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时期典故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我带来的楚汉相争时期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楚汉相争时期典故1

  1.破釜沉舟

  秦末项羽与秦军战于巨鹿,项羽为使士卒拚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引申为做事果决、义无反顾。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巨鹿。

  2.拔山盖世

  释义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形容人的力气强 大或志向远大。如:「项羽枉有拔山盖世的气慨,可惜时不我与,终落得饮恨乌江的下场。」

  3.楚河汉界

  楚汉纷争时,以鸿沟为界。比喻敌对的两方。象棋棋盘的中界。

  4.判若鸿沟

  判,区分。鸿沟,战国时的运河,位于今河南省,相传楚汉相争时,划鸿沟为界。判若 鸿沟比喻界线清楚,区别明显。如:「从此以后,他凡事讲求效率,和以往的习惯,判 若鸿沟。」

  5.计将安出

  将如何制订计谋?史记.卷九十七.郦生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

  6.鸿门宴

  楚汉相争时,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计,设宴于鸿门,欲加害之。后来 刘邦赴宴,范增使项庄舞剑,伺机行刺刘邦,幸得羽叔父项伯及张良等协助,始免于难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如:「他为人狡猾,我看你还是不要去赴那鸿门宴吧!」亦称为「鸿门会」、「鸿门计」。

  7.项庄舞剑

  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时,项庄藉表演舞剑想刺杀刘邦。于是张良至军门,樊 哙问情况如何时,张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典出史 记.卷七.项羽本纪。后遂以项庄舞剑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隐藏了另外的意图。

  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自己受制于人,处于任人摆弄的境况。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9.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0.竖子不足与谋

  这小子不能和他谋划大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楚汉相争时期典故2

  1.江东子弟

  释义 楚汉时,项羽渡江西攻刘邦时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分我(一)杯羹

  项羽以烹食刘邦之父为要挟,想迫使刘邦退兵,刘邦不但不受胁迫,反而请项羽分他杯 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处获得一份利益。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3.暗度陈仓

  全句应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韩信又一出奇制胜之战略,项王以秦降将章邯守住刘邦东进关中之路,韩信表面修复入汉中时烧绝的栈道,却也私下拟定袭陈仓、定三秦之计,后谓暗中行事为「暗渡陈仓」。可见诸《史记˙高祖本纪》与《史记˙淮阴侯列传》。

  4.斗智不斗力

  运用计谋、智慧,而不采取武力。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王笑谢曰:『吾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5.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着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胡综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诗: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砀天开五色云。

  6.(无颜见)江东父老

  楚汉相争时,项羽先盛后衰,后被汉军逼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船待羽,劝其渡江。项羽却言,初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归还,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借指故乡的父执兄长辈。群音类选˙诸腔类˙卷二˙跃鲤记˙芦林相会:待回归,有何颜见得江东父老兄妹。

  7.不到乌江心不死

  (谚语)项羽战至乌江自刎而死之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比喻不到完全绝望 ,决不肯认输放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 心原也该死了!」亦作「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乌江不肯休」、「不到乌江不尽头」。

  8.十面埋伏

  乐曲名。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 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故事。

  9.壁上观

  在营垒上观看人家交战。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亦作「作 壁上观」。

  10.拔山扛鼎

  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形容力气强大。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 能扛鼎,才气过人。……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 兮骓不逝。』」后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过人。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好徒,急偿夙债。」或作「拔山举鼎」、「扛鼎拔山」。

  11.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着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12.一决雌雄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 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比喻互相较量以决定胜败、高下。三国演义.第三十 一回:「汝等各回本州岛岛,誓与曹贼一决雌雄!」清.顾嗣立.寒厅诗话:「今日两君旗鼓相当,盍一决雌雄?因取巨觥,各置于前,观者如堵。」亦作「一决胜负」。

  13.异军特起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于承荫。」亦作「异军突起」。

  14.取而代之

  取代他人的地位。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后泛指以其它事物取代原有的事物。元.俞德邻.佩书斋辑闻.卷一:「始皇南巡会稽,高帝时年二十有七,项籍纔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15.羊狠狼贪




在楚汉相争时期有哪些成语和典故?
1.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例句:项羽四面楚歌,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2.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例句:他天天来送礼探望,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别有企图。3.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

十面埋伏出自什么典故
十面埋伏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秦汉时期的历史典故
很长一段时期内,双方互有胜负,谁都无法灭掉谁,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当然,后来刘邦背信弃义追杀项羽,最后在垓下灭掉项羽,统一天下,建立西汉。5、霸王别姬 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

一句概括楚河汉界的典故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荥阳一带僵持许久,因此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楚河汉界”地理位置就是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鸿沟宽约800米,深达200米,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

两雄相争的典故
两雄相争的典故最著名的是“楚汉相争”。楚汉相争,原指汉初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战争。后用来比喻两强争斗,互相争夺天下。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和项羽都是英勇的领袖,他们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

楚河汉界的历史典故
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楚汉争锋是什么典故
山东一带。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就是楚汉相争的故事 ...

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四面楚歌(拼音:sì miàn chǔ gē)是一个成语,最早...

楚汉之争时期都有哪些成语典故?~
刚愎自用——指项羽的性格 约法三章——刘邦的亲民政策 运筹帷幄——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成名战役 十面埋伏——韩信困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的谋略 经邦济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四面楚歌——项羽被困 破釜沉舟——项羽危难中奋起 霸王别姬——...

十面埋伏典故?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相争时期有哪些典故? -
狄哗艾欣: 第一个,四面楚歌 第二个,十面埋伏 第三个,鸿门宴 第四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五个,跨下之辱 第六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相争历史小故事 -
狄哗艾欣: 楚汉相争是指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所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天下的战争.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主要力量.在推翻秦朝以前,项羽和刘邦曾在彭城兵分两路,并有约定:谁先进入咸阳,...

广元市17878893365: 有关汉楚战争的成语典故 -
狄哗艾欣: 楚汉之争成语典故楚汉战争及前后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以及词语、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为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衣锦还乡、先发制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一决雌雄、楚河汉界、沐猴而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十面埋伏、江东父老、东山再起、霸王别姬、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鸿沟、冠亚季、冠军、虞美人、二世祖、三秦、三齐、等等,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请采纳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力的战争) - 搜狗百科
狄哗艾欣:[答案] 霸王别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刚愎自用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背水一战 十面埋伏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争霸期间出了多少典故,例如:四面楚歌|破斧沉舟等等.请写出来 -
狄哗艾欣: 1、破釜沉舟 2、楚河汉界 3、十面埋伏 4、霸王别姬 5、无颜见江东父老 6、宝马赠守亭 头颅送故人 7、四面楚歌 8、乌江自刎 9、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0、背水为营 11、拔帜易帜 12、半渡而击 要是要过程M我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相争历史故事快给我一个,长度中等 -
狄哗艾欣:[答案] 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汉高祖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

广元市17878893365: 有关楚汉相争的成语或历史故事 -
狄哗艾欣: 霸王别姬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项庄舞剑 【成语故事】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广元市17878893365: 楚汉争霸的故事 -
狄哗艾欣: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

广元市17878893365: 鸿门宴楚汉相争讲的是什么故事?
狄哗艾欣: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首先进入关中,攻破咸阳.当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马,驻扎 在新丰鸿门,而刘邦仅有十万人马,驻守在灞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趁早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