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课外的文言文(初二)

作者&投稿:并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文言文经典(课外)能否给些题目?~

一、东阳马生序(课文删节部分原文)

今虽耄老(1),未有所成,犹幸预(2)君子之列,而承(3)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4)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5)日有廪稍之供(6),父母岁有裘葛(7)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牢矣;有司业、博士(8)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9)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10)之卑(11),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12)在太学已二年,流辈(13)甚称其贤。余朝京师(14),生以乡人子谒余(15)。撰长书以为贽(16),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17)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释:(1)耄(mào)老:年纪大。(2)预:参与。(3)承:承受,接受。(4)过:超过。(5)县官:这里指朝廷。(6)日有廪(lǐn)稍之供:天天有米粮供给。(7)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8)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9)假诸人:向人借。(10)天质:天资,人的智力。(11)卑:低下。(12)君则:马生的字。(13)流辈:同辈的人。(14)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15)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16)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17)夷:平和。

1、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②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 请归纳"学于太学"的"诸生"所具备的优厚的学习条件。





3、 为什么作者称马生"可谓善学者矣"?



4、 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当年"为学之难"的经历告诉马生?






二、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1)从桓公伐孤竹(2),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xí)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4),而隰(xí)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5)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6)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

注释:(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2)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3)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叫仞。(4)圣:精明通达。(5)不难:"不以……为难"。(6)圣人:有智慧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词。

(1)从桓公伐孤竹。 (2)蚁冬居山之阳。

(3)以管仲之圣。 (4)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

2、 翻译句子。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3、 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义。

4、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文天祥从容就义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1)。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2)。极言(3):"宋无不道(4)之君,无可吊(5)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6),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7)。天祥相宋(8)于再造(9)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木丁(10)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11),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12),孟曰取义(13);惟其义尽(14),所以仁至(15)。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16)自若,观者如堵(17)。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18)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胡广《文山先生全集》附录)

注释:

(1)长揖(yī)不拜:长揖,旧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间礼,拜,指跪拜。"长揖不拜"是文天祥见元朝显贵乃至皇帝的礼节,表示他的忠于宋朝的原则性。(2)坚立不为动:坚定地站立,不屈服。(3)极言:极力抗辩。(4)不道:无道,做事不讲道理。(5)吊:慰问。(6)用舍失宜:用人不得当。用,指应该用的人;舍,指不应用的奸人。(7)宗社:宗庙、社稷。(8)相宋:做宋朝宰相。(9)再造:重建。(10)麦木丁:元世主忽必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力主杀文天祥的大臣。(11)自赞:这里是自己表白的意思。(12)孔曰成仁:《论语》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






四、司马先《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②不闭,商旅野宿③焉。

[注释]
①[哂(shěn)]微笑。
②[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
③[野宿]在郊外露宿。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五、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患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代的辩士。
②[惠王]赵惠文王,名何。
③[蚌(bang)蛤蜊
④[曝(pù)晒太阳。
⑤[鹬(yù)]水鸟名,头圆大,嘴长,长腿,常在水边或田野捕吃小鱼、小虫和虾类。
⑥[柑(qidn)]夹住。
⑦[喙(huì)]鸟嘴。
⑧[禽]同"擒"。
⑨[弊]疲惫,搞垮。"弊大众"是使动用法。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 鹬鸟啄食它的肉, 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六、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④,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
[注释]
①[嘉肴(ydo)]嘉,美好;肴,鱼肉等荤菜。嘉肴,美味的熟菜。
②[旨]味美,好吃。
③[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深切中肯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④[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⑤[知困]因,困惑不通。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有搞不通的地方。
⑥[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
⑦[自强]自己奋发努力。
⑧[教学相长(zhǎng)教和学互相促进。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够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七、冯梦龙《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②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翠,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益]更加。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八、司马迁《赵括》
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②。尝与其父奢③言兵事,奢不能难④,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⑤之。使赵不将括即⑥也,若必将之⑦,破赵军⑧者必括也。"及括将行⑨,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⑩。



①[少时]青年时代。
②[莫能当]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莫能当,没有谁能和自己匹敌。
③[奢]赵奢。战国时赵将。初任赵的田部吏,主收回赋,转而主治国赋。后任将军,善于用兵。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阙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赶往,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封为马服君。其子赵括,也叫马服子。空谈其父所传兵法,不会指挥作战,常把国王赏赐的金南买进上好田宅。公元前260年,赵中秦反间计,用他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包围,突围不成,被射死。赵军40万都被俘活埋。
④[难]语难。反驳。
⑤[易言]易,轻易,轻率。易言,把事情看得很轻易,说得很简单很容易。
⑥[即]便、就。
⑦[将之]与前面的"将括"都是使动用法的谓宾结构。之,代词,在这里代赵括。
⑧[破赵军]使动用法的谓宾结构。破,当时的军事术语,意为击溃。
⑨[将行]将,表示时间的副词。将行,将要出发。
⑩[括不可使将]即"不可使括将",为了强调"赵括"这个词,而把它提前了。



[译文]
原来赵括年轻的时候,学过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以为然。他母亲就问赵奢为什么这样看,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这次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作大将。






九、学弈
今夫弈①之为数②,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③弓缴④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③是⑥其智弗若与⑦?曰:非然也。


[注释]
①[弈]下棋。
②[数]技术。
③[援]拿起
④[缴(zhu6)]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箭。
⑤[为]同"谓",认为。
⑥[是]这。⑦[与]也写作"软",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译文]
下棋也是一种技术,它虽只是一种小技术,如果不专心学,也学不好。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讲,别的什么也不注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口斤,心里却想着大雁要飞来,想着拿箭去射它。他虽然和那一个人一起学,成绩比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不如那个人聪明吗?回答说:不是这样。







十、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⑤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①[式]即轼,车前的横木。这里"式"作动词用,是"凭着式"(表示敬意)的意思。
②[壹似]很像。
③[舅]公公。注意:与现代语"舅"所指不同。
④[小子]对后辈的一种称呼。⑤[识(zhì)]记住。


[译文]
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悲伤地哭着。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啊,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里,接着我的丈夫又在这里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这里7!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暴政的统治。"孔子教训他的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PS有一本课外文言文阅读 蛮好的 以前我做的 很好哇

与:和,陪同
于: 在
殆:
复,又,再一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提出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设计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段意]:以攻城为例,易攻之城,攻者却不胜,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用虽有高城深池的“地利”条件却“委而去之”作论据,具体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段意]:以守城为例,有地利的优越条件,却“委而去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着重谈“人和”的实质,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段意]:只有“得道”才能使“人和”,战争才能取胜。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关键解词]
天时:古人认为的非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即非由人所操控的事情的统称)如天气、时令等。
地利:指有利的地理条件。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
这里有限制的意思。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即上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补充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由本文可得出的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第二段中:
守城防卫条件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靠什么条件取胜:“地利”。
攻城的方式是什么:“环而攻之”
攻城一方有什么有利条件:“天时”。
攻城的结果是什么:“不胜”。
4.第三段中:
“委而去之”的原因是什么:“地利不如人和”。
攻城一方靠什么条件取胜:“人和”。
本段说明什么条件最重要:“人和”。
段中四个排比句说明什么:守城一方“地利”条件优越。
守城一方缺少什么:“人和”。
5.第四段中:
本段中心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段中排比句说明作者什么观点:“域民”、“固国”、“威天下”靠“人和”和施仁政。
作者认为靠什么治国:“人和”。怎样达到这一点:“得道”(即施仁政)。
君子战必胜的两个条件:“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得道”的好处:“多助”、“天下顺之”、“战必胜”。
6.中心论点与结论的关系:(即“道”与“人和”的关系)
只有“得道”才能使“人和”,也只有“人和”才能使战争胜利,国家兴盛。
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段意]: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必须要经受思想、生活、行为的痛苦磨练。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练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参考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使他不顺心,所作的事情受到扰乱。(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使他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解词]
大任:治理天下的任务。任,责任,担子。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作的事情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
曾益:增加。曾,同“增”。 恒:常。
过:这里是犯过失的意思。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
出:在外面。指国外。
[补充题]
1.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这些磨练是可有可无的么?为什么?
不是。因为文中有一个“必”字。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这些磨练能带来什么好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从哪三个方面受磨练(用自己的话概括):思想,生活,行为。
6.人常遭哪些困境?
“恒过”“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犯过失,内心忧困,思虑堵塞,不被人了解。
7.经过痛苦斗争得到的好处是什么:“改”“作”“喻”
8.怎样才能不使国家灭亡?
入有无法家拂士,出有无敌国外患。
9.由人到国家的论证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论点的普遍性。
10.强调造就人才不可缺的条件是:经受磨练。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害怕)必死,议(商议)欲面(当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这以后)自归(自首)。”冲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认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把)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曹操的马鞍放在兵库中,被老鼠咬坏。(“为……所”表示被动。)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如今(我的)单衣被老鼠咬了,因此(感到)悲伤。(“见”,表示被动。)

  二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曾)从容(随意)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不,同“否”。有才能还是没才能),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统率)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统率)将(将领),此乃(是)信之所以为(被)陛下禽(捕捉)也。”
  (选自《史记》)

  ①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住呢?(这是被动句式);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您不能统率士兵,而善于统率将领,这是我被您捕捉的原因。(被动句式)


5首100字左右的课外文言文加翻译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有趣的课外文言文
有趣的课外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冬至为何分「人冬」和「鬼冬」?优点教育17 2022-10-31 · TA获得超过259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求一篇有趣一点的语文课外阅读 ①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

初中常考课外文言文故事
2. 初一考试常出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杀骡乘鸡 原文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悦。主人谢曰:“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 客曰:“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归?” 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译文 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准备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兴。主人道歉说:...

课外文言文短的不超过50字
《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翻译:有个人非常讨厌老鼠,不惜倾尽家财以求一只好猫。他用鲜美的鱼肉喂养它,用柔软的毡子给它睡觉。猫既吃得很饱,而且很安逸,就不愿捕捉...

急需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
(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 3.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找一一篇短一点的,要有4个加点字解释,一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

写景课外文言文
要准确解答,前提是必须咬文嚼字,把文章全部读懂,还要善于依据题目进行分析,运用恰当的文字,进行归纳或解说.\\x0d\\x0d对课外文言文的问答题类型也应有所了解.其不外乎以下几种:1,归纳文段中心;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3,理解句子含义;4,品赏写作特色;5,联系实际谈认识;6,依据中心另外举例;其中1———4最为常见,...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1.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10\/04\/19 22:55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

简单也有寓意的课外文言文
2. 求一个简单点的初中课外文言文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错:镶嵌。②纶(lún):钓鱼绳。③是:正确。 1.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

20字以内的课外文言文
3. 十篇课外文言文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简单的文言文求一篇简单易懂的文言文,初二语文课本上有的不要,字数在200字左右. -
穆庆感冒:[答案] 一年之计: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着,人也. 译文:管仲《权休》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年的计划,不如种...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求一篇课外的文言文(初二) -
穆庆感冒: 一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害怕)必死,议(商议)欲面(当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这以后)自归(自首).”冲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出初二范围的课外文言文要求有原文,难度中等,最好能是历年中考题 -
穆庆感冒:[答案]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 -
穆庆感冒: “长物”古义谓多余的东西.“长”,去声.《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王)恭,(王)恭作人无长物.” 今义指长的物体.这是我特地在晚上查的呢!!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初二的文言文一篇~急~~!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 -
穆庆感冒:[答案] 1.而固小之 之:他,指傅毅2.鲜能备善 鲜:很少3.斯不自见之患也 患:不足、毛病选出与"是以各 以(加点) 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B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推荐初中二年级的课外古文,一定是课外的! -
穆庆感冒: 《朱子读书法》《将进酒》《少年中国说》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求初二课外文言文,谁有? -
穆庆感冒: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3篇 初中课外 写景的文言文 写出名即可 -
穆庆感冒: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①放鹤亭记——【北宋】苏轼②醉书斋记——【清】郑日奎③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④游黄山记——【清】袁枚⑤黄州快哉亭记——【北宋】苏辙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急需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 -
穆庆感冒:[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

岫岩满族自治县15134402086: 谁能给我20篇初二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穆庆感冒: 一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