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指导原则有哪些?

作者&投稿:富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设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的,是教师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依据,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系统性原则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是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发展确定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教育活动形式、方法,考虑教育活动需做的准备和活动过程的安排、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等。教师设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需将教学活动涉及的诸要素进行有序、优化、合理的安排,形成教学活动方案。程序性原则为了让准备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序地进行,必须根据儿童认识的规律、知识的逻辑顺序和教育活动规律,设计好教育活动的程序,让健康教育活动有序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进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设计某一活动时,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健康教育内容应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儿童的经验准备。有时,健康教育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与儿童的发展水平不一致,教师就要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把握健康教育内在的教学规律,使设计的教育活动次序与儿童发展的程序尽可能接近。

其次,对于内容丰富的同一主题的活动,可以按照儿童发展的程序,设计成系列活动在三个年龄阶段分别进行,但要注意各年龄段侧重点和分量的分配,以便活动能够按照儿童发展的程序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经济性原则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活动的效率,努力追求以最少的付出(包括教师、儿童、幼儿园财力、物力等的付出)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合理地运用。比如,广泛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与儿童起制作玩教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
(1)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是一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儿童对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2)注重环境创设 第一,物质层面的环境。幼儿园的物理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方面。第二,精神层面的环境。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3)注重多途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多种类的活动、多途径的操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儿童,帮助儿童成长。途径包括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

①尊重与理解原则。这是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②整体性原则。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追求的是幼儿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是认识、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整体协调的发展。

③差异性原则。注重幼儿的差异性,强调个别化对待。④活动性原则。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通过具体活动去了解周围的世界。

⑤渗透性原则。注意幼儿园和家庭全方位的渗透;同时,日常生活中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幼儿心理发展的要求。

⑥多样性原则。指导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活动的丰富性,指导内容的具体性、启发性和感染性。

⑦鼓励性原则。以不同的方式激励和表扬儿童。

⑧家园合作协调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教育一体化。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是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如下:3-6岁儿童属于学前期,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好奇心加强、爱模仿、情绪主导性变化、注意力变好等,家长要注意观察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变化,随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好奇心加强、爱模仿:女孩可能会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喜欢玩枪...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各年龄段特点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和条件反射。2. 认识世界的起点:通过感官体验世界。3. 人际交往的起始:与父母的初步互动。二、婴儿早期(1~6月)此阶段心理发展的关键是视听觉能力的发展,以及通过定向活动认识世界。手眼动作逐渐协调。1. 视觉、听觉快速发展:对颜色、声音有反应。2.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好学好问。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他们非常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5~6岁的孩子认知水平有了很大...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强烈 学前儿童通常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经常会提问,想要了解事物的原理、关系和规律。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动力。二、思维具体形象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常常...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成长是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个人特点和思维世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享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

3-6岁学前儿童心理特征
3-6岁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如下:1、好奇心加强、爱模仿。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在这个阶段父母特别要言传身教,给3-6岁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多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对象。2、情绪主导性变化。3-6岁儿童情绪主导性也会有变化,如原来不开心、想吃饭就会出现哭的现象。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

学前儿童心理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核心部分。他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对世界的初步理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学习新事物。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发展。二、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他们...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幼儿期(0-3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高度依赖性和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也就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认识世界。他们的行为表现为自我探索和自我满足,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七、学前教育晚期(5~6岁)学前教育晚期的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1. 好学好问: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喜欢探索事物的原因。2.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开始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3. 掌握认识方法: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4. 个性初具雏形:...

通山县1302798145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
展贩阿瑞: 1、生活活动,2、教育活动,3、家园合作.

通山县13027981452: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针对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
展贩阿瑞: 学前教育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非...

通山县13027981452: 简述幼儿期健康指导内容 -
展贩阿瑞: 1,身体健康指导,2,消除恐惧心理健康指导,3,身心同步发展健康指导.

通山县1302798145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展贩阿瑞: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目标制订的依据制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必须考虑到与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关系、与终身教育的 关系、预防与干预的关系、社会发展变化与...

通山县1302798145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
展贩阿瑞: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理解这个定义,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通山县13027981452: 现在儿童心理成长需要注意什么?譬如:3到5周的儿童心理变化,及怎
展贩阿瑞: 3到6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通山县1302798145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
展贩阿瑞: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 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通山县13027981452: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简答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
展贩阿瑞: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