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赏析

作者&投稿:卫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煜的《浪淘沙》鉴赏~

李煜《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 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依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我们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依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我们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

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这首词就是在个人情绪的低徊倾诉中,表现了对南唐故土怀念的一种哀痛心情。词的上片实写风景撩人,而珠帘不卷的孤寂处境;下片则虚写天净月明、空照秦淮的凄凉情景。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很能打动人的心灵。

这首词因触景生情起笔,似乎也很符合一般人的人生体验。但是,这儿“情”的特定内涵,却是“往事只堪哀”。这就融汇进去了诗人基于自己身世而激发的家国之恨、被俘之哀。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李煜住处,“一老卒守门”,“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他实际上已被监禁,不得与外人接触。

词的上片,写在袅袅秋风中,庭院苔藓侵满台阶和一任珠帘终日不卷这两个视觉意象和弦,推出了第三个意象的弦外之意:“终日谁来?”我们可以想见其庭院荒凉、凄清无人之情;孤独郁闷、亡国丧家之哀,如何深重而难以排遣,这与当年“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之欢乐盛事相比较,无疑有天渊之别。可见其“甚哀”之“往事”中,必然积淀着、包孕着多少风流倜傥、赏心乐事,令人思索,逗人遐想。

下片一开始以“金锁”和“壮气”这样的豪放之词起领,似乎与上片风格不谐和,但是词的艺术生命力,就寄寓于这些曲折、幽微和奇崛处。其实,这是诗人为了艺术地展现自己面对着国破家亡情境也曾想有一番作为,胸膛里跳动过一颗悲愤不驯之雄心。“金锁”即“金锁链”,这句借指南唐抗宋的失败。眼前严峻的现实是,剑折锐销,沉埋如粪土。昔日的一腔热血、满腹豪情,都洒遍荒野肥劲草了。接着“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可谓静穆之极。夜色如水,长空如洗,一轮华月冉冉运行,显得多么神秘宁静而肃穆,有一种超凡脱俗、怅望无极之情致。其中深含的隐性意蕴,大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人生感喟。但是,李后主毕竟是一个往事难忘、悲哀难排的被俘之人。他在想象中念念难忘的情景,仍然是取自己的切身体验。华月空照秦淮河畔,那雕阑玉砌的宫殿楼阁,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月光,拖着长长的月影投入河中。这儿以月光的永恒,衬托人间繁华的短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生的苦难感。正是这种“空照秦淮”的人生感慨,它“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类显现”了它无限的诗意光辉,从而才有可能走向人心的最深处,化为每一个人心中感知到、嘴中说不出的“集体无意识”,使这首词具有生生不息和蓬勃的艺术感染力量。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堪:可以。
2.排:排遣。
3.藓侵阶:苔藓蔓延到了台阶上。
4.一任:任凭。别作“一桁”(hang一声):通一行。
5.金锁:别作“金琐”,“金剑”。这里借指南唐宫阙。一说金锁即铁锁,这里用的是铁锁沉江,国事衰败的意向。
6.壮气:指王者之气。蒿莱:野草。
7.天净:别作“天静”。月华:月光。
8.玉楼瑶殿:华美的宫殿。这里指南唐的宫殿。

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引原作部分:霏雨非烟 李煜全集点评(一日一阕,更新中)
参考链接:http://tieba.baidu.com/f?z=7021389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0%EE%EC%CF&pn=120
李煜吧 李煜全集点评(一日一阕,更新中) 前吧主 霏雨非烟

这首《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


求李煜的《浪淘沙》的赏析文章,越详细越好!
可见良辰之中,春花为最。春花之美,不仅在景,更在万象更新而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诗人们赞美春花的美好,也感伤花谢而春去不回,正是因为春华代表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但在这首词中,作者劈头就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种全然的厌倦,不胜其烦的哀怨,以不同寻常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震感。下面说...

浪淘沙五代李煜古诗带拼音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

李煜词作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作品
赏析: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一个“别”字,是起意,也是点题,单刀直入,紧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这种开篇直抒胸臆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浪淘沙》优秀教案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面我们就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如旧,人空瘦,东风恶,人情薄,怀愁绪,几年离愁...
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关于李煜的故事,要详细
1、尊释重佛 李煜酷嗜浮屠,曾在宫中修建永慕宫,在林苑建静德僧寺;又在钟山设寺,并亲笔题词“报慈道场”,每日供应近千名僧侣,所需费用皆由朝廷所出。据《十国春秋》记载,李煜曾于开宝二年(969年)普度僧侣,又于次年改宝公院为开善道场。可见,即使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李煜仍...

诗人李煜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李煜的人物介绍
《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李煜被大家称为“千古词帝”。3、《虞美人》这首诗的诗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是哪代的人?
浪淘沙 【题解】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吕远本《南唐二主词》调名作“浪淘沙令”。《草堂诗余》调下题“怀旧”。宋蔡绦《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

李煜的诗词及李煜的详细介绍。。。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 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

李煜简介
一分钟了解李煜

郁南县13397883690: 《浪淘沙》李煜 赏析 -
悟非均青: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

郁南县13397883690: 求李煜的《浪淘沙》的赏析文章,越详细越好! -
悟非均青: 谢灵运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是人生的四乐.杜甫诗曰:“百草竞春花,丽春应最盛”.可见良辰之中,春花为最.春花之美,不仅在景,更在万象更新而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诗人们赞美春花的美好,也感伤花谢而春去不回,正是因...

郁南县13397883690: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 -
悟非均青: <译文>悲哀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来.已是国被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

郁南县13397883690: 李煜《浪淘沙》赏析
悟非均青: 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

郁南县13397883690: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 -
悟非均青:[答案] 悲哀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来.已是国被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

郁南县13397883690: 李煜《浪淘沙》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
悟非均青:[答案]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形象地地刻划出一个亡国之君悲情之至的艺术形象.李煜是一国之君,他也是“南唐词派”的重要代表,“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开阔,感慨...

郁南县13397883690: 李煜《浪淘沙》赏析 -
悟非均青: 首先说明是:窗外雨潺潺(chán).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简析】 此词将梦前梦中梦后,穿插行进,对比强烈,揭示了内心,诠释深深的悲苦无奈和始终不渝的怀念故国的绝望心情. 淅淅沥沥的细雨,敲打着窗台,故国神游,繁花似锦.干戈起,将一场春梦惊醒,罗衣锦被,难挡寒冷.艳丽的江南,欢娱陶醉,突兀回到现实.翘首凝望栏杆,空虚忧愁相袭,往日梦碎.在梦幻的召唤下,时光悄然流逝,回望故国心茫然,愁思哀怨诉衷情.即便身为赵宋的阶下囚,但思念故国的的感伤永不老去.

郁南县13397883690: 《浪淘沙令》这首词描绘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什么感情?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悟非均青: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常识文学篇.

郁南县13397883690: 试分析李煜虞美人与浪淘沙两首词的抒情特色 -
悟非均青: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抒情之比较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一时感怀之作,或者由于“帘外雨潺潺”引起,或者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触发,因物感兴,表现了作者的幽怨忧思 在《虞美人》中,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

郁南县13397883690: 浪淘沙赏析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首诗蕴涵的这里是什么? -
悟非均青:[答案] 假象能掩盖一时,但无法永远蒙蔽,事物的真相最后是必定会显露的.只有付出了“千淘万滤”的代价,不怕艰难,不畏险阻,才能找到“真金”,获得成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