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作者&投稿:歹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层划分与对比~

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但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的不同特征或属性,将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目前国际上主要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①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②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③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尽管在年代对比方法上虽然有许多种,但以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指出,虽然同位素年龄测定是前寒武纪和寒武纪以后的深度变质地层时代对比的重要方法,但它在显生宙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古生物(生物地层)的方法,在地质时期划分和地层的时代对比方面,具有全球的相对同时性。而且,迄今为止,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阶)也像生物地层一样,都主要是以化石作为划分和对比依据的,因而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进而主张把地层分为两大类型。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新理论的产生,地层学出现一系列新分支学科,因而地层分类也随之扩大。目前除以上三大类以外,还出现了以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作为划分依据的磁性地层;以各种客观存在的,且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物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作为划分标志的层序地层等等。

徐维光 黄家龙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1)
摘要:闽北地区属于华夏基底隆起带,居福建省一级构造单元——闽西北隆起带的中北部位,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各变质地层单位出露齐全。通过区调工作,对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并建立了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构造-地(岩)层单位划分。
关键词: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
闽北地区属东南地层区(Ⅵ5)武夷地层分区 。其前寒武纪地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改造,属浅-中深变质岩系;尤其是前震旦纪变质岩,变质程度普遍已达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并且经历了多期造山的变形变质作用叠加改造。不同单位、不同时期对区内变质地层划分方案不一,认识不同,有的弃用原有地层单位而新建,有的沿用原有地层单位而赋予新的内涵(表1) [1~4]。
本次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接触关系,采用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填图法,对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对比,初步建立闽北地区变质岩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系统(表1)。
1 变质岩构造-地(岩)层单位划分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可划分为1个岩群、2个岩组和7个组。
1.1 古-中元古代变质地层麻源岩群
包含大金山岩组和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为一套以含晶质石墨和斜长角闪岩类为特征的片岩、变粒岩组合,岩石普遍具混合岩化。南山岩组以灰、深灰色条纹状条带状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为主,偶夹透镜状(斜长)石英岩、石榴浅粒岩;多以韧性断层滑覆于大金山岩组之上。
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和中元古代早期南山岩组是否为同一“岩群”尚值得商榷。为了便于大范围区域对比研究,仍然归并为麻源岩群。
1.2 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
为客观反映分布于麻源岩群东、西二侧的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存在的差异,沿用东、西二个变质岩分区。
1.1.1 东岩组、大岭组、龙北溪组
在建瓯徐坑实测剖面上显示层序由下至上依次为东岩组、大岭组、龙北溪组;其中东岩组、大岭组变质变形相当,而龙北溪组变形变质较前二者弱。
东岩组为灰绿色斜长(绿帘)角闪片岩,夹角闪绿帘片岩、斜长(钠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偶夹石英岩、透辉石岩、大理岩;大岭组为浅灰、灰绿色云母二长变粒岩、黑云钾长变粒岩夹二云斜长变粒岩、二云石英片岩、石英岩;龙北溪组为灰、灰绿色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片岩、云母斜长变粒岩夹阳起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岩、透辉石岩,偶见微晶石墨。
表1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划分表及沿革表


1.1.2 宝石组、黄潭组、下峰组、西溪组
泰宁大元剖面于黄潭组块状变粒岩之下有一套斜长角闪片岩、(石英)阳起片岩及角闪斜长变粒岩组合,区域上零星出露。李兼海等(1994年)新建宝石组,与东区东岩组相当[5]。黄潭组片理平行叠置于宝石组之上,变质、变形程度与之相当。下峰组覆于黄潭组之上,其上为西溪组,并且二者在地质年代上有部分并列;下峰组与西溪组为原岩组合相近的相邻层位,当结构以变晶结构为主,定名为变粒岩、片岩类者置下峰组,变质一般达高绿片岩相;仍保留变余砂状结构,定名为变质砂岩、变质××岩者,置西溪组,变质仅为低绿片岩相;典型地区为邵武金坑一带,由西为浅变质岩系(林田组)向东有一段过渡地带,逐渐向中浅变质岩变化;由此亦表明下峰组至震旦纪西溪组乃至寒武纪林田组系一套连续沉积的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层。
宝石组为灰绿色绿泥阳起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岩;黄潭组为灰、灰绿色二长变粒岩、斜长(钾长)变粒岩夹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下峰组为灰、灰绿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偶夹石英岩,偶见微晶石墨、斜长角闪片岩;西溪组为灰绿色、灰色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变质细粒石英(杂)砂岩、变质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局部夹大理岩、石英岩、硅质岩条带、黄铁矿层,含碳质,邵武附近本组下部夹变质火山岩。西溪组在剖面上与林田组呈连续沉积关系。
2 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依据
闽北前寒武纪的中深、中浅变质岩系由于变质变形作用强烈,应从构造解析入手,以变质岩岩石组合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宏观、微观特征标志,对其进行合理划分(表2)。
2.1 岩性及其组合特征
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以变粒岩、片岩类占绝大多数,但岩石组合特征有明显差别。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中元古代南山岩组的变粒岩类结晶较粗、多以富石英为特征,而中-新元古代大岭组、黄潭组的变粒岩类多呈浅色,呈厚层块状产出,并以微细粒、富长石为特征。
大金山岩组变粒岩、片岩中常含晶质石墨、硅线石,并夹斜长角闪(片)岩、石墨(石英)片岩且石墨可富集成矿等形成特殊共生组合;而南山岩组岩性单调,由石英、斜长石、云母三者的量变形成变粒岩、片岩组合。
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东部以绿片岩、浅色块状微细粒变粒岩、条带状石英岩、透辉石岩、大理岩等特征性岩石密切共生,形成宏观特征明显的岩性组合;西部则以浅色细纹状微细粒变粒岩与含微晶石墨的云母石英片岩、条纹状黑云变粒岩共生为标志,底部偶见绿片岩。
西溪组为浅变质岩系,岩性以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质泥岩、绢云千枚岩为主,夹硅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变质火山岩及黄铁矿层。
上述特征在区域上相对稳定,是变质岩系划分研究中重要宏观标志。
2.2 原岩建造特征
在岩性组合、变质变形特征类似而出露地段不同的变质岩系中进行划分对比时,原岩建造特征可反映二者的差异。东岩组和宝石组都为绿片岩夹变粒岩、片岩组合,但东岩组为一套细碧岩夹砂泥质岩建造,而宝石组则为砂泥岩、泥灰岩建造;大岭组与黄潭组原岩皆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但大岭组变质火山岩富钠,相当于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并与东岩组共同组成双峰式细碧一石英角斑岩建造;而黄潭组变质火山岩属正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下峰组和龙北溪组主要为一套细碎屑沉积,但龙北溪组中常见条带状石英岩、透辉石岩、大理岩、绿片岩,为钙镁硅质岩-砂泥质岩建造;而下峰组则罕有这类夹层,为砂泥质岩建造。
表2 变质地层填图单位划分标志对比表


2.3 变质特征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主要包括低角闪岩相(局部达高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等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相,是确定填图单位(或非正式填图单位)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其他相关内容研究,探讨分析其间差异原因,进而在区域上划分对比。
2.4 变形特征
大金山岩组、南山岩组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紧闭平卧褶皱及顺层韧性剪切带发育,含大量花岗质、长英质及石英质脉体,其长垣状、短轴弯状构造型式及NW向面理形迹与空间上毗邻出露的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有较大差别;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主要为塑性压扁一剪切机制,面理形迹为片理和条纹、条带状构造、褶皱形迹主要为片内勾状褶皱及紧闭平卧褶皱,含有稀疏或细窄的石英脉体,其区域性面理为NE向或近EW向,空间分布亦呈NE向带状。西溪组主要为剪切机制下的脆一脆韧性变形。
2.5 脉体特征
前震旦纪变质岩均不同程度地发育不同成分的脉体,大金山岩组主要发育顺片理贯入的条带状花岗质、长英质脉体;南山岩组及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主要发育石英质脉体,其中南山岩组中石英质脉体量多且较粗大;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石英质脉体稀疏且细窄,其中东部中-新元古代长英质变质岩层中含石英脉,而斜长角闪岩中则为方解石脉,西部中-新元古代下峰组长英质变质岩中可出现石英脉,而在黄潭组块状厚层状富长石变粒岩中则极少见;西溪组则罕见上述脉体。根据以上特点,可以认为石英脉的形成主要受原岩成分的控制,也受到变质变形物理化学条件的制约,是成分相宜的岩层中准原地分凝产物。可以利用其成分、形态、规模等作为变质岩系原岩成分、变形、变质特征研究的参考标志。
3 地层分区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以沿浦城山下—武夷山桃棋—建阳麻沙—邵武拿口一线展布的麻源岩群为界分为东、西区。
东区与西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变质地层既存在明显的差异又有许多的共同点。共同点主要可以归纳如下几点:(1)目前的年代学资料反映,东区的东岩组、大岭组、龙北溪组与西区的宝石组、黄潭组、下峰组、西溪组地质年代相当。(2)宝石组和东岩组都为绿片岩组合夹钙硅质岩,如将乐盖竹洋地区在相当于宝石组的层位中亦发现原岩为细碧岩的绿片岩组合。(3)大岭组和黄潭组原岩类型同为沉积碎屑-中酸性火山岩组合。(4)龙北溪组同下峰组、西溪组岩性组合及原岩类型也十分相似,都为含硅镁质砂泥质岩类。
东区与西区差别主要是各组在岩性组合上,如:(1)东岩组分布稳定,其原岩以细碧质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钙硅质砂泥质岩类;宝石组则分布局限。(2)大岭组和黄潭组都以块状长石变粒岩为主,但前者常夹有绿片岩、石英岩、透辉石岩等组合,而后者则未有见之;大岭组长石变粒岩原岩为角斑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岩,与东岩组细碧质火山岩共同组成双模式火山建造,而黄潭组长石变粒岩的原岩相当于正常钙碱性火山岩。(3)龙北溪组常见的条带状石英岩、透辉石岩、大理岩、绿片岩等标志性岩层,下峰组中则鲜有见之,仅于西溪组中偶见。(4)东区变质地层,总体构造线呈NNE向展布,受后期构造改造较为强烈,常见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石强烈糜棱岩化;而分布于西区同时代变质地层,构造线呈NE向带状延伸,受后期韧性剪切变形作用稍弱,而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作用的影响,常围绕岩体形成边缘混合岩化。
4 变质作用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角闪岩相与动力热流递进变质作用两种,出现角闪岩相与绿片岩相变质岩,变质期可划分为3期。
以大金山岩组为代表的中深变质岩系普遍发育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长英质、花岗质脉体,建宁伊家湾侵入本岩组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值为1714Ma[4],据对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一般认识,区域性混合岩化和花岗岩浆活动是变质作用终了阶段的产物。将因而将大金山岩组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角闪岩相主变质期置于1714Ma之前。相当于吕梁期。
南山岩组变质作用具动力热流递进变质作用,在建阳南山—严墩道班剖面从东往西,南山岩组变质程度有递增变质的特征,依次可划分铁铝榴石带、蓝晶石-十字石带、矽线石带等3个变质带。同时南山岩组与下伏吕梁期的变质地层——大金山岩组及上覆加里东期的变质地层在变质变形与混合岩化方面也存在较大区别,因而将南山岩组变质期归属四堡期。
西区宝石组、黄潭组、下峰组、西溪组与寒武纪林田组为中一浅变质岩系,变质程度介于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之间,局部可达低角闪岩相;具动力热流递进变质作用特征,可划分出2个变质相、3个北东向分布的变质带,即绿片岩相的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低角闪岩相的十字石变质带;区域上以泰宁宝石—邵武桂林十字石变质带为中心轴,向两侧依次对称分布铁铝榴石带、黑云母带,反映了动力热流递进变质作用特征。加里东构造热事件要本期变质岩系的反映显著,孙大中1991年在泰宁宝石黄潭组变角斑岩及建瓯西坑大岭组变石英角斑岩的自形锆石中,获206Pb/238U表面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58.1±6.4Ma、431.1±2.64Ma,故本期变质岩系的主变质期为加里东期。
5 时代讨论
5.1 大金山岩组
区内大金山岩组顶部与南山岩组呈韧性断层接触,未见底。邵武潮泥大金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为拉斑玄武岩)6件样品送测全岩Sm-Nd同位素测年,等时线年龄为2320±79Ma。袁忠信等(1991年)于建阳麻沙至长坪的公路上(属本组下段),采集样品送测全岩Sm-Nd同位素年龄样,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116±22Ma[6]。大金山岩组的时代为古元古代。
5.2 南山岩组
南山岩组多以韧性断层滑覆于大金山岩组之上,与上覆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以黄潭组多见)亦呈韧(脆)性断层接触。由于南山岩组为一套砂泥质粘土岩与杂砂岩沉积,目前无可靠年龄资料。以往基于南山岩组与大金山岩组相伴出露,并且变质程度相当,往往参照大金山岩组形成时期而将其置古元古代。诚然,南山岩组环布于大金山岩组南东与北西两侧,构成“相伴出露”,并且变质程度相当;但是,二者又存在岩性组合、岩石变形、脉体成分的不同,并且二者间为韧性断层接触,而南山岩组与上覆岩层又多呈叠瓦状相间产出,显示二者在构造层次上存在差异;结合它们在原岩沉积建造上的不同,因而有理由认为,南山岩组形成时代最大可能是古元古代之后。同理,南山岩组与以黄潭组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变质地层相比,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程度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将南山岩组形成时代暂置中元古代早期。
5.3 东岩组与大岭组
东岩组和大岭组二者关系密切,在空间上常相伴出露,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中国科学院李武显等,2005年在建瓯东岩村东岩组的变质流纹岩中获锆石U-PbSHRIMP年龄为818±9Ma[7];孙大中等(1991年)于建瓯水西东岩组斜长角闪片岩中获得Sm-Nd模式年龄为1.1529Ga,在建瓯叶坑大岭组变石英角斑岩中获得单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100±19Ma,建瓯西坑变石英角斑岩中获得单锆石U-Pb稀释法近一致线5个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773.8±2.6Ma。2001年完成的1:25万三明市幅区调项目在建瓯东岩绿帘阳起片岩中获得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339±81Ma。综上所述,东岩组和大岭组的地质时代置之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是合适的。
5.4 龙北溪组
龙北溪组底部片理平行叠置于大岭组之上,其变质变形特征与大岭组也较为相似,顶部含厚层石英岩可与西部西溪组对比。另据政和富竹庄本组片岩中含微古植物Scaphita sp.,Polyporata sp.,Pecemorpha sp.及几丁虫?Chitimozoa?。因而将其时代暂置新元古代,时间跨度相当于从青白口纪晚期—震旦纪。
5.5 黄潭组与宝石组
区内宝石组和黄潭组常相伴出露,空间位置关系密切。由于黄潭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其锆石常成为测年研究对象,因而区内乃至邻区黄潭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成果较多,但所获得的地质年龄值跨度甚大,是否是选择不同类型的锆石做测试对象,亦或是地区不同所经历的地质背景不同所致。甘晓春等(1993年)对泰宁宝石黄潭组变角斑岩进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8],上交点年龄为1438±41Ma,由于锆石具有一定程度的溶蚀和磨圆,角斑岩的实际结晶年龄应稍小于1438±41Ma;顺昌际会地区黄潭组黑云二长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获得上交点1175±272Ma和下交点235±106Ma两个年龄值;锆石207Pb/206Pb年龄值分别为1009.4、1049.9、689.8、680.2Ma。据此将黄潭组时代置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相当于蓟县纪末—青白口纪。
宝石组是一套砂泥质岩、泥灰质碳酸盐岩组合,被黄潭组片理平行叠置覆盖,区域上与黄潭组相伴出露,故把它暂置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
5.6 下峰组
2001年完成的1:25万三明市幅区调项目在将乐漠俚本组二长变粒岩中获得一组稍显圆化的半透明短柱状锆石获得U-Pb下交点年龄为901±25Ma。顺昌下坑本组黑云二长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中曾获得锆石U-Pb年龄值为805±112Ma。下峰组与黄潭组关系密切,空间上常相伴出露,二者中的变质火山岩类具同质的特点。在邵武金坑—关上剖面下峰组顶部与震旦纪西溪组呈片理平行叠置关系,从下峰组到西溪组岩石变质程度和变形作用没有截然的界线,呈过渡关系,认为应同属加里东构造层,经受加里东期以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为主的变质作用,因而将其时代置南华纪,并与西溪组部分并列而上限延至震旦纪,底部片理叠覆于黄潭组之上。综上所述,下峰组地质年代暂置新元古代,大致相当从青白口纪-震旦纪。
5.7 西溪组
1:25万邵武市幅区调在江西内横本组变质粉砂岩中采获以下古孢子:光球藻(未定种)Leiosphaeridia sp.、糙面球形藻(未定种)Asperatosophosphaera sp.、网球藻(未定种)Dictyosphaera sp.,它们均是晚前寒武纪的孢子属。在金坑剖面上,西溪组与上覆寒武纪林田组和下伏下峰组均为连续沉积关系,所以把西溪组时代置震旦纪。在邵武石窟本组下部所含变质火山岩与明溪盖洋、王坊的中酸性火山岩层位相当,据1:5万明溪县幅资料,明溪王坊变质火山岩的成岩年龄为712Ma,所以把西溪组时代置于南华-震旦纪。
5.8 林田组
林田组为一套浅变质的海相细碎屑岩沉积,福建各地零星产有的微古化石,其中在宁化石碧采获Protospongia sp.;宁化龙下采获微古植物Lieominuscula sp.、Trachysphaeridium simplex;长汀大源坝—丝毛坪产几丁虫?Desmochitina sp.?、Conochitina sp.;清流茹坑、员山背产微古植物Protochysphaeridium sp.、Baltisphaeridium sp.[4];在金坑剖面及省内各地都可见及林田组和西溪组呈连续沉积关系,故将其时代置为寒武纪。
6 小结
(1)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根据其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变质变形特征,脉体发育程度不同可划分为1个岩群、2个岩组、7个组。
(2)闽北中-新元古代变质地层可以划分为东、西区。
(3)闽北前寒武纪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与动力热流递进变质作用两种,变质期可划分为吕粱、四堡、加里东三期。
(4)大金岩组Sm-Nd同位素测年介于2116~2320Ma之间,时代为古元古代;南山岩组据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脉体特征与上、下地层的差异,形成时代暂置中元古代早期;东岩组、大岭组、黄潭组现有的同位素测年跨度大,年龄从680~1438Ma都有,所以地质时代置之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宝石组据其与黄潭组叠置关系,时代也暂置之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下峰组的锆石U-Pb年龄为805~901Ma,龙北溪组中含有微古植物化石,二者时代为新元古代;大致相当从青白口纪—震旦纪。西溪组中含微古植物化石,夹层变质火山岩的成岩年龄为712Ma,其时代为南华—震旦纪;林田组中产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其时代为寒武纪。
本文是在1:25万邵武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是参与该项目全体同志的共同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2]李兼海等.福建省岩石地层单位.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省地质图(1:500000)说明书.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
[4]庄建民,黄泉祯等.福建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兼海等.福建省新建岩石地层单位.中国区域地质,1994(4)
[6]袁忠信等.闽北麻源群Sm-Nd、Rb-Sr同位素年龄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2)
[7] Wu Xian Li. Neoproterozoic bimodal magmatism in the Cathaysia Block of South China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Precambrian Research.,2005,136
[8] 甘晓春等.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福建地质,1993,12(1)
Precambrian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mparison in North of Fujian
Xu Weiguang, Huang Jialong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11)
Abstract: North Fujia is located within the Cathaysia basement. It is the central to north part of the northwest Fujian uplifting belt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degree tectonic units in Fujian Province. Precambrian outcrops extensively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regional explorations,the authors have subdivided and compared the Precambrian strata in north Fujian and supplied a standarOd for the tectono-sedimentary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in this area.
Key words: North Fujian; Precambrian; Metamorphism; Strata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大体上均属华北地层区,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本次野外所获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划分为三个地层小区(图1-3-1),分别为:盆地西缘地层小区、盆地南缘地层小区以及盆地中东部地层小区。前二者属于华北周缘地层分区,后者属华北本部地层分区(项礼文等,1999)。各地层小区内基本可以对比(表1-3-1)。不同地层小区无论是地层发育程度上还是组的特征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岩石地层划分

1.盆地中东部地层小区

包括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以东,渭北古隆起以北,吕梁山以西沉积区。该小区寒武系与华北地台本部非常相似。中下寒武统发育霍山组、馒头组和张夏组,上寒武统为三山子组或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霍山组仅局限于盆地东南部及伊盟古陆以南部分地区,自南向北地层厚度变薄并明显穿时。

2.盆地南缘地层小区

主要包括渭北隆起及盆地西缘南部。自北向南显示出由浅海陆棚—大陆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变化。寒武纪地层出露相对齐全。早寒武世沧浪铺早期主要发育辛集组,呈条带出现于盆地南缘。其上为沧浪铺晚期及龙王庙期形成的以藻云岩为特征的朱砂洞组,也呈条带状分布于古陆南缘,两者不仅在古陆南缘分布,同时在古陆西缘及华北古陆中南部边缘(河南)也广泛分布。馒头组和张夏组及三山子组与前述盆地中东部地层小区东南部(山西西南部)的特征相同,仅三山子组下部可划出崮山组。

3.盆地西缘地层小区

指中央隆起带以西的大陆边缘开阔海沉积区,由东向西显示出由滨浅海到大陆斜坡深水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变化。盆地西缘自南向北地层发育有所不同,南部和中部(贺兰山地区)与盆地南缘地层小区基本类似,但中部地区与辛集组和朱砂洞组相当的地层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北部(桌子山地区)下统和上统上部均缺失(表1-3-1)。

图1-3-1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野外露头与地层分区

(据史晓颖等,2010,修改)

(二)生物地层划分

盆地寒武系岩石地层时代多由三叶虫化石控制,清楚明确。在盆地东南部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交界地区的剖面上,前人对寒武系各层三叶虫化石均有详细的工作(雒昆利,2001,2002);盆地中部和西缘地区研究工作基础较差,除个别地区与层段对个别化石门类有研究外,总体上缺乏系统的研究;南缘及西缘南部研究程度介于上述两区之间(表1-3-2)。

(三)层序地层划分

寒武系主要由6个三级层序组成,各层序及其地层对比关系大致为SQ1(辛集组—朱砂洞组)、SQ2(馒头组下段)、SQ3(馒头组中段)、SQ4(馒头组上段)、SQ5(张夏组)、SQ6(三山子组)。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划分与对比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主要包括低角闪岩相(局部达高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等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相,是确定填图单位(或非正式填图单位)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其他相关内容研究,探讨分析其间差异原因,进而在区域上划分对比。 2.4 变形特征 大金山岩组、南山岩组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紧闭平卧褶皱及顺层韧性剪切带发育...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区划有哪些?
新元古界 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综合地质事件、 生物事件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资料,可以划分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前者与国际地层划分方案中拉伸系(纪)基本相当;中者相当于国际地层划分方案中的成冰系(纪);后者则相当于目前国际地层划分方案中已新建的伊迪卡拉系(纪)。 Ⅰ 阿尔泰—兴安地层区 本区位于我国最...

什么是 寒纪武 越详细越好.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亿年,延续了4000万年。寒武纪是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 比较著名...

寒武纪三叶虫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三叶虫前人进行过较详细研究,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孟宪松,1977,1987;刘印环等,1991;穆时富等,1991;Zhang Wentang et al.,1995)。此外,河南省地质矿产局(1989)、裴放(1991,2000)也进行过生物地层划分。现将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划分为19个生物带。 3.2.1.1 三叶虫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特征...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震旦世构造层
表2.5 官道口群\/黄连垛组、栾川群\/董家组划分对比 (2)利用叠层石资料进行的对比和时代划分意见 1)山西区调队武铁山(1982)、西北大学地质系翦万筹等(1987)、关保德等(1988)等认为官道口群叠层石面貌可以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时代为蓟县纪。翦万筹等(1987)进一步将官道口群叠层石建立了两个组合:(1)杜关组-冯...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区划
本文以新元古代地层区划为基础,共划分为8个地层区(图3-2)。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与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不同,大多地层为浅变质至未变质,在碳酸盐岩相中富含叠层石和微古植物以及宏观藻类化石等。中元古代磁性地层研究,划分了2个磁性带,分别为长城期(R+n)、蓟县期(M);此外,还有一个新元古期(N+r),但...

《中国地层典》编纂简介是怎样?
(5)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要求以精练的文字概述本断代多重地层划分的基本情况(包括有些断代的建“阶”情况),并附两个表:一个是本断代标准地层层序的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间的对应关系表(有条件的断代也可附加同位素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另一个表是岩石地层单位对比表,要求按地层区划(一、二级)范围,将...

分区地层特征
地层大区边界线是板块碰撞缝合线(大断裂)。 地层区:在同一地层大区内,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带上的地层,划分为同一地层区。地层区边界线是较大的断裂。 地层分区:在地层区内,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组合总特征基本相同的地区,划定为地层分区。地层分区边界线为主要断裂。 地层小区:在地层分区内,对地质构造环境和地层组合...

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构造的基本特点
分布的地域来看,早寒武世、早石炭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北,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南,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古近纪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华北东部,新近纪含煤地层则主要分布于华南西部及...

中元古代蓟县纪构造层——高山河群、汝阳群和五佛山群
石庄组及洛峪口组之下地层(包括高山河群鳖盖子组—陈家涧组,汝阳群云梦山组—三教堂组)时代为长城纪。 D.山西区调队武铁山(1982)认为产Luoyukouella luoyukouensis(洛峪口洛峪口叠层石)及红藻类的洛峪口组,应对比为燕山地区长城系顶部团山子组。 3)利用其他化石资料进行的对比和时代划分意见。 A.尹磊明等(...

华容县17020691942: 地层划分与对比 -
采蓉枸磺:[答案] 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但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是从什么时期到哪一时期? -
采蓉枸磺:[答案] 寒武纪时期 570 - 505 百万年前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海洋里生活着大量的无脊椎动物,许多动物一直繁衍至今.这些生物类别包括:节肢动物(躯体外壳带有关节的无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的无脊椎动物,它们依...

华容县17020691942: 地质年代如何划分? -
采蓉枸磺:[答案]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

华容县17020691942: 地球上已知植物种类数量 -
采蓉枸磺:[答案]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 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也为之一新.菊石、双壳类、有孔虫成为划分与对比地层的重要门类,而筳及四射珊瑚则完全绝灭. 爬...

华容县17020691942: 生物进化从寒武纪一直到现在所有"纪" -
采蓉枸磺: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是啥? -
采蓉枸磺: 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但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是什么 -
采蓉枸磺: 称“前古生代”,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之前的地质时代. 漫长的前寒武纪 寒武纪的开始,标志着地球进入了生物大繁荣的新阶段.而在寒武纪之前,地球早已经形成了,只是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一片死寂,那时地球上...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侏罗纪都是什么?世界上一共有几个纪? -
采蓉枸磺:[答案] 腹鳍、特别是嘴巴上没有上下颌,所以又叫"无颌类".古代的无颌类,都是些体外披着硬骨片的"甲胄鱼".古代的无颌类... 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也为之一新.菊石、双壳类、有孔虫成为划分与对比地层的重要门类,而筳及四射珊瑚则完全绝灭. 爬行...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是指什么意思? -
采蓉枸磺: 寒武纪(Cambrian 距今5.4~5.1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

华容县17020691942: 寒武纪大决战是什么 -
采蓉枸磺: 寒武纪(Cambrian) 寒武纪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五亿五百万至五亿四千万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五亿四千万至五亿七千万年前)、中寒武纪(五亿两千三百万至五亿四千万年前)、以及后寒武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