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的由来

作者&投稿:鄘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
标准口音: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

汉语的由来
总含有在下之意或含有由上而下之意。”“以上所举八十三语皆以‘M’字发音者,其所含意味,可以两原则概括之:其一,客观方面凡物体或物态之微细暗昧难察见者或竟不可察见者;其二,主观方面生理上或心理上有观察不明之状态者。”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是间接拟声(音义联觉)的实例。

普通话的由来100字以内
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语言的由来?是谁发明了汉字?
梵文字母用来拼写古代的梵文及现代的印度诸多的语言和尼泊尔语。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

语文的语字的来历
论也.从言吾声.鱼举切

“语文”二字的来历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旧中国,语文是古今书面语言作品——语体文和文言文——的简式统称。现今,语文是学科名。语文,还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

普通话的来历是什么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

语文的来历
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话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国语普通话的来历(普通话的来历简短30字)
2.之后历经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包括新中国成立后,虽个别注音经过调整,大体上没改变,一直将其作为国家官话来使用。3.1956年2月6日,国务院补充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4.普通话的由来:现代汉语标准语,孕育于中原的中原官话(所以现代人...

厦门市19375222356: 俗语是怎么由来的? -
何紫奥复: 生活的日积月累,劳动人民智慧的简单结晶.

厦门市19375222356: 中国俗语的来历“俗语”也许并不恰当只不过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说
何紫奥复: 流传在民间的俗语,亦称口头语,都是有其缘由的,探索这些俗语的来源,颇富趣味. “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

厦门市19375222356: “无巧不成书”这个俗语是怎么由来的啊? -
何紫奥复:[答案] 出自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正愁把武松打虎这个片段写详.忽然屋外传来叫喊声,原来邻居,施耐庵看了整个过程,忽然想起可以写武松打虎的片段,就写成了武松打虎这个片段.后来他逢人就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厦门市19375222356: 请都来说说一些常见俗语的含义及由来?
何紫奥复: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327/18/9737_416405.html 这个网上有

厦门市19375222356: 谁能告诉我中国俗语的来历? -
何紫奥复: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

厦门市19375222356: “无巧不成书”这个俗语是怎么由来的 -
何紫奥复: 无巧不成书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解释〗比喻事情十分凑巧.〖示例〗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无巧不成书 相传,施耐庵在写景阳岗武松打虎这回书时,横也写不好,竖也写不好,总觉得肤浅,没有神气,真是伤透了脑筋.正当...

厦门市19375222356: 汉语中谚语的由来或发展史,越详细越好谢谢啦 -
何紫奥复: 所谓谚语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常语,通常指一些含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俗语.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是先民们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些谚语流传久远,虽然都以口语方...

厦门市19375222356: 掌上明珠 山穷水尽 锦上添花 张冠李戴 水落石出 亲如手足 这些俗语的来历是怎样的? -
何紫奥复: 掌上明珠 【出自】: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山穷水尽 【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锦上添花 【出自】: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

厦门市19375222356: 谚语·俗语·歇后语的来历谁知晓? -
何紫奥复: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

厦门市19375222356: 谚语的由来? -
何紫奥复: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语多带有地域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