去衣裳绝无吝色;不是眼孔十二分大,怎容得人如此?又如父母生了恶疾,子孙在床前服事,若不是足色孝顺的,口中虽不说,心下未免憎嫌。何况路旁乞食之人,那解衣推食,又算做小事了?结未来,两遍投崖,是信得师父十分真切,虽死不悔。这七件都试过,才见得赵升...

有没有不是很普遍的佛语句子
245.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 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247.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48.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49. 以精进力...

佛语中经典的语录
9)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10) 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佛语经典语录唯美【最新版】 1)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2)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

禅语一种人生语录
48、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49、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5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海港区18545269856: 什么是八识五十一心 -
鲍侦美多: 八识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

海港区18545269856: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不是因缘生法?意识和末那识是不是因缘生? -
鲍侦美多: 可以这样理解.因缘生,即是有为法、生灭法、造作法、因果法. 所有的意识都是生灭,所以我们叫做转识成智.如果阿赖耶识、末那识是本体,那就无所谓【末那】了.末那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烦恼不是真实的东西.

海港区18545269856: 什么是佛教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
鲍侦美多: 末那识:我们平时听到声,见到色,请问是谁在见?谁在听?大家都会回答”是我!“.这种把能听能见的主体执着地认为是”我“,这个”意识“,就是”我执识“(凡夫的这个执着的认知,基本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永恒不变的,不同于前六识常常变化),梵语称为”末那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一切”识“的总体,色声香味触前五识、第六意思、第七末那识,这些统统是由阿赖耶识生出来的. 这两个概念确实难以表达.建议还是听听法师讲的《八识规矩颂》,法师们讲解《八识规矩颂》,对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

海港区18545269856: 请问,心法中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的含义? -
鲍侦美多: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

海港区18545269856: 佛教第八识是什么 -
鲍侦美多: 佛教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佛家所说八识般包括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识叫污染识;...

海港区18545269856: 什么是阿赖耶识 -
鲍侦美多: “阿赖耶识”? 好象沙加的拥趸是最多的吧,放在东方人的眼里是唯美,放在西方人眼里是神秘.最早的时候看SS,也觉得车田正美偏爱沙加,把能让人“势利”的好东西都往他的身上堆砌.但是既然自己这么想,也无非是,不喜欢这个人物...

海港区18545269856: 关于阿赖耶识应该如何使用?祥解! -
鲍侦美多: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

海港区18545269856: 神识是什么? -
鲍侦美多: :“一杯水里有八千万众生.”神识大无外,所以佛说“大千世界”.神识是众生的心和识.普遍认为指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精神力.不要走火入魔了,呵呵.

海港区18545269856: 何为八识??? -
鲍侦美多: 【八识】(名数)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耶者.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义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皆指此.

海港区18545269856: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
鲍侦美多: 阿赖耶识 : ā lài yē shí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佛教(唯识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