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作者&投稿:苏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目前有哪些成就?还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一)转变观念,以战略的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国际社会统称的老龄问题。其实质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问题和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还是认为养老是家庭的私事,公众对社会养老的淡漠使得发展社会养老缺乏动力,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人们不仅树立尊老敬老的风气,同时培养全社会的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所以,制定修订和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其目的就是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为总目标,解决好老龄问题,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尽力减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修改完善《条例》应坚持的若干原则
  老年保障是包括对老年人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生活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慰藉等的一系列措施,即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所以在修订和实行老年权益保障条例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多层次、多渠道解决老年保障问题的原则。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处在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情况下的,而且老龄人口数量之大,完全依靠社会养老、依靠政府投资还有相当的困难。而家庭养老也因现代家庭子女锐减、子女就业率提高、子女外地就业、打工等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削弱。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提倡政府、企业、民间相结合的原则,使老年养老保障的设施投资及保障服务等得以实现。
  2.普遍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普遍性,即指《条例》的各条款的实施范围包括所有老年人,而个别性则指对诸如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残废军人、特别困难的老年人、以及身患残疾老年人等的特别条款,从而既保障所有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了其中特别群体的特殊权益。
  3.考虑城乡地域差别的原则。城市和农村由于其经济结构等的不同,其有关保障条款不能雷同,更不能彼此含糊不清,要根据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有所强调地制定条款。
  4.鼓励强调自我保障的原则。自我保障是指通过包括自我资金积累、劳务储蓄等办法来主动参与养老保障的方式。自我保障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实现了自我参与社会的权益。所以,《条例》应要求或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尤其是参与老年保障事业。
  (三)关于增加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建议:
  1.依据法律,根据市情,不断丰富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政府应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利用行政的、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将各种社会资源组织起来,和发展儿童事业一样,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社会和社区内建立老人园、老年学校、老年会馆等,建立公立、私立多种形式的与老年保障、老年服务相关的职业培训中心或学校,培养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专门人才,提高老年服务的水准和档次。使得老年人既有颐养天年的社会环境,又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
  (1)把老年人所需配套设施的建立纳入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去。
  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壮大的老年人口队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问题,比如在城市的住宅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合理设计老人的起居及活动活动、公共场所,考虑无障碍问题,保证老年人各种方便。
  (2)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准的专门老年医院,选择老年人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专门的老年医院。建医院的投资可由多渠道方式来筹集,政府通过法律途长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利益,并根据医院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或不能盈利为目的,予以一定额度的减免税。而且,可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的服务工作,并可在其中建立老年"劳务储蓄"、"义工"等制度,为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为、以为补养创造机会和条件。
  (3)鼓励建立私立老年大学、及老年大学师资培训中心等。
  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老年人口将是社会成员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所以老年大学不能仅有的、个别的,而应象重视幼儿教育事业那样,尽可能地扩大老龄教育的范畴,面向并尽力吸收、吸引更多老龄人参与,一方面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一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群体素质,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很充实。政府对办老年大学也要有明文规定,对办学投资、办学宗旨、办学方式等都要有所要求,使得老年大学趋于正规化。
  (4)创办老年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培养老年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以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准,并使老年教育趋于正规化、专业化。师资培训对象,可为愿意献身老年教育事业的所有公民。
  (5)建立老年联合会、老年会馆等机构,开展老年人横向交流等活动,充分活跃老年文化生活。
  以上各老年机构及设施的创办与投资,均同建老年专业医院一样,鼓励私营企业及个人等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并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的,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权利义务等。
  2.无论农村和城市,家庭保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是老年保障的重要内容。
  家庭养老是中国老年保障的突出特点。尽管随着人口形式的变化,传统家庭规模在缩小,使得传统的养老功能被削弱。而且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家庭人员参与社会程度和思想观念也大不同以往,使得家庭养老的形式、赡养人的关系范畴及赡养的内容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除仍提倡和实行子女与老人签定以强化家庭养老的赡养协议书,把子女对老人应尽的供养乃至生活辅助和精神慰藉的义务明确规定下来,并经过司法公证,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之处,还应提倡社会各阶层有经济或服务实力的非子女、非血缘亲属的人士参与"家庭"养老,同被赡养者签定养老协议,并予以司法公证,政府应对这种养老方式予以鼓励,如对从事经营活动的,给予一定范围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3.制定政策,采取适当形式鼓励老年人进行自我养老保障。
  所谓自我养老保障是指,中年期为老年期的积蓄。也包括老年期继续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并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均有收益。其实,老年人被动地赡养并不是老有所乐的全部含义,老年人用自身的力量来帮助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极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体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实现老年人自身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议有关机构帮助老年人开展"劳务储蓄"自动活动,使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在其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时,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帮助,但不领取现金报酬,而是将所付出的时间储存起来,当自己年老有困难需得到帮助时,可提取所存时间换取所需的服务。这是一种劳务延期支付的方法,十分适合我国老年人有时间没有钱的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和手段将这种劳务储蓄固定实施下来,对改善社会风气、实现老年人自身价值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4.制定鼓励性条款,以促进老年社会保障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于赡养老人的家庭成员,可以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减免其经营税或所得税。对于签定抚养协议的其他公民或积极投资兴建老年服务设施的团体、公民也应在一定额度内给予减免税的规定。
  5.制定带有监督性的条款,以保障《条例》的实施,由于老龄化将是长时期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老年的养老保障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稳定,必须以战略的意识高度重视,不得轻视、得草率。必须以加强法律保护和社会监督,以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护。为了便于条例内容的监督实施,建议增加一些有关监督内容的条款。
  6.注意立法、执法分离,增加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建议修改该条款,将该《条例》的解释权归为市人大常委会。为了便于该《条例》的实施,也使该《条例》更有操作性,某些条款更具体化,建议《条例》当中可以授权市政府制定该《条例》实施的具体细则。增加并完善法律责任、舆论监督等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的低迷后已经步入复苏的轨道。但是出生率下降、高龄化、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日本必须面对的课题和挑战。

  日本社会的新变化

  从1955年起,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1950-197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10亿美元增加至2184亿美元,年均增长达10%以上,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1.5%上升到1970年的6.2%。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然而日本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是:

  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联合国把65岁以上的人口定为老龄化人口。据统计,1970年日本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7%,刚刚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但是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增长速度惊人。20年后的199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2%,以后逐年上升,1995年为14.5%,2000年为17.3%,2005年竟然达到21%,是自日本1920年开展人口调查以来的最高值,超过老年人口比例达20%的意大利,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出生率下降联合国把14岁以下的人口定为少儿人口。1990年日本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1995年下降为15.9%,2000年为14.6%和2005年为13.6%。日本经济学家惊呼,这样下去,不到2050年,日本人口就将减少到1亿以内。

  离婚率上升据统计,2005年日本男性和女性的离婚率分别为3.3%和5.2%。更形象的统计数据是,过去的10年间,日本结婚的夫妻半数以上都离婚了。日本已经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离婚大国”。

  自杀率上升自1998年以来,日本年均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多,可以说日本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杀大国”。

  饲养宠物的数量增加与出生率下降形成对照的是,日本人饲养的宠物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日本宠物食物工业会的调查,到2005年,宠物猫和狗的饲养数量已达到2500万只,比日本同年15岁以下儿童的总人数1740万还多出760万。

  造成日本社会问题的原因

  日本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是日本步入发达国家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派生出来的社会问题。

  日本的高龄化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老年人口增多;第二是由于出生率下降。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加上自然环境优越,饮食结构合理等原因,日本成为世界人口寿命最长的国家。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自然形成老年人增多的结果。

  出生率下降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同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推崇个人主义相反,日本社会更具集体主义的倾向。日本人自出生以来就习惯把自己“定位”于某个集体之中,先是家庭,然后是学校,最后则是企业。日本人首先习惯于通过确立从属于某个集体,再通过集体内的严格的等级秩序来确认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因此,日本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家庭观和集体观。伴随日本经济发展,日本人像有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社会责任的倾向在不断滋生和蔓延。从日本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上看,希望安逸,不愿艰苦的人在不断增多,由此出现了不结婚或晚结婚,结了婚也不愿生孩子,结了婚又轻易离婚的种种现象。据统计,女性30-34岁的未婚率已经从1920年的4%上升到2000年的27%,25-29岁的比率从9%上升到54%,男性的非婚率也从8%上升到43%。老年人增多、出生率下降导致日本人口比例失调。

  日本人离婚率居高不下,除了女性的经济收入能足以维持个人生活外,还同父母对子女(特别是女孩子)的离婚表示宽容的态度不无关系。过去父母总是对出现感情危机的子女进行劝说,要求忍耐,而现在却说“与其忍耐,还不如早点带着孩子回家”。由于父母的经济条件优越,出嫁的女儿回来一起生活也无妨碍。对于离婚的子女来说,和父母一起生活不但可以节省生活费,而且父母还可照顾小孩使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或消遣娱乐上。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特别是日本经济低迷期大量的企业破产,精神脆弱而不堪重负,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日本在文化上有美化“自杀”和“殉情”的传统。一般日本人认为,“死”不可怕。不少人为了追求既定目标或者解脱痛苦,轻易选择“了结一生”。爱在网上聊天造成集体自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今年8月,日本多人通过设在东京的一家网站聊天,诉说痛苦,结果造成7人集体自杀的惨剧。

  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同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离婚和单身母亲家庭的增加,不少日本人不养孩子而倾向于养宠物,这是因为养孩子既费钱又费力,而养宠物既可以排除寂寞又能带来乐趣。

  社会问题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社会福利较好的国家之一。每年日本政府花费大量财力和物力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然而,日本的财政赤字巨大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2005年度末,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为774万亿日元,与GDP之比例竟然达到150%,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日本人口高龄化进而带来日本支付养老金、医疗费、护理保健费、社会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费用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也使日本的财政改革雪上加霜。

  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在不断减少,这一现象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1990年日本劳动适龄人口在人口的比例是69.5%,以后逐年下降,1995年为69.4%、2000年为67.9%、2005年达到65.3%。去年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低于加拿大的69.3%,美国和德国的66.9%,英国的66.1%,意大利的66%,仅高于法国的65.2%,说明日本劳动适龄人口面临比其它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形势。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就意味着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减少,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是相当巨大的。事实证明,1955-1970年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老年人口少、劳动适龄人口多、人口比例适中、劳动生产效率高所致的。在此以后,由于老年人口增多、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导致人口结构不合理、生差率下降、经济社会负担加重,使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受阻。

  在日本,出生率下降还带来教育事业的萎缩。日本社会重视教育,各类学校遍布全国。然而出生率下降却导致生源减少,使学校难以维继。它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影响更是深层次的,长久性的。

  日本的宠物数量巨大,宠物市场可观。据统计,买一只血统纯正的小狗要60万日元。饲养费年均14万日元,其中包括打3次防疫针和交纳保险费各5万日元。月平均购买狗粮3千日元。但是,娱乐、休闲产业不能和新兴产业相比美,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目前,日本为了解决人口高龄化、出生率下降、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等问题已经制定了不少相关法律和措施,这些法律和措施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上述社会问题,对我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根据我国第一至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和预测数据,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上半世纪,人口老龄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2———2000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在这期间,70年代生育率下降对总体年龄结构的作用刚刚开始,因而老龄化的速度不是很快,老龄化的程度也不很高,老年人口从0.77亿增加到1.28亿,老年人口比重从7.63%上升到9.84%,年均上升0.12个百分点,接近老年型的标准。2000———2030年为高速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因此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的1.28亿,增加到2030年的3.35亿,年均增长668万。老年人口比重从9.84%上升到21.93%,年均上升0.39个百分点。2030———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幅度下降到年均364万。同时,由于少儿人口比例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同时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比例从21.93%上升到27.43%,并长期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实现这一战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其中包括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要消除和缓解其不利影响,变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就必须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将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础,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小,甚至小于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现象。一旦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回升,而老年人口比重只升不降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

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现在到2020年呈增长趋势,预计2010年增长到9 268亿人,2020年达到9.345亿人。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2022年以后,将出现递减的趋势,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递减为8.879亿、8.654亿和8.357亿。从1970年起,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大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70年的53.5%依次提高到2000年的65.1%,预计2010年将达到67 9%。从此以后将逐年下降,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为64.5%、59.2%、57.0%和55.1%。

上海已在前几年出现了“青年人赤字”,北京到2010年也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的局面。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供养系数升高,劳动力成本加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赡养系数和供养系数上升。我国老年赡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预测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0,到2050年进一步上升为47.5时,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接近于2: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少年儿童抚养系数高,所以总供养系数也高。此后,随着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总供养系数下降,1990年为56.5,预测2010年达到低谷时仅为47.3。随后,少年儿童抚养系数回升,老年赡养系数上升,总供养系数也相应提高。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68.9和81.4,大大超过了当前发达国家的水平(48—55)。由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70-80个非劳动年龄人口,不但会使社会不堪重负,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退休金的支出相应加大。据有关资料表明,1984年全国离退休人员总数1478万人,1990年为2301万人,1997年为3351万人,1999年增加到3727万人。预计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9127万人和10303万人。全国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总额,1984年为106.1亿元,1997年为2068.3亿元,预计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73219 5亿元和182195.2亿元。

3.人口老龄化将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是,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上年龄劳动者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在人口统计中叫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国际上把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三个部分:15———29岁为年轻劳动力,30———44岁为中年劳动力,45———59岁(或45———64岁)为老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称为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一般认为,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反应不如年轻人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影响就会更大一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多。在这些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一个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能避免过度人口老龄化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 5亿人以内的预期目标,需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从2000年到2010年,如果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不变,城镇的总和生育率由1.2提高到1.8,全国的总和生育率由1.89上升到2.0左右,一方面,城镇人口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胎,避免家庭结构“四、二、一”格局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减缓城镇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可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使2010年的总人口控制在13.74亿以内。2010年以后,农村和城镇的总和生育率保持不变,总人口在2035年达到峰值年时为15.03亿。此后逐渐下降,到2025年为14.68亿,在人口最大容量16亿之内。按照这—趋势,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从2025年的2.76‰下降到2030年的0.99‰。同时经验表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口增长率为2%时,15-59岁的人口比重为55.97%;增长率下降为1%和0时,比重分别上升为57.47%和58.35%。这样就既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缓老龄化的程度,又能降低供养系数,有利于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要制定扶持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人口老龄化对市场总需求的影响,必然导致市场结构变化。因此,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市场,已成为保持市场稳定与繁荣的重要途径。国外经验表明,重视老年消费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是拉动国内需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国家对发展社会助老服务等要给予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2 建立健全老年法律和道德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都将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归根到底要体现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虽然1996年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有关老年的法制建设还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些涉老的民事纠纷方面,缺乏专项法律和法规依据。要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我们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社会救济法、家庭赡养法、社区服务法、老年福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针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应建立—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组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宜采用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相结合的模式,即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建立个人账户储存积累,多征集一部分保险费为积累基金,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退休金剧增作准备。这样既能保障近期内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又能缓解未来的压力。同时要大力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因为协调代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既要靠法制、法律的支持,又离不开精神文明和道德的保证。为此,要加强敬老、养老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3.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标志。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基于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的消失,特别是继石油危机而出现的经济危机,使社会保障制度速入困境,从而使所有发达国家出现了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据国际劳工局的研究报告认为:出现社会保障危机的主要起因不是领取养老金者持续增加,也不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缓慢和失业问题严重。社会保障的危机不是社会保障结构的危机,而是经济基础由于营运不良而受到侵蚀造成的。如果经济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社会福利的支出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更需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以增强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对此曾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解决“老有所养”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综合国力。

4.充分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要加快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使老年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如果说当前中国劳动力比较富裕的话,那么20年后这一优势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一是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二是可以为国家多增创财富,三是可以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加强老年学研究,发展老年教育,实现,健康老龄化,对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在制定老龄政策,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年教育,培训老龄工作者,处理代际关系,以及实现健康老龄化等方面,都急需老年学理论的参考和指导。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老年学研究,才能为实现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创造有利的条件。

文章出处:《天府新论》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8.2%。按
  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
  口老龄化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
  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据估计,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
  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如此迅速,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
  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
  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也是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社会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首先,
  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
  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
  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
  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浙江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
  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
  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
  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
  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
  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
  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需研究出台。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我国有大约1/3的老
  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
  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
  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
  活状态。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
  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全国约有2340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据调查显示: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
  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
  需要,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同时存在。
  老龄化社会负担沉重
  老年问题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之后,最终要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积累基金是扩大再生产的
  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和消费
  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基金多,积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费基金少,积累
  基金就多。积累基金多意味着国家和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
  产,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
  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
  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1978
  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17.3亿元,到1997年增加为2068.3亿元,
  19年间增长了119倍。有人预测:到2030年,这一费用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
  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
  困扰。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
  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
  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
  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
  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
  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
  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
  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
  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
  误解。
  老年问题还会加重现代家庭的负担。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
  行导致了我国“4-2-1”家庭格局的出现,这意味着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
  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
  老年服务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社会保障已得到较大改善,但老龄事业总
  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庞大的老年群体在
  入住养老机构和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心理调适、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
  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呈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市场产生了多样化的
  细分要求,当前人口迅速老龄化,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亦不相适应,
  矛盾日渐突出。例如服务设施短缺、服务主体过于单一、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服
  务质量相对较低等等,因此,发展老年服务业大有可为。
  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使得老年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和所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
  比如,与老年人医疗保健相关的医疗保健业,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服务的家庭
  服务业,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专门用品的日常生活用品业;专为老年人提供保
  险的保险业,专为老年人提供住房的房地产业,专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
  业,专为老年人休闲娱乐提供服务的旅游业和娱乐业,专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
  服务的教育业,专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咨询的咨询服务业等。
  据一项调查显示:如果城市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为6000元,消费总额就达2700
  亿元,占城市消费额的10%左右。这还是一个低估的数字,城镇离退休人员一年的
  离退休金就达3440亿元(不包括医疗费及其它),按80%消费计算就是2750亿元,
  社会上还有不拿退休金的老人和农村老人约有6200万,按居民最低消费额2000元
  计算,消费额就达1240亿元,城乡共计消费额约4000亿元,这只占了居民消费总
  额的8.2%,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3倍,已成
  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创建阶段,发展的空间和
  潜力很大,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有关部门
  应该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制订发展老
  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根据老年人口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专
  用商品及精神文化用品、保健用品。老年服务业、咨询业及旅游业等都是大有发
  展潜力的老年消费产业。


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有效应对吗?原因何在...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院、护理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但在面对老龄社会的到来时,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一些难以有效应对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该如何应对?老有所养”如何保 ...
我国预计在2035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届时将迫切需要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措施。要想保护好老人,就必须做好老人服务保障措施,如: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什么问题要面对?进入老龄化社会首先面临一...

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

当今社会问题
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1...

中国当前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五、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污染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对生物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的增多对民生造成了直接影响。六、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随着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寻求...

除了老龄化带来的超高龄社会,日本存在的社会问题还有哪些?
日本养老产业和制度比较完善,被称为应对老龄化最成熟的国家,但是人口老龄化也给日本带来了很多问题。除了老龄化给日本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外,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也非常严重。日本在保持世界第三大经济国位置的同时,也存在着高贫困率问题。日本平均每七人中就有一人面临贫困问题,单亲家庭中更是有半数以上的...

当今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现在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非常的多,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对青少年的关怀不够到所造成的!例如现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因为社会的发展城市里面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富余的农村的大量的劳动者,为了生存就纷纷前往城市生活!因为城市里面相比较农村而言,无论是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

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好详细点。
2000年北京举办的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展览、上海拍摄的反腐败影片《生死抉择》、深圳征集的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在群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和共鸣,形成全社会讨伐腐败的气氛。 腐败是社会运行的腐蚀剂,它使社会财富非法地向少数人集中,严重破坏了社会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是社会...

目前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1)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的生活必需品短缺 (2)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

现代社会是否存在社会保障问题反方
3、福利依赖:一些人担心,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福利会导致人们过度依赖政府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生活。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下降。4、公平性问题:有些人认为,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公平性问题。例如,一些高收入人群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福利,而低收入人群则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

双峰县15262336365: 目前我国老龄工作不足之处有哪些?
友豪参苓: 我国的老龄工作确实取得了显著 的成绩,但还应该看到老龄工作也存 在许多不足. 第一,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较 低,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城 镇老年保障制度到...

双峰县15262336365: 怎么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 -
友豪参苓: 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趋势.我们要面对的不是解决,而是如何缓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要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呵呵

双峰县15262336365: 老龄化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它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压力?我们应如何解决?
友豪参苓: 老龄化是指社会发展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般标准好像是10%左右,超过这个数就代表进入老龄化,老龄化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例如,出生率的降低,有的是因为医疗卫生水平导致,有的是国策导致,例如计划生育.还有就是经济发展,例如目前,养育更多小孩给家庭带来太大压力,很多家庭就少生孩子,导致老年人的相对增加. 老龄化带来社会保障福利的压力,老年人的养老、保健,生活等等都是问题,例如空巢老人问题. 问题解决,政府投入资金,政策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系的投入.

双峰县15262336365: 人口老龄化应如何解决 -
友豪参苓: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办法: 1、政府鼓励生育,像欧美很多发达的国家,妇女多生孩子会有一大堆政府补贴,甚至会被认为是英雄呢. 2、放宽移民限制,鼓励外国人加入本国国籍.像俄罗斯 英国都是很欢迎移民的.其中英国今年来人口有了一定...

双峰县15262336365: 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困扰着中国.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3.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谈 -
友豪参苓: 主要是消费与积累问题. 毕竟老人家也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等到他老了,没有了工作能力总不能一脚踢开吧,吃饭穿衣问题还得解决,一方面靠子女,一方面靠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现在的人口政策来看,人口比为老人4个,中年人2个,小朋友1个,到下一代,不出意外的情况下,8(老老人):4:2:1,想想那一个孩子多么可怜…… 还有,一个人晚年的医药费占据其一生医药费的80%以上,老年人对社会医疗资源的占用比例很大,消耗的社会资源较多,也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并没有歧视老人的意思)

双峰县15262336365: 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
友豪参苓: 适当延后退休年龄,这是必然趋势 加大养老保障的投入 发展养老行业,兴办老年宫之类的组织

双峰县15262336365: 你如何认识中国老龄化社会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
友豪参苓: 1、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2、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3、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4、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农村缺医少药;建议如下:1、对于生活无着、处于贫困状态的老年人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救助,作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认真对待;2、老有所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3、老有所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4、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5、建立以社区 为中心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6、充分利用老年人才,参与发展做贡献.

双峰县15262336365: 当前国内外社会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有哪些?
友豪参苓: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的界定,当一个国家 6^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时,便被称为老龄化...

双峰县15262336365: 我国解决老龄问题的目标和方针是什么?
友豪参苓: 我国解决老龄问题的长远目标是: 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不 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老龄化社会. 釆取的方针政策是:加强老龄问 题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逐步建立...

双峰县15262336365: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
友豪参苓: 首先、考验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会给中国的保险公司代来财政赤字,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老人无'钱'可养,而跟着年轻人就更不会买养老保险了,从而保险公司没有后续的保单,更加剧老人供养的负担.最后变成无人可养,导险彻底的失败. 然后、社会分工.老人为了能生存,会推后退休,市场的工作职位,会减少,从而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会大幅上升.久而久之,过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犯罪率也会上升. 最后、老龄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国家首先要解决如何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这成了重中之重.这就考验中国当局的财政和政策的操作能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