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中日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辕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是如此哪般,如此哪般?~

明朝时期复杂的中日关系:倭寇与勘和贸易

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的纯海盗帮以及武装商人集团和游民等构成。他们在西部豪族的组织下,以对马、壹歧、北九州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从13世纪上半期至16世纪中期活动了300余年之久。

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正平23年)3月,倭寇与沿海海盗抢掠山东、江浙、广东,朱元璋派杨载带国书赴日交涉,要求征西将军怀良亲王镇压倭寇。怀良亲王非但不理,反拘杀明使,自此倭寇更猖獗,竟经山东南下,转掠浙江温(永嘉)、台(临海)、明(部县)诸州、及至福建沿海。时怀良亲王又暗助明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图谋“一举干掉明主”。公元1387年(明洪武20年,元中4年),宁波卫指挥林贤借日兵助胡惟庸谋反事件被揭露,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遣将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于是下令九州探题取缔倭寇,并于应永8年(公元1401年)5月以博多商人肥宫及僧人祖阿为使臣赴南京,致书惠帝,表明恢复邦交意愿。应永11年 (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政府对此种贸易不只减免关税,且承担“日本国王”使节及其众多随员(实际是商人)在明期间全部食宿费用,发给衣服,免费供应他们归途一个月的海上旅程用粮。部分贸易品是以足利将军向明帝贡献方物、明帝回赠“颁赐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一般说来,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应永15年(公元1408年)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立即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正长元年(公元1428年)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永享4年(公元1432年)任命入日明僧龙室道渊为正使,携带国书赴明。次年(公元1433年)5月龙室到北京,向宣宗献方物和国书,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以代替《永乐条约》条约规定10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刀剑不超过3000。同时以宣德勘合代替永乐勘合,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之前,古代中日关系是不友好的。
事例:
1840年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清王朝与英国之间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没有被中国人接受的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却在日本却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人从鸦片战争中得到教训,开始注意到“洋学”的价值。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自救自强”的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国家近代化的进程。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近代民族主义之际,日本的民族主义已经开始膨胀,并且很快达到了1874年的“出兵台湾”、开始鼓励进行对外扩张的地步。
“出兵台湾”是近代日本第一次出兵海外,也是“最初的践踏清朝主权的事件”。它说明,日本民族主义的膨胀必然导致日本向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而其侵略扩张的矛头首先就会指向以中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传统东亚地区国际秩序。昔日的学生变成今日的强敌,日本的侵略极大地刺激了清王朝。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田中角荣、福田纠夫等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结束了战后两国不友好、不往来的局面,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把中日关系拉回到和平与合作的轨道上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约》签订两个月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式开启。
尽管由于领土和历史问题,中日双方龃龉不断,但与反全球化潮流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威胁相比,与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和未来相比,孰轻孰重,中日两国民众和政府都能看得清楚。这才是安倍访华,中日关系回暖得以实现的真正原因。

扩展资料:
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难得的机遇。
理解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中日关系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的重要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亚太和世界事务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处理好中日关系十分重要,其意义已远超双边的范畴。
2、互惠共赢,前景广阔。一旦双方由竞争对手转变为更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在市场与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拓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如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国有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日本有先进的管理能力和科学技术,一旦在国际市场相遇,竞争不可避免。如果一味针尖对麦芒,势必两败俱伤,不仅使双方企业受损,还会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
3、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近两年来,美国一边在国际事务中“退群”,一边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给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带来冲击,对中国和日本的利益造成伤害,还严重扰乱了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中国和日本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完全有理由联起手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与多边机制,共同建立和维护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日关系:与历史相比,未来更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近代中日关系

明代时日本倭寇和浪人、海盗勾结,进犯中国沿海,后来被明朝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多次击退,扫清了沿海的倭患;
随后日本两次大规模进犯朝鲜,明朝派兵参与抗击,最终将日本历史上的名将打的很惨。
总的说,明朝和日本当时关系很糟糕。

不好!!日本企图吞灭朝鲜,明军如朝作战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处于群雄割据状态,那些在混战中打了败仗的散兵沦为海盗,骚扰中国沿海,被称为倭寇,被明朝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多次击退,扫清了沿海的倭患。
后来日本枭雄织田信长在大明万历年间统一日本,后来织田信长被刺杀,织田信长的儿子无能驾御不住下面的强人丰臣秀吉,被丰臣秀吉篡位。丰臣秀吉掌权后妄图征服朝鲜、中国、印度,建立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中亚大帝国,于是两次大规模进犯朝鲜,万历皇帝派邓子龙援助朝鲜,后来丰臣秀吉攻不下朝鲜撤兵,同时邓子龙也牺牲了。在国内丰臣秀吉被德川家康推翻。

先好后坏


从近代中日关系史中得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当时处于闭关锁国中的中国依旧是落后世界潮流的国家建筑,中日两者的力量悬殊,几乎决定了这场拉锯战的成败。那时的中日关系,已经从日本对天朝大国的崇拜与效仿转变为中国单方面的受压迫与妥协。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政治与国家建筑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国家的国情,完善自上而下的系统,这一点是民间人士...

中日关系什么时候变坏的?记得小时候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有段时间关系非...
从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任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中日关系就开始恶化,之后的首相都无作为并进一步推动恶化才变成现在这样。安倍是一个标准的政客,什么对他有利就是什么。06年他以左翼身份做首相被右翼打压没做多久就下了。使他看到右翼实力远强于左翼所以现在他转阵营了。钓鱼岛矛盾也是中日恶化的重要原因:根据...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时间
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恢复时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美国和日本开始逐渐恢复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改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友好的原因
有一句话叫作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个时候貌似是中日建交的时候 所以关系肯定不能一建交就恶化吧 后来还是因为各种利益冲突和民族历史矛盾解决不了 比如小泉为了拉选票 就要拜竟国神社 其实不是他真想拜 他是需要右翼的支持啊 但这一拜 大家就火了 关系恶化也不仅...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1200字论文
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汉魏时期—— ——中日关系萌芽 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 记录。 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 关系密切。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 ...

...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1972年7月上台的首相田中角荣排除了种种干扰,于9月25——29日成功访华,两国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宣告两国邦交正常化。以《中日联合声明》为转机,日本彻底改变了奉行20余年的敌视中国的政策,转而采取同中国发展“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政策。《中日联合声明》发表后,...

从原始社会到唐朝的中日关系
随着日本群岛上倭人国家的形成,中日两国间的交往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主要是民间的没有固定时问的交往,现在,早期形成的倭人国家已可通过乐浪郡“以岁时”和中国发生交往关系。这就使中日间的交往,多少具有定期的和半官方的性质。交往逐渐频繁,互相了解程度逐渐加深。可是,生活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环境中的中国劳动人民,对于...

中日关系的历史
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邓小平访日期间,视察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和松下电器产业的电视机工厂。他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们提供合作。我们想做同样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应道:“邻居变强大是...

历史上中日关系何时恶化,何时回暖,其背景是什么?
大背景 自然是 日本明治维新 之后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妄图吞并中国 知道1945年日本投降,知道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关系才进入正常国家的关系化

七十年代中日建交详细过程
总社在1972年7月8日发表田中内阁组成的新闻后,周总理便在9日欢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中特意提到中日关系。他说:“在日本,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佐藤政府终于被迫提前下台。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值得欢迎的。”周总理的这番话,在日本政界...

修武县14743645783: 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是如此哪般,如此哪般? -
由荔圣迪:[答案] 明朝时期复杂的中日关系:倭寇与勘和贸易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的纯海盗帮以及武装商人集团和游民等构成.他们在西部豪族的组织下,以对马、壹歧、北九州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侵掠...

修武县14743645783: 日本和中国在古代历史中是怎样一种关系?(急急急急急!!!)1.日
由荔圣迪: 总体是处于一种交往阶段关系历史来说还行唐朝开始,日本和中国交往开始频繁.日本派遣使者来唐朝进贡,唐王朝也相应的赐予日本礼物.日本大化革新就是模仿唐朝制...

修武县14743645783: 明朝前期的友好交往内容,明朝后期冲突战争内容 -
由荔圣迪: 明朝中日关系

修武县14743645783: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上有哪些特点? -
由荔圣迪: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 明代以前中外关系以使节往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1)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2)中国人民开始了么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3)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修武县14743645783: 中国和日本算是世仇吗?
由荔圣迪: 算是文化上,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正是盛唐时期.故日本在思想,艺术,建筑等... 中日间文化交往在唐宋两代达到顶峰,之后的元明两代逐渐减少,到明中期由于明代...

修武县14743645783: 明初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明太祖不发兵打日本,反而还把日本定为不征之国?当时明朝能打败日本吗 -
由荔圣迪: 倭寇是海盗不是日本,大明和日本是非常友好的,中日关系是清朝才变差的.

修武县14743645783: “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
由荔圣迪: 这个现在来说还没有统一定论,有人说自日本兴兰学时代,有人说明治维新时代,也有人说甲午以后.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日本在发动甲午之前,国内也是矛盾重重,中下层人民在辛辛苦苦为经济制度转型付出血汗之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修武县14743645783: 明朝为什么没有征服日本 -
由荔圣迪: 出兵朝鲜是陆路出兵,难度不大.而出兵日本难度很大.第一,明朝前期的航海技术是很发达,但是,那宝船还只是商业用船,虽然能抵挡海盗袭击,但是用来远洋作战还需要很大的改进.第二,明朝航海业发达只是那几十年的光景.永乐死后,宣宗认为发展航海业是劳民伤财的事,烧宝船海图,明朝的航海业一夜间毫无所留.再想发展又要从头开始.第三,中日关系紧张是在明朝中后期,那时明朝国力已经衰弱,自保还勉强凑合,想要远洋出击几乎不可能.

修武县14743645783: 请列举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以及中日两国关系经历的风雨和曲折,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总共3个问题,请一一回答!) -
由荔圣迪: 隋唐时期交往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例如: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遣隋使.明朝时期,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害.清末 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发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到抗日战争时达到顶峰.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直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才正式建交.

修武县14743645783: 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原因是什么?? -
由荔圣迪: 汉朝时期,有倭国使臣到中国来朝觐.开启了中日的双边关系. 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使臣增多.主要是日本从中国学历先进的科学文化.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当时中国对外出口中,日本份额最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