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位开创考试制度的人是谁

作者&投稿:释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考试制度是哪个国家最早开创的?~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编辑本段]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武则天时设立武举,即是武状元.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汞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乡试由布政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凡考中进士的,统统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职。 考取童生(秀才)要经过县试、院试和府试三级进行。县试在2月进行,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1名秀才保举方可考试。院试则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2名秀才保举。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秀才)。乡试考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隋代开创科举考试制度
隋朝建立之初,也实行过九品中正制。但由于这种选官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隋文帝很快废除了这种制度,把选官任人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的吏部。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命各州每年向朝廷荐举三人做官。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可见这时隋朝已经摆脱了九品中正制的旧路子,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新路子过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并明确提出了十科举人的科目: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意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又将十科减为四科。分科考试选拔士人的旨意越来越明确。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进士科。
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一般把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制度正式产生的标志。科举考试,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科举考试取士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所谓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据了。


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科举制考试方试的皇帝是谁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那么科举制度是谁开创的?
在清朝后更是实施“文字狱”,这对科举制是一个大大的打击,而在中期时候,更是废除了科举制。其实,在古代也是有不少做官途径出现,但是却数科举制最公平和有效了,而且,现代的教育也是科举制的一种创新与发展,可以说,科举制度无论对古代,还是现代,影响都是特别深远持久的。

第一个发明作业和考试的人是谁?是不是已经去世了?怎么去世的?(是不...
我们学生的家庭作业就是一个叫罗伯特·纳维利斯的意大利老师1905年发明的,已经死了好久了。就是这货 考试可以追述到隋朝的科举制度 隋文帝开创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
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以后更只有一个进士科。进士科的第一名叫状元,这个名称也是唐朝就有的。当时到礼部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投一张“状”,状元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正式开始于哪个朝代
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科举制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培养官员。科举制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举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隋文帝和隋炀帝在科举制方面分别有哪些举措...
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2010·十堰)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2016·随州)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隋朝。(2012·黄石)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

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
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 任职 促进了教育意义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推荐楼主看看下面: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

求中国古代各朝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过程?
上古先秦时代:子承父位,或者由官员寻访贤人任命。秦代:实行郡县制,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员。汉代: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每年推举各地德高望重的人才做官。三国曹丕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人的出身和等级身份选拔官吏。隋代:开创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任用官员。唐代:大大拓宽科举考试范围,选用...

中国最强的10大皇帝是谁
政治上,开创了影响中国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首创科举考试制度,代替了九品中正制,让朝廷选官不再只看出生门第,广大有才的寒门子弟得以出将入相,影响深远。 第六位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他使一个国家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他使一...

昌乐县17756571998: 科举考试是谁发明的 -
越变盐酸: 正式开始的是隋炀帝,不过隋文帝也为科举制奠定的基础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

昌乐县17756571998: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科考制度的是谁 -
越变盐酸: 隋文帝杨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 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昌乐县17756571998: “学而优则仕”,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这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请问科举考试中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越变盐酸:[选项]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昌乐县17756571998: 考试是谁开创的? -
越变盐酸: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

昌乐县17756571998: 古代科举考试是谁发明的? -
越变盐酸: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开武科.

昌乐县17756571998: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最早是哪位提出的?
越变盐酸: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

昌乐县17756571998: 科举制是谁创的我想知道因为想kill了他!!
越变盐酸: 公元606年隋炀帝隋朝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

昌乐县17756571998: 谁发明的考试?
越变盐酸: 中国最早的考试-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可以说是这二位发明的考试). 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满意!祝您学习愉快!考试取得好成绩!

昌乐县17756571998: 谁发明的考试????????
越变盐酸: 是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发明了考试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