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岩型——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铜矿 

作者&投稿:吁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嫩江县多宝山铜矿在鹤岗市的哪个方位?~

镇江县的多宝铜矿在鹤岗的正前方应该是

多宝山铜矿田(包括多宝山铜矿床、铜山铜矿床和其周围的一些铜金矿床和矿点)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北部(图3-1)。矿区南距嫩江镇150km,有公路相通,距有铁路的黑宝山煤矿16km;西距嫩江25km,工业电网通过该区。
该矿田发现于1958年。从1958年到1962年属于工作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内,对矿区及其周围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了“多宝山铜矿床最终勘探报告”。其中,B+C+D级铜金属量19.6万t,钼金属量1.3万t。对于多宝山铜矿东南4km处的铜山矿床做了否定评价。1972年到1983年是工作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内,使多宝山铜矿床铜金属量增至237万t,钼增至8万t,金73t,银1000t。与此同时,对铜山矿床重新作了评价,求得铜金属量80万t,钼6万t,认为铜山矿床铜等资源量应不亚于多宝山矿床。1992年到1993年是工作的第三阶段,通过工作使铜山铜矿床铜金属量由80万t增至90万t。2004年至2006年是工作的第四阶段,此次工作重点是查清铜山矿床内的东西向压扭性断层和推断其下盘铜的资源量。
由多宝山矿田向东南100km为新开岭隆起,隆起呈NEE走向,主要由前寒武系和下古生界组成,(图3-2)新开岭隆起以北,包括新开岭隆起属于大兴安岭褶皱系。在此褶皱系内,从下奥陶统到下石炭统基本上属于连续的海相沉积层。从早石炭世之后,新开岭隆起及其北部开始隆起,之后从未发生过海侵。新开岭隆起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吉黑褶皱系,从早石炭世到晚二叠世仍为浅海,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和灰岩等,并伴有多宝山矿区与铜矿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浆的侵入。在新开岭北部多宝山矿区周围,分布有石炭世中性和中酸性陆相火山岩及其凝灰岩。
在大兴安岭褶皱系内,古生界走向多呈北东向,少数呈北西向。而多宝山矿区却位于一条北西向构造带内。这条构造带不仅褶皱和压性断裂呈北西走向,而且奥陶纪的次火山岩体群,晚古生代的超基性岩体群,许多矿床和矿点以及新生代玄武岩都沿此构造带分布或分布于其旁侧断裂内。
地层:在多宝山矿区及其周围出露有早奥陶世到早泥盆世的海相地层,厚7500m;中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厚2300m,还有石炭纪和侏罗纪的陆相火山岩以及晚侏罗世的煤系地层。古生代的海相地层都有丰富的化石资料,年代依据充分。
在多宝山矿田,出露的下部地层为中奥陶统铜山组(O2t)中部。组成岩石为青灰色中酸性凝灰熔岩和含角砾灰岩,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灰岩透镜体,厚400m。铜山组上部由紫红色和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砾岩、含磁铁矿的长石砂岩、灰绿色千枚岩和钙质砂岩所组成,厚800~1200m。铜山组上部的砂砾岩疏松多孔,分布于矿区内者,多位于主矿体的下盘,蚀变异常强烈。该层向东南沿走向延伸十余千米,超出矿田范围。在该组未蚀变的岩石内,见有铜矿化。

图3-1 交通位置图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O2d)整合地覆盖在铜山组之上,下部主要由暗绿色安山岩组成,中间夹有一些紫色、灰色凝灰质砾岩、砂砾岩、粉砂岩和钙质砂岩等组成的透镜体,偶夹薄层灰岩。多宝山组中部主要由灰绿色安山岩,中性含角砾的凝灰岩和中性凝灰岩组成,夹有灰色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和灰岩。多宝山组上部由灰色含角砾的凝灰熔岩、角砾凝灰岩、灰紫色—浅灰色英安岩、安山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组成。

图3-2 区域地质构造区划示意图

多宝山组是矿田出露最广的地层。多宝山主矿体的顶部均赋存于多宝山组下部安山岩内。主矿体下盘常与铜山组上部砂砾层相接触。铜山组和多宝山组平均含铜量分别为80×10-6和130×10-6,向上为零星分布的上奥陶统裸河组 凝灰质砂岩、生物灰岩,上奥陶统爱辉组 含碳质薄层粉砂岩和下志留统黄花沟组(S1h)粉砂岩等。
构造:多宝山矿田位于一个大型背斜向北西的倾没部位,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在多宝山矿田西侧有一条南北向扭性大断裂,北西向构造带受其拖动影响,在近大断裂20km的范围内被改造成一条北西向弧形构造带。此弧形构造带奠定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在弧形构造带的基础上,不仅叠加了北西西向、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和片理化带,还叠加了次一级的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以及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因此多宝山矿区正好位于多组构造的交会部位(图3-3)。
侵入岩: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它们的出露面积分别是9km2和0.17km2。K-Ar法同位素年龄分别是292Ma和283Ma。
花岗闪长岩略呈弓石燕形沿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分布,长达6km,向南西倾斜,倾角60°,与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的花岗闪长斑岩,沿北西向构造带呈似岩墙状分布。
花岗闪长岩和斑岩岩浆与被它们侵入的围岩之间,接触界面犬牙交错,侵入体有许多岩枝穿入围岩内,围岩有不少悬垂体伸到岩体内,岩体内还含有晚期侵入的脉岩和许多捕虏体。在主矿体两侧发育有岩浆角砾岩,但与岩浆接触的全部围岩和围岩角砾热变质作用都较微弱,且变质程度不一。

图3-3 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铜矿区构造体系示意图

1—第四系现代河谷冲积层;2—八十里小河组;3—黄花沟组;4—爱辉组;5—裸河组;6—多宝山组三段;7—多宝山组二段;8—多宝山组一段;9—铜山组三段;10—铜山组二段;11—黑云母斜长花岗岩;12—斜长花岗岩;13—更长花岗岩;14—石英闪长岩;15—花岗闪长斑岩;16—花岗闪长岩;17—闪长玢岩;18—霏细斑岩;19—辉长岩;20—闪长岩;21—次安山岩;22—闪长玢岩;23—倒转背斜及其编号;24—背斜轴及其编号;25—向斜轴;26—压扭性弧形断裂片理化带及编号;27—压扭性断裂及编号;28—压扭性断裂;29—实测及推测断层;30—实测地质界线;31—推测地质界线;32—矿体
在花岗闪长岩体内部,矿物成分很不均匀,岩体的边缘处为斜长花岗岩相带,一般宽百米到千余米,岩体内部为花岗闪长岩相带,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宽约500~1000m的过渡相带,称贫钾花岗闪长岩相带。
岩体内不同成分的相带大致与接触带的轮廓相对应。这种吸收围岩成分形成的相带不仅表现在岩体的边缘,而且也出现在岩体内部含悬垂体的部位。岩体内斜长石的牌号多数在10以下,但有时也出现大于30者。其他矿物成分分布也不均匀。因而局部形成了多种类型岩石;如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等,这些岩石类型之间均呈过渡关系。
在岩体的边缘部分岩石多呈等粒结构,越近岩体中部(即岩浆活动中心处)岩石结构变化越大,呈似斑状结构。斑岩岩浆就是沿似斑状结构相带中心部位侵入上来,经过统计作图,结构相带的界线与成分相带的界线并不吻合,前者明显地切穿了后者。
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部,按其各个部位含斑晶种类和数量的差异,划分了三个相带:边缘相斑晶含量小于50%,多数为酸性斜长石,其次是石英;中心相带斑晶含量大于75%,以钾长石为主;中间者为过渡相带。由边缘相带向岩体中心,随着斑晶和钾长石数量急剧增加,逐渐过渡到中心相带。
在花岗闪长岩内矿物的平均含量:斜长石56.8%,石英20.4%,角闪石9.1%,黑云母1.7%,条纹长石11.5%,硫化物0.5%,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和磁铁矿等。其平均化学成分为:SiO262.14%,TiO20.42%,Al2O315.41,FeO32.46%,FeO33.12%,MnO 0.07%,MgO 2.18%,CaO 3.50%,Na2O 2.81%,K2O 4.04%,P2O50.23%,H2O 2.51%。微量元素含量(×10-6)Cu 5.00,Mo 1.10,V 91.80,Ni 13.20,Co 11.90,Pb 10.60,Zn 38.30,Ag 0.16,Hg 0.01,As 2.80,F 461.00。与维氏值相比,Cu,V,Ni,Co,As,Hg,Mo均较高。其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4~0.703之间,平均0.706,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
花岗闪长斑岩内浅部矿物的平均含量斜长石52%,石英2.5%,钾长石13.7%,角闪石和黑云母8%,磁铁矿1.1%,磷灰石0.1%。此外,副矿物尚有锆石、金红石和少量硫化物,其平均化学成分:SiO271%,TiO20.19%,Al2O313.36%,Fe2O30.76%,FeO 2.48%,MnO 0.03%,MgO 0.62%,CaO 2.14%,Na2O 2.71%,K2O33.38%,P2O50.11%。岩石内SiO2含量偏高,可能是样品中含有石英细脉造成的。其微量元素含量(×10-6)Cu 80,Mo 4.3,Ni 10,Co 8.7,Mn 431,Pb 7.4,Zn 20.5,V 30.4,F 376,C 1317,Ag 0.18,S 379,As 5,与维氏值相比,Cu,Mo,Ni,Co,Ag,As 等明显偏高。其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5~0.709 之间,平均为0.706,87Sr/86Sr 的初始比值平均为0.705。
根据花岗闪长岩和斑岩的岩石化学特点、副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含量和87Sr/86Sr比值,应当属于Chappell和Whipe(1974)划分的Ⅰ型花岗岩。推测两者可能起源于岛弧环境,在优地槽回返形成造山带的过程中,沿增长的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带发生侵位的。
关于花岗闪长岩和斑岩体的形成深度,主要是根据岩浆侵位时上覆的地层厚度确定的。因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向上分布有上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的沉积层,总厚度大于等于6000m,故岩浆的侵位深度应不少于6000m。
热液活动:多宝山矿田位于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内,频繁的构造活动常常引起岩浆活动,在张性负压构造条件下演化而成的富H2O岩浆在其结晶晚期伴随着构造脉动就会引起热流体的活动,形成蚀变和矿化。多宝山矿区每次岩浆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引起热流体的活动,即便是成矿以后的少量煌斑岩的岩浆活动,在矿带附近也常常引起微弱的蚀变和矿化。但能够引起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岩浆活动,在多宝山矿区主要有三次,它们可能来自同一岩浆房。它们是:①花岗闪长岩浆侵入之前的岩浆喷发活动;②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③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三次岩浆活动的特点虽然不同,但对岩浆-热流体成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花岗闪长岩浆侵位之前的喷发活动伴随的热液活动,基本上发生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内。矿区内青磐岩化安山岩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315Ma,推测可能与中、晚石炭世火山活动伴生的热液活动有关。此期热液在广大范围内沿岩石的微裂隙缓慢向下渗流,使围岩的活动组分(包括石膏、岩盐、金属元素)发生大量迁移。根据地球化学场的资料,该期形成的第一次青磐岩化带是多宝山矿区含铜围岩的降低场。本期主要蚀变矿物有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和少量碳酸盐矿物。上述四种矿物构成了本区第一期蚀变矿物组合。
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矿物,虽然有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阳起石和石英等,但分布十分局限。分布广泛的蚀变矿物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和碳酸盐矿物。由它们组成的第二次青磐岩化带遍及花岗闪长岩体全部和其外接触带。此期青磐岩化是在矿区热液活动系统基本格局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在相似的微裂隙系统条件下发生的。在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接触带附近由于两次青磐岩化的叠加,青磐岩化明显增强,但其中的含铜量却进一步降低。花岗闪长岩经青磐岩化之后,含铜量也有所降低。
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矿物,基本上产于斑岩及其周围的各种裂隙和微裂隙内。可分为岩浆晚期热流体活动生成的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岩浆期后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石英、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等。在这些蚀变矿物中,除了在地层内局部形成绢云母化,在斑岩内形成的硅化核和发生石英钾长石化外,其他蚀变均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成了由各种蚀变矿物组成的蚀变花岗闪长岩。
斑岩岩浆活动与黑云母化同时发生,根据大量薄片鉴定资料对黑云母化范围恢复后,黑云母化原来的范围与现在的绢云母化带的范围基本相当。伴随着黑云母化,铜在黑云母化亚带内有明显的富集,富集处局部可以构成铜矿体。黑云母化亚带形成稍后出现了以硅化为主的钾硅化,在它对黑云母化亚带的叠加部位,铜遭到迁移贫化,但在强硅化处钼却得到了富集,有时可以构成钼矿体。
从黑云母化到硅化是斑岩岩浆房热流体的退缩过程,随着热流体的退缩,天水的进入,大致在原来的黑云母化亚带的边缘发生了第三次青磐岩化。
斑岩岩浆期后的绢云母化基本上是沿着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和北西向片理化带发生。它大致叠加在原来的黑云母化亚带上面,并对它进行了强烈的改造。
绢云母化阶段延续的时间较长,在绢云母化带内热液曾发生过多次活动。主期绢云母化是在压性构造条件下产生的。黄铁绢英岩则是在张性条件下产生的。铜富集成铜矿体则是在黄铁绢英岩化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构造脉动和热液活动,对铜等元素经过多次活化迁移富集而成的。
在绢云母化带内按绢云母化强度不同,可以分成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绢云母化和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化亚带。石英绢云母化岩石片理化较发育,常常位于绢云母化带的中偏下盘。而铜的矿化则主要赋存于石英绢云母化亚带和绿泥石绢云母化亚带内。
在含铜的绢云母化带的基础上,沿南北向构造带叠加上碳酸盐化后,原来的含铜矿带可以得到进一步富集,但当碳酸盐化叠加在不含矿岩石时,除了碳酸盐化外,见不到任何矿化。
在碳酸盐化之后,矿田经常出现的张性构造环境已转变为稳定的压性构造环境。后来的(245Ma前)更长花岗岩岩浆的主动侵位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生的。它除了对外接触带围岩发生同化混染和角岩化之外,未曾引起大规模流体活动。近接触带处的铜矿带遭受热变质后,铜明显地发生了贫化。
矿床的蚀变分带就是在上述的多次岩浆活动伴随的多次热液活动的相互叠加改造的情况下形成的。大致说来,花岗闪长岩岩浆之前和其期后生成的青磐岩化带形成了蚀变带的外带,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的同时和稍后的钾化带(包括硅化核、钾长石、石英化亚带和钾长石黑云母化亚带)产于斑岩体内和环绕斑岩体分布,绢云母化带呈扁环状大部分叠加在钾长石黑云母化亚带上面,小部分叠加在青磐岩化带上面,构成了蚀变带的中间环带。碳酸盐化带则呈条带状切穿了各个蚀变带。
矿带和矿体:铜矿带内铜的迁移富集是热流体多次活动的结果。黑云母化阶段形成了铜的初次富集,在黑云母化的基础上,后来的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都使铜得到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了目前矿床内的矿体和矿带。
多宝山矿床内的矿带和矿体大体上环绕着斑岩体和钾化带分布于叠加在黑云母化带上的绢云母化带内。铜矿带和矿体产状与斑岩体的产状吻合。由于斑岩体呈似岩墙状向西南倾斜向北西侧伏,倾角70°~80°,矿带内诸矿体基本上也呈此产状。相对于斑岩体而言,斑岩体上盘(南西盘)比下盘(北东盘)蚀变和矿化强烈,矿区内雁行状排列的1,2,3,4号四个矿带,其中3,2,4号矿带均分布于上盘,只有1 号矿带位于下盘。斑岩体侧伏的西北部与翘起的东南部相比,西北部比东南部蚀变和矿化强烈,1,2,3号矿带均分布于西北部,只有4号带分布于东南部。
矿带是由矿体群组成的。当矿体群中间部位铜矿化强烈,相邻矿体之间分布着浸染状铜矿化时,就可以构成厚大矿体,大矿体的厚度一般200~400m,延深和延长均大于1000m。在厚大矿体两侧仍分布着条带状、透镜状从属矿体,矿区的主矿带3号矿带即属此种情况。如果矿带内条带状矿体之间基本上无浸染状铜矿化时,就形成一些彼此隔离的条带状矿体。这些矿体的规模一般厚几米到二三十米,延深和延长约三五百米。如斑岩体下盘的1号矿带即属此种情况。2号和4号矿带矿化特点基本同1号带,局部地段也有类似3号矿带者。
在多宝山矿床四个矿带中,1,2,4号带内诸矿体均分布于花岗闪长岩内。多宝山矿床的主矿带(3号带)和铜山矿床的Ⅰ和Ⅱ号大矿体的下部也分布于花岗闪长岩内,但其顶部和中部却赋存于安山岩内。根据统计资料,安山岩内矿化强度和规模与下面花岗闪长岩内矿化的强度和规模,大致呈正相关关系,顶部安山岩内铜矿化较好时,下面的花岗闪长岩就会赋存着规模较大的铜矿体,这些主矿带和大矿体,除了顶部赋存于多宝山组(O2d)底部的安山岩外,下盘都分布有铜山组(O2t3)顶部的厚层砂砾岩。矿带下盘的砂砾岩层蚀变强烈。
在主矿带内,硫化物的分带特点是,在厚大矿体的中心部位,以斑铜矿为主,向外斑铜矿数量减少,黄铜矿数量居多并过渡到以黄铜矿为主,至大矿体的边缘(包括上盘、下盘)常分布一些分支矿体,在分支矿体附近和外侧分布有黄铁矿化带,有时在黄铁矿化带的内侧和外侧,分布有锌矿化带。
铜山铜矿床:矿床内有一条东西向压扭性断层,把矿床内Ⅰ,Ⅱ,Ⅲ号矿体由南东向北西推覆上来。断层上盘的Ⅲ号矿体全被剥掉,Ⅰ号矿体剥掉一半,Ⅱ号矿体的西北部刚被剥露出来。断层上盘的Ⅰ,Ⅱ号矿体仅为矿体的顶部,其上、中、下部均位于断层下盘。因上盘的Ⅱ号矿体水平投影面积较大(长1500m,平均宽230m),延深稳定,且宽度向下迅速增大,故其断层下盘的资源量可能相当可观。
矿区因地处寒温带,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矿石致密坚硬,硫化物含量有限,不利于含铜水溶液的生成和渗滤。氧化带不发育,淋滤带与次生富集带基本缺失。从地表向下,氧化带只有10~20m,再向下常常与原生带相接。
矿石矿物:矿区的矿石类型以浸染状为主,细脉浸染状次之,在构造交叉部位和矿体的顶部有时也可见到细脉状矿石。矿石的矿物成分特点是,主要金属矿物成分简单,微量金属矿物种类繁多,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典型脉石矿物种类较少,其他非金属矿物种类繁多。矿区已知的矿物达74种,其中金属矿物36种,非金属矿物38种,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其次为辉铜矿和黝铜矿。次生铜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铜蓝和辉铜矿等,能够综合回收利用的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和碲银矿等。钼精矿中主要有Re,187Os,Se和一些铂族元素。氧化铜矿石在矿床中仅占矿石总量的1%~2%,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叶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为主,其次是水黑云母、透辉石、铁白云石、透闪石、阳起石、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沸石、绿泥石、白云母、红柱石、伊利石、矽线石、石膏和石榴子石等。
矿石中有用组分以铜为主,伴生有益组分有钼、金、银、铼、硒、锇、铂、钯、铱等。金和银多呈独立矿物存在,与硫化物紧密共生。通过硫化物单矿物分析,斑铜矿内含金、银较多,其他硫化物如黄铜矿、辉钼矿内也含有一定数量。通过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铼与锇多富集在钼精矿内,99%以上的锇均为锇187Os。其他伴生有益组分可以在铜精矿和钼精矿中顺便回收。

1.矿区地质特征

多宝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的衔接部位,兴安褶皱带东北部,成矿区带属于中亚-蒙古斑岩铜矿带东部的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刘军等,2010;朱训等,1999)。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多宝山铜(钼)矿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除此之外,还发育有铜山大型斑岩型铜钼矿、争光大型岩金矿及小多宝山、孤山、鸡冠山、榛子山等一批中小型铜钼钨金矿床(图3-1)。

图3-1 多宝山斑岩铜矿区域地质图

(据刘军等,2010)

1—白垩系九峰山组;2—泥盆系霍龙门组、泥鳅河组;3—志留系八十里小河组、黄花沟组;4—上奥陶统爱辉组、裸河组;5—中奥陶统多宝山组、铜山组;6—燕山期花岗岩类;7—华力西期花岗岩类;8—加里东期花岗岩类;9—地质界线;10—断层;11—大型矿床;12—小型矿床/矿点

2.矿体特征

多宝山铜(钼)矿为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产在海西期片理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内,矿床所赋存矿体数量较多,形态复杂,呈雁行排列(图3-2)。斑岩体的围岩蚀变发育在空间上呈环带状,蚀变中心为硅化斑岩,向外依次发育钾长石化带、黑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绢云母化带和黑云母化带中,多数矿体呈透镜状和条带状沿北西向片理化带分布,矿体长上千米,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最大的X号矿体控制延深达1000km。

经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细粒为主,中粗粒次之,其他包括斑状结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可见块状、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含量约为90%,以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绿泥石和碳酸盐为主,其次为绿帘石、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等。

3.成因模式

多宝山铜矿床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同时受到构造和区域地层的影响。在岩体控矿方面,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显著,经过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叠加,矿化与蚀变规模较大,斑岩体上盘的铜矿体规模、品位都要优于下盘的已知矿体,如果在花岗闪长岩内有后期的斑岩侵入,则对成矿更为有利(赵元艺等,2011;刘军等,2010;王喜臣等,2007;武广等,2009)。

在构造控矿方面,矿体分布与北西向弧形片理化构造带关系非常密切,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强片理化带叠加在区域含铜矿化带上时常常富集成矿体(图3-3)(王喜臣等,2007)。空间上,矿体环绕斑岩体分布,赋存于内、外接触带,主矿体产于外接触带,向下延伸于岩体内部,厚大矿段多距顶部地层较近,即近内接触带。

图3-2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地质简图

(据刘军等,2010)

1—多宝山组;2—铜山组;3—英云闪长岩;4—石英闪长岩体;5—花岗闪长斑岩;6—花岗闪长岩;7—断裂;8—岩性界线;9—铜矿体;10—矿带编号

在地层控矿方面,矿田内已知矿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和志留系。主要赋矿地层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它是一套由安山岩和中酸性凝灰岩组成的火山岩系(赵元艺等,2011)。多宝山组平均含铜质量分数为130×10-6,明显高于矿田内其他地层的含铜量,是矿田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对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矿区露天矿床剥离的特点,在矿区主采坑内测制了两条剖面,共采集标本18块(表3-1)。其中剖面一位于305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的西侧,长度为718.2m,采集标本11块,岩性为青磐岩化安山岩、黄铁矿化花岗岩、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蚀变花岗岩、蚀变花岗闪长岩、黄铁矿黄铜矿石、辉石安山岩、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剖面二位于307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内,长度为447.1m,采集标本7块,岩性为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粉砂质凝灰岩、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和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矿石与岩石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以化学分析结果圈定。本次标本采集均在剖面上进行,对矿体和围岩均采集了标本,较全面地覆盖了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围岩、矿体及蚀变等岩石类型。

图3-3 多宝山矿床热液活动模式

(据赵元艺等,1995)

1—中奥陶统铜山组;2—中奥陶统多宝山组;3—上奥陶统;4—强硅化;5—钾化;6—绿泥石化;7—青盤岩化;8—绿泥石绢云母化;9—青盤岩化绢云母化;10—绢云母化;11—花岗闪长斑岩;12—花岗闪长岩;13—铜平均含量;14—热液流动方向

表3-1 多宝山斑岩铜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Cu1-B代表多宝山铜矿标本,Cu1-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1-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1-B01

青磐岩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呈半自形—他形,长柱状。斜长石,部分绿帘石化,粒径0.5~3m m,含量15%~20%。角闪石,黑色,部分绿泥石化,含量3%~5%。基质为隐晶质,灰绿色,含量约80%。主要蚀变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绿帘石交代长石,绿泥石主要交代角闪石。偶见碳酸盐化方解石颗粒,滴稀盐酸起泡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2

黄铁矿化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半自形—他形。长石,白—乳白色,粒径1~5mm,含量约65%。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粒径1~2mm,含量约30%。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黄—黄白色,金属光泽,偶见他形微细粒黄铜矿化,含量2%~3%。可见石英细脉和方解石细脉。石英细脉多伴有金属硫化物;方解石脉不含矿,切穿石英细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3

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浅灰—浅肉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3~5mm,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自形,长柱状,粒径3~4mm,含量25%~30%。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多蚀变为深绿色绿泥石,含量约10%。岩石裂隙面上可见星点状分布的黄铁矿化和微弱黄铜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4

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隐晶质结构,片理化构造。全岩结构较均一,主要矿物成分可见有绿泥石和斜长石。矿物颗粒细小,肉眼较难辨别矿物种类及含量。绿泥石沿片理分布,呈微弱片理化构造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蚀变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绿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长柱状,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含量25%~30%,部分蚀变为绿帘石。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浑圆粒状,粒径1~3mm,含量约30%。硅化石英细脉中不均匀分布有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蚀变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斜长石,白色乳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含量约40%,粒径3~6mm,部分被绿帘石交代。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径2~4mm,含量约1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但多已蚀变成绿泥石,含量15%~20%。岩石中发育微细裂隙,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化,伴生有黄铁矿化,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黄铁矿黄铜矿石。矿石呈灰绿色—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主体岩性为绿泥石化弱片理化安山岩。矿石矿物为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微细他形粒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3%~4%。另见少量黄铁矿,黄—黄白色,微细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1%~2%。黄铜矿化、黄铁矿化与方解石脉密切共生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8

辉石安山岩。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成分有两种斜长石和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白色浅绿色,长柱状,含量10%~20%,明显绿帘石化。辉石,黑褐色,粒状,粒径2~5mm,长者可达10mm。角闪石,黑色,针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分辨。岩石解理面上发育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呈微细粒结构,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9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角砾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他形粒状,含量10%~15%。岩石中可见安山岩捕虏体(角砾),灰—灰黑色,棱角状、不规则状,大小2cm×(5~8)cm。发育星散状微细粒的黄铁矿和黄铜矿,不进入安山岩角砾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0

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次为钾长石和云母。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60%。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2mm,含量约20%。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5%。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半自形,含量约10%,片径2~4mm。白云母,白色,玻璃光泽—丝绢光泽,片状,片径2~5mm,最大可见5mm×10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1

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钾长石,肉红色,粒状,粒径3~5mm,含量约50%。斜长石,白—乳白色,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5%。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片径2~5mm,含量约1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矿石呈浅灰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次为黄铜矿。辉铜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状,含量约5%。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他形微细粒结构,含量约1%。可见微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和少量方解石,含量>90%。蛇纹石,浅灰绿色,蜡脂光泽,硬度低于小刀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绿—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5mm,含量约5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1~2mm,条带状,条带中发育黄铜矿化,含量约20%。斜长石,白—浅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含量约1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多已绿泥石化,含量约1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4

粉砂质凝灰岩。岩石呈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细粉砂-火山灰。岩石中发育细小方解石脉和绿泥石细脉。绿泥石脉中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并见有微细粒状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长石、辉石和角闪石。长石,含量25%~30%。浅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发生绿帘石化。辉石和角闪石均已绿泥石化。基质为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石英绿帘石脉,脉中发育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细脉,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2%~3%。偶见细粒辉钼矿小团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蚀变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标本部分为花岗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部分蚀变为安山岩成分(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斑状结构。角闪石、辉石均已绿泥石化,斜长石绿帘石化。基质成分为安山岩,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和碳酸盐化方解石细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黄白色,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结构,浸染状分布,含量约8%,伴生有少量他形微细粒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7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长石,白—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油脂光泽,大小2mm,含量约30%。角闪石和黑云母颗粒细小,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呈丝状、细脉状充填于石英与斜长石矿物晶粒间,含量约10%。黄铁矿,黄—黄白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3mm,最大可见4mm,氧化后为褐铁矿,含量约5%。孔雀石,翠绿色,放射状、细脉浸染状,含量约10%。标本已达工业品位要求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1-b01

灰绿色安山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70%)、绿泥石(Chl,约20%,主要由角闪石蚀变所致)和少量石英。斑晶为斜长石,呈长柱状,部分为绿帘石交代,粒径约0.5~1mm。角闪石,斑晶呈板片状,主要蚀变成绿泥石,粒径0.5~1mm,基质为隐晶质。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绿泥石,单斜晶系,具弱多色性,Ⅰ级灰白干涉色,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呈平行或近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细粒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40%)、石英(Qz,约30%)和斜长石(Pl,约15%)。斑晶为斜长石,斜长石发生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矿物均已定向拉长,由于蚀变较强,矿物边界模糊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Chl,约40%)、长石(Pl+Kfs,约30%)、石英(Qz,约15%)、绢云母(Se,约5%)和绿帘石(Ep,约5%)。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颗粒粒径0.2~0.5mm,发生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交代作用。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径约0.2mm。绿泥石,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绿帘石,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绿泥石(Chl,约25%)、石英(Qz,约15%)和单斜辉石(Cpx,约5%)。斑晶为斜长石,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约0.1mm。单斜辉石,无多色性,干涉色较高,短柱状,正高突起,有两组近直角的裂纹,消光角为30º(<40º)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碳酸盐化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和方解石(Cal,约15%)。斜长石,呈长柱状,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0.2~0.5mm。方解石胶结生长在石英与长石之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辉长岩。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斜方辉石(Opx,约40%)。辉石与斜长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他形粒状,辉石颗粒粒径约1mm,斜长石粒径约1mm。斜方辉石,短柱状,两组解理,正高突起,糙面显著,平行消光与对称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帘石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帘石(Ep,约65%)和方解石(Cal,约30%)。斑晶为绿帘石,原矿物为斜长石,后期被交代为绿帘石,仍保留了斜长石的晶形,颗粒粒径0.5~2mm。方解石粒径约0.5m m。绿帘石,单斜晶系,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干涉色Ⅱ级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构造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20%)、绢云母(Se,约60%)和少量石英(Qz)。角砾为花岗闪长岩、安山岩等,大小不一,呈棱角状—次圆状,岩溶胶结,基质为隐晶质,长石发生了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作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黑云母(Bt,约10%)和绿泥石(Chl,约5%)。斑晶为斜长石,呈板状,粒径1~2mm。石英,他形,粒径约0.1mm,基质为隐晶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及赤铁矿,少量褐铁矿及铜蓝等。黄铜矿(Ccp)含量约4%,呈他形粒状结构,沿磁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被晚期铜蓝沿边缘及裂隙交代呈镶边结构,粒径0.002~2.0mm。磁铁矿(Mag)含量约1%,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01~0.2mm。赤铁矿(Hem)少量,沿磁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褐铁矿(Lm)少量,沿黄铜矿颗粒裂隙交代呈脉状—网脉状结构。偶见铜蓝(Cv)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黄铜矿颗粒边缘交代分布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铜蓝-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6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少量闪锌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0%,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铜矿、磁黄铁矿及闪锌矿沿其裂隙及边缘交代,局部交代强烈呈骸晶结构,颗粒粒径0.01~0.6mm。黄铜矿(Ccp)含量约5%,呈他形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粒径0.002~0.2mm。闪锌矿(S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沿黄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共生,粒径0.01~0.03mm。偶见磁黄铁矿(Po),呈不规则粒状与黄铜矿共生,粒径约0.02mm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隆起带(区) 成矿单元
早期为壳幔混合源同熔型(Ⅰ型)中酸性斑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形成的斑岩型钨钼矿(都昌阳储岭、宁国西坞口)以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爆发角砾岩型铜多金属矿(祁门三宝)、矽卡岩型钨矿(绩溪逍遥、绩溪际下、宁国大坞尖)等一系列大-中型矿床。与燕山晚期壳源物质为主的(S型)花岗岩(浅色富钾碱长花岗岩)有...

火山岩岩筒
喀喇沁旗锦山镇西25km,顺着黑龙潭村东的山沟向南上山,可以看到沟壁黑褐色的风化岩石中平行沟壁直立产出的金云母,顺沟上山约200m,金云母的产状变平,明显见到这套岩石贯穿在周围的义县组一段的玄武岩中,从玄武岩翻卷的、叠覆的产状看,黑色的含金云母的基性火山岩是顺着早先的火山口上涌并充填于火山颈的(图5-12...

_岈山红石崖属于哪里
红石崖景点位于_岈山镇西部,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然盆景_岈山,西靠平顶山舞阳市的九头崖风景区。自然地貌集全国名山秀水之大成,奇峰异石,怪树名花,深峡幽洞,飞瀑清泉,应有尽有。该景点由卧虎山、圆龙山、凤凰山、跑马山和贺顶山五大主峰构成,传统的旅游景点有城墙峡、黑龙潭、圆顶峰、水帘...

昌都—思茅—南邦中间地块成矿省(Ⅲ)
自晚古生代起,特提斯洋壳开始向东西两侧俯冲,在其俯冲前沿海沟内,沉积多期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这些岛弧型火山岩在澜沧江东岸为中基性及基性安山玄武岩及玄武质安山岩,在南邦与难府之间见有二叠系火山集块岩、拉斑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流纹岩夹含纺锤虫灰岩的完整层序。石炭系沉积层中亦有类似火山岩组合。坳陷中...

天台华顶杜鹃导游天台云顶杜鹃导游
1.天台云顶杜鹃旅游攻略一、云顶山在哪里?1.第一云顶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青云山之巅。距福州市区70公里,距莆田市区5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2.第二座云顶山位于通福建省厦门市安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海拔1175.2米。山峰呈南北走向,南缓北陡,由花岗斑岩组成。A三界碑竖立...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情况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分为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三大植被类型,九个主要林型。由于山体海拔高差的悬殊,土壤气候的明显差异,森林植被类型垂直带分布明显:海拔900米—1200米为栓皮栎、山杨、灌丛等组成的低山落叶林带和油松等组成的低山针叶林带;海拔1200米—1800米为栎类、杂木等组成的阔叶林带...

河南省信阳市_河区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二)歪庙组:分布于市区以西南湾一带,岩性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凝灰岩等。该地层平均厚约1300米。(三)龟山组:分布于市区南龟山至南湾水库一带。该地层厚约4000米,其主要岩性为灰白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白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石透明体。(四)南湾组:分布于南湾至东双河一带。地层厚...

温州五一去哪里旅游好玩五一去温州哪里玩
金溪景区有天柱岩、伞岩、夫妻峰、金溪水库、斑岩(公户厅)、龙潭角凤味瀑布等20多个景点。位置:永嘉县小南溪以北,英坑镇周边。西景区娄坑矿长30多公里。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可分为四个景区群:楼坑夼、吊坛夼、石柱岩和红岩。文化景观包括瓯曲民俗博物馆。位置:永嘉县西溪乡,楠溪谷西南。西湾风景区是一个滨海...

周末带孩子去温州旅游带孩子去温州附近自驾一日游
金溪景区有天柱岩、伞岩、夫妻峰、金溪水库、斑岩(公户厅)、龙潭角凤味瀑布等20多个景点。位置:永嘉县小南溪以北,英坑镇周边。西景区娄坑矿长30多公里。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可分为四个景区群:楼坑夼、吊坛夼、石柱岩和红岩。文化景观包括瓯曲民俗博物馆。位置:永嘉县西溪乡,楠溪谷西南。西湾风景区是一个滨海...

库车县13268805230: 斑岩型矿床哪里有 -
党诸复方: 斑岩型矿床是一种陆相的次火山热液矿床,包括中酸性及酸性次火山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钨矿床、斑岩型锡矿床、斑岩型铅锌矿床等. 从大地构造背景上说,一般均出现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斑岩铜(钼)矿床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矿床类型.典型的实例有:智利楚基卡马塔和布雷登铜矿床,美国宾厄姆铜矿,我国江西德兴、城门山,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等.

库车县13268805230: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
党诸复方: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是: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其他较少.矿床成因类型有:1、岩浆岩成因的斑岩型铜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围岩之中,主要地质特征有:靠近外围有特征标志层-青磐岩化,品位普遍较低,一般小于1%,但...

库车县13268805230: 我国的六大铜矿是? -
党诸复方: 我国的六大铜矿: 1、多龙矿区 多龙铜矿是《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全国28个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多龙矿区已经探明的铜达到2000万吨,按照我国大型铜矿的规模要求,相当于找...

库车县13268805230: 何谓斑岩型铜矿?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
党诸复方: [斑岩型铜矿] 班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规模机械化露采的铜矿床矿石储量往往达几亿吨铜品位常常小于1%, 据世界上103 个斑岩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量平均可达5.5 亿吨, 铜品位0.6%,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矿工业类型之一. ...

库车县13268805230: 铁矿资源类型是什么 -
党诸复方: 铁矿资源类型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

库车县13268805230: 黑龙江省制造一枚光绪元宝银币价值多少? -
党诸复方: 黑龙江省制造一枚光绪元宝银币,优美品拍价超4000000元.

库车县13268805230: 斑岩型金矿的矿物元素组合有什么? -
党诸复方: 不同位置的斑岩型金矿,其矿物元素组合都不一样.如:滇西—滇西北斑岩型金矿带——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毒砂、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

库车县13268805230: 斑岩的与玢岩区别 -
党诸复方: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

库车县13268805230: 多宝鱼和比目鱼是一样的吗? -
党诸复方: 多宝鱼是比目鱼中的一种.比目鱼的两只眼睛都长在头的同一侧,两眼都长在左侧的叫鲆,长在右侧的叫鲽.大菱鲆就是鲆的一种,原产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大西洋北部海域,俗称“欧洲比目鱼”,在我国又称“多宝鱼” 比目鱼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它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有鲆科、鲽科、鳎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 希望有用.

库车县13268805230: 我国最富有的盆地(“聚宝盆”) -
党诸复方: 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 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 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 万平方公里.“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地质地貌与水文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