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何时自杀的

作者&投稿:毓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何时自杀的?~

海明威简介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老渔民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与大海搏斗的故事告诉人们的一个真理。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一位医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的汽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战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发表于1926 年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因描写一群美、英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痛苦经历,表现他们迷惘、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而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作品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电文式的对话展开情节,简洁真切的内心独白,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以记者身分前往西班牙。这一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他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分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海明威也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有中译本出版。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6�1贝茨基与莱斯里�6�1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象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六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
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1928年,海明威偕同他的第二个妻子鲍莉娜? 普菲依费尔首次路过古巴,前往美国的骨头礁,海明威在骨头礁完成了名著《告别武器》。1932年,海明威回到古巴海上钓鱼。1933年,海明威为返回古巴,写成有关古巴题材的第一篇纪实文学。从此以后,海明威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美丽而不幸的长岛”。《老人与海》(1952年)是海明威成名的“古巴”小说,《海湾的岛屿》部分情节描写的就是古巴。《有和没有》大部分描写了古巴的环境气氛。海明威曾表达他对古巴的深厚友谊:“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人的感觉像在家里一样的地方,除了他出生的故乡,就是他命运归宿的地方”。海明威经行在海边钓鱼并且写出了最优秀的小说。

古巴北部海岸的海洋几乎都是海明威小说《海湾的岛屿》和《老人与海》的主要描写对象。《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和奇闻轶事,是他从哈瓦那希科马尔的渔民安塞尔姆.埃尔南德斯身上产生的灵感写成的这部传世杰作的。

如今,维西亚小庄园仍然是海明威的家。它空着,却充满生机。往上瞧,一个信箱;在小庄园图书馆的桌子上,一个橡皮图章上刻着:“我从不写信”.......。

通往吉尔特斯特的路,像当年寻找海明威一样艰难曲折。从佛罗里达启程的跨海大道,在星罗棋布的群岛上跳来跳去,好不容易达到终点。吉尔斯特在当地就是最西边的意思。小岛好像万顷波涛上一叶小舟,站在岸上仍有颠簸的感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两行椰树把我引向一个颇有规模的渡假村镇,西班牙式别墅错落有致。海明威故居是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院子里花木茂盛像个小花园,芭蕉、棕榈、美人蕉、凤尾竹,随风摇曳,绿影婆娑,充分显示着与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当年海明威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图得就是远离红尘,自在安闲,抬头可见大海,枕边可闻涛声。想不到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把这儿炒成旅游热点,每年都有大批文学爱好者跑来朝圣,这个二层小楼一下子变成了艺术宫殿。

小镇以海明威命名的书店、礼品店很多,一些酒吧门前还大字标明“海明威最常光临的酒吧”。与毗邻的豪华建筑相比,小楼显得土里土气,甚至有些简陋。好像当年的海明威一样,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只在乎内心的充实。室内装饰简约,使得一只小船模型更为突出,一下子便把参观者带进《老人与海》惊心动魄的情节里。作家与一位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在惊涛骇浪里打鱼,一连84天两手空空。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马林鱼,拖在船后,被尾追而来的鲨鱼一口口撕咬,最后仅剩下一架骨头。

这位老人确有原型,古巴人福文克斯·格里高尔奥,墙上有他与海明威的合影。那老人正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人很瘦,额上有很深的皱纹。”两人亲密无间,气质有些相似,精神矍铄,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线条粗犷。这位老人几天前刚刚去世,活了104岁,墙壁上有他98岁时的照片,脸上的皱纹像太平洋上的层层波浪,每一条浪谷里都埋着动人的故事。可惜海明威先他而去,无人续写。另一件引人注目 的文物,是海明威生前惯用的一支双筒猎枪。海明威曾用它打死一只金钱豹,威风凛凛,活像中国的打虎武松。从其它图片资料看,他还有打死野牛、狮子的记录。

海明威1899年生于芝加哥,父亲是医生,爱好体育,母亲是音乐教员。海明威继承了他们浪漫的基因,一生追求冒险。中学毕业后,只身游历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志愿赴意大利做战地救护车司机,被炮弹炸成重伤,全身嵌进许多弹片,一条腿的膝盖被打碎,回国后站着写了《太阳照样升起》,以减轻受伤部位的痛苦,并成为终生写作习惯。30年代独闯非洲,写了《乞力马扎罗的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赴西班牙,写了剧本《第五纵队》。1941年来到中国,向世界报道抗日战争。他还参加了从德国人手中收复巴黎的战斗,不惜驾驶一只快艇,引蛇出洞。在海明威身上,冒险精神、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且作为主线表现在他所有的作品里。

社会上,海明威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大作家。可是在家庭,却是一位不负责任的丈夫。1918年他在米兰医院,与护士艾格尼丝一见钟情,信誓旦旦,可是一转眼那女人便投入别人怀抱。为此海明威一直耿耿于怀。难以弥补心里的创伤,导致他后来婚姻中,总是吃着锅里,看着碗里,以防妻子不忠时陷于寂寞和痛苦。

1921年海明威与音乐家哈德莉结婚,生下一子。4年后与女记者波林拍拖,1927年第二次结婚。波林貌不惊人,善良温柔,自己花8000美元买下这幢别墅,供海明威写作。在这里生下两个儿子,都是剖腹产。可是难以拴住海明威心猿意马,先后勾引了两个女人。波林一忍再忍,才是他们的婚姻维持了14年。1941年终于忍无可忍,办了离婚手续,判决书上写明男方遗弃女方,每月付给两个儿子500美元抚养费。1944年,海明威与女作家玛莎结婚,战争中匆匆分手。1946年与女记者玛丽结婚,还是放荡不羁,到处寻花问柳,垂涎一个个贵妇人和名演员。后来病魔缠身,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健康每况愈下,再没有精力投入一生的打猎、捕鱼中去了。他开始大量喝酒,时常吵闹,脾气变的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这只陪他走遍世界的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这个一手持笔,一手持枪,闯荡天下,四处冒险,打死过无数狼虫虎豹,塑造出许多硬汉子形象,魁梧的大胡子砰然倒下。顷刻间,五大洲的唁电,潮水般涌来。其中一份是约翰·肯尼迪总统从白宫打来的,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称他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墓碑上没有墓志铭,下部仅有几行小字: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死于1961年7月2日。上半部大片空白,留给后人评说。

从挫折到悲剧--患者海明威的故事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 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海明威及其作品。如果你比较了解海明威的话,那么在观察他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呢?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一个以最简洁明了、干脆利索的方式使用英语的人?一个"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硬汉?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今天要选择一个特殊的角度--我们要观察的是一个作为"患者"的海明威。

1961年7月,海明威因对自己才思枯竭和饱受疾病的折磨感到绝望而自杀,他把猎枪伸进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这是一种非常"男子汉"的自杀方式,以至于那支双管猎枪都被人们当成是一个"男子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象征。据说,海明威无法忍受病痛使他"丧失尊严",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来与疾病作最后的搏斗,并以此来维护自己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男子汉的"尊严"。

海明威自杀的真实动机始终是一个谜,他自己对这一行为的解释并不足以使人信服。不久前一本新的海明威的传记出版,人们才得以窥见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这本传记的作者肯尼思·林在书中明确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年后的很长时间里都被我们今天所说的ED(勃起功能障碍)所困扰,他与几任妻子的关系和他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生活都受到这一疾病的严重影响,ED造成的强烈的心灵痛楚更是导致他最终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很多了解一些海明威或者他的作品的人对这样的结论都不会感到吃惊。他的生平和作品中有很多东西可以验证这一结论。记得当年读海明威小说,我很喜欢他的《太阳照常升起》等一些早期作品,它们的题材、形式和风格,人物、情节和思想都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而他的晚期作品比如《老人与海》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夸张、矫饰和做作,这种"失真"的风格曾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但是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老人与海》所展现的这种风格正是海明威所谓"传奇生活"的真实写照。

海明威有一种非常能迷惑人的"硬汉"的外表:傲慢、冷漠、玩世不恭、不近人情,沉溺于酗酒、打猎、捕鱼,追逐女性、和斗牛士厮混、在公共场所打架等等。然而这只是外表而已。海明威很年轻的时候在巴黎结识了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这位前辈就曾这样形容过他:"一个敏感的人硬要充硬汉";另一位"迷惘的一代"的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扎尔达更是直言不讳地将海明威的"丈夫气概"斥为"像假支票一样的东西"。海明威的许多朋友和评论家都有过同样或类似的评价。当时,只有很少的人了解海明威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多的人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出于海明威独特的个性或者所谓"男子汉的虚荣心",肯尼思·林这本海明威传记的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真相,这一真相就是:海明威刻意为自己塑造的"硬汉"形象不过是他用来掩饰ED这一疾病、并以此和ED对抗的武器,而他作品的那种"不真实",不过是另一种掩饰和对抗罢了。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和ED对他的影响息息相关--ED首先扭曲了他的人格,继而又把这种人格的扭曲带入了他的行为和创作,直至彻底毁灭了他的生活。

可以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活的一个象征,而那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孤独地与环境和自我苦苦搏斗的老渔夫无疑就是海明威自己。海明威曾经与谈论过他ED问题的另一位知名作家在公开场合大打出手,对他来说,ED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为了逃避这一疾病对他毁灭性的打击、逃避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的挫折感、逃避他在现实生活中对家庭、婚姻和妻子的责任,他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联的"大海",以在其中的斗争、胜利和荣耀来慰藉自己焦灼的心灵。可悲的是,这一切努力还是不足以拯救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最终他还是走向了毁灭。

这是一个ED造成的悲剧,它是海明威个人的,更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有人会因为ED而自杀--我们不会认为ED使我们丧失了尊严,我们不会觉得ED可以摧毁我们的生活,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足够的机会获得帮助,我们还有足够的手段战胜ED,而在海明威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办到的。

海明威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一个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故事:一对青年男女彼此默默相爱却始终无法走到一起,最后,两个人在漫长的分别和漂泊后终于重逢。在出租车上,汽车起动的一霎那,女孩的身体向后一仰,头靠在了男孩的肩上。这时候她说:"我们要是能在一起该有多好!"男孩回答:"这么想想不也是挺好吗?"

我们假设海明威生活在今天,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给他带来了困扰,但是他非常清楚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于是在一个上午,他来到了一家医院,坦然地坐到医生面前,向医生讲述了自己的病情,而这位医生以关注的目光面对着他……那么,一切又将会是怎么样呢?……

他的猎枪恐怕永远只会用来打猎了。

对海明威自己,对所有热爱他的人,"这么想想不也是挺好吗?"

海明威:读自己讣闻的人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生活能伤害你,但你要从受伤处活得更坚强。”——海明威

1954年,威尼斯。

海明威衣着随便,坐在房间里翻看剪报。他不时停下来,往杯子里加一些香槟。早晨空气清新,香槟酒冰凉适口。这是写作的好时机,不过这些天海明威是暂时写不了了,他身上伤势很重,手里翻看的就是前一阵子报纸上刊登的他自己的讣闻。

在此之前海明威刚刚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1954年1月,海明威和妻子玛丽搭乘一架小型飞机飞往刚果。不幸的是,在乞利马扎罗山附近,飞机的引擎系统出现了故障,坠落地面。消息传出,人们都以为海明威夫妇遇难了,报纸上纷纷登出讣闻。实际上,虽然玛丽断了两根肋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等处受了重伤,但他们都还活着。后来海明威夫妇换乘另一架飞机飞往乌干达,没想到起飞后几分钟,飞机一个倒栽葱扎到地上,随后爆炸,大火立刻从飞机残骸中腾起。机舱是锁住的,海明威用头拼命把门撞开,从火海中捡回一条命。玛丽也在驾驶员的保护下得以逃生。

海明威和玛丽再次逃脱了死亡的追捕。关于第二次飞机失事,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是,海明威在脱险时手里还拿着一瓶杜松子酒和一串香蕉,并为自己的好运气连连欢呼,身后飞机残骸扬起滚滚浓烟,映衬着他高大的身影。这当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传奇话题。不过,他们的实际遭遇并没有人们用美酒和香蕉渲染的那么轻松自在,第二次飞机失事让海明威的伤势更加严重。最要命的是,这次飞机失事造成的脑震荡是他经历过的十多次中最严重的。

两度飞机失事,两度死里逃生,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奇迹。美联社、《纽约每日镜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世界各地的报纸都纷纷报道了海明威的“死讯”。大难不死的海明威把各种各样的讣闻仔细地存入剪贴簿里,用斑马皮和狮子皮包好,当作难得的阅读材料。这些玩意儿给他受伤后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和谈资,据说他给自己定下的治疗方案是:香槟、讣闻和药丸。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有幸”读到自己的讣闻?海明威的这种治疗方案可以称得上独一无二。在向来习惯于将海明威视为英雄的那些人眼里,这场意外似乎再次证明了作为硬汉的海明威是如何坚不可摧,但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海明威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无法完全恢复过来。

飞机失事的1954年,也是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年。在此之前海明威的写作已经很不顺手,创作陷于低潮,被人们认为已经写不出好作品来了。现在海明威写出了《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个中篇,但还是再次把他推上了写作生涯的高峰:海明威的写作能量终于在这部小说中再次得以汇集,人们等待和忍耐了太久的欢呼也终于得以释放。这部作品带来了作家晚景渐熟的辉煌夕照。由于不愿意为一套只穿一次的礼服投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糟糕的身体状况,海明威本人没有亲自出席授奖仪式,而是写了一篇受奖词由他人代读。较之1930年刘易斯获奖后的长篇大论,他的受奖词实在是简短有力得多。海明威告诉世人:“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应当把他要说的东西写出来,而不是讲出来。”

正如乔伊斯评价的那样,海明威随时准备好过他笔下的那种生活,如果生活不允许他过这样的生活,他绝对不会写出来。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影子,这已经成为公论。终其一生,海明威都在竭力使艺术和行动融为一体,使作家的敏锐性、洞察力和高超的运动技巧融为一体,使自身的孤独和显赫的声望融为一体。海明威笔下的人物们永远在试图对抗,在他的作品中,消极悲观的虚无情绪与硬汉精神一直是对立统一地贯穿始终的。海明威曾经对他的朋友菲茨杰拉尔德“放弃斗争”而感到愤怒,自恃骨头强健,海明威还在写作的困境中搏斗着,但那种写作的孤独感早已深入骨髓。他的生活绝不缺乏惊险和刺激,可是当他坐到桌前开始写作的时候,一种最孤寂的生涯便开始了。尤其到了晚年,海明威昔日如潮水喷涌的灵感,渐成枯井,他所要承受的不啻于一个斗牛士不能再上场的悲凉。

海明威在写作上不再能够得心应手导致的焦躁和绝望,伴随着缠身的疾病,形成了一天天吞噬着他生命的绝对困境。因此,海明威在这里说“孤寂的生涯”决不是为了在公众场合哗众取宠,这是他的切身体验。他的酒量惊人,但不能把他从被病痛与精神焦虑的双重折磨中解救出来。他酒喝得多,作品却写得少;吃下去的药片在增多,打字机上留下的能令自己满意的文字却在减少。这些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力不从心。当初有人问起成为一个好作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时,海明威的回答多少有些傲慢,说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必须有才气,很大的才气,还得有训练,必须内心坚定不移,还必须聪明,不计名利,尤其是要活下来。认为一个作家最难办的事情是活下来,完成他的作品。死亡始终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到最后他亲自体验了他所说的那种“宁静的、不会变形的美”。活下来,完成作品,海明威提出的成为一个好作家的这个条件因此变得意味深长。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郊外的橡树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家中开枪自杀。海明威自杀当时无人在旁,细节只能是后人推测、想象出来的。我们似乎看见海明威抠动扳机,动作坚定而迅速,像他删掉手稿和校样上那些多余的词句一样果断娴熟。就是这样,可以定稿了——唯一不同的是,他手里的铅笔换成了猎枪。

著名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所写的海明威传记笔调辛辣,不时嘲讽一下海明威。我个人认为,这部传记中有一句具有总括性的意义:“海明威的曲调对世界文学是个全新且原创的贡献,立志写作的年轻人都会听到。而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式的英雄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发挥了超越文学之外的影响力。尽管作为人的匮乏最终减损了他的作品。海明威在他最好的时刻是股丰富勃发的力量,和乔伊斯或福克纳或司各特·费兹杰拉德一样可观。甚至在他最差的时刻,他也提醒了我们:在投入文学之前,要先投入人生。”(《海明威》,安东尼·伯吉斯著,余光照译,百家出版社,2001年,117页。)1954年海明威没有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但他在那篇流传甚广的受奖词中所说的“写作是孤寂的生涯”,我们至今言犹在耳。海明威一生丰富而曲折,实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写作的孤寂,也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如何写作,如何生活。

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晚年因疾病及精神的双重作用,意志渐渐崩溃了,一天,1961年7月2日,将自己心爱的一把猎枪装上子弹后,塞进自己的嘴里,砰的一声……有兴趣建议找来译林出版社99年出版的《爸爸海明威》看看,系海明威很要好的一个朋友讲述他晚年至死的生活,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毕生经历 少点,精华,不要太长 谢谢!!!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加一战,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最后,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

海明威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13、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3海明威是美国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创作方式有许多独特之处海明威的故事之一就和他创作的独特之处有关系4海明威在创作期间的表现异常独特,因为。14、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是“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代表...

《老人与海》作者是谁?
《老人与海》作者是海明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地名吗?在哪个国家?
不是一个地名哦 海明威一般指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

海明威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中。4、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简介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3、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

美国海明威的简介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欧纳斯特·密勒·海明威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

海明威位于哪个国家
问题一:海明威是地名吗?在哪个国家? 人名地名都有: 1。海明威:美国作家,作品有《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2。海明威大饭店,在青岛市南区东部 。其他地名还有很多,自己百度吧。 问题二:海明威是哪个国家的?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性别:男 国籍:美国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职业:美国...

海明威是哪国作家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3]是美国“迷惘的一代”(...

《老人与海》是哪国作家谁的代表作品?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应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生平经历.大约600字概括下来. -
苑荣麦道:[答案]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为什么自杀 -
苑荣麦道: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海明威将双筒猎枪伸进口腔,扣动扳机,以惨烈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对海明威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疾病缠身,摧垮了他的意志;另一说是海明威对国家失望和不信...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哪年自杀
苑荣麦道: 1961年因精神忧郁而自杀.

颍州区18531123477: 美国作家海明威什么时候自杀的? -
苑荣麦道: 1961年7月2日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
苑荣麦道: 海明威是一个非常顽强和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却在晚年选择自杀呢?笔者认为,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对他选择自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晚年电击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死亡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海明威 自杀 死亡情节 电击治疗 一...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死了吗?如题 谢谢了 -
苑荣麦道: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61年7月2日在其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颍州区18531123477: 外国自杀的名人 -
苑荣麦道: 1、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后于1961年7月,用双管猎枪自杀. 2、亚里士多德,希腊著名哲学家.于公元前322年在厄里帕海峡跳海自杀,终年62岁.据说他自杀时说道:...

颍州区18531123477: 海明威是怎样死的? -
苑荣麦道: 1958年,海明威迁返美国爱达荷州疗养,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按照他的悲观主义观点:“在人和大自然或外界势力的搏斗中,最后人总是难免于失败”,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祈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颍州区18531123477: 作家海明威是在那一天离开人世间的? -
苑荣麦道: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颍州区18531123477: 谈谈海明威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
苑荣麦道: 文学成就: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