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文言文阅读技巧

作者&投稿:张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章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和易错点。答题时必须紧扣原文,忠于原文,把握文章的主易错警示!要观点,既不能胡乱猜测、妄加推理,也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需要注意的有两点:0古文强调“文以载道”,文中所述之事、所写之人都蕴涌了作者一定的观点:②写作手法常涉及比喻、对比、举例、寓言、言行横写等,这些在应考时要重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

1. 实词解读技巧:要关注文章中的通佩字、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还要注意日常文言词语的积累,掌握从课内到课外迁移的方法和规律。

2. 翻译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以直译为主。

(2) 关键字词要落实。

(3) 译句与原句句式相同。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这句话时,除宇字落实、直译外,这意“可以”要逐字落实:“可"是“可以”,“以”是“凭借",可译为: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断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此微老师了。

3. 其他内容分析,则采用分析现代文的方法。

例如: 《咏雪》开头一句话“谢大停求雷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个字,介绍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回答问题前需先分析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从中找到关键词。结合现代文词:叙文常见文体分析文章的方法回答即可。

答:这十五个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事件等丰富出“咏雪”的事件。

咏雪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俄而 雪 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公 欣然 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4) 白雪纷纷 何所似 何所似:像什么

(5)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差: 大体 拟:相比

(6) 未若 柳絮 因 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因: 趁、乘 因风: 乘风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大傅在一个下天把家里人集在一起,与他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一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问:“这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呢?”

(3) 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4. 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5. 对两个人的回答, 谢太傅未做评定,你认为他觉得哪个好?

我认为他觉得谢道韫的好。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他对谢道韫的赞赏;从文中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世也可以看出。

6. 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谢道韫才情的赞赏。

7. 写出一例咏雪的诗句。

示例: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行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陈太丘与友 期行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 期 日中 日中:正午时分

(3) 太丘 舍去 舍去:(他) 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 去后 乃 至 乃:才

(5) 尊君 在不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 同“否”

(6) 相 委 而去 委:舍弃

(7) 下车 引 之 引:拉,

(8) 元方入门不 顾 顾:回头看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走了之后,朋友才赶到。

(2) 待君久不至,已去。

他等你好久你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我约定一起出行, 却丢下我离开了。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过了正午您还没到,那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父亲,就是不讲礼数。

(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3.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 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称

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4.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友人认识到自己错了,想弥补自己的过错。

6.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是一个义正言辞、有修养、明辨是非的孩子。

7. 你认为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无礼在对无信无礼之人没必要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长辈,并他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想弥补过错,这时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8. 你喜欢元方这个孩子吗?为什么?

示例一: 喜欢。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不道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

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这已属不易。

示例二:不喜欢。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歌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学而 时 习之 时:按时

(2) 不亦 说 乎 说: 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 愠 愠: 生气, 恼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5) 为人谋 而不 忠 乎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 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信: 诚信

(7) 传 不习乎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 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 惑 惑:迷惑、疑惑

(10) 六十而 耳顺  耳顺:通常认为是指能听抨进不同的意见

(11) 七十而 从心所欲  从心所欲: 顺从意愿

(12) 不 逾矩 逾矩:越过法度

(13) 温 故 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14) 可 以 为师矣 以:凭借

(15)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6) 思而不学则 殆 殆:疑惑

(17) 人不 堪 其忧 堪:能忍受

(18) 知 之 者不如 好 之者 之: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好:喜爱,爱好

(19)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乐:以……为快乐

(20) 饭 疏食 饭:吃; 疏食: 粗粮

(21) 曲 肱 而枕之 肱: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2) 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 对, 对于

(23) 必有我师 焉 焉: 于此, 意也是在其中

(24) 择其 善者 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 优点

(25)子在 川 上日 川:河流

(26) 逝 者如 斯 夫 逝: 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27) 匹夫 不可夺志也 匹夫:指贫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8) 博学而 笃志 笃志:坚定志向; 笃:坚定

(29) 切 问而近思 切:恳切

(30) 仁 在其中矣 仁: 仁德

2.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表修饰关系。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 而:表承接关系

(2) 人不知而不懈 而: 转折关系

(3)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而: 转折关系

(4) 温故而知新 而:表承接关系

(5) 学而不思则罔 而:表转折关系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表承接关系

(7) 博学而笃志 而:表并列关系

(8) 曲而枕之 而:表承接关系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 然后按时温习它, 不是很愉快吗?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知道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感

(7)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志趣。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学问和率业的人,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以学问和事业为快

的人。

(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吃粗粮,喝冷水,用胳膊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

(1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 这对我像浮云一样。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

(1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要改正。

(1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

(1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是用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示例: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要多向别人请教,紧密联系实际。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体现了虚心好学、自觉修养的思想。

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示例: 在现代这个商品经济社会,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 ”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8.请写出出自于本文的三个成语。 

示例: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富贵浮云、箪食瓢饮、见贤思齐

诫子书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静 以修身

静:除杂念和干扰宁专

(2) 俭 以 养德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

淡泊:内心淡,不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4) 非宁静 无以致远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5) 非学无以 广才

广才: 增长才干

(6)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淫慢: 放纵懈怠;   淫:放纵;慢:懈;励精: 振奋精神

(7)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8) 年与时 驰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9) 遂成 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0) 悲守 穷庐

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夫君子之行                 B.学而时习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下车引之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夫/君子/之行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怎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躁就不能修养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5.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 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来论述的。

7. 文中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

8.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节俭可让人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9. 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诚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寄子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10. 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示例: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学”是成才的关键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远大目标志学习也要经常注意修身养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止 有剩骨  止: 仅,只

(2) 缀 行甚远  缀: 连接、紧跟

(3) 两狼之 并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4) 屠大 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5) 顾 野有麦场  顾:看,视

(6) 苫蔽 成丘  苫蔽:覆盖,盖

(7) 弛 担持刀  弛:解除,却下

(8) 一狼 径去   径去:径直离开

(9) 其一 犬 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

(10) 意暇 甚  意:神情、神态;  暇:从容、悠闲

(11) 屠 暴 起  暴:突然

(12) 一狼 洞 其中  洞: 洞穴 这里用作动指

(13) 意将 隧 入  隧:通, 这里用作语,指从通

(14) 屠自后断其 股   股:大腿

(15) 止露 尻 尾  尻:屁股

(16) 前狼 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17) 盖 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8) 顷刻 两毙  顷刻:一会儿

2. 解释多义词。

(1) 敌

① 恐前后受其敌  敌:动词,攻击

② 盖以诱敌  敌:名词,敌人

(2) 其

① 恐前后受其敌  其:指狼

② 场主积薪其中  其:指打麦场

③ 屠乃奔倚其下  其:指柴草堆

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其:指屠户

④ 一狼洞其中 其:指柴草堆

⑥ 屠自后断其股 其:指狼

(3) 之

① 复投之  之:代词,代指狼

②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助词,可译作”的

③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助词,无实义,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

④ 久之  之:助词,无实义,起音节的作用

⑤ 又数刀毙之 之:代词,指狼

(4) 以

① 投以骨  以:介词,把

② 以刀劈狼首  以:介词,用

③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以:连词,来

④ 盖以诱敌  以:连词,用来

(5) 意

① 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意:想,打算

(6) 止

① 一狼得骨止  止:停止

② 止增笑耳  止:同“只”,只是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屠/自后/断其股

C.场主/积薪/其中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途中两狼,行甚远。

途中遇到两只狼,紧着他走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把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很停下来了,可先得到骨头的又追了上来

(3)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然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 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

场主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5) 狼不敢前,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望着户

(6)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6.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故事情节

遇狼→俱狼→御狼→杀狼

7. 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狼亦矣,而顷刻两,禽兽之变许几何?止增笑耳

8. “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以骨投,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

退狼。

9.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0. 请概括本文中狼的形象。

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

11. 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告人们,对待像狼

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止步,必须敢于争,才能取得胜利。

穿井得一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家无井而出 溉汲   溉汲:打水浇田  汲:从井里取水

(2) 及 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国人 道 之  道:讲述

(4) 闻 之于宋君  闻:听到、听说,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5)丁氏 对 曰  对:应答,回答

2.解释多义词。

(1)闻

①有闻而传之者  闻:听说

②闻之于宋君  闻:听到、听说,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③求闻之若此  闻:传闻

(2)若

①求闻之若此  若:像

②若屈伸呼吸  若:你

(3)于

①闻之于宋君  于:介词,到(那里)

②问之于丁氏  于:介词,向

③非得一人于井中  于:介词,在

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个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空的劳力,并非在井里到了一个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5.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从本文得到的启示。

示例: 在际中,语言的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6.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

7.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示例;有。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8.《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这部作品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成的。

杞人忧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身 亡 所寄  亡:无, 没有

(2)因往 晓 之  晓:告知,开导

(3) 若 屈伸呼吸  若:你

(4)终日在天中 行止   行止:行动,活动

(5) 奈何 忧崩坠乎  奈何:为何,为什么

(6) 只使 坠  只使:纵使,即使

(7)充塞 四虚   四虚:四方

(8)若 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踩、踏

(9)晓之者亦 舍然 大喜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另外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虑而忧虑,就去开导他。

(3)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4)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5)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才很高兴地放下心来,开导他的人也很要地放心了

3.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当时人们的认识有限,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人们普遍敬畏自然,人类还没有完全认

识自然界

4.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要不要“忧天”?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水污染、大气污染、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问题使得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地震海啸、酸雨等灾难接踵而至。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确实应该“忧天“。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

6.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了一个成语: 杞人忧天,它的意思是: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拼音:(20分)1.用线把音节和字连起来:rǎn yán tòng téng róng yōng zhàng zhuàng 痛 疼 染 严 壮 荣 拥 仗 2.选择,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 )里:(1)“百花放春满园”读音 A.bǎi huā fàng ...

四年级上册语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 四年级上册:一单元19页(对联)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3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4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 四年级上册: 一单元19页 (对联) 1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2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寒号鸟》
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寒号鸟》,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掌声》原文及教案
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掌声》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mò)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má)痹(bì)症(zhènɡ),腿脚落(...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课的资料
人教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课 《中华少年》综合资料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7.教师总结,评选活动最佳小组,布置任选专题写赏析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有目的地筛选、整理信息,培养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2速读全文,依次检索:①介绍苏州园林线索的词;②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③分说苏州园林特征的段;④分说各段的`中心句。 3.理清顺序,梳理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哪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江南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共六首古诗。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1-16课)
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1-16课),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1-16课) 学好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怎么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1-16课)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 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的语文阅读知识点技巧 -
融竿嘉欣: 三、复习目的: 1,巩固基本知识点,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中学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训练应试的技能技巧,如阅读题答案如何措词、如何完成应试作文等. 4,在对知识的学习...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考试技巧 -
融竿嘉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快快 -
融竿嘉欣: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

辽阳县18588597465: 初一上册的文言文可以如何学好
融竿嘉欣: 进入初中,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读.首先要多朗读.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融竿嘉欣: 一、读拼音写汉字.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2.其人弗能应也.( )( )3.郑人置履.(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辽阳县18588597465: 有没有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
融竿嘉欣: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原文,题目,答案. -
融竿嘉欣: 一、《伤仲永》的作者 是 代 家、 家,本文选自《 》. 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 ) 2.借旁近与之( ) 3.邑人奇之( ) 4.或以钱币乞之( ) 5、余闻之也久( ) 6、不能称前时之闻 ( )7、卒之为众人( ...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文言文专项训练
融竿嘉欣: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 履( ) ② 操( )③ 度( ) ④ 宁(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

辽阳县18588597465: 初一上册语文 古诗词阅读 -
融竿嘉欣: 一、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 前面几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

辽阳县1858859746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怎么做 -
融竿嘉欣: 文言文很好做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你读多了就会感觉越来越简单.文言文讲究语法,语法不是特别繁琐,你先读读文言文,再多翻译,然后一点点的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