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抬杠”、“十三点”、“250”是什么意思呀?来历是什么?

作者&投稿:度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抬杠”?~

「抬杠」由东北的「抬杠会」而来。

中国大陆的北方,很早就残存著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面。他们抬著竹杠和轿子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则和那个小丑随机式的比赛斗嘴,甚至用自认花巧的话来对骂。

这种「抬杠会」,在满族进入中原后,成了中国人「抬杠」的起源。满族作家文康在所著的通俗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里即曰:

——「只看孟子与告子两个抬了半生的杠,抬到后来,也不过一个道得个『食色性也』,一个道得个『乃若其性,则可以为愈矣』。」

而这种「抬杠」,当然不限於清朝的时代,而是被今日的台湾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了「台湾口水」里最主要的成分,「抬杠」是一种藉著机伶巧诈的嘴上工夫指责别人,而同时也闪避别人指责的文化习惯。「抬杠」是一种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口水浪费,它东拉西扯,似是而非。在最近这段期间,诸如「我是读法律的,怎会知法犯法」、「我怎麼会为别人而犯法」、「我们收了玉皇宫的献金,国民党也有」……诸如此类的东拉西扯和胡乱放话,都是「抬杠」。

在古代希腊,即有所谓的「抬杠」(Logomachy),那是一种「语词奸诈」(verbal subtleties)的比赛。在这个时候,人们允许讲各式各样的脏话和乱话。

而在16世纪之前的英国北方,主要是在苏格兰,以及北欧,也有一种仪式性的对骂,它也是「抬杠」(Flyting Fliting),它由北欧字 Flyta 变为古英文Flitan,然后再转成后来的 Flyting。这也是一种讲脏话和乱话的比赛,为了激怒对方,甚至连造谣攻讦都可以被容许。例如,有个冰岛的主教即被骂成是「有九个私生子,但父亲却是他的助理」。这种「抬杠」,在北欧发展出了一种很独特的「斯堪底亚脏话韵文叙事诗」(skaldic tirades of abusice verse),从里面可以找到说脏话乱话的技术。文艺复兴时代,荷兰的批评巨人伊拉斯默士(Erasmus),有许多批评文章也用这种骂街的方式所写,莎士比亚的《驯悍记》里也有这种抬杠骂街的表达方式。

挑衅对骂 曾是战争行为的一部分

由西方的发展,因而我们也可以认为,中国北方的「抬杠会」,应当也是同样型态的语言比赛和「嘴巴假期」,除了「嘴巴假期」外,由东北的许多地方志还显示出元月十五日这天,有些地方甚至於还成了「偷窃假期」——凡偷小东西,在这天都哈哈一笑置之。

在美国的黑人社会,也有这种「抬杠」的仪式性竞赛。它被称为「抬杠」(Dozens)或「脏抬杠」(Dirty dozens)。这里所谓的 Dozens,并不是指12个的「一打」,而是「牛鞭」(Bulldoze)字尾的挪用。

美国黑人的「抬杠」,起源於贩奴之前非洲的「仪式性对骂」(Tuareg and Galla words-play)。这个习俗随著他们被贩为奴,而带进到美国。由於这种对骂习俗里还包括了相骂之后仪式性的相互鞭打及斗殴,因而遂将「牛鞭」(Bulldoze)的字尾Doze抽离出来,称为 Dozens,而后互打的成分减少,「斗嘴」及「抬杠」的成分增多。至於「牛鞭」这个原来的字,在南北战争后意义被转变。当时美国南方各地普遍出现白人恐怖主义者,他们以种种暴力阻止黑人在选举时投票,因而被称为 Bulldozer,1876年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后来推土机被发明,又把这个字抢了过来使用。

抬杠斗嘴 抬不过一个「理」字

而这种战争行为的嘴巴工夫,后来开始以一种文明残迹的方式,变成仪式性的「抬杠」或「斗嘴」,甚至还被转化成俗民生活艺术里以耍嘴皮子为乐的活动,如中国的相声、日本的「落语」(单口相声)、「漫才」(两人相声),以及西方各种型态的「抬杠」(Flyting、Fliting、Dozens、Logomachy),它有的以粗取胜,有的以奸巧见长,有的则以刻薄损人为特色。在这种仪式性的「嘴巴假期」里,嘴巴不被当做思考及说理的工具,而是成了「斗嘴」的「斗」。

而对这种嘴巴工夫,《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倒是有一句重要的话:「三人抬不过一个理字去」,意思是说纵使三个嘴巴奸巧的人在那里东拉西扯的「抬杠」,它也抬不过一个「理」字。意思也就是说,只有「理」才是最大,再多奸巧狡猾的嘴,也无法大过「理」。

而问题在於,做为文明残迹之一的「抬杠」和「斗嘴」等「嘴巴假期」的工夫,一般都只被保存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地点,让它成为一种乡愁式的消遣。但在台湾,由於种种因素的凑合,它却成了一种文明发展史隔代遗传所造成的「返祖现象」(Atavism),我们的政治又变回到「抬杠」及「斗嘴」,它天天都是「嘴巴假期」,每个人都成了东北地区「抬杠会」上坐在轿子里的那个奸巧伶俐的小丑。

「抬杠」和「斗嘴」,乃是人类历史语言行为里非常值得研究和反省的课题,对举岛皆被口水淹没的台湾,由「抬杠会」变成「抬杠」所代表的种族退化现象,或许更值得我们警惕!

解1、如果昨天是周四(明天)的话就好了,这样今天就是周五了。明天是周四所以今天是周三解2、如果周六(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这样今天就是周五了。昨天是周六所以今天是周日
拓展资料一共有两种情况:


分析:这道题与对该句话的理解有关,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答案。
假如是第一种情况的话,今天应该是周日,明天是星期一,但是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明天还是周六,大后天是周日。难道这个人还想过个周末?!假如是第一种情况的话,今天应该是周三,明天是周四,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今天是今天就是周五,明天是周六。  综上所述,这个人就是希望明天是周六,
第一种情况是今天是周日,这个周末快完了,不想上班上学,还希望明天是周末,所以就这样假设了。 第二种情况是今天是周三,希望周末快点到来,所以也这样假设了。这道题的答案要看出题人的出发点是什么了。

中国大陆的北方,很早就残存著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面。他们抬著竹杠和轿子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则和那个小丑随机式的比赛斗嘴,甚至用自认花巧的话来对骂。

这种「抬杠会」,在满族进入中原后,成了中国人「抬杠」的起源。满族作家文康在所著的通俗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里即曰:

——「只看孟子与告子两个抬了半生的杠,抬到后来,也不过一个道得个『食色性也』,一个道得个『乃若其性,则可以为愈矣』。」

而这种「抬杠」,当然不限於清朝的时代,而是被今日的台湾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了「台湾口水」里最主要的成分,「抬杠」是一种藉著机伶巧诈的嘴上工夫指责别人,而同时也闪避别人指责的文化习惯。「抬杠」是一种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口水浪费,它东拉西扯,似是而非。在最近这段期间,诸如「我是读法律的,怎会知法犯法」、「我怎麼会为别人而犯法」、「我们收了玉皇宫的献金,国民党也有」……诸如此类的东拉西扯和胡乱放话,都是「抬杠」。

「抬杠」由东北的「抬杠会」而来

「抬杠」由东北的「抬杠会」而来。如果由人类普遍的语言及文化习惯史来考察,我们即会发现,每一个文明的语言发展过程里,它很长的时间都是「行动模式」的一种,而非「思考模式」的媒介。而所谓「行动模式」,它最初即是在两军对垒的战争里,在互射弓箭及矛枪之前,必然先有两军首领及士兵间的相互恶骂:

如果我们看《旧约》,即会发现大卫王打败巨人戈里亚之前,乃是先有一场隔阵对骂,而后大卫王这个小孩子才抽冷子丢出他的石头。

如果我们读中国古代战争的章回小说,诸如《薛仁贵征东》、《荡寇志》……等,当会发现,在两军进入厮杀之前,主帅之间一定先有一场叫骂,而后骂输的一方,立即叫一声「废话少说,留下命来」,开始放马过来相杀。而这种情节绝非小说家的杜撰,正史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

十三点的来历
有五种说法:
1.“点”是英语ding(叮当响)的音译,原指钟声,钟响十三下是不正常的,所以十三点是指那些“脑袋有毛病的人”,“冒傻气”,“冒失鬼”,“做事违背常理”。
2.一粒四方骰子只有六个平面,每抛一次,只有一个平面在上面,最大的骰子只有六点,一粒骰子抛出七点来就是“出色”,两粒骰子顶多能抛出十二点,而抛出十三点也是“出色”。是不正常的。
3.骨牌的幺五幺六,两个骨牌合在一起正好是十三点,而幺五幺六的形状像蜡烛扦子,且一个一低,不能配对,所以用这种情况来比喻疯疯癫癫的朋友,好话不听,只能拿蜡烛给他们插进去。
4.“痴”字的笔画是十三划,十三点就是十三划,借指“痴”字,说十三点就是说他是个“痴人”。
5.《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戏中,祝向梁反复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表露求爱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这是剧作者的艺术手法,故意为后来的悲剧所作的铺垫和伏笔。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相加是十三,讥讽梁山伯是“十三点”、“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这是民间戏谑性的说法,不失为一家之言吧。

---------------------------------------------------------------
二百五的来历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抬杠http://baike.baidu.com/view/143070.htm

十三点http://baike.baidu.com/view/43517.htm

二百五
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1、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3、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4、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5、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7、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

十三点是骂人神经病
250是骂人傻
抬杠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抬杠是什么意思
词语拼音:tái gàng。词语解释:抬杠是一个汉语词汇,亦称“抬杆子”,原指通过拎环悬挂容器于其上,并由两人抬着的棒;亦指争辩,顶牛。词语出处:1、《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那四个长工里头,有一个原是抬槓的团头出身,只因有一膀好力气,认识邓九公,便投在他庄上。只听他说怎样的‘安...

举例说明什么叫“抬杠”?
“抬杠”是一种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实质性的争论,它东拉西扯,似是而非,甚至是胡搅蛮缠。有人形象地称“抬杠”为“斗嘴”。有一个河南人与山西人“抬杠”的经典的笑话,看了,你就自然明白了什么叫抬杠了。笑话是这样说的:山西人开玩笑说:你们河南多好,有座山吧还是平顶的山;开个店吧还是...

抬杠的解释抬杠的解释是什么
抬杠的词语解释是:抬杠táigàng。(1)通过拎环悬挂容器于其上,并由两人抬着的棒。(2)〈方〉无谓地争辩;顶牛。(3)亦称“抬杆子”。(4)用扛抬运棺材。抬杠的词语解释是:抬杠táigàng。(1)通过拎环悬挂容器于其上,并由两人抬着的棒。(2)〈方〉无谓地争辩;顶牛。(3)亦称“抬杆子”。(4)...

抬杠的段位是什么意思?
抬杠,是一个流行于互联网的网络用语,它的含义十分简单,就是人们常说的“争论”或“辩论”。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言语或文字的交锋,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攻击对方的观点。而抬杠的段位,则是指在这种争论中,能够使用合适的论据和逻辑推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能够有效地打击...

“抬杠”英文怎么说?
您好,抬杠的意思是争辩,并且倾向于是不基于理性分析、单纯为争辩而争辩。这是一个文化负载词,用英语翻译,简单点我们可以说argue(with sb.),更确切点是argue for the sake of arguing(为争辩而争辩),disagree just to disagree。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两人相互“抬杆”是什么意思?
抬杠一说,源于这种劳动方式,相互不能融合,成心找杠抬,最后将对方抬倒,算是胜利。传统相声《开杠房》,一个人爱抬杠,另一个人就开杠房,看两个人谁能抬,抬到最后,爱抬杠的人举着一把菜刀闯进杠房,冲着杠房掌柜说:“我说你脑袋瓜子十斤重。”这一下,杠房掌柜服了,谁敢再和他抬杠呀...

抬杠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比较高傲,觉得自己振振有词,是那种有理走天下,没理强词夺理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十,爱抬杠的人性格比较古怪,很难和人相处,朋友也比较少,这样的人往往疑心较重。总之,爱抬杠的人,他的性格孤僻,偏执怪异,有时还强势高傲,甚至强词夺理,咄咄逼人。

为什么和父母说不到十句话都得抬杠
感觉这个与你自身的性格和家庭环境有关,如果你只是和父母说话抬杠,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你处于叛逆期,渴望以与父母相悖的观点来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具体情况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分析。不过你能主动来问这个问题,可见你觉得这样的行为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像条件反射般做出的,也不知你是否是想改变这一现状...

说点什么都要跟你抬杠的杠精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吗?
在交际场所,仅有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情商智商也是十分关键的,讲话得当,事关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还关联到工作中和情感生活,婚姻情况等,假如经常讲话喜爱斗嘴,不但是不成熟的表现,那样做还会继续影响到自身的各层面运程。那麼,十二星座中说点什么都需要跟你斗嘴的键盘侠星座有什么?1.双鱼座:过度...

十多年的老朋友老是跟你抬杠,说话讽刺你。听了好有火,我这是心眼小咧...
朋友有好有坏,正所谓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一样,认识久不代表什么,朋友主要是自己欣赏亦能欣赏自己的,有共同点,能合得来的,而损友,我想也不用多说,楼主能明白,所以我建议不要在意时间上的友谊,主要看的其实是两个人的沟通还有感情,说多了都是泪啊,不好就该放!!!求采纳!!!

芜湖县13848077892: 常说的“抬杠”、“十三点”、“250”是什么意思呀?来历是什么? -
卜昆参苏: 中国大陆的北方,很早就残存著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面.他们抬著竹杠和轿子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则和那个小丑...

芜湖县13848077892: 人们常说的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
卜昆参苏: “十三点”的由来——“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就系代表人既性格>. 参考资料:http://www.carnoc.com/cgi-bin/bbs3000/bbs.cgi?menu=show&id=cnadp&see=43

芜湖县13848077892: 十三点为什么是骂人的话? -
卜昆参苏: 十三点 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俗语出典释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

芜湖县13848077892: 广东话中的“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
卜昆参苏: 时钟上只有12点吧?你看过时钟上有13点吗? 如果有就不正常了..唉,13点是骂人的话,意思就是这人不正常,脑子有点问题..

芜湖县13848077892: 人们常说的''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卜昆参苏: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嗔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芜湖县13848077892: 谁知道“佩楞”和“十三点”的意思?
卜昆参苏: “佩楞”和“十三点”都是说一个人傻里傻气,和“二百五”差不多

芜湖县13848077892: 被人说13点,13点的具体含义是?
卜昆参苏: 时间上时钟都是12点,说你13点就是说你说话太多、太过、太能了,画蛇添足,人家不好说你,是对你有反感的意思.

芜湖县13848077892: 冲一杯咖啡需要25克咖啡和十三点五克的咖啡伴侣一瓶咖啡有225克那么冲完这瓶 咖啡需要多少咖啡伴侣 -
卜昆参苏: 225/25=9杯13.5X9=121.5克 一共需要121.5克咖啡伴侣

芜湖县13848077892: 13点钟 股票的股价的25,15点收盘后的股价是30,当日13点钟买入股票,是按13点的股价 -
卜昆参苏: 你好,当天13:00申报买入,当然按照13:00的股价计算了.除非有大单比你稍早申报,把所有25元至30元之间的卖单扫光,并一直维持30元到收盘.

芜湖县13848077892: 十三点是什么地区的话语
卜昆参苏: 上海话“十三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