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之道也中道的意思破灭之道也的原文

作者&投稿:望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破灭之道也的道释义:原因。

2、原文:《六国论》

【作者】苏洵【朝代】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佛法中道是什么意思
「同义异名」。中道,即非空非有,真空妙有,非断非常,无凡无圣,无烦恼无菩提,无生死无涅槃,无生灭无不生灭...唯是一心。中道,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诸法实相」。中道,即「诸法唯是一心真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心法不二」是也。阿弥陀佛!

道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2. 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道也是有很多种意思的。 1.真理:客观运动规律和轨迹,运动定律--就是道。 2.路:街~、铁~、~听途说、羊肠小~。 3.水流的通路:水~、河~、溢洪~、黄河故~。 4.方向;途径:同~、门~、治国之~、志同~合。 道字照片集锦(20张) 5.方法;技艺:生财有~、医~、棋~。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是什么意思?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

《武松打虎》一文中说道中道什么意思
他说道:“明天我就不来了。”他说道,他明天就不来了。现代汉语中也常见“说到”的用法。“说到”是一个动补式合成词。“到”表示一种结果。“说到”有“说及”的意思,后面往往是说及的对象或内容,或者用于“某某说到什么时间、地点”的语境中。“说到”后面一般不能有语音停顿,书面上不加...

什么是中道??高人来回答!
按照他的解释,所谓中庸,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道),不做丝毫妥协和变更——这哪里有一点点“首尾两端、骑墙观望”的意思啊?后人对“中庸”的误解,并非无中生有,考之《中庸章句》全文,孔子以及其后来的门徒的言论,大概就是误解的根源,比如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

什么是道啊???
道:无所不包、无形无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有变则正之、过而变之亦可过而不变,意思就是道在世界里是无尽的,另一个意思是道可因选取对象的不同和背景的不同而改变道的性质和所属范围。无“道”自已的变化和接触改变的运化之道即为该范围内的道,道的基本组成,分道之本和后天道、抽象...

庖丁解牛,中道是什么,?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他的孙子子思先后跟随孔子及弟子曾参学习,《中庸》一书是便是子思所作。《中庸》书中首章里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便是子思所说的中道。PS:关于庖丁解牛,我所...

道道道何为道?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的道,已经有正确的政令、规范和法度的意思,说明“道”的概念已向抽象化发展。 春秋时,《左传》曾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和“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之说。这里的道带有...

曾国藩诫子书中道的意思
曾国藩《诫子书》中“道”的用例有两处:其一“自修之道”,其二“此人生第一自强之道”。这两个“道”字,意思都是“方法、途径”。

道教的“道”和佛教的“空”是同一种东西吗?
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

会宁县17350203907: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翻译道是什么意思 -
枞狮川芎:[答案] 语出《六国论》. 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希望能够帮到您

会宁县17350203907: 破灭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翻译道是什么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枞狮川芎: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会宁县17350203907: 六国论的开宗明义的句子 -
枞狮川芎: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开头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接着分两层意思讲: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自己就有了损失,肯定不行.问题在于六国中也有不少国家不是赂秦的,为什么也败亡了呢? 于是接着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作者认为,那些赂秦的国家灭亡了,不赂秦的国家失去了支持,也只能灭亡,回到开关所讲的“弊在赂秦”.作者论述道: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会宁县17350203907: 《六国论》的分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
枞狮川芎: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学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会宁县17350203907: 《六国论》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
枞狮川芎:[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

会宁县17350203907: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解释 -
枞狮川芎: 六国破败灭亡,非战备与兵力不行,关键毁于赂秦,赂秦使国力受损,是灭亡的根源啊!

会宁县17350203907: 六里论里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枞狮川芎:[答案] 《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之所以破灭的道理啊. 之:的.

会宁县17350203907: 谁有登泰山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义等等?谢谢了! -
枞狮川芎:[答案] (一)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 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 5.从郦山下,道芷阳...

会宁县17350203907: 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弊在赂秦”一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随后又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                    ... -
枞狮川芎:[答案]不赂者以赂者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