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看过萨特的《恶心》,能否说一下内容梗概?

作者&投稿:脂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萨特的《恶心》主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讲述了:
小说主人公叫安东纳·洛根丁,他是一个孤独的年轻的知识分子,他自我意识很强,有点神经质,因为失恋几乎精神崩溃。经历了长途旅行之后,洛根丁终于在海滨城市波维尔市安顿下来。
他住在车站附近的旅行推销员的旅馆里,每天所接触的都是些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人。洛根丁有时在街头闲逛,有时在酒吧间与老板娘调情。
他心爱的女人安妮离开他已经整整四年了,在他的记忆中,安妮曾经追求过理想的完满时刻,但所得到的却是虚无,一切都化为乌有。
洛根丁为了充实空虚的人生去研究历史,并打算写一篇关于18世纪法国贵族德·洛勒旁的冒险史的论文。因此他天天上图书馆去读书,搜集资料。
在图书馆时,洛根丁认识了一位自修者,在自修者的劝导下,他根据字母排列顺序逐一阅读各种书籍。到了晚上,洛根丁便坐在铁路员工俱乐部里,反复欣赏同一张唱片《在一些日子里》。
洛根丁感到他自己正在一点一滴地丧失自己,陷入一种奇异和混乱不堪的状态之中。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他开始对世界感到恶心。
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有一种腐烂的臭味散发在空气中,在光线中,甚至在人们的态度中。洛根丁曾经到处游逛,后来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冒险生活的含义:这就是恶心。这种恶心就是存在本身的自我显露。他在恶心的感觉中领悟到存在,存在是一种丑态,难以忍受。
终于有一天,洛根丁收到了安妮的来信,这使他抱有一点希望,但他很快就发现,安妮已经变得下流和绝望,她早已放弃以往所追求的那种完满的时刻。
洛根丁和安妮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发现了存在的含义:虚无。没有什么可以诉说的,一切都不值一提。这样,洛根丁又重新回到空虚孤独之中。
洛根丁决定离开波维尔市。他最后一次光顾了铁路工人俱乐部,最后一次欣赏《在一些日子里》,就在欣赏唱片的最后时刻,他隐约地感觉到了一种渺茫的希望。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
1、洛根丁
洛根丁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危机时期的萨特,他把内心的感受,诸如孤独,焦虑,不满通过洛根丁发泄出来。主人公洛根丁便成了第一个萨特式人物。
洛根丁是位历史学家,为了完成部历史传记来到波维尔。他上图书馆,泡酒店,结识了图书馆里的自学者,有时和酒店老板娘幽会,终日生活在循规蹈矩的市民中间,混沌、麻木,逐渐地失语。
突然间他感到了“恶心”。在他眼中,一切存在之物都失去了日常的形态,甚至自己的肉体也是异己之物如同树根般丑恶。波维尔的生活似乎永远一成不变。
生活在封闭、平庸保守的丑恶现实中循环,时间丧失了时间性。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时间的不可逆转,人的一生中每一个时刻都应该是独特而不可复现的。没有变化的时间使人生失去了意义,洛根丁迷失在意义缺失的虚空中,时时遭受“恶心”的袭击。
2、洛勒旁
失败了的政治冒险家,布城的德·洛勒旁侯爵,矮小的老好人,欺骗聂尔西亚,谋杀保尔一世,洛根丁在布城就是为了他。
然而三年以后,当洛根丁的研究走向深入之后,洛勒旁的容貌便像墨迹一样,逐渐淡了下来,他的感受逐断发生逆转,直至质变。
洛勒旁欺骗了历史,也欺骗了洛根丁。“一个多么会说谎的小小的自考者”,洛根丁终于作出自己的判断。
3、安妮
六年前,安妮抛弃了洛根丁,是因为她要追求所谓“独特的境遇"、“完美的时刻” ;六年后,她又抛弃了他,因为她对人生,世界都感到厌恶,她只是“在肉体上还活肴”。安妮始终掌握着对洛根丁的主动权。她和洛勒旁代表着洛根丁一度寻求的生存的理由。

存在主义的著名公式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把这运用到人生观中。他这样看待人的社会参与:人的出生或不出生本来是完全偶然的;人的存在因此并不是按照某种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而规划的,人应当“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应当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中去,以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恶心”是什么?它乃是一种不适感,是清醒的主人公安托尼·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恶心,对存在本身的无意义的恶心,对人之生存的偶然性和无深刻理由的恶心,对人性异化的恶心,对荒诞现实的恶心。在这本书中,洛根丁以其平静而又犀利的眼光来冷静地审视并剖析着他周围的所有存在:他清醒地审视着整个世界的无意义,清醒地感受着由这清醒本身带给他的痛苦:恶心。

内容梗概: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ofthesedays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作者简介: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存在主义的鼻祖。190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海军军官的家庭,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专攻哲学。二战结束后不久,萨特和梅洛·庞蒂、阿隆、波伏娃创办了《现代》杂志,这份杂志成为存在主义的重要论坛。从此,萨特辞去教职,成为一位职业作家,活跃在法国和世界政治、文化舞台上,直到1980年逝世。

恶心》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总结并体现了萨特的生活和思想,因而是作
家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短小精干但思想上极有挑战意味的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是一个孤独的学者,他为了撰写一个18世纪默默无闻但令人难以捉摸的贵族的传记,来到了凄凉的布威尔城。洛根丁对生活中微乎其微的偶然性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生存危机,于是他决定以小说写作来逃避这场危机。他要写一部小说去深深触动读者,迫使他们去获取他自己已经取得的解脱意识。�

《恶心》很可能就是洛根丁期望写成的那部书。这就使作品成了一部自我创造的小说,一部叙述自己的诞生、颂扬艺术的威力并补偿生存之平庸的小说。正是萨特后来对这种可能性的蔑视,才使他在50年代否定自己的早期作品,并完全放弃了小说的创作。当萨特30多岁还是位不知名的哲学教师时,就写出了一些很有影响的小说,对读者在个人与社会的本质问题上的自我陶醉提出了怀疑。萨特几年间辛勤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墙》于1939年出版。作为短篇小说集标题的《墙》这篇小说,以西班牙内战期间一名等候处决的共和派死囚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成,它是许多同类小说中的典型:将某个单个的人置于一个摧毁其坚定信念的环境之中。小说集的另一个出色的中篇小说《领袖的童年》,纵览了一个伪善者的一生,描写他如何由一个年轻时的恶棍变成了一个暴戾的显贵人物。

�继《墙》受到普遍好评之后,萨特又雄心勃勃地开始创作另一部关于自由的小说,并准备以《路西弗》为标题。后来发展成一部系列小说,取名为《自由之路》。萨特计划在1945年至1949年间完成的这个四部曲,实际上只完成了前三部,此后便放弃了小说创作。书中的主人公哲学教授玛第厄·特拉吕被认为是洛根丁的延伸,他由热衷于艺术上的解脱,继而发展到积极地投身于现实世界,以社会责任为己任。《自由之路》的第一部《理性时代》(1945),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的精神状态,但重点却描绘玛第厄和他的情妇玛赛儿如何支配他们的自由:她是否应当流产,他是否要与她结婚。�

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缓》(1945)又增加了一些人物,包括一些历史人物如张伯伦、达拉第和希特勒等。这一部在技巧上更富有创造性,全书共8章,给人们描绘了一幅1938年9月里一共8天时间内法国全貌的绝妙图画。小说通过一系列突然的时间转换和同时发生的事件,展示了一个与未来割断联系并因此而迷茫不安的社会。

在不很成功的续集《心灵之死》(1949)里,各种各样的人物都经历了1940年6月的战争大灾难。与此同时,萨特小说中明显的政治和哲学色彩变得越来越重。后来,他决定用比文学创作更直接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哲学和政治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萨特影响很大,改变了他对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看法。战争使他认识到,写作是一项社会活动;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以写作实现团结目的的机会。萨特作为剧作家是从德国战俘营中开始的,当时他创作并演出了描写秘密抵抗力量的剧本《巴理奥纳》(1940)。

获释后,在德国占领下的巴黎,出于当时实际情况的需要,萨特写了许多剧本,展现了处在危险环境中的人——正如当时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法国人民一样,他们需要理智地去实现自由。《苍蝇》(1943)再现了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主人公俄瑞斯忒斯对是否应向埃癸斯托斯复仇而犹豫不决。埃癸斯托斯曾谋杀了主人公的父亲阿伽门农国王,篡夺了王位,而今正厚颜无耻地躺在死去国王的床上和俄瑞斯忒斯的母亲同床。《苍蝇》虽然通过了德国的检查,但对法国的观众来讲,这部剧很明显是作家向他们发出的号召,唤醒人们为摆脱外强奴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萨特在德国占领时的另一部剧作《间隔》(1944),是他最杰出也是上演次数最多的剧本。剧中故事发生在地狱一个幽僻的房间里,三个人物开始接受惩罚——无休无止没有尽头的惩罚,每一个人竭力从精神上折磨另外两个人,反过来每个人又受他人的折磨。正如其中一个人在少有的清醒时刻所说,“他人,就是地狱。”他们三人堕入萨特式的地狱都是罪有应得,因为当他们可以选择实际上是个人生活的行为时,都选择了一个不真实的自我。


萨特的《恶心》中文版
1、我更清楚地记得前几天我在海边打水漂时的感觉。那是一种带甘味的恶心感觉。这种感觉多么令人不愉快!那是从石块上来的,我可以肯定,这种感觉是从石块传到我的手里的。是的,是这样,一定是这样:我的手上握着一种厌恶的感觉。2、寒冷的阳光染白了窗玻璃上的灰尘。天空是苍白色的,混杂着白色...

萨特与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
他早期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小说《恶心》(Nausea,1938 年)、专著《自我的超越性》(1936 年)和《存在与虚无》(1943 年)以及论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 年)之中。在这些著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胡塞尔的影响,而且也能看到海德格尔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萨特的意识理论。萨特从...

萨特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恶心》是萨特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用小说来表现“存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全书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写成,由两页没有日期的日记和1932年1月19日~2月25日的日记组成,整个故事平淡、缺少情节。恶心本来是指一种生理反应,在文中是指清醒的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

萨特代表作萨特有哪些优质作品
1、《恶心》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日记体中篇小说,1938年首次发表。《恶心》用形象的人和物展示抽象的哲学思考,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图解,是萨特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书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小说的演变,无论在哲理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堪称现代小说的先驱。2...

萨特的作品有哪些
1. 《恶心》(Le Nausée):这部作品是萨特最著名的存在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罗冈丹的内心独白,探讨了个体存在的荒谬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2. 《苍蝇》(Les Mouches):这部戏剧通过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瑞斯忒斯故事,展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以及个体在面对道德和生存挑战时的选择。3. 《死无葬身...

哲学家萨特的简介?
让-保罗·萨特***法语: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巅峰作品。1964年,让-保罗·萨特凭著《呕吐》***或译作恶心***一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主动回绝该奖项,成为第一...

谁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恶心》的成功是势所必然。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许多欧洲小说所表达的一类情感的先期预告,因而是一部生逢其时的书。读过这部小说的人第一次感觉到:文学与其说是揭示生活秘密的手段,不如说是研究内心和清除幻觉的共呜板。同一时期,《新法兰西杂志》还发表了萨特的短篇小说《墙》,这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简述萨特的《厌恶》?
《恶心》(La Nausée,又译《呕吐》)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沙特的作品,小说在1938年出版的作品,当时作者还是一个中学老师,是沙特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恶心》这部作品受到卡夫卡小说的影响,故事主角罗昆丁(Roquentin)是历史学家,在阿弗尔市(Le Havre)生活。他透过事物、过去体现自我。他深信别...

萨特代表作 萨特有哪些优质作品
1、《恶心》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日记体中篇小说,1938年首次发表。《恶心》用形象的人和物展示抽象的哲学思考,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图解,是萨特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书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小说的演变,无论在哲理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堪称现代小说的先驱。2...

萨特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恶心》是萨特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用小说来表现“存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全书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写成,由两页没有日期的日记和1932年1月19日~2月25日的日记组成,整个故事平淡、缺少情节。恶心本来是指一种生理反应,在文中是指清醒的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

章贡区18659203791: 萨特的《恶心》,我看了之后不是很明白,有没有谁能帮忙讲解一下的哦~? -
牢湛益气: 不要指望只看一遍就看明白,如果老是指望别人告诉你什么还不如不看,我想每读一遍总会有所获,这才是你自己的,也是最重要的!!

章贡区18659203791: 萨特的小说《恶心》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
牢湛益气: 存在主义的著名公式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把这运用到人生观中.他这样看待人的社会参与:人的出生或不出生本来是完全偶然的;人的存在因此并不是按照某种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而规划的,人应当“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应当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中去,以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恶心”是什么?它乃是一种不适感,是清醒的主人公安托尼·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恶心,对存在本身的无意义的恶心,对人之生存的偶然性和无深刻理由的恶心,对人性异化的恶心,对荒诞现实的恶心.在这本书中,洛根丁以其平静而又犀利的眼光来冷静地审视并剖析着他周围的所有存在:他清醒地审视着整个世界的无意义,清醒地感受着由这清醒本身带给他的痛苦:恶心.

章贡区18659203791: 谈谈萨特《恶心》或《墙》所体现的哲理思想内涵
牢湛益气:萨特是西方存在主义大师,强调的核心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自由选择这两个层面,以主观选择为出发点,揭示在物化生存现状下苦闷的知识分子寻求出口、摸索真理的思想体验. 1、萨特的绝对自由论观点认为,客观存在是纯粹偶然的,主观...

章贡区18659203791: 萨特的恶心的主要思想 -
牢湛益气: 《恶心》被认为是他存在主义哲学的小说代表作,存在主义提出“人的出生没有道理,人的死亡没有道理”,小说描写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恶心感受,体现作者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章贡区18659203791: 萨特所有书籍 -
牢湛益气: 小说: 1938年《恶心》, 短篇小说集《墙》(1939), 长篇巨著《自由之路》三部曲:《懂事的年龄》(1945)、《弥留期》(1945)和《心灵之死》(1949)剧本: 《苍蝇》(1943) 《密室》(1944)、 《死无葬身之地》(1946)、 《可敬的妓女》(1946)、 《肮脏的手》(1948)、 《魔鬼与上帝》(1951)、 《托洛亚妇女》(1960)哲学 《存在与虚无》(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 《辩证理性批判》(1960)、 《方法问题》(1969)

章贡区18659203791: 为什么大家都要以相貌取人?相貌可以当饭吃吗? -
牢湛益气: 萨特的剧本《恶心》里的主人公洛根丁,在公园看到一团奇形怪状、盘根错节的栗树根,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荒诞与恐惧——他发现自己失语了——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团树根. 当我们面对陌生的或偏离常规比较远的事物时,往往...

章贡区18659203791: 求好的书籍 -
牢湛益气: 哲学.你打算从哪方面开始看呢? 先说说西方几大曾经很流行的哲学派系吧: 一:现象学.胡塞尔知道么?这货对萨特的影响挺大的..萨特当年看了他的不少书然后才受启发,才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者- -、、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的创始者...

章贡区18659203791: 我想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 -
牢湛益气: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1)“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

章贡区18659203791: 存在主义杰出著作包括存在主义文学有哪些 -
牢湛益气: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章贡区18659203791: 推荐几本好的文学著作谢谢(并说明作者) -
牢湛益气: 加缪《局外人》,《鼠疫》 萨特《恶心》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卡夫卡《城堡》 乔伊斯《尤利西斯》 我觉得好书太多了,这几本都是世界顶级的名著,只是比较难懂,特别是萨特的和加缪的,跟存在主义哲学很有关系,但是写的非常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