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北京城面积是多少?

作者&投稿:乐正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北京城有多大?~

清朝时期的北京城一共有9999.5个房子,今实测东西长7.95千米,南北宽3.1千米,面积24.49平方千米。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0.06平方千米,大于明初的南京城,在中国首都中,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为第三大城。
北京古城墙,目前可见到的城墙遗迹,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远古的城墙已没有了踪影。明代城墙最宏伟、最完整、最坚固。
北京的城墙历史大约起源于商代后期。当时在北京地区有燕和蓟等自然生长的方国。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后,分封诸侯。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后来燕的实力强大了就把蓟吞并了,并迁都于蓟城。据已发现的燕国文化遗址。其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区3部分。从古城的基址可以看出其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长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以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还应当是我们北京最早的城墙了。燕都蓟城成为战国时的名城。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相传燕昭王即位后筑了黄金台,招聘天下英才。天下的许多人才都跑到燕国来打工,燕国也因此而强盛起来。后来燕昭王派其中的一个叫乐毅的人为上将军,率领大军讨伐齐国,把齐军打的大败。战国末年,秦国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破燕国,蓟城也跟着被占领。从秦、汉到西晋,蓟城一直都被视为北方的重镇。西汉时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他在蓟城建有万载宫、明光殿。
金中都时候的城墙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扩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扩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金中都是辽南京城的升级版,从此北京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于正方形了。
据说为了扩建金中都,建城墙,当时动用了数十万劳动力,对于当时建城情景有这样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金中都城从此全毁。到元代至明初其遗址还有残留,等到嘉靖时修筑外城以后,这些遗迹几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凤凰嘴村一带,还能够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土岗,那就是金中都城墙的遗痕。
元大都城没有在金中都基础上扩建,金中都毁成那样也没法再扩建了。于是元朝人只好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处另起炉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状也是矩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筑而成,其中有竖柱和横木用来加固城墙。这样的城墙,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冲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城墙顶部用苇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却是简易版的城墙,难怪明朝的时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个门。现在建国门南侧的观象台,就是元大都城东南角楼的旧址。
明朝皇帝决定把现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其面积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到现在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明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北京外城。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审美格局。

按照清时代北京城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东直门;阜成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的规制计算,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5.35千米,面积35.57平方千米。

清朝时北京城有三千五百万平方米。

现存的北京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它是用砖砌成的城墙,城墙的外面还涂了朱红色,墙的顶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皇城南的大门叫做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又改叫中华门),东侧的叫“东安门”,西侧的叫“西安门”,北边的名“北安门”,清代改叫地安门。

北京从前的内城是在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内城周长约24里,一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话说的“四九城”,就是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和它的九个城门。

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了防止外部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人建议明政府修筑北京外城。嘉靖32年又有给事中朱伯辰上书也建议说应该修。另外我国古代城市本来就有“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模式。

于是嘉靖帝下令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财政吃紧,严嵩下来到工地巡视了一番之后,提议先修筑南面城墙,等到以后有钱了再续修其他几面。

最后把已经修好的北京南面的城墙,“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工程花费了十个月的时间,北京城就成了”凸“字形。

扩展资料

清北京城简介: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成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 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

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安门,东为广渠门.和域内城联接处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清北京皇城简介:清皇城四周共七个门,除了正南面的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天安门外,东、西、北三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叫东安门,西门叫西安门,北门叫地安门。

门基为青白石座,红墙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三明间有三对金钉,东西四暗间为值班房,地安门两侧有雁翅排房。皇城内不准老百姓居住,除了南部较大的社稷坛和太庙外,其它也都是供奉宫廷生活和管理皇家日常事务的各衙门机构。

如地安门内有内官监、蜡库、米盐库、织染局等,西安门内有西什库、经版库等。东安门内有明英宗住过的小南城,有御用资料库皇史宬、光禄寺和瓷器库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城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铜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城之形制

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城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军事防御。而国都的城墙不仅仅是一种防御工事,而且还是统治中心象征,这就是北京城墙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是北京城墙和其他城市的城墙的最大不同之处。我国历史上的城墙主要以矩形为主,北京城的形状为近似矩形。

说到北京城,原来有4道城墙,在城市的中心,皇宫外面是紫禁城,紫禁城的城墙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墙,虽然它也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只是那文化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它的外面围着一圈更大的城墙,叫皇城,皇城的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城墙,此外北京的南边还有外城城墙。

紫禁城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城外有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叫神武门,东边的叫东华门,西边的叫西华门。有城就一定有门,否则就只能叫墙而不能叫城墙了。中国对于门的理解和西方人不同,我们常见到的西式建筑,差不多就一大门,其余多是小门,西方文化是开放的,可是建筑却是相对封闭的独立的。中国古代,从院落建筑到城市建筑,总是不厌其烦的大建其门,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封闭,可是建筑却相对开放。

现存的北京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它是用砖砌成的城墙,城墙的外面还涂了朱红色,墙的顶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皇城南的大门叫做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又改叫中华门),东侧的叫“东安门”,西侧的叫“西安门”,北边的名“北安门”,清代改叫地安门。

北京从前的内城是在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内城周长约24里,一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话说的“四九城”,就是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和它的九个城门。

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了防止外部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人建议明政府修筑北京外城。嘉靖32年又有给事中朱伯辰上书也建议说应该修。另外我国古代城市本来就有“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模式。于是嘉靖帝下令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财政吃紧,严嵩下来到工地巡视了一番之后,提议先修筑南面城墙,等到以后有钱了再续修其他几面。最后把已经修好的北京南面的城墙,“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工程花费了十个月的时间,北京城就成了”凸“字形。

城之历史

北京古城墙,目前可见到的城墙遗迹,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远古的城墙已没有了踪影。明代城墙最宏伟、最完整、最坚固。

北京的城墙历史大约起源于商代后期。当时在北京地区有燕和蓟等自然生长的方国。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后,分封诸侯。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后来燕的实力强大了就把蓟吞并了,并迁都于蓟城。据已发现的燕国文化遗址。其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区3部分。从古城的基址可以看出其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长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以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还应当是我们北京最早的城墙了。燕都蓟城成为战国时的名城。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相传燕昭王即位后筑了黄金台,招聘天下英才。天下的许多人才都跑到燕国来打工,燕国也因此而强盛起来。后来燕昭王派其中的一个叫乐毅的人为上将军,率领大军讨伐齐国,把齐军打的大败。战国末年,秦国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破燕国,蓟城也跟着被占领。从秦、汉到西晋,蓟城一直都被视为北方的重镇。西汉时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他在蓟城建有万载宫、明光殿。

金中都时候的城墙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扩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扩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金中都是辽南京城的升级版,从此北京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于正方形了。

据说为了扩建金中都,建城墙,当时动用了数十万劳动力,对于当时建城情景有这样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金中都城从此全毁。到元代至明初其遗址还有残留,等到嘉靖时修筑外城以后,这些遗迹几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凤凰嘴村一带,还能够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土岗,那就是金中都城墙的遗痕。

元大都城没有在金中都基础上扩建,金中都毁成那样也没法再扩建了。于是元朝人只好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处另起炉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状也是矩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筑而成,其中有竖柱和横木用来加固城墙。这样的城墙,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冲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城墙顶部用苇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却是简易版的城墙,难怪明朝的时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个门。现在建国门南侧的观象台,就是元大都城东南角楼的旧址。

明朝皇帝决定把现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其面积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到现在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明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北京外城。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审美格局。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没有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顺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北京作为封建王朝帝都的历史从此结束。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文明记》中对于当时的城墙有这样的描述,书中说当时的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它们“均有坚固之城墙环绕”,那时游北京者“定先登上城墙”,书的作者被“城墙之壮大所惊倒”并赞美说:北京的城墙“真正之金城铁壁”,站在城墙上“最能将北京之大观收入双眼,最引人注目者,乃城内中央与正阳门相接之皇宫。”

城之变迁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关于北京的城墙存留发生过一场论战,结果是废城派占据了上风,北京的城墙从此灰飞烟灭。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城墙作为古代防御的工事,已完全失去了它现实应有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相反它的存在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城墙是古代文化的遗存,应该保留。保留的方法,梁思成建议,把宽阔的城墙顶部开辟为登高游览之处,再把墙外的护城河加以修整,护城河两岸加以绿化。可以说这是一个“环城立体公园”的建议,可惜没有被采纳。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见不到北京的城墙了。

西直门、东直门、宣武门、安定门、永定门等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一一拆除,而今就剩下三座可供人观赏了。

如今北京城墙的遗迹:有广安门外的凤凰嘴村一带残存的金代中都城墙的遗址,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几处。

自元至清,几朝的都城都建在北京,其格局既体现了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有的审美原则,又体现了北京作为帝都的审美特色。如今北京城的格局基本是由明代奠定的。“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和考古情况相反,对于北京来说,是城市保留了下来,而最能够体现城市格局特点的城墙却没有留下来。

城墙是农业时代系统的防御工事,对于稳定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都城,它又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威严与神圣的象征,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象征。北京城墙的气势是其他地方城墙无法与之比美的。

但虽经巨大的变迁,以皇城为中心的地区,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皇城居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一中四方文化观念。“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中国传统建城的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皇城的左边有太庙,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有社稷坛,即今天的中山公园。皇城前边是朝廷,而后面则是市场。这种格局自元大都时起,就十分准确地被体现了出来。

从北京城的平面形状上看,城墙基本是按着中轴线对称展开,这种形式体现了一种平衡美。这种平衡美,是中国古代中庸和谐之美,在城市建筑中形象的反映,这在今天的旧城区也仍然留有深刻的痕迹。


十座最大的古城在哪些地方?古代第一城有多大面积?
面积84.1平方公里;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约73平方公里;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元大都,1267年建,面积50平方公里;隋唐东京(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公里;明南京,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公里;

明朝北京又称紫禁城,那时北京城有多大呢?
明初建的北京城(今内城)东西宽为6670米,南北为5310米,面积为3540万平方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最初北京城有多大
北京城的前身是元朝建的大都城,后来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被定型,也就是后来东西城的位置,在后来北京城受到瓦剌的威胁,遂决定加修一道外城,原计划本是将内城全部围住,但后来由于国库空虚,只得在城西南和东南收尾与原城墙相汇。新城墙囊括的地区就是宣武崇文的位置。至清朝,清廷设立丰台、海淀、朝阳三大...

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的时间(朝代)
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的时间是在元朝时期。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嘉定八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通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

中国的首都是哪里?
北京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

北京建城历史
简称京。位于中国北部偏东,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毗邻。面积1.68万平方千米。辖16区2县。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古代称蓟,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唐属幽州。辽时称燕京。金时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1928年称北平。1949年改设北京市。地处平原和山地交接...

从明代到现代,北京主城区面积变化?
:清代时,北京主城区的面积逐渐扩大,城墙得到修建和扩建。疆域较明代有所扩大,主要涵盖今天的北京二环内城区域。20世纪初至今:在20世纪初,北京主城区的面积开始进一步扩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北京市的范围扩展到了更大的区域,包括现在的东、西、南、北四环路,以及郊区的部分地区。

清朝的北京城有现在的多大?
清朝时期的北京城一共有9999.5个房子,今实测东西长7.95千米,南北宽3.1千米,面积24.49平方千米。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0.06平方千米,大于明初的南京城,在中国首都中,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为第三大城。北京古城墙,目前可见到的城墙遗迹,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远古的城墙已没有...

北京的面积有多大?
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1],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面积有多大?
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别称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

龙山区13795352552: 明、清朝北京城区的城市面积和人口是多少呢?<br/br/>还?
路严斯皮: 汉、唐朝的长安是17万人城市面积1.03万平方千米外国的君士坦丁堡,城市面积1.2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万

龙山区13795352552: 清朝时的皇城,比现在的故宫大多少
路严斯皮: 皇城是指位于都城与皇帝所居宫城之间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市,皇城内通... 北京故宫周长3420米,占地七十二万平六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宫殿七十多座...

龙山区13795352552: 中国清朝时期面积多大 在清朝时候中国面积有多大 -
路严斯皮: 清朝在最强盛的事情,面积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 在古代中国也算是面积比较大的朝代了.

龙山区13795352552: 北京是几朝古都?
路严斯皮: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龙山区13795352552: 古代15座城有多大? -
路严斯皮: 我国古代大城市的面积排序:1、隋唐长安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千米;2、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73平方千米;3、明朝北京城,1421年到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千米;(永乐四年至十八年)4、元大都,1276年建,面积50平方千米;5、隋唐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千米;6、明朝南京城,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千米;7、汉长安城,公元前202年建,面积35平方千米;小的城池则边长约1、2千米而已.你需要多大的城池,按照上面的标准计算.

龙山区13795352552: 最大的古代城市的面积是多少 -
路严斯皮: 隋唐长安城是古代城市中面积最大一座城市,有学者对世界古代十大城市的面积作过比较.按城市面积的大小,他们分别是:1、隋唐长安城,582年建,面积,84.1平方千米;2、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73平方千米;3、明朝北京城,1421年到1563年建.面积60.2平方千米;4、元大都,1276年建,面积50平方千米;5、隋唐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千米;6、明朝南京城,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千米;7、汉长安城,公元前202年建,面积35平方千米;8、巴格达城,800年建,面积30.44平方千米;9、罗马城,300年建,面积13.68平方千米;10、拜占庭,447年建,面积11.99平方千米.

龙山区13795352552: 元朝与清朝哪个疆域大.
路严斯皮: 元朝比清朝大 元朝1330年时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 清朝1820年时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 元代疆域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

龙山区13795352552: 北京的历史发展和城址有哪些变迁?详细描述,如有好答案,提高悬赏!
路严斯皮: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

龙山区13795352552: 古都北京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路严斯皮: 北京,上古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远祖 —— “北京人”的故乡,而今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城.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