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传孝

作者&投稿:澄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学习之80301

泰伯篇第3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白话】

曾子病重,召来他的门人弟子说:“拉开衾被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戒慎恐惧,好像走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往后,我知道自己能够免于毁伤了!小子们!”

【思考之一】为什么说“曾子有疾”,而不说“曾子有病”?

曾子,名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重要的弟子之一。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所以曾子自幼就浸润在儒学的文化中。虽然他并不聪明,但他非常勤奋,能够遵照老师的教诲,笃实践行,每日三省其身,特别是他对孔子所传的《孝经》能够认真持守践行,所以孔子临终时将年幼的孙子孔伋(也就是子思)托付给年仅27岁的曾子。曾子著《大学》,述《孝经》,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

曾子临终时,把弟子们都召集来,交代遗言:“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就能免于损伤父母给我的身体了,各位同学!”

“疾”,《说文》上说“病,疾加也”,就是说病是疾的加剧加重,因此“疾”可以理解为是小病,病是比较严重的。此时,曾子已经七十一岁了,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就要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所以召集弟子们交待后事。按一般道理,应说“曾子病重”“病危”,可是为什么曾子的门弟子却记载为“曾子有疾”,说他得了小病呢?这是因为曾子年事已高,也算是寿终正寝了,所以说“曾子有疾”,而不说“有病”。

【思考之二】曾子临终为什么要弟子“启予足,启予手”?

对于“启予足!启予手!”后世有三种解释:一是打开被子看手足是否有损伤;二是帮助展开手足;三是仔细看看手足。三种解释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认为曾子要求弟子这样做的理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曾子临终时对弟子们进行孝道教育的身教。

为什么曾子临终将弟子们召集来,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呢?一般来说,临终遗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嘱咐。那么,曾子这里所展现的言行,显然也就是曾子认为对弟子们来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希望弟子们能够牢牢记住,并能努力践行的重要内容。

儒家的教育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是“孝”,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第2章)那么“孝”又从哪里开始呢?《孝经》中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与的,不敢轻易地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在《礼记·祭义篇》中,孔子还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父母完整地生下了你的身体,你在死去的时候,就应该把完整的身体归返给父母,这才可以称为孝。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身体不受损伤,能够健康成长。当子女身体受到伤害时,父母恨不得自己去承受痛苦。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父母能够亲自为子女输血,乃至移植身体器官。

对于孝子来说,因为自己的不注意,让父母为自己的身体损伤感到痛苦,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孝子会很注意照顾自己的身体,以让父母放心。

所以,孝子就不会违反交通规则,让自己处于不必要的风险中;孝子也不会轻易做损伤身体的事情,比如熬夜、酗酒、暴饮暴食乃至于冒险,当然就更不会打架、斗殴、吸毒、犯罪了。

如果我们都能做好孝子,守护好自己的身体,社会将会减少多少的冲突纷争,乃至于犯罪啊。

【思考之三】怎么样理解儒家对“身体”的重视?

可能有人会说,“大家都怕损伤身体,那些有风险的必须做的工作谁来做呢?比如军人,就不能贪生怕死啊。”

没错。所以,夫子说,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还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能够修养德行,成为对家庭、国家,乃至对天下真正有价值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此才能够得到众人的爱戴,也才能利益后世子孙,让父母感到荣光,这才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儒家并不说一切损伤身体的事都不能做,真正在立身行道之时,还是要“当仁不让”,乃至于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反对的只是那些为无意义的事情而轻易损伤自己身体的行为,乃至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才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曾子是至孝之人,所以临终向弟子展示自己的身体,正是为了告诉弟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


父慈子孝是什么意思
父慈子孝是指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体来说,父慈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心,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备至的情感表现。父母会竭尽全力为子女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不计回报地付出自己的爱和关怀。这种慈爱之心是建立良好...

孝子艾子诚文言文翻译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孟子·公孙丑下》) 16.把...

归氏孝子文言文及翻译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①...

李孝子传翻译是什么
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

《二十四孝图》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一共有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李孝子传(袁枚)阅读答案附翻译,李孝子传(袁枚)阅读答案附翻译_百度知 ...
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

24孝出于哪本书
13、《玉历钞传》:全称《玉历至宝钞传》,是一部宣传迷信的书。 14、“睚眦之怨”:意即小小的仇恨。 15、大谈“言行一致”:陈西滢曾说:“言行不相顾本没有多大稀罕,世界上多的是这样的人。讲革命的做官僚,讲言论自由的烧报馆。” 16、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年):俄国小说家。 17、《二十四孝图》:...

子不孝到底是谁之过
还是先回答楼主的问题:子不孝,第一责任是父母,第二责任是学校,第三责任是社会。第一个责任,我在博文中有探讨。现在说第二和第三种:子的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学校,一个不提倡孝道的学校,怎么脱得了干系!子的成人阶段在社会,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价值体系混乱的话,要子不孝也难矣!!以下是我的博文:孝是一种...

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对孝持什么态度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

关于孝子的古诗句(形容孝子的诗句)
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6.形容孝子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孝子的诗句有以下:1.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勿望报,回头但看你儿孙。 2.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 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3.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着去做;...

上街区15523154015: 我从曾子身上学到了孝作文800字 -
徵菊双藤: 孝孝孝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个好人,哪个没有把孝字放在心中第一位?01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论孝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 -
徵菊双藤: 原文见《礼记》.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从内心深处尊敬父母,使父母打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其次是为父母争光,不使父母蒙受耻辱;而仅仅让父母吃饱穿暖,那是最低的层次,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是什么意思? -
徵菊双藤: 邢冰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说: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公明仪问曾子说:你可以做到孝吗?曾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古代的君子所说的孝子,父母没有发话就能知道他们的意思,而且能引导父母,使父母明白更多的道理.要紧紧是赡养,那怎么能算孝呢?

上街区15523154015: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曾母... -
徵菊双藤:[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A D小题3:①(曾参)出门到野外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见他不在,)就想离开.②魏公子以自己不能保护这只斑鸠为耻辱,立即叫人多设罗网捕鹯,捕到了数十只鹯.小题4:传书记载曾子至孝所以身...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将孝分为哪两个方面?
徵菊双藤: 孝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有两个方面:养身与养志,一是肉体方面,一是精神方 面.所谓敬、安、久、卑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孝,就是“养志”,包括娱亲、顺亲、敬亲、永志、慎行等内容,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思想、意志、道德、感情正是人 区别于动物的地方,需要感情的照临.肉体之孝必须升华到精神之孝才能成为全面 的真正的孝.虽然在理论的叙说上养身和养志有先后轻重之分,但是在实际生活 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孝的故事 -
徵菊双藤: 我很喜欢曾子,中国历代帝王也很喜欢曾子,因为他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到现在还深刻影响着我们,这是孔子他老人家做不到的. 关于孝的只有几个故事,不知道你满不满意? 一是奉养父母,虽然生...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在二十四孝中,以何事留名? -
徵菊双藤: 二十四孝是元人郭居敬所撰写,共有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为亲负米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供亲 为母埋儿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 乳姑不怠 亲涤溺器 弃官寻母其中曾子的是“啮指心痛”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是什么意思 -
徵菊双藤: 曾子由于亲人去世而心情悲伤,七天不吃东西也不饥饿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 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上街区15523154015: 曾子守礼文言文: 原文及翻译 -
徵菊双藤: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

上街区15523154015: 孝顺的故事传说 -
徵菊双藤: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