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中“技术与人”的关系

作者&投稿:承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京折叠》的社会建构与技术体现

    《北京折叠》是一部蕴涵着社会批判思想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在未来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北京被设计成为了一座“能够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科技的高度发展带来的是阶层的固化,因此上层阶级便创造出了“折叠空间”,实际上就是用一种物理构建城市的方式将人实现阶层区隔,上中下层阶级各自生活在三个互相独立、不允许贯通的空间里。从空间上来看,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分别居住着这座城市的五百万、两千五百万和五千万人口,而他们活动的空间面积排列则刚好相反;从时间上来看,三个空间并不具有共时性,八千万人口共享48小时,第一空间的人劳动24小时、睡眠24小时,第二空间的人劳动16小时、睡眠32小时,第三空间的人劳动8小时、睡眠40小时。这种时间上的分配实际上就是用压缩下层人民的劳动时间来保证上层的活动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下层人民的生命价值也被严重压缩。

   小说中设定的“折叠空间”,即使用高科技的建筑手段实现物理区隔,是这部小说中的技术核心,以此来实现对阶层与社会的治理。

技术的起源与本质

    “技术”是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从这个定义出发,技术即人类创造出的一套知识体系和方法,并且技术的出现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产物,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是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人创造了技术,技术为人的目的而服务,这就是技术的起源之一。此外,技术需要适应人们的需求而变化,换句话说,即人类为了各自不同的需要而改变技术。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即社会制度、生产水平、文化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各有不同。

    《北京折叠》的设定虽然一开始便承认了“折叠空间”的存在,并没有向读者交代它是缘何产生、为适应何种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从文中描绘的整个折叠空间的建构及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中,我们便可以窥探出背后原因。折叠空间一开始在自然中并不存在,而是如书中所说,是“如老刀父亲一样的第三空间的底层人民一点一滴所建造出来的”。

    折叠空间创造的背景是未来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极端状态:社会产能极度膨胀,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导致人力变成了落后生产力,如垃圾工这样的以低级劳动为生的底层人民(如主人公——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变得可有可无。而在制度层面上,权力则由上层的少数人(如在第一空间掌管折叠运行的白发老人)所控制,以及少数掌权者手下的高级管理层(如在第一空间有一定资本的吴闻),这些人共同形成了整个社会运作的核心力量,社会陷入一种精英式的运行模式。而社会阶层之间极少发生实质性的流动,阶层固化难以被打破。统治阶层为了最大程度上为自己创造利益与生存空间,于是采用了剥夺大多数人生存空间的技术手段。此外,在文化环境方面,底层人思想被麻痹,没有反抗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思想长期被被大众媒介所塑造,被“催眠胶囊”所束缚,他们除了为生存不断劳动外,便被设计进入“休眠”状态,底层民众便成为了失去思考能力和反抗意识的人。因此,折叠空间的出现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统治阶层的需要所决定的,是人类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创造的一种调节、控制和改造社会的手段。

技术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

    从技术的定义出发,既然技术被人创造出来用于社会现实的操控,那么人自然掌握着一定操纵和掌控技术的能力,能够为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环境需要而对技术做出改变。在《北京折叠》中,在老刀逃离第一空间回到第三空间的那个“空间翻转”的时刻,第一空间的管理层发现当天的折叠技术存在一些小问题,解决方案是必须延迟空间折叠的固定时间,因此掌权者白发老人便下令延迟,对他来说就像“拧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一样简单”,而老刀却险些因此而丧命。由此可以看出,折叠空间的技术运行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人所操控的。

    但是从整体角度上来看,技术也对人的行为起着限制和约束作用,即人对技术的操纵和掌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折叠空间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实现对人的物理区隔,限制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这部分被限制住的人们自己无法跳脱出折叠空间的“牢笼”,社会被折叠技术限定在一个按上层掌权者意图运行的安全秩序中。借用米歇尔·福柯的“治理术”这一概念,即第一空间的上层发明了一套治理城市的“特有机器”,即折叠空间;反过来这一技术也实现了对人的“治理”,治理主体变成了折叠空间本身。

    小说中的另一细节也能够体现技术对人的约束作用:身处第一空间管理层的吴闻发明出了一套垃圾全自动分类处理系统,将其建议给了白发老人,而白发老人否定了这一建议。他认为用一旦垃圾分类代替了人工,失业率就会暴增,第三空间的人闲置在家被技术进步的社会所抛弃,连上层的垃圾也不再需要他们,如此便失去了当初设计第三空间的意义。而为了维持这一套治理术的稳定,就必须保持着折叠空间运行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白发老人属于治理体制的顶层人物,拥有延迟折叠开关的能力,但他也不能为所欲为,随意改变技术的运转。《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在访谈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技术约束人的观点,她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对人的控制是全面且具有覆盖性的。另外,她还对表达了一种预见性的观点,“科技进步的不可逆(只能延迟) 决定了科技的发展最终会打破折叠北京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的相对平衡, 并促成折叠北京的瓦解”。

技术对人的影响:

    卡尔·马克思对于技术与人这一哲学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技术是人的创造和产物,但在现实中技术往往发展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甚至敌对的力量,反过来对人产生了压迫和奴役。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技术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人的异化,人被技术所摧残。折叠空间的产生和设计使得第三空间人们的生存时间和劳动时间被缩短,压榨了底层人民的生存时间并将其让渡给了掌权者,他们只能在短暂的八小时内无休止地拼命工作而仅仅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底层人民不得不遵从折叠法则的运作节奏,便丧失了作为独立人的主体性。其次,对于一二空间的人来说,第三空间的民众不能创造出多少社会所需要的生产价值,他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分享社会红利,成为了社会机器的附属品。此外,第三空间的人大多世代相传只从事着垃圾分类的工作,他们被固定在了一个领域内,能力与思想一无所知,成为了片面的代名词,基本上失去了上升与发展的独立空间。

    综上,从《北京折叠》思考技术与人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并不是独立或对立的,而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对技术与人的个人理解:技术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创造的各种调节、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人拥有一定操控技术的能力,同时,技术也在制约着人的行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可能带来的是人的解放与自由,但也有可能造成人的异化。无论是技术决定论,抑或是技术人文主义,二者都存在其论证的合理性,但理论缺陷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看待技术与人的关系实际上需要更多的思辨性。


8\/70-《折叠北京》读后感
《折叠》的卓越之处在于,没把这篇小说写成炫技的硬科幻或恐技术的警示录。科幻之于它只是一层面纱,起作用只是创造出某种特定的情景与通道。然后作者在这特定的情景下,将人类社会一直面对的问题、当代社会难以解决的矛盾娓娓道来。正可谓用意不用力。2.情感-坚硬缝隙中的温柔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看...

折叠的城市,撕裂的现实::《北京折叠》
读罢 郝景芳北京折叠这部科幻小说,忍不住又翻阅了一遍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同样都是反乌托邦类,按照某种哲学构想建立起的一个新新世界的文学,赫胥黎笔下的新世界更类似于儒家构想的“天下大同”。所有存在的个体被剥离了自我欲望诉求,被安置在固定的社会身份中,并通过服用药物产生一种“安...

《北京折叠》读后感800字
《北京折叠》这本书是新生代作家郝景芳写的,这部科幻小说获得了雨果奖,《北京折叠》这本书是短篇科幻小说,只有四十页。科幻小说是很难读懂的,必须要细细品味,才能找到书中的精华,才能找到书中蕴含的奥秘与书中神奇的文字。《北京折叠》这本书写的是建筑工建筑了这座折叠城市——北京。北京这座城市...

关于北京折叠的书评
找个时间看完这本获得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我觉得并没有那么科幻,也许用不了等到二十二世纪,它会以超越你我的想象更快地来临。我记得罗辑思维有一期视频节目讲的也是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现实生活中,也许参加一场聚会你就能够感受到那种碾压。北京折叠,讲的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老刀,48岁,未娶,在...

北京折叠txt微盘
以下是关于《北京折叠》的分享内容:这部由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在她的作品集《孤独深处》中占据重要位置。首次发表于2012年12月,其精彩内容可以通过百度网盘获取。小说以北京在未来社会的分层结构为背景,生动描绘了三个空间的鲜明对比。主人公老刀,一位生活在底层的垃圾工,为了...

北京折叠作者是谁
《北京折叠》的作者是郝景芳。这篇小说是她于2012年12月发表的作品,收录在小说集《孤独深处》中。郝景芳,1984年7月27日出生,是来自天津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她拥有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共同创立了童行书院。2016年8月,她的作品《北京折叠》荣获第74届世界科幻雨果奖。2018年,凭借《长生塔》获得...

郝景芳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是?
郝景芳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是《北京折叠》。《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孤独深处》中。首次发表于2012年12月。该小说讲述北京在未来按照社会阶层被分成三个空间,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了让自己的养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三个空间之中为人送信。在此...

读《北京折叠》第二部分
老刀的父亲就是垃圾工,为了留在北京,从一个建筑工变成了垃圾工。这座折叠城市,就是老刀的父亲和类似父亲这样的建筑工建造出来的。虽然是自己的心血,但建造这个城市的人,却并不是了解它的人。不过,不了解也不妨碍老刀的父亲起了想留下来的心。最初因为这超出认知的城市而有的惶恐消失殆尽,塑造起...

《北京折叠》有感
小说中还潜藏了另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科技进步能否打破阶层固化,弥合贫富差距?很多人相信世界是平的,发达的互联网让人们免费学习世界名校的公开课,在社交平台上和各种明星大腕保持互动,所以新科技趋势下阶级鸿沟必然会消除。而在《北京折叠》里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动垃圾...

北京折叠:大多数艺术家与外来务工人员并无差别
黑桥村村口一景(摄影:卞卡)多数人直接或间接的读到《北京折叠》(注1),都会惊讶于她的现实性。小说直指北京因城市发展进程而制造出森严的人群的阶层分化这一现实话题,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署名“单仁平”的评论文章 “《北京折叠》获雨果奖是好事坏事?”也并不避讳这一事实的客观存在。这种不同...

钟山区15045967841: 北京终于折叠(关于北京终于折叠的基本详情介绍)
滑玛奥尔: 1、《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孤独深处》中.2、最早于2012年12月发表在清华大学的学生论坛水木社区的科幻版.3、该小说讲...

钟山区15045967841: 写一篇《北京折叠》的随笔 -
滑玛奥尔: 满分作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窗外的树枝猛烈地晃动着,最后的几片枯叶不堪重负,一下子消失在北风中.打开窗户,吸一口气,肺似乎都要冻结,家长和孩子带着大包小包,踏过将要化尽的残雪,走出宿舍——又一个学期结束,放假...

钟山区15045967841: 2019年的云栖大会有哪些企业和哪些人参加? -
滑玛奥尔: 从官方得到的消息,《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导方向东、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赖昌等将在“云栖时间”带来独立话题演讲,涵盖科技跨界、科学家、科幻、开源等领域. 参展企业有我们熟知的英特尔、三星半导体、惠普公司.还有上海旺链科技,万国数据服务公司、汇顶科技等等.

钟山区15045967841: 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滑玛奥尔: 研究生专业中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是两个平行的二级学科,但统一隶属于建筑学院,两专业开设科目、研究方向差别比较大,但毕业走向差别并不大,很多技术的人毕业后也搞设计

钟山区15045967841: 工作中如何和同事搞好人际关系? -
滑玛奥尔: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在说明该问题之前,先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要搞好人际关系.如果没有必要,技术上的讨论也就没有了价值.从心理上讲,不管身份高低,每个人都希望受人...

钟山区15045967841: 路上读书音频图书馆上的《北京折叠》有声书是精读版还是原著版? -
滑玛奥尔: 这本书跟路上读书上其他节目有点区别,因为是中短篇小说,所以是原著版本的演绎

钟山区15045967841: 得了疥疮如何预防最好?预防疥疮用什么方式呢,我觉得还是身上痒的不...
滑玛奥尔: 【郝景芳采访摘录】记者:现在IP概念这么热,《三体》影视版也在制作中,有考虑把您的一些小说影视化吗?郝景芳:《北京折叠》去年就签了影视版权,只不过签给了个人导演,还没确定制作公司.其他作品也有人问,但还没有确定的项目.我不反对授权改编,但我不会自己参与.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我也更愿意尊重电影人的专业性,不会自己妄自插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