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魏孝文帝那么急着推动汉化改革?

作者&投稿:亓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那么急着推动汉化改革~

五胡乱华以后,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建立北魏,其时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于孝文帝由属汉族的冯太后抚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即位后才有日后的汉化政策。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已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特别是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在陕西杏城的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发动了十余万群众参加起义,北魏派出6万骑兵前来镇压,统治者拓跋焘亲临指挥,最终盖吴被叛徒杀害,盖吴起义失败了,却使北魏统治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公元471年(皇兴五年),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此后,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初高中历史书上我要没有记错的话,是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原因分析。我现在能记得的,可能就是当时的汉民族还是比较强大,作为少数民族攻占了中原地区,他希望能加强他的统治。汉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优秀品质和技术值得学习。

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北魏建立初期,还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部族。在进入中原过程中,虽因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和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封建化,但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期间,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因而在遭到其他民族反抗时,除了野蛮的屠杀外,还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身份低于佃客,略高于奴隶);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鲜卑贵族常因意见不一对汉族地主横加屠杀,这些都使西晋以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规定“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至是(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魏书·食货志》)。另外北魏初期因长期征占,官吏无固定薪水,只靠战利品来作为奖励,逐渐统一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而大量贪污与残酷搜括,政府也常向农民调发额外的绢、帛、粮食等。农民所受的惨重剥削使阶级矛盾大大激化,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中国古代史上,任何一个政权被推翻,总是基于民族矛盾或阶级矛盾的激化。孝文帝改革之所以会大刀阔斧、义无反顾甚至以强制性手段来进行,如果不是出于严峻的形势,会如此吗?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又有哪种形势会比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激化更为严峻呢?

二、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从北魏建国至孝文帝亲政前(公元386—490年),北魏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上:北方久经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流徙,田地荒芜,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另外,作为都城已一百多年、人口不断增加、处于寒瘠之地的平城,粮食运输又极为困难。军事上: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已有五十多年,但与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南朝政权接壤,刘宋时期又曾北伐北魏,南朝对北魏构成天然的威胁,使其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不仅如此,在北魏北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劲敌柔然等族,也使一些有远见的君臣丝毫不敢懈怠。再从政治上看,北魏已建国一百多年,保守势力相当强大,而且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原来的鲜卑旧俗和委任汉族地主为地方官吏的宗主督护制已不适应当时政权的巩固与皇权的集中,从而滞缓了北魏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也迫使统治者必须加强与汉族地主的合作,消除彼此的民族界限。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实行汉化政策,使自己的政权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三、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他们能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作出较客观的判断并及时进行政策调整,这与他们自身具备的超出同时期一般人的素质有关。据史书记载,孝文帝是一个能体察民心、关注民情、注意减轻对百姓剥削的帝王,这种个性品质与百姓的悲惨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促成其改革的决心。

不仅如此,孝文帝还是一个熟知汉文化并通晓汉族发展史的少数民族帝王“《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魏书·高祖记》),这种孜孜不倦学习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因此萌发了仿效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南朝的念头;谦虚而务实的秉性,更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可以说,孝文帝对汉族儒家经典、诸子百家的了解和对本民族落后性的深切感悟,成为其改革的主观原因。

四、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各民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异常频繁,混居趋势十分明显,提供了各族相互了解的机会,而且各族人民在共同反抗鲜卑贵族残暴统治的斗争中加强了团结,也加深了了解,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巩固“混一戌华”大业,采取了“分土定居,发展农业”的措施,使内迁的少数民族改变了原来以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转向以农业、定居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北魏初期还设立太学重用土人,这些经济、政治政策既得到了汉族地主支持,也使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客观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有政治远见的孝文帝清楚地意识到顺应民族融合潮流,既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汉族(尤其是汉族地主)的支持,减轻改革的阻力,又能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封建化进程,从而更有效地巩固统治,所以他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

1.当时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为改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鲜卑族生产力非常落后,游牧式的生活不利于中央政府对人民实行强有力的管制,而汉族生产力发达,农耕经济又有利于控制人民
3.冯太后【你应该知道吧】是汉族人,她一直在对孝文帝进行汉文化教育,并大力支持孝文帝的改革
4.当时鲜卑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国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这使孝文帝不得不进行改革

为了统治


北魏孝文帝叫什么名字
拓跋宏 ),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后改姓“元”...其年号为 延兴、承明、太和 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年颁布的均田令,是研究北魏均田制的基础,也是考察北齐,北周,隋均田制变化发展的依据。首先,它是一种封建的国有土地的特殊形式。它的露田,倍田与再倍田。所有权都属于封建国家。凡被授予露田,倍田及再倍田的人,当其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公元471年至公元490年,由冯太后主持改革。公元490年至公元499年,主要由孝文帝主持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1、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1、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2、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4...

一生励精图治的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死得那么窝囊?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前几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都是十几岁时就有孩子,因精子质量不高, 和祖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16岁生子元恂,17岁生次子元恪,再生前,生了华阳公主、兰陵...

什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孝文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北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帝王?
在北魏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帝王,他们为稳固北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北魏孝文帝就是其中一位。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汉文名为元宏,生于公元467年10月13日,死于公元499年4月26日,他是当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同时它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属于少数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在...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那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突然要迁都呢?他迁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还是为了摆脱冯太后的控制。定都洛阳与全身披挂准备发兵南征策略的制定是突然而机密的,就连孝文帝的左右手元澄、李冲都不知道,这很显然出于另外一批人之手。实际上,在北魏政权南迁的过程中,襄助孝文帝完成历史使命的关键人物是尚书李冲...

历史话题:曹魏和北魏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还要把曹操称...
曹魏和北魏没有任何关系,在当时都是叫“魏”,只不过后人为了便于区分它们,所有一个叫曹魏一个叫北魏。曹操的“太祖武皇帝”是曹丕封的,北魏孝文帝尊曹操无非是拉拉关系,往曹魏上靠靠,在古代帝王中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地位的正统,奉正朔,就是我的地位不是抢来的不是坑来的,是从三皇五帝一直传...

是什么导致北魏孝文帝要实行全国汉化?
但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进行汉化改革,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孝文帝所在的民族叫做鲜卑族,鲜卑族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在五胡乱华后,他们的祖先南下,再之后几代北魏统治者努力下,最后终于在439年,统一了中国北方。而在他们鲜卑族统一中国北方的期间,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

孝文帝的什么决定,害得北魏陷入到连年征战之中,最后被活活拖死?_百度...
北魏孝文帝那是南北朝时间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那时候有一个叫做子女非常尊贵,母亲就得死亡的制度,所以孝文帝一出生,母亲就被强行夺走生命,年幼就成为北魏的国君,但那时的孝文帝还是个孩子,没有能力掌管国家朝政,所以没有办法只能由他祖母帮他,直至孝文帝成年以后,亲历朝政,为自己国家做了非常多...

广德县13388441868: 北魏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政策 -
智谦万氏: 吸取的是儒家文化中的糟粕,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文帝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与拓跋民族的衰亡1.虽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鲜卑族的旧俗,巩固了北魏的统治,移植门阀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拓跋贵族们迅速腐化,安于享乐,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这是孝文帝不能强大北魏的重要原因. 3.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面汉化,尤其是改汉姓,严重侵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的矛盾冲突. 2,但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主要是恢复礼乐制度,是迂腐得儒化,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4.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民族的族情,这是因为献文帝汉化的政策,丢掉的是拖把民族的长处—英勇善战

广德县13388441868: 北魏孝文帝欲变北俗的原因 -
智谦万氏: 进行汉化,扩大北魏政权的基础,促进民族融合,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广德县13388441868: 历史题: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改革措施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初 -
智谦万氏: (1)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孝文帝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2)措施: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影响:改革有利于北方农民的生产、生活,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广德县13388441868: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内容 、影响 -
智谦万氏: 内容:1,在朝廷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拔氏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校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原因:1,自然条件充沛优越. 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社会环境稳定. 4,政府注重开发,劳动人民的勤劳

广德县13388441868: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为何要改革的那末完全如果没有想把鲜卑族融入汉族为何要改汉姓? -
智谦万氏: 个人感觉他希望看,看到的是在北魏国内,不分鲜卑汉族,两个民族都能为鲜卑贵族效率,也是由于汉族文化是1种先进文化,而且儒家的伦理是不反抗,他固然希望这样了,所以他会这么做,他绝对不希望鲜卑灭族,他只是为了让鲜卑族文明遇上汉文明

广德县13388441868: 我们怎么看待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汉化. -
智谦万氏: (2013·宜昌)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 (2014·十堰)“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凸显了这一...

广德县13388441868: 想一想,北魏孝文帝下令改用汉族姓氏的原因是什么 -
智谦万氏: 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包括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等,都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更好的维护鲜卑族的统治,减少汉族地主的排异心理.

广德县13388441868: 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 -
智谦万氏: 改革原因: 进入北方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改变原来游牧生活,学习汉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产经济逐渐封建化,成为农业居民,特别有一些鲜卑族贵族也转变为农业生产的地主,这是历史的进步. 而北魏统治还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这些矛盾导致各族人民的斗争,各族人民在共同斗争中互相支援,加强联系又促进民族大融合,这使北魏统治者感到震惊,是顽固坚持自己落后的统治,还是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也关系到如何巩固自己统治,尤其是如何有效地对经济和文化较先进而人口又较多汉族进行统治, 这一点也是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突破“以胡治汉”,“胡汉分治”落后→“胡汉融合”新目标(自身转化).

广德县1338844186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
智谦万氏: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

广德县13388441868: 如何看待孝文帝一律改行汉制这一做法 -
智谦万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