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明考试 有到古代音乐史的题 继续答案!

作者&投稿:并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音乐史题,清商五调是指~

清商:
  清乐,也称为清商乐,是指汉魏六朝的乐府音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即当时的乐府诗。在音乐史上,“清商”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一种含义是:清商即高的商调。宫、商、角、徵〔Zhi〕、羽五调,一般是指中部音高说的,即相当于今天的C、D、E、G、A五调。比它们的本调高半个音的调子,就加一个“清”字来表示, 如“清宫”、“清商”。清商比商调高半个音。这个调子的应用似乎很早。《韩非子·十过》篇记载,在春秋初期,乐师师涓鼓琴,晋平公问:“此所谓何声也?”乐师师旷说:“此所谓清商也。”晋平公又问:“清商固最悲乎?”师旷说:“不如清徵。”师旷拿清徵和清商相比,当然是指的一种调子,而不是一类乐曲。
  词典解释
  1.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师旷 曰:‘不如清徵。’”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诗:“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2. 谓秋风。
  晋 潘岳 《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元 范梈 《奉同元学士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诗:“况值杪秋令,清商动凉幕。”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书寄用渊明九日闲居韵》:“清商发林际,飒飒动秋声。”

有不止一篇,选择其一给您,大约5000字

不过,希望您主要是借鉴,通过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加以修改,增加属于您自己的东西

=====================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知识创新"的思考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作为一门
人文学科,面对新世纪“知识创
新”的学术潮流,如何寻求它的时
代定位,已经成为每一位新世纪
古代音乐史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
时代课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这一学科
的成熟与发展,是综合文学、史
学、音乐学学科知识而实现的。如
黄翔鹏先生提出的“曲调考证”方
法及其成果就是以历史学、文字
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和乐
器学、音乐形态学、古谱学、古音
韵学等多种知识资源的创造性运
用与整合为基础的,其所表现出
的“知识创新”意识不言而喻。
笔者以为,面向21世纪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在“知识
创新” 的潮流中可能会出现如下
一些趋势:
1.“知识更新周期”将会进
一步缩短。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
发展进程中,历史节奏将表现出
较前代越来越迅疾的趋向,生产
发展越来越迅速,经济往来越来
越频繁,科学发明越来越密集,历
史节奏的这种急骤演进,是与知
识经济时代生产关系诸因素的推
动分不开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
24 季刊
中,新的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生
产周期相应缩短,越来越多经历
过重构的知识成果呼唤着社会的
检验;新的音乐史实的发展演变
也迫切要求得到描述和展示。刘
再生先生在论述20世纪中国古
代音乐史研究时曾有统计:“自
1922年第一部叶伯和的《中国音
乐史》诞生至本世纪90年代,中
国音乐史著作总共出版了四、五
十种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部
著作问世。”①即使如此,目前我们
仍感到已出版的史著中所能囊括
的史学新成果还不敷应用之需
要。例如出版于1985年的《中国
音乐词典》至今未能得以修订,而
1992年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续
编》中的许多人物词条,情况也已
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们均已不
大适应当前的应用(近闻人民音
乐出版社已出资赞助该词典的修
订,我们期待新版《中国音乐词
典》的尽早面世)。此外,在经过
20多年的学科发展之后,音乐史
学界该当有普遍吸纳综合创新成
果的史著问世了。
2. 随着知识体系的立体化
发展,知识传播途径向着数字化、
网络化方面呈多元发展的趋势。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可以使我们
在研究中产生的古代音乐史学成
郭树群
果,立体化地快捷传遍千家万户。
所谓立体化,是指成果的图、文、
形、声融为一体的电子展示方式。
那些以音乐图像学、考古学、乐律
学、文献学、民俗学、民族学交叉
研究而产生的音乐史学成果,如
今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络上融合为
一种面貌全新的音乐学知识载
体,供人们利用。据已发表的我国
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信息,北京数
字方舟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关于
信息源加工、存储、检索的产品,
每分钟可以全自动扫描录入图书
资料160页(双面),每天可处理
图文50万页,而且采用了国际通
用的先进图像压缩技术。这对于
我们所期待的音乐学知识电子
化、立体化前景的实现,无疑充满
了一种振奋的激情。在过去的日
子里,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古代音
乐史学领域已出现了一些很受欢
迎的电子读物。例如王子初、冯光
生、韩宝强主编的《曾侯乙编钟》
(光盘),修海林参与主编的《中国
古典音乐欣赏》(系列CD盘),方
建军研制开发的《金石之乐:中国
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
(D刘再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 —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
《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4期。
数据库软件等。
3. 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本教
材呈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
向21世纪的音乐教育将向着全
社会的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各级
各类人才对音乐学知识的需求更
多地来源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教科
书。为此中国音乐史学教材文本
的多样化,将是音乐史学工作者
予以关注的。各种类型的音乐史
学课程教材,应当注意体现新的
特点。有人将其归纳为:(1)要体
现一种历史的兼容性(即应充分
体现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
学领域已经达到的认识成果);
(2)要体现一种时代的涵容性(即
应涵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提出的
新问题和获得的新成果);(3)还
应体现逻辑的展开性(即应注意
以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念发展的
逻辑体系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
一)。①
4.面对21世纪,“文化的整
合”、“知识的重构”恐怕是常议不
衰的话题。就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来看,在这种观念的冲击下,我以
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仍然是应对
这种文化涌潮的重要方面。中国
古代音乐史学在我国人文学科的
大家庭中,无疑应属于“年轻的一
代”,其具有突破意义的发展,当
在2O世纪8O年代以后,即许多
史家所认可的近代音乐史学发展
的“第三阶段”。学科发展历史的
浅近,使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稚嫩
仍在所难免。因此,对于基础理论
研究的深入拓展,就犹显必要。例
如就中国音乐文献学、“曲调考
证”一类研究而言,其创新和突破
都还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尚显薄
弱的问题。首先在中国古代音乐
文献学学科范畴,虽已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展,但在中国传统文
献学的框架体系内,如何突出音
乐文献学的特点;在音乐文献学
的学科理论研究,音乐文献的编
纂、出版,音乐文献的目录、版本
研究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文献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
距。就“曲调考证”的研究方法而
论,如果对于中国乐律学、中国古
代音乐、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研
究做的更系统一点,恐怕黄翔鹏
先生的研究也不会显得那样艰
难,以致发出愚公移山式的慨叹:
“反正先生做不完的,学生接着做
嘛,我做不完还有下一辈⋯ ⋯”②
鉴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这种实
际状况,在“知识创新”的新世纪
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基础理论
研究的拓展,恐怕还会出现蓄势
增强的状况。
面对21世纪中国古代音乐
史学的种种发展趋势,史学工作
者能否具有应对能力,这也不能
不是我们通过回顾和展望而予以
回答的。
首先,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
个世纪里,特别是在世纪末的近
3O个年头中,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工作者在守护传统史学研究方法
的跋涉中,在新研究领域的开拓、
创新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文献资料类著作言,冯文慈先
生点注的《律学新说》《律吕精
义》,丘琼荪先生的《历代乐志律
志校释》(第一、二分册)、萧炼子
的《宋书乐志校释》、王昆吾和任
半塘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词
集》、金千秋的《全宋词中的乐舞
资料》、吉联抗先生的《中国古代
音乐论著译著丛书》、修海林的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中国艺
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的
《中国音乐书谱志》《中国音乐研
究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郭树
群、陈其射、王子初、李成渝合编
的《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综录》、
还有尚待出版的《历代乐志律志
校释》(第三、四、五分册)、《古乐
书钩沉》《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
料》《乐府诗集笺校》等等,它们勾
勒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文
献学框架。以研究成果类的专著
而言,王子初的《苟勖笛律研究》、
崔宪的《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
其律学研究》是直指中国古代音
乐史学重要难题的攻关之作;而
冯文慈的《中外音乐交流史》、陶
亚兵的《中西音乐交流史稿》、郑
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
论》、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教
育》则属于填补空白的开拓性学
术著作;此外具有开拓意义的学
术专著还有丘琼荪的遗著《燕乐
探微》、李纯一的《中国上古出土
乐器综论》、吴钊的《追寻逝去的
音乐踪迹— — 图说中国音乐史》
等。王子初等主编的《中国音乐文
物大系》多卷本,则以新的音乐史
料系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支持。特别是新近出版的黄翔鹏
先生的《乐问》,更以时代的学术
创新风范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
“知识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同
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托起这些重
要专著的则是数以千计的具有创
新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们共同构
成了21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① 孙正聿《教材建设新理念》,《光明Et
报))2000年9月27 Et。
② 郑祖襄《把“没有音乐的音乐史”变为
有可听作品的音乐史》,《中国音乐学)1999
年第2期。
2001年3月第1期25
“知识创新”的基石。
就学术的发展来看,虽然交
叉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古代音乐史
学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
间,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却不
能被学术发展趋于综合的潮流所
替代或置换。近期,许多学者注意
到了这种倾向。郑祖襄先生谈到:
“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
性决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是一
门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① 修海
林先生谈到:“音乐史作为严格的
历时科学,其主要的任务,仍然是
在历时性的叙述中,依着纵向的
历史发展脉络,追溯古今,在久远
漫长的文化变迁中叙述音乐的发
展。”② 冯文慈先生则在提及了解
我国古代音乐文献时,要打开历
史的视野,“对音乐文化的观念持
有符合我国实际的辩证发展目
光,注意避免以现代的音乐文化
观念切割历史,特别是不能以现
代西方的音乐观念来圈套我国历
史。”固在这世纪之交的学术发展
中,这种学科的自主意识为中国
古代音乐史学的创新发展如何走
稳自己的路,起到了时代的定位
作用。修海林先生近期的文章《在
历时中展开共时— — 为中国音乐
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使我
们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知
识创新”得到新的启示。它要求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工作者“随时注
意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剖面”;
要注意“音乐与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活动方面诸因素在共时
性文化空间中的相互影响和制
约”;而我们以往则“比较重视对
纵向发展的历时性描述,以及揭
示其中的某种规律,但是对于历
史上处于某一共同状态下音乐生
26 <音乐研究)季刊
活剖面的分析,对其中某一类音
乐文化模式的研究却用力不足。”④
显然,这一新途径具有以知识重
构为特点的创新意义。此外,项阳
先生近年的力作《中国弓弦乐器
史》,在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
音乐考古学等不同层面上,营造
了中国弓弦乐器不同历史时段共
时性的文化发展空间,中国弓弦
乐器历时性发展的史实因此而更
为充实、丰富;洛秦先生主张音乐
史学与民族音乐学的沟通,为古
代音乐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
路;这些学者的努力都为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的“知识创新”提出了
新的思考。
20世纪末叶,中国古代音乐
史学领域还经历着研究人才的新
老交替过程。作为中国音乐史学
第三发展阶段的见证人,我们看
到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界前辈学
者杨荫浏以及吉联抗、蓝玉崧、夏
野、金文达先生以宏富的知识财
富,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全部的
贡献;我们也承受了黄翔鹏先生
闪烁着创新精神的学术甘露,并
令人震撼地目睹了他由于事业未
竟而难以泯灭的心灵之窗,也依
然在接受着尚健在的前辈师长惠
及后学的心灵滋润;当然,我们也
经历着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崛起在
新的学术起点上的激动。如果说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领域第一代学
人的学术起步还是空谷足音,那
么第二代学人的努力就使得学科
建设及其成果具备了相当的规
模,而第三代学人的成长,则已处
于规模初具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
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具备
博士学位学习资格的第三、四代
学人已基本走出了单一师承关系
的教育途径,相当一些人具有跨
学科研究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这
样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明显地趋于
全面,在治学方法上则更为丰富。
特别是在经历了90年代初商品
经济大潮的冲击,这一代学者相
继寻找到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
他们的学术潜能正在良好的拓展
环境中孕育、催化。为此,我们有
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知识创新”的良好前
景,正将由这一代学人描绘。正如
蓝玉崧先生数年前讲的“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之林,将会在这
蔚为壮观的新老传承和交替中,
在群体的互为支持中,根深叶茂,
惠及人间。
(作者附言:本文不是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综述,所
涉人物及成果是依思路所至而提
及的、本人认为能够说明“知识创
新”论点的一些例证,偏颇或疏漏
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①郑祖襄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墓)( 修海林‘在历时中展开共时—— 为
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中国
音乐)2000年第2期。
③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概要
(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

周秦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主要标志,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正式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史称“三分损益法”,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国语·周语》中,还记载有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各音分别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是运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的结果。但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记载来看,变徵、变宫更多地是为丰富和装饰五声音阶所用,五声音阶在音乐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为合乐和旋宫的需要,当时还确立了十二律制。《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十二律亦用三分损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声、十二律,并有了音阶中以宫为主的观念,“旋相为宫”的理论也由此进一步确立。

在作为音乐科学认识的律调理论成熟的同时,体现着人们对音乐美认识的美学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较有系统地相继问世。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士”的阶层的崛起,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音乐美学思想上,孔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都发表了有关论说,其中特别是儒道两家音乐思想不仅在当时,并对整个封建社会,乃至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心理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崇尚“先王之道”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在道德上感化人的能力,“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在音乐的评价上提出“善”和“美”的标准,但强调善的重要性;在音乐的情感表现上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道;并且崇雅贬俗,对民间俗乐全盘否定。儒家音乐思想在之后相传为公孙尼子所编著的《乐记》中得到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它在强调音乐的本源时候:“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认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音乐,是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由此,它进一步把音乐和政治联系起来:“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正因为儒家的音乐观突出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以及音乐对政治的实用功能,所以在之后长期成为封建统治者制定音乐政策的根据。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近于虚无主义。在音乐上,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至乐无乐”,似乎消极地主张否定音乐,然而他们哲学思想中强调“意”而忘掉“形”,以及追求“无为”、“自然”、“率法天真”的观念,对后人在功利实用目的之外理解音乐自身某种特殊规律、以及音乐意境、情感率直的表现,给予了莫大的启迪。


旌阳区15747092584: 音乐教育考研的专业 -
狄莺珍良: 音乐教育要考声乐和钢琴的,另外有些学校考曲式和声,有些只考其中一门.音乐专业本科有的专业都可以考研,只是有些学校因为导师有限,有些专业不开,相比较音乐学院专业会更全.如果很喜欢自己专...

旌阳区15747092584: 古代进士科于明经科在科举考试中有何区别 -
狄莺珍良: 1、难度不同: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而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没有一定的才华,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因此难度更大. 2、考生来源不同: 唐朝科举的试卷没有糊名制度,...

旌阳区15747092584: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题:简述古代宫廷音乐 -
狄莺珍良: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上为宫廷统治者而演奏的音乐.中国宫廷音乐的类别,如果按其演奏场合,大致可以分为外朝音乐和内廷音乐两大类.外朝,是群臣朝会办事的场所;内廷,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这两种不同...

旌阳区15747092584: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谈谈对中国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急!!!!!! -
狄莺珍良: 既然是谈了解,那你就首先应该知道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构成,或者说种类:宫廷音乐分雅清燕(宴),还有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民间器乐和民歌,这些你需要去查书,然后列出一个系统的表,如果是考试,就得好好的背一下. “认识”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了,可以展望未来可以总结过去,总之如果是考试,多说点好话.比如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之类的.这些都是民族瑰宝不应该丢弃云云.老师会喜欢的O(∩_∩)O~ 另外1、可以通过比较来谈:对比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从未出现哪一个“划时代”的人,而西方音乐史上有巴赫和贝多芬,一个结束了巴洛克时代,一个结束了古典主义. 2、还是比较:西方交响合奏讲究声部协调,中国传统乐器合奏则突出声部个性.

旌阳区15747092584: 中国音乐古代史的总结归纳 -
狄莺珍良: 有本“中国古代音乐史",很详细,不贵,定价31.5,你可以看看 在初民的原始狩猎与祭祀等活动中,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歌,也揭开了五音汇聚的音乐史页.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音乐始终向世界敞着开放的胸怀,始终激发出自由和真...

旌阳区15747092584: 音乐史,音乐常识大概是考什么方面内容(具体) -
狄莺珍良: 音乐史包括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当代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常识包括音乐文化常识和音乐乐理常识,音乐乐理常识包括音值组合法, 常用术语判断...

旌阳区15747092584: 音乐的历史 -
狄莺珍良: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例如说黄帝时代建立了“十二律”,就是把后来的创造归功于黄帝的说法,与现代科学考古发现不合.实际上是明仁宗...

旌阳区15747092584: 谁能介绍一本介绍音乐的书籍 -
狄莺珍良: <<音乐圣经>>很实用的一本音乐书籍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pdf 杨荫浏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这本我有电子书,可以想办法传给你 如果你单纯要书名和作者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

旌阳区15747092584: 考研究生的中外音乐史,一共几本书阿.都有什么古代音乐史,近代音乐史.还有么?外国音乐史都有几本书? -
狄莺珍良: 看你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具体的书要看考纲. 一般古代史看夏野的简编,近代史看汪毓和2003年新版的,西音可以看于润洋的或者余志刚的或者田可文的,这些人的书一般对应着不同的学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考纲,这很重要. 西音史作为基础课是必考的,跟和声曲式一样,不管什么专业.

旌阳区15747092584: 考杭州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主要考什么?例如? -
狄莺珍良: 北京星亮点音乐考研网欢迎所有音乐考生的光临.回答这位网友的:首先有名词解释:比如清商乐、嵇康等等;其次有题:比如唐代燕乐的特点;简述学堂乐歌;最后就是题:请谈谈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意义.音乐史的考题就这三种题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