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赵明城的唱和

作者&投稿:羿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和赵明城的梦~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梦就是合修《金石录》,只可惜赵明诚英年早逝,最后将近70的李清照一人续写完成,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梦。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红酥手”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
  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那面壁吟咏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么?碧色绣襦,长裙曳地。她亦是神情凄凉,泪流满面。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陆游与唐婉——委惋凄绝的爱情诗章》

  二十五、六年前,偶尔读到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初读这两首词,仅只是感慨于陆游孤绝细腻的文笔和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述。
  然而放翁一代词雄,后人评论他“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惑。由于当时年轻,对许多事情尚不知个中究里,就没再往心里去。
  十几年后,渐渐地多读了一些文字,渐渐地品味和阅历了生活中许多的人情世故,对于放翁与唐婉间那段委惋凄绝的爱情故事也渐渐有所了解。这才越来越读出了蕴藏于这两首《钗头凤》深处的、那滴着泪水甚至热血的深深的感动...

  北宋王朝覆忘的惨剧、中原的沦丧、苦难的经历和父亲的薰陶,使陆游从小培育了忧民爱国的思想。二十岁,便立志“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信念始终不渝。因而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
  二十九岁科考,列进士第一;因主张抗金,于次年复试时被除名。三十四岁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孝宗即位初,倾向主战,启用了老将张浚,并召见陆游。称他“力学有闻、言论剀切”,赐进士出身,任镇江府通判。
  然张浚一战失利,孝宗即动摇求和。罢免张;并加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免职还乡。
  四十八岁,时任四川宣抚使的主战派将领王炎邀陆游入川,幕府襄赞军务。陆游精神振奋、身着戎装,驰骋于陕南南郑前线,考察地形、了解敌情,接触战士和民众、谋划收复中原方略。
  但孝宗又忽将王炎调回临安(南宋都城,在今杭州西),陆游也改授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光复河山的愿望再度落空。
  火热的军务幕僚生活虽只有短短的一年,却对陆游爱国诗歌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四川任职期间,由于爱国志向屡屡落空,陆游心情愤郁,经常借酒浇愁,被人讥为“恃酒颓放”。他干脆自号“放翁”。
  但这一时期陆游创作的爱国诗词已经非常多,形成“寄意恢复、书肆流传”(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的局面。
  后来,陆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五十四岁时,陆游受召离川东归。在江西任职间,因拨义仓粮食赈济灾民,以“擅权”罪被罢职回乡。六年后才被起用为严州知州,又因“擅议抗金复国、形于吟咏”,被弹劾去官。
  六十六岁直至八十五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写出不少反映农村现实、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
  八十一岁,风烛残年的放翁仍竭力支持权贵韩侘胄的伐金之战。但这次轻率的北伐很快便失败了,陆游又一次受到各方面的攻击。
  八十五岁辞世前,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有《示儿》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早年学诗,从江西派入手,中年突破其藩篱,面向现实,形成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风格;晚年则于悲壮之余渐趋平淡。著名爱国学者、戊戌变法的发起和领导人梁启超赞誉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坎坷、忠贞爱国的诗人,在爱情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曲折和痛苦,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不朽诗篇。
  陆游早年娶其表妹唐婉为妻,伉丽相得、情谊甚笃。
  然而不知何故,唐婉却不为其姑母(陆游之母)所容,进而逼迫陆游休妻。游不忍绝之,背着母亲另置房舍安排唐婉居住。被母发现,终强令休之。于是,时年二十未几的陆游,第一次品尝到人伦之大变的苦涩。
  唐婉后改嫁其同郡宗子赵士程。
  此后数年,陆、唐春日出游,相遇于绍兴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向赵说明缘由后,遣人送酒肴赠陆,以示心意。游怅然良久,题《钗头凤》词于园壁间,这就是《钗头凤》的来历。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因抑郁成疾与世长辞。
  游一生坎坷、奔走于抗金复宋大业,未果。晚年隐居于绍兴城外的鉴湖三山。每入城,必登禹迹寺眺望。
  游二十岁曾作《菊枕诗》,失传。六十三岁,偶过沈园,触景生情,题二绝句诗云: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泌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六十八岁,再游沈园,题诗。小序云: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七十五岁,唐婉逝世近四十年。重游沈园,作《沈园》绝句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八十一岁,做梦游沈园。及醒,感慨系之。作诗云: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四岁,离辞世仅一年时,游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云: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陆游原配妻子唐婉,因婆媳不和,被迫离婚改嫁。嫁后,有一次和陆游在沈园偶然相遇,陆游赋词一首《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同时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沈园》这首诗是宋宁宗庆元五年春,作者在山阴时重经旧地时,感伤往事之作。(沈园故址在今绍兴禹迹寺南)

  ◆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有寄情。他82岁时曾作悼念唐婉的绝句,也许因为未曾收入周密的《齐东野语》,流传不广: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他84岁--生前最后一年的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并留下一首七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人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爱,为什么会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我从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中似乎得到一丝感悟:陆游和唐婉的夫妻情爱,虽说在现实世界中存续的时日无多,却早已经一点一滴地“转存”到了各种有情万物之中,恰似把真情实爱存入了瑞士银行,可以稳稳地收取利息。一对“菊枕”的枕函之中,封存、寄寓了新婚当时多少甜蜜,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多少的厮抬厮敬,多少的互爱互重。也许,就单是这一对“菊枕”,已经足以让情爱“一粒粟中藏世界”且“化身千万”,更不用说恩爱夫妻之间“有甚于画眉”的“闺房记乐”了。

  一对“菊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那么的无足道,而又实在是那么的奢侈。其“药疗”之功效,犹在其次也,叹叹。

  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永远会历久弥新。

  愿天下有情人都双双亲手缝制自己的一对“菊枕”,长相依傍,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珍爱到地老天荒!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夫,宋代著名金石考据家,诸城人。 父赵挺之两度任宰相。母,郭氏,青州益都人。赵氏在青州城有私第,“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赵明诚少为太学生,弱冠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曾在青州城居住十几年。其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赵明诚在李清照协助下,完成了《金石录》初稿。

  1107年(宋大观元年),赵挺之病死才3日,蔡京就诬陷赵挺之,兴起大狱,赵明诚受牵连,被罢官人狱。1108年(大观二年),赵 明诚出狱偕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是年李清照25岁,赵明诚28岁,风华正茂。他们在青州一住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李清 照除进行文学创作外,还帮助赵明诚从事金石研究。为了收集古代文物,他们节衣缩食,过着“菜蔬衣辣(粗布)”的俭朴生活,有时甚至典卖衣物。青州至今尚流传有李清照卖剑买书的故事。他们在京都时,赵明诚常入相国寺买碑文。崇宁时,有人持徐熙牡丹图,索价20万钱。赵明诚以衣物作押带回家中,夫妻观赏两昼夜,终因买不起而退还给卖主,二人为此相对叹息数日。

  他们的收藏日益增多,于是起书库、购大厨,分门别类置放各种书册,满满装了10余大屋。他们孜孜不倦地阅读、研究,每夜必燃尽一烛方休,甚至彻夜不眠,“其乐在声色犬马之上”,终于在 1117年(政和七年)秋写出《金石录》初稿,集金石刻辞2000种,分

  30卷,由刘跂作序。以后夫妻二人又不断补充、修改。赵明诚逝世后,由李清照校订完成,作《后序》,刻板问世。这部书考证精确,多处纠正史书舛误,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财富。

  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甘心老是乡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称“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把他们存放书籍和研讨学问的地方叫“归来堂”。她还于1114年(政和四年)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室内。赵明诚为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李清照记忆力很强,饭后常与赵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着书架上堆积如山的书籍,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的对否来决定饮茶先后;说对的往往举杯大 笑,以致茶水倾覆怀中。李清照的《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等大量词赋,就是在这一充实而又充满乐趣的乡居时期创作的。 1120年(宣和二年),赵明诚重被朝廷起用,出知莱州。李清照留青州,写了一阕《一剪梅》抒发离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又写了《醉花阴·重阳》一词寄往莱州:“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看后大为欣赏,也想一试才力,看能否超过她,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3昼夜,共得词50阕,把李清照的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点。陆德夫吟玩再三,说只有3句绝佳,正是李清照《醉花阴》的最后3句。

  1121年(宣和三年)秋,李清照动身赴莱州,路过昌乐,适逢秋雨连绵。她在旅馆中,想起临行前姊妹们为她饯行的情景,百感交集,提笔写下《蝶恋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一阕:“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8月18日,李清照抵莱州,举目四壁萧然,平生所喜爱的书籍文物,“皆不在目前”,感慨万千,信手从韵书中拈出一个“子”字,因以为韵,写下了《感怀》一诗。

  1126年(靖康元年),李清照随赵明诚在淄州任上,突然听到金兵进犯京师,夫妻“四顾茫然”,看着盈箱满箧的珍贵文物,“知其 必不为己物矣”,不胜留恋痛惜之情。12月金人陷京师。1127年 (靖康二年)3月,赵明诚奔母丧自青州去建康,仓促间只带走15车文物。李清照留青州,青州故第尚有文物10余屋。4月,金人掳徽、钦2帝北行。5月,高宗在建康继位,改元建炎。秋,青州兵变, 李清照仓皇出走去建康。12月,金兵陷青州,10余屋文物全部化为灰烬,其他财产也“荡无遗余”。他们带到南方去的文物,以后也在战火中大部丧失。 1129年(建炎三年),赵明诚出任湖州知事,在赴朝廷述职途中染病,于8月18日在建康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

  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记载,赵明诚接到该词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混杂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词没有找到,或许参阅赵明诚的金石录会有所发现,这本书据说是他们合著的.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馀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倚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方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劳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记得他们有一次喝酒,联过诗,忘了什么名了~~~~~


关于李清照的信息。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

李清照一生的境遇..
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到底怎么样?
其实,一开始两人的感情,还算是不错的。只不过,结婚了十几年,李清照没有为赵家生过一个孩子,再加上女人衰老的速度比男人快。此时,男人却步步高升,身边都是达官贵人,其他人都妻妾成群。而赵明诚自己就只有一个年老色衰的妻子,这个时候,再加上两人膝下无子。赵明诚的心,顿时就发生了改变了。...

李清照的 醉花阴 重阳 的赏析文章怎么写啊?晕了 有人帮帮忙没?_百度知 ...
《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二岁时,生母去世。由年高还乡的祖父和二...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岂止是“郎才女貌”,而且是“夫妇擅朋友之胜”。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当然,李清照的文才在赵明诚之上。对史书...

我想要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如题 谢谢了
出狱后立即给营救她的那位亲戚写信,除了感激,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名誉:“清照敢不省过知惭,们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

李清照是个什磨样的人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李清照工诗,能文,更...

李清照大概的生平经历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有哪些?
1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大才女李清照一生有几个丈夫?
他们共同校勘旧书,精心题写书名。“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疾病,夜尽一烛为率。”李清照记忆力极强,她经常指着满架图书,说某件事、某个人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并以此与赵明诚打赌,而明诚每每输给夫人。清照的才气也非常人可比,据元人伊世珍《琅○记》载,清照曾...

李清照的代表作及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袁州区19560857135: 关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 -
樊若苦参: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已然轰动京师,赵明诚尝有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一时传为佳话美谈.

袁州区19560857135: 趣题(1)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经常互相酬唱.一次赵明诚挖空心思写了一首七言回环诗,李清照读后,不假思索,当即提笔也写了... -
樊若苦参:[答案] 下列对联是对哪些人物的评价? (1)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率直豪爽,粗中有细,一坐镇住店小二.(鲁达或鲁智深 ) (2)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袁州区19560857135: 那两句诗最能表达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感情 -
樊若苦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女奇才.南宋女词人,婉约宗主.她和赵明诚的爱情根基我想用八个字评价最好——才貌双全,门当户对. 李清照,词美人更美,赵明诚也是那时众多到婚嫁年龄的女子所...

袁州区19560857135: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在李清照哪首词中体现的更明显?求赏析~ -
樊若苦参: 蒲褥.在宋人词作中 ,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以雨催泪,以雨衬泪. 小风疏雨萧萧地.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

袁州区19560857135: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有什么问题?
樊若苦参: 在历代文人的深层心理和期待视野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一直是和谐夫妻的典范.其二人婚后清闲优渥,琴瑟和谐,夫妻唱和不绝.其实不然. 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之间也就产生了感情的隔阂. 另外,李清照不曾生育,以此被疏远.而赵明诚又有纳妾之举.因而在有着对爱情执著专一的李清照心中,对此并不能释然,因而她的作品才有那样的深悲积怨. 详情请参见《古代女诗人研究》之《重看赵李情缘》篇...

袁州区19560857135: 关于诗的小故事 -
樊若苦参: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

袁州区19560857135: 赵明诚对李清照诗词的影响 -
樊若苦参: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除了得益于她的天赋才气之外,更得益于她与丈夫赵明诚长期异地分居及以后中年丧夫所造成的性压抑之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性压抑,则这些被压抑的性能...

袁州区19560857135: 李清照的诗词中,哪几首是她遇到赵明诚之前的情怀?哪几首是写遇到赵明诚后的少女情怀?哪几首是写她婚后 -
樊若苦参: 在古代诗词中,写人生境界之词不多,而李清照就有三首关于人生境界之词,即《如梦令》、《一剪梅》与《声声慢》.此三首词写李清照自己三种人生境界,又写她三种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她三种人生时期的不同人生态度.《如梦令》写“...

袁州区19560857135: 李清照的故事 -
樊若苦参: 最出名的是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故事,当年,李清照年少成名,到了适婚的年纪,赵明诚在某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出了一个谜题,最后的谜题映照到了李清照身上,因此,李清照他们最后结婚了,婚后的生活美满,夫妻举案齐眉,共著了《金石录》一书,但是,后期,李清照父亲李格非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她与赵明诚到乡下躲避,后来赵明诚因意外死去,金兵入关,李清照南渡,后期诗词风格变化很大.

袁州区19560857135: 李清照是如何认识赵明诚的? -
樊若苦参: 他们两个也算是相亲结婚的,当年赵明诚的父亲为了想搭上李清照的父亲,就在赵明诚能够结婚的时候说赵明诚做了一个梦,梦里说的一个谜,那个迷的解释最后就应到李清照身上了,李清照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爹又是当时的高官,赵明诚的爹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的.不过,他们夫妻俩的生活也算是琴瑟和鸣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