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壁三舍是谋略故事吗?

作者&投稿:黄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退壁三舍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得到楚成王的礼遇,一次成王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后重耳返国执政,就是晋文公,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军果然“退三舍以辟之”。
这个成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19年。期间流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帮助,重耳为了报答楚成王曾表示:“要是托您的福,果真我能回国当政的话,晋国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与晋国的军队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不是谋略故事。
“退避三舍”是一个一言重诺的典故,讲得是晋文公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对他非常好。楚成王曾问他:“如果将来公子回到晋国,怎么报答我?”重耳就说:“如果能回到晋国,将来若与楚国两军对垒,自己会主动退让90里(三舍)。”后来重耳做到了这一点。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退壁三舍是谋略故事
退避三舍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被杀,还捉拿申生的兄长重耳。重耳连忙逃出了晋国,逃跑了十九年。

终于,重耳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大有作为,就非常的客气对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当上晋王,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珍宝仆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有什么珍宝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我能到上晋王,我就与贵国友好。如果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文王。晋国在他的治理下变得非常强大。

一年,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晋文公实现了他的诺言,下令让军队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成得臣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内容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所以退让到这。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

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旗,指挥军队向后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上扬起许多尘土,显出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退避三舍的启示:
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汉语成语,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è,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史上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哪些
5. 李代桃僵:比喻在危难时刻,用代人受过或舍弃次要的东西保全主要的东西的策略。6. 窃符救赵: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讲述的是齐国使者陈平利用魏王和信陵君之间的矛盾,窃取兵符,调动魏国军队援助赵国的故事。7. 田忌赛马:这是一个著名的策论故事,讲的是田忌如何通过调整马匹出赛顺序,巧妙...

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调动兵力或实施策略。7. **田忌赛马**:这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力量配置,利用对手的弱点,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8. **草船借箭**:在箭矢短缺的情况下,利用对方的火力优势,通过巧妙的方式获取所需箭矢。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国古代将领们的卓越谋略和战术运用。

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历史故事 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围魏救赵: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2、火烧赤壁: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3、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4、巨鹿之战:是...

史记里面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成语故事?
1、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林志炫最好听的歌曲单身,,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著名例子:1. 抛砖引玉:这是一种通过暴露自己的弱点来诱导敌人暴露弱点,然后趁机取胜的策略。2. 隔岸观火:指的是在冲突双方中保持中立,让双方自相残杀,等到双方都疲惫不堪时再出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3.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军围攻...

历史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3、空城计:诸葛亮在西城面临敌军围攻时,故意打开城门,摆出空城之态,使敌军产生疑虑,从而安全撤离。4、巨鹿之战:项羽在这场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军主力,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5、退避拆兆三舍: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诱使敌军深入,最终大败楚军。6、...

历史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晋文公的"退避拆兆三舍"是城濮之战中的经典策略。他通过主动让步,诱使敌军深入,最终实现了大胜。这种避实就虚的策略展示了战术的灵活性和预见性。信陵君通过"窃符救赵",借助如姬之力,成功夺取兵权,以智胜力,解救了赵国,显示了情报和策略在危机时刻的重要性。最后,田忌赛马的故事展示了通过调整...

关于智谋的故事四字成语有哪些
·完壁归赵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 2.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成语4个 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 楚国还胁迫陈、蔡...

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哪些
还有战国时期信陵君的窃符救赵,体现了个人英勇和智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策略,诱使敌军深入,最终大败楚军。孙膑的围魏救赵,以及“声东击西”和“假道伐虢”,都是古代战争中的经典谋略,以智谋达成目标。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外交和权谋的高超技巧,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让朋友仔细看,那位朋友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成语举例 金 凉含隐痛,~负奇冤.(清 黄遵宪《感事》诗) 作壁上观 ::: 成语解释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长顺县15118592191: 退避三舍重耳表面上是为了报答该国国王以前之恩,实际上是军事战略,这种说法对吗 -
荆聂万复:[答案] 对.晋军退避三舍之后使得敌方将领产生自负情绪,其后晋军又一直制造慌乱假象,诱敌深入.实则,晋军在后方已有埋伏.

长顺县15118592191: 历史上用计谋取胜的故事有哪些? -
荆聂万复: 历史上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抛砖引玉》、《隔岸观火》、《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李代桃僵》、《窃符救赵》、《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等.更多故事:1、巨鹿之战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

长顺县15118592191: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典故 -
荆聂万复: 【典故】晋楚治兵,重耳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定语;指退让【近义词】委曲求全【相反词】针锋相对【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用法】作谓语: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其辟君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遇于中原.主动退让九十里,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避免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比喻退让和回避

长顺县15118592191: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的寓意,于故事内容和它的背景 -
荆聂万复:[答案]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城濮之战中,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

长顺县15118592191: 退避三舍的典故 -
荆聂万复: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浪的时候在楚国受到礼遇 ,楚王问他怎么回报,他说万一晋楚打仗他一定退后三舍(舍为长度单位 1舍为30里) 回到国家成为君主后晋楚开战他真的履行诺言退军三舍

长顺县15118592191: 退避三舍的故事 -
荆聂万复: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

长顺县15118592191: “退避三舍”由什么典故而来? -
荆聂万复: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说的是楚成王先礼遇过重耳,重耳为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后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

长顺县15118592191: 用儒家思想解读退避三舍的故事 -
荆聂万复: 儒家就是“德”与“信”,当年晋文公受了楚成王的恩惠,曾承诺,如果晋楚交战,晋国将撤军三舍(九十里)以示不愿与楚国为敌.后来晋楚果然交战,文公遵守当年的承诺,退避三舍,以示不愿和楚国交战,这是诸德中的“信”.后来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因为道德高尚,自然晋国大败楚军.

长顺县15118592191: 谁知道退避三舍的故事吗?
荆聂万复: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很喜欢他的宠妃面姬,为了让面姬的儿子奚齐 继承王位,他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弟重耳.重耳听到消 息后,赶忙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他:“如果我帮助公子返回 晋国,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 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 是您的.

长顺县15118592191: 晋文公退避三舍,究竟是为了报恩还是诱敌深入 -
荆聂万复: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考试题,还是你的个人想法.我只能回答你,真相永远不得而知,没有人去问晋文公当时到底怎么想的,我们只能从这件事本身去讨论他.退避三舍确实是晋文公报答楚国国王的一种举动,但是这种举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比较淳朴,把这些事当成一种报恩的举动.对于是不是战略,我个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场仗已经打完了,我们是从后人的角度去看这场仗晋文公赢了,才说这事什么军事战略.反之,如果晋文公输了呢?我们还会提这种问题么.所以这个退避三舍就讨论到这个层次足以,再往下讨论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